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臂一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内分泌代谢病科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0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检测、ba-PwV检测、眼底检查.并将ba-Pwv按照三分位分组.分析ba-Pwv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①根据ba-PWV水平按照三分位分组,每组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分别为5.6%(18/3191、11.0%(35/319)、14.2%(45/319),组间趋势明显(趋势P=0.0004)。②多元Logi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HbA.。)、糖尿病病程、使用降糖药物治疗呈显著正相关,比值比fOR)分别为1.35、1.07和2.59(均P〈0.001):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OR=0.96,β=-0.04l,P=-0.01)。③校正多种影响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下三分位组相比,ba—Pwv位于23三分位组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风险显著增高.OR[95%N信区IN(CI)]分别为2.34(1.20~4.57)、2.89(1.33,6.191,趋势P=-0.0091。结论: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ba—PWV异常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因此.对ba-PwV的测量可用于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风险。

  • 标签: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生长抑素2型受体(hSSTR2)基因转染对胰腺癌细胞PANCl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寻找新的胰腺癌敏感治疗靶点。方法利用前期构建的腺病毒载体Ad.CMV.hSSTR2.GFP将hSSTR2全长eDNA导入胰腺癌细胞PANCl。采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2D—DIGE)技术分离并筛选转染hSSTR2的实验组、空载体对照组以及空白组胰腺癌细胞之间差异表达蛋白,用反射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技术对差异蛋白进行鉴定。结果hSSTR2成功地转染了胰腺癌细胞,获得了hSSTR2阴性和阳性表达的PANCl荧光差异蛋白表达图谱,经DeCyderv6.5软件分析,共有18个差异在1.3倍以上的蛋白质点,经质谱鉴定得到13个蛋白质。低表达的蛋白7个,为GMP合酶、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谷氨酸脱氢酶、Septin—11、波形蛋白、异柠檬酸脱氢酶α亚基、线粒体内膜易位酶;高表达蛋白6个,为真核延长因子1cd、丙酮酸激酶异构体M2型、烯酰-CoA水合酶、转录调节因子1-β、Mitofilin、HSPl05。结论hSSTR2基因转染胰腺癌细胞PANCl后引起蛋白表达发生变化,这些差异蛋白功能涉及到糖、脂肪、核酸代谢以及细胞生长调节和细胞凋亡等,从而为寻找新的胰腺癌敏感治疗靶点奠定基础。

  • 标签: 胰腺肿瘤 受体 生长抑素 电泳 凝胶 双向
  • 作者: 张晓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创建时间:2022-08-08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2期
  • 机构: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丰台 100072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达格列净与二甲双胍联合方式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4月到2021年10月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9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1-92的顺序进行数字随机编号,单号的患者作为参考组,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双号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达格列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体质指数水平这四个方面。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这四项水平差异不大,同一指标下进行两组数据对比,没有发现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的这四项水平明显低于参考组患者,同一指标下进行两组数据对比,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相较于单一用药,采用达格列净与二甲双胍联合的方式,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效控制其体重,降糖和降脂效果均十分突出,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达格列净;二甲双胍;联合用药;血糖血脂;体质指数;效果价值
  • 简介:目的研究肺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对乙醛脱氢酶2(ALDm)活性和含量,丙二醛(MethaneI)icarboxylicAldehyde,MDA)含量及4羟壬烯醛(4-hydroxy-2·noncnal,4-HNE)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250—350g的雄性sD大鼠,采用在体原位肺I/R损伤模型,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不同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即sham组)、B组(平衡灌注15rain组)、c组(缺血停呼吸30rain组)、D组(缺血停呼吸60min组)、E组(再灌注恢复呼吸30min组)和F组(再灌注恢复呼吸60min组),每组6只。在观察结束后取肺组织检测ALDH2活性和含量,MDA和4.HNE含量。结果A组、B组、C组、D组、E组和F组ALDH2活性分别为(2.26±0.45,2.30±0.48,2.40±0.69,2.21±0.42,2.21±0.42和2.16±0.62),含量分别为(0.91±0.11,1.21±0.61,1.23±0.38,1.11±0.38,1.00±0.47和O.92±0.3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E组和F组大鼠肺MDA含量(11.03±0.51,12.10±0.29和11.73±0.57)较A组和B组(10.35±0.52和10.30±0.56)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F组大鼠肺MDA含量高于c组(10.87±0.62)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E组和F组大鼠肺4-HNE含量(2.15±0.09,2.81±0.22和2.76±0.31)较A组和B组(1.93±0.1l和1.97±0.1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F组大鼠肺4-HNE含量高于c组(2.05±0.08)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肺中醛类物质(MDA和4.HNE)开始蓄积,再灌注过程中醛类物质继续升高,ALDH2活性和含量未受到明显抑制

  • 标签: 肺缺血再灌注 乙醛脱氢酶2 醛类
  • 简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除外过量饮酒和其他明确损肝因素所致的、以肝脏脂肪积聚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慢性肝脏疾病.其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是一种良性病变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探讨1个凝血因子Ⅹ(FⅩ)缺陷症家系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凝血、抗凝及纤溶功能筛查以及凝血因子活性及抗原含量检测进行表型诊断;以WesternBlotting检测血浆中FⅩ抗原含量和分子量大小;以中和试验检测FⅩ的抑制物。以PCR方法对F10基因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和5’端非翻译区进行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进行基因诊断;构建F10基因突变表达质粒,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测定表达产物的FⅩ促凝活性(FⅩ:C)和FⅩ抗原含量(FⅩ:Ag)。结果:先证者FⅩ:C和FⅩ:Ag分别为〈1%和53.36%,中和试验结果阴性,诊断为交叉反应物质阳性(CRM+)的FⅩ缺陷症。F10基因分析发现2个杂合突变:IVS5+1G〉A和Asp368del。Asp368del体外表达显示FⅩ:C和FⅩ:Ag分别为(0.52±0.04)%和(85.9±5.0)%,为CRM+突变。结论:F10基因双重杂合突变IVS5+1G〉A和Asp368del导致该家系遗传性FⅩ缺陷症。剪接位点突变IVS5+1G〉A导致内含子无法正常剪接,影响FⅩ正常表达。Asp368del突变蛋白能够正常表达,但功能降低。

  • 标签: 凝血因子Ⅹ 缺陷 基因突变 分子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及体重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利拉鲁肽皮下注射治疗,疗程12周,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12周后胰岛功能及体重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糖和胰岛功能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2h)、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P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随着治疗的进行均逐渐下降,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逐渐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重指数及腰臀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降低患者体质量,促进胰岛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治疗 利拉鲁肽 胰岛功能 体重指数
  • 简介:大多数恶性肿瘤的形成过程中都存在细胞周期的紊乱。细胞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kinaseassociatedprotein2,Skp2)是泛素连接酶SCF(skp1—cull—F—boxprotein,SCF)的底物识别亚单位,主要通过识别p27进而介导其泛素化降解来调控细胞周期,是细胞周期由G。期进入S期所必需的。许多研究发现,skp2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且skp2蛋白的高表达往往伴随着p27蛋白的低表达。

  • 标签: P27蛋白 胰腺癌组织 SKP2 PTEN S期激酶相关蛋白 SKP2蛋白
  • 简介:目的为了探讨SLC30A8(SNP:rs13266634)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检索PubMed和CNKI数据库中有关SLC30A8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易感性关联研究的文献,用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并检验异质性Q值和I2。此过程均在软件包LaunchStata9.0上完成。结果纳入11篇文献,得到12,100个2型糖尿病病例和14,907个对照。等位基因C相对于T的整体OR值为1.13(95%CI:1.09~1.17,P=0.000),CC对TT的OR为1.29值(95%CI:1.19~1.41,P=0.000)。结论SLC30A8(SNP:rs13266634)基因多态位点与2型糖尿病(T2DM)相关。

  • 标签: 型糖尿病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等位基因 异质性 发表偏倚
  • 简介:目的观察ANP大鼠痛觉敏感性的变化及脊髓背根神经节(DRG)中P2X3表达的差异。方法牛磺胆酸钠胰腺被膜下均匀注射法制备SD大鼠ANP模型,被膜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为假手术组,不做手术为对照组。V-fray法观察大鼠术前、术后痛阈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制模后1、3、7、14dDRG的P2X3表达。结果ANP大鼠的缩腹频率在制模后7d达到高峰,为65.67%,明显高于对照组(10.02%)及假手术组(0)(P〈0.01);假手术组与对照组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ANP大鼠制模后1d,DRG即出现P2X3阳性细胞,细胞数从术前的8.7±2.4增加到32.3±8.2,制模后3d高达64.1±8.5,较假手术组的最高数21.5±4.0和对照组的高值9.5±1.9均相差显著(P〈0.01);制模后3、7、14d假手术组P2X3阳性细胞数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ANP大鼠DRG的P2X3高表达与内脏痛觉过敏的发生相关。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神经节 P2X3 大鼠
  • 简介:目的检测脂联素水平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早期糖尿病(DM)大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究SIRT1对脂联素的调控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42只,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10)、DM组(n=10)、DM+白藜芦醇(RES)组(n=11)和DM+尼克酰胺(NIA)组(n=11)。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DM大鼠模型。进行基础代谢和血清学检测,HE染色法观察肝脏病理结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Westernblotting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肝组织SIRT1和脂联素受体(AdipoR)等表达变化。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与DM组相比,空腹血糖(FBG)在DM+RES组显著降低(P〈0.05);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DM+RES组显著降低(P〈0.01),在DM+NIA组显著升高(P〈0.05);甘油三酯(TG)在DM+RES组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DM+RES组显著升高(P〈0.01)。与DM组相比较,DM+RES组的脂联素水平略有升高(P〉0.05),DM+NIA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显微镜下,DM组大鼠肝脏可见不同程度炎细胞浸润、甚至变性,DM+RES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减轻,DM+NIA组大鼠肝脏肝细胞散在小泡性脂滴。与DM组相比较,DM+RES组AdipoR2和SIRT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WIS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DM+NIA组AdipoR2和SIR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与DM组比较,AdipoR2和SIRT1mRNA在DM+RES组表达显著增加(P〈0.01),WISP-1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DM+NIA组AdipoR2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早期DM肝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SIRT1信号分子可能通过调节AdipoR的表达来调控脂联素的水平,参与DM内分泌系统的病理生理演变。

  • 标签: 糖尿病 肝损伤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脂联素受体
  • 简介:糖尿病足(diabeticfoot,DF)是糖尿病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残废的主要原因。随着糖尿病患病率增多,糖尿病足病人逐年增多,治疗费用高,且影响生活质量,严重危及生命。糖尿病足轻者为足部皮肤发凉、苍白或紫褐色,水泡、血泡或浅溃疡,重者为较深溃疡、有脓性分泌物,肌腱及骨质破坏,或灶性干性坏疽。糖尿病足在综合治疗上分三个阶段:基础治疗阶段、去腐阶段、生肌阶段。生肌阶段为治疗最后阶段,表现为:经过基础治疗、清创去腐两个阶段之后,循环与微循环障碍得到明显改善,感染及糖尿病得到控制,相关并发症得到基本纠正,坏死组织逐渐清除,分泌物明显减少,新生肉芽组织开始生长。2004至2007年,我科对糖尿病足患者在生肌阶段局部使用金因肽、654-2取得较好效果,促进了创面愈合。

  • 标签: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654-2 糖尿病足 生肌阶段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08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一科46例确诊为T2DM并自愿行胃转流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18例,根据《中国糖尿病外科治疗专家指导意见》入选标准:①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符合WHO的T2DM诊断标准,伴有或不伴有肥胖症的患者。

  • 标签: 胃转流术 腹腔镜 免疫功能 炎性反应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发病例达138万,是女性恶性肿瘤的首要死亡原因[1-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基因在近20%乳腺癌中高表达,与患者预后差、生存期短相关[3]。HER2蛋白包括3个区域,即胞外区域(extra-cellulardomain,ECD),胞内酪氨酸激酶区域和跨膜区域。在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作用下,HER2ECD可从乳腺癌细胞表面裂解并游离到血液中,能通过ELISA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中HER2ECD表达水平[4]。

  • 标签: 乳腺肿瘤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胞外区域
  • 简介:近20年来,伴随全球性的工业化、都市化和生活现代化,糖尿病的患病率正急剧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2000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为1.5亿.且每年正以6%的速度递增.估计到2025年将达到3亿之众。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超过9240万.居世界首位.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医疗总费用每年超过300亿元.占医疗卫生总费用的8%以上。糖尿病因其危害大、难治愈、费用高等特点,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健康的社会性问题.是我国第四大致死原因。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同样在我国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近年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及其治疗药物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就此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尿病治疗药物 恶性肿瘤 发生风险
  • 简介:目的研究血浆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100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未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41例,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59例.并设正常对照25例,检测血浆BH4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1)2型糖尿病组BH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血浆BH4水平明显低于未合并大血管病变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2)随着HBA1c水平的增高,血浆BH4水平呈下降趋势;(3)回归分析显示BH4水平与TC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CRP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浆BH4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明显降低,合并大血管病变者降低更为明显,提示血浆BH4水平降低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四氢生物蝶呤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并发症(DPN)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T2DM患者920例。采集血清进行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UA]检测,同时对入组患者是否患有DPN进行诊断并记录。SUA水平四分位法分为4个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尿酸水平与DPN发病率的关系。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水平>3.5mg/dl即2个四分位后,SUA即为DPN的危险因素,且随着SUA水平的升高,其影响程度增加,OR值分别为2.95(2.02~8.76),3.06(1.75~6.45),4.15(0.84~6.74),均P<0.05。结论SUA是DPN的一个危险因素,在DPN的临床治疗中除了降糖、降脂和降压之外,有效地降低SUA水平应该成为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 标签: 尿酸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神经病变
  • 简介: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多种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仍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达格列净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前瞻性研究。60例胰岛素联合2种或以上不同作用机制的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达格列净组与安慰剂组各30例,达格列净组加用达格列净10mg/d,疗程12周。检测2组干预前后的平均空腹血糖、平均餐后2h血糖、24h葡萄糖曲线下面积、血糖变异系数、高血糖百分比和低血糖百分比、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和餐后2hC肽、血酮、血尿酸、血脂、血压、体重和每日胰岛素剂量,同时监测24h尿糖、蛋白、尿酸的定量,每周1次定期查尿常规,严密观察不良事件。结果:干预前2组各项基线指标相近(P〉0.05)。治疗结束后安慰剂组各项指标较干预前均无明显改变(均P〉0.05)。达格列净组治疗后平均餐后2h血糖、24h葡萄糖曲线下面积、血糖变异系数、高血糖百分比分别下降(4.6±1.8)mmol/L、(341±112)mmol/L、3.2±0.9、54.7%±19.8%,明显低于安慰剂组(均P〈0.01);平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血尿酸与每日胰岛素剂量则下降(1.3±0.9)mmol/L、1.4%±0.9%、(0.3±0.5)mmol/L、(30±10)μmol/L、(8±6)U/d,且低于安慰剂组(均P〈0.05);总胆固醇下降(0.4±0.7)mmol/L(P〈0.05),但与安慰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h尿糖和尿酸排泄分别增加(37.8±9.9)g、(128±92)mg/24h,高于安慰剂组(分别P〈0.01和〈0.05)。结论:达格列净可以明显降低胰岛素联合多种口服降糖药治疗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并降低血糖的波动,未明显增加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 标签: 达格列净 胰岛素 2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01例强化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发生至少1次以上夜间低血糖患者临床资料,对收集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高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高三酰甘油和高空腹血糖是强化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夜间低血糖的保护因素(均P<0.05),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amplitudeofplasmaglucoseexcursions,MAGE)、血糖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ofbloodglucose,SDBG)增高则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加强夜间低血糖危险因素的防控,规范血糖监测,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处理,避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 标签: 2型糖尿病 夜间低血糖 强化胰岛素治疗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CXCR-4、MMP-2、VEGF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47例胰腺癌组织中CXCR4、MMP-2及VEGF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肿瘤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3种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47例胰腺癌组织中CXCR-4、MMP-2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3%、66.0%和61.7%,三者均与胰腺癌的转移、临床分期和预后有关(X^2=5.84—12.69,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化无关(x^2=0.03~4.27,P〉0.05)。胰腺癌组织中CXCR-4的表达与MMP-2和VEGF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587、0.521,P〈0.01)。结论CXCR-4通过上调MMP-2及VEGF的表达,共同参与胰腺癌的浸润和转移。

  • 标签: 胰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转移 CXCR-4 MMP-2 VE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