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贫血将会增加HIV感染者的死亡风险、影响CD4细胞数量的恢复和降低病毒学应答水平。HIV感染者中发生轻度、中度、重度贫血时的死亡风险较无贫血者分别高出1.3、2.0和4.1倍。在全球范围内,HIV感染并发贫血患病率最高可达到80%~90%。系统掌握HIV感染者贫血的特点,尽早采取有效预防手段和治疗措施,对改善HIV感染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从HIV感染者贫血的种类、诊断、发病机制、预后的影响以及临床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借鉴。

  • 标签: HIV感染者贫血 发病机制 临床管理 策略
  • 简介:摘要:2020年春节前后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康养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综述了康养机构在新冠疫情应对中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新冠疫情 养老机构 应对机制 综述
  • 简介:摘要:诺如病毒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发生局部聚集病例。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本文旨在提供对诺如病毒的概述、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和预防策略的综合了解。

  • 标签: 诺如病毒 传播途径 致病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系统地评估和探究灸疗在慢性疼痛管理中的生物学机制,以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共有160名慢性疼痛老年患者参与了本研究,其中70名被随机分配到灸疗组,90名被分配到常规治疗组。实验周期为8周,每组每周接受2次治疗。为了评估治疗效果,我们在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对所有参与者进行了生物标记物(例如,C反应蛋白)和神经递质(例如,内啡肽)的血液检测。结果:在8周的治疗周期后,灸疗组老年患者的生物标记物和神经递质水平发生了明显改变。具体而言,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降低,而内啡肽水平则相应地增加。同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的疼痛评分也表明,灸疗组的疼痛症状有了明显的减轻。结论:本研究提供了初步但有力的证据,表明灸疗通过改变生物标记物和神经递质的水平,可能是一种在慢性疼痛管理中具有潜力的治疗方式。这些初步发现支持了灸疗作为一个有效和安全的治疗选项,并为其在临床应用和未来研究中的地位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灸疗 慢性疼痛 生物学机制 生物标记物 神经递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血液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血液内科收治18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m和n两组,各 9例。试验m组给予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对照n组给予 CAG方案治疗。比较试验m和对照n两组情况。结果:对照n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试验m组。结论: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血液内科常见疾病的效果明显。

  • 标签: 血液内科常见疾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地西他滨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严重威胁视力健康。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DR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深入理解DR的发病机制,对于开发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本文探讨DR的复杂发病机制及其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无痛分娩对分娩结局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至2022年在本院分娩的孕妇,共1200例,其中600例接受无痛分娩为实验组,600例未接受无痛分娩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分娩时长、新生儿Apgar评分、孕妇的疼痛评分和分娩后24小时内的并发症。结果:实验组分娩时长平均为8小时,对照组为12小时。实验组新生儿Apgar评分平均为9分,对照组为8分。实验组孕妇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和7。两组分娩后24小时内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无痛分娩能有效缩短分娩时长,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降低孕妇的分娩疼痛,且对分娩后24小时内的并发症无明显增加风险。

  • 标签: 无痛分娩 分娩结局 Apgar评分 疼痛评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卫生服务是否健康开展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应加强卫生服务管理工作,持续提升服务质量。此外,卫生服务质量必须得到科学评估。通过卫生服务质量客观评价能够促进卫生服务的进展和效果,并找出其中存在哪些问题,制定相应解决对策,促进卫生服务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对卫生服务质量进行简单的概述,其次阐述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意义,然后探析卫生服务质量评价,最后提出卫生服务质量改进策略,希望能为卫生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 标签: 卫生服务质量 评价 改进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社区延续性护理的作用。方法:在2022年5月到2022年12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后出院的脑卒中患者中选择52例,在将其均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对参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的康复护理,对研究组的患者则实施社区延续性护理,最后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与出院三个月后的精神状态情况,以及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的遵医行为评分。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数据,可见研究组患者在社区延续性护理的干预下,其精神状态得到显著地改善,并且遵医行为评分更高,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出院后的脑卒中患者实施社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让患者保持更好的治疗依从性,可推广运用。

  • 标签: 社区延续性护理 脑卒中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孕产保健门诊孕妇怀孕期采用孕期健康教育指导的效果。方法:在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来到孕产保健门诊就诊的孕妇中随机选取12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孕妇孕期健康教育指导,(如:母婴安全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孕期营养体重管理的重要指导)。对比两组孕妇的临床数据。结果:研究组经健康教育指导后对于孕产知识的掌握水平相对更高;研究组经健康教育指导后的负性心理评分相对更低;研究组经健康教育指导后的生活质量更高;研究组自然分娩率更高,差异存在统计价值(P

  • 标签: 孕产保健门诊 孕期健康教育指导 孕妇知识掌握水平 负性心理
  • 作者: 翁利 富顺县人民医院手术室 643200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24-01-10
  • 出处:《系统医学》 2023年第3期
  • 机构: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手术室要具备安全高效的空气净化系统,保证手术室的无菌环境。此外,要严格控制手术切口感染途径,如:手术室的空气、手术所需的物品、医生护士或患者自身的身体接触等等,都有可能导致感染,尤其是医生护士的手指,这就要求手术室设计要合理,设备要齐全,护士医生的专业能力要强,要反应灵敏快捷,有高效的工作效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哨点监测情况。方法:根据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进行男男同性性行为哨点监测工作,在2023年4月至2023年7月收集目标人群血液样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地MSM哨点监测情况。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400份有效问卷,承认最近半年和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共计396人,占比达到99.00%,最近6个月同性肛交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共计160人,占比达到40.40%,正确回答6个问题及以上者共有374人,知晓率为93.50%,同时有61承认最近六个月与异性性行为,占比达到15.21%。结论:男男同性性行为群体存在知、信、行相互分离的问题,属于高危群体,要加大安全套推广力度,做好与艾滋病有关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而降低艾滋病的发病概率。

  • 标签: 男男性行为人群 哨点监测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疼痛是康复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对患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疼痛管理在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评价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综述疼痛管理在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评价方法,并总结相关研究的实证结果。疼痛管理的评价方法主要分为客观评估和主观评估两大类。客观评估工具包括疼痛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的测量,以及疼痛区域和分布的评估。这些评估工具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的疼痛状况,从而指导疼痛管理计划的制定和调整。疼痛管理效果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疼痛缓解程度、功能恢复和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疼痛缓解程度可以通过疼痛强度的变化和疼痛频率的减少来评估。功能恢复和改善则涉及患者活动能力、运动范围和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情况。

  • 标签: 疼痛管理 康复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优势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6月-2023年6月,从我院骨科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抽选出120例,依据随机单盲法均匀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分别实施手法复位外固定和锁定钢板治疗,对比两组骨折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骨折恢复优良率显著比对照组高,统计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半年腕关节背伸、掌屈、尺偏和前臂旋转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予以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锁定钢板治疗的疗效确切,其骨折愈合效果好,腕关节功能活动恢复佳,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锁定钢板 桡骨远端骨折 治疗优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腺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病发于机体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疾病,目前关于胃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及相关的治疗靶点已成为当前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丙酮酸激酶(PK)已被认定是参与细胞糖酵解的重要因子,对促进葡萄糖向丙酮酸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M2型丙酮酸激酶(PKM2)是PK的一种亚型,也是肿瘤细胞中促进有氧糖酵解的关键酶。既往研究证实PKM2在多种恶性肿瘤疾病中发挥作用,可促进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活性,作为PK的一个亚型,是肿瘤细胞有氧糖酵解途径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PKM2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代谢,对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针对PKM2在胃腺癌中的相关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为后续临床靶向治疗胃腺癌提供参考。

  • 标签: 胃腺癌 M2型丙酮酸激酶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