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8 个结果
  • 简介: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orificetransluminalendoscopicsurgery,NOTES)是腹腔镜外科之后最具微创意义技术,具有无腹壁切口、无术后瘢痕、疼痛更轻、更微创美观、住院时间短、麻醉风险小等优势,自从2004Kalloo等[1]动物实验基础上正式提出该概念,NOTES倍受关注。腹部外科中有关胆囊、阑尾等小器官NOTES报道

  • 标签: NOTES 腹腔镜外科 术后瘢痕 麻醉风险 小器官 动物实验
  • 简介:脊髓脓肿是少见腔隙、化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成因脑脓肿相似,感染渗出诱发以产酶多核细胞为主炎症,引起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继而纤维母细胞产生包囊围绕。

  • 标签: 肺源性脊髓脓肿 治疗 疗效 报告
  • 简介:目的探寻T11肋椎角大小对L,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置钉影响及其侧方成角关系。方法分析200612至20109经前路手术治疗资料完整76L1椎体爆裂骨折。其中男48,女28年龄15~68,平均(38.45±18.49)。损伤椎体均为L,椎体。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7,车祸伤23,重物砸伤6。损伤至入院时间2h至24天,中位数24h;损伤至手术时间2—17天,中位数6天。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13,B级9,C级14,D级20,E级20手术固定范围:T12~L2固定64,T12~L1固定12手术前后常规拍摄损伤节为中心脊柱正侧位片。肋椎角是脊柱正位像中轴线T12椎体上终板延长线在手术侧(如左侧)第11肋骨交会点T11椎体左上角连线之间夹角。冠状面Cobb’s角测量方法为固定螺钉所在上位椎体上终板延长线固定螺钉所在下位椎体下终板延长线交角,不是伤椎上位椎体上终板延长线伤椎下位椎体下终板延长线交角。以肋椎角平均值为基点分为两组,分别是〈60°组和〉60°组。测量比较两组冠状面Cobb’s角及椎体螺钉相应终板夹角(A、B、C、D角为从头端至尾端4枚椎体螺钉分别相应椎体终板夹角),比较肋椎角椎体螺钉A、B角及术后冠状面Cobb’s角之间差异,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60°组36,〉60°组40,两组术后冠状面Cobb’s角、椎体螺钉A角、椎体螺钉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s角、A、B角肋椎角大小没有相关(P〉0.05)。结论T11肋椎角大小即第1I肋骨倾斜程度术后冠状面Cobb’s角及椎体螺钉置钉角度之间没有相关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 简介:脑转移是目前肿瘤治疗难点之一,既往治疗主要以全脑放疗为首选,但全脑放疗疗效差以及明显影响治疗长期存活患者生活质量。所以脑转移治疗应根据不同预后行个体化治疗。目前基于RTOG研究GradedPrognosticAssessment评分在国内外广泛使用。对于GPA高患者,建议采用积极治疗手段,如全脑放疗联合手术或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部分患者可考虑使用手术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于GPA低患者,仍以全脑放疗为首选,部分患者可考虑采用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考虑到全脑放疗脑功能损伤海马结构照射有关,越来越多研究开始探索全脑放疗中保护海马新策略。

  • 标签: 脑转移 肿瘤 综合治疗
  • 简介:背景和目的结直肠癌具有明显异质,其发病通常来自一系列遗传事件和表观遗传学事件不同组合。越来越多证据支持根据微卫星不稳定(MSI)情况、CpG岛甲基化表型、体细胞BRAF及KRAS基因突变情况将结直肠癌分为不同亚型。例如,微卫星稳定或MSI程度低结直肠癌患者相比,MSI程度高患者近侧结肠癌更常见,伴高级别分化和临床分期较晚,且淋巴转移更常见;CpG岛甲基化程度高者高龄患者、近侧结肠癌、肿瘤低分化及MSI程度高相关。KRAS突变(特别是密码子12和13突变)者,更常见于CpG岛甲基化程度低伴微卫星稳定或MSI程度低以及BRAF突变阴性结直肠癌。本研究目的在于利用人口基数为爱荷华州女性健康调查大样本研究(n=41836),验证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时间分子分型之间相关。方法从已建档732结直肠肿瘤患者取样并评估其特征,区分微卫星稳定或微卫星不稳定性程度高低、CpG岛甲基化程度高低或CpG岛甲基化表型阴性以及BRAF和/或KRAS突变状态。563(77%)肿瘤患者中收集到信息标记物数据,分别归纳为下列整合通路。经典型(微卫星稳定、CpG岛甲基化表型阴性、BRAF突变阴性以及KRAS突变阴性,n=170);替换型(微卫星稳定、CpG岛甲基化表型程度低、BRAF突变为阴性并KRAS突变阳性,n=58);锯齿型(任何程度微卫星不稳定、CpG岛甲基化程度高、BRAF突变为阳性并KRAS突变阴性,n=142);未分类型(n=193)。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用于评估指标间相关。结果患者平均年龄(P=0.03)、肿瘤部位(P=0.0001)和分级(P=0.0001)整合路径显著相关。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率经典路径、替换路径和锯齿型路径并无明显相关,而与未分类路径下面的亚型(微卫星稳定或微卫星不稳定性程度低、CpG岛甲基化阴性、BRAF突变阴性、KRAS突变阳性)有关(n=96,

  • 标签: 结直肠癌 微卫星 近侧结肠癌 甲基化程度 分子标记物 分子分型
  • 简介:目的观察PCM人工颈椎间盘(artificalcervicalporouscoatedmotiondisc)置换7随访结果,评价中远期疗效。方法我院自200412开展PCM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以来,术后超过7患者共23,其中19获得84~98个(平均91个)随访。男11,女8。单节置换12,双节置换5,3节置换2。C3/42、C4/56、C5/616、C6/75。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JOA、VAS、NDI评分,末次随访时进行Odom’s分级评估临床疗效;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在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上测量置换节活动度,侧位X线片上采用McAfee异位骨化分级方法评定异位骨化和相邻节退变程度。结果中或术后无神经和血管损伤并发症。JOA评分术前为(12.3±2.2)分,末次随访时(15.9±1.2)分;平均改善率76.5%。颈肩痛VAS评分术前为(3.6±1.5)分,末次随访时(1.8±1.1)分;上肢痛VAS评分术前为(6.4±2.5)分,末次随访时(1.7±1.2)分;NDI术前评分为(25.7±12.5)分,末次随访时(7.7±3.5)分。末次随访时Odom’s分级优7,良10,可2,差0。术前置换节活动度为(5.7±2.8)°,末次随访时为(3.8±2.5)°。末次随访时,28个手术中7个(25%)出现异位骨化,其中1个(7%)节丧失活动度。19相邻节无明显退变5,轻度退变12,重度退变2。无翻修病例。结论PCM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7以上中期随访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满意,手术活动度得到一定保留

  • 标签: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盘移位 全椎间盘置换 颈椎病 颈椎
  • 简介: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妇科恶性肿瘤,其5生存率仅为30%左右。分子靶向治疗为一种全新治疗手段,有望改善卵巢癌患者预后。本文就卵巢癌分子靶向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卵巢肿瘤 分子靶向性 治疗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女性腹膜恶性间皮瘤(FPMM)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收集13FPMM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包括肿瘤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检测。选取广泛转移卵巢低分化浆液癌(MPDOSC)和广泛转移低分化结直肠腺癌(MPDCC)各5患者作为对照。结果13FPMM中8发生于盆腔,5发生于腹腔。13均行手术切除和术后化疗。病理分型:上皮型12,双相型1,未见肉瘤型。组织学表现:立方或低柱状瘤细胞被覆于小管或纤细不规则乳头上,或多边形细胞镶嵌成片、团、巢状排列。瘤细胞大小一致,胞浆丰富嗜酸;细胞核位于中央,染色质细腻,异型不明显;部分标本有少数异型明显巨核细胞或瘤巨细胞。MPDOSC和MPDCC组织构型FPMM相似,但癌细胞异型更明显。FPMM表现为P-CK、Vimentin、Calretinin阳性,CEA阴性;MPDOSC表现为CK7、CA125、p53阳性;MPDCC表现为CK20、CA199、CEA阳性;3种肿瘤Ki-67阳性率均较高。12FPMM患者随访6-28个2存活,10死亡,其平均生存期为(12.2±5.3)个月;5MPDOSC和MPDCC患者分别的平均生存期(10.24-3.7)个月和(6.9±2.I)个月。结论FPMM更易发生于盆腔。上皮型FPMM有其特征性病理表现,但仍需多种免疫表型综合判断。部分FPMM预后较好,可较长时间存活,应予以积极治疗

  • 标签: 女性腹膜恶性间皮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食管胃连接部小细胞癌临床特点,结合文献总结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室收治13经病理证实食管胃连接部小细胞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复习国内外报道肺外小细胞癌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结果本组13患者,男性12,女性1,平均年龄65.5(46~77)。4患者术前确诊,9术前存在误诊。12手术治疗,其中11接受术后化疗,4接受术后放疗。本组13全部获得随访,2术后生存时间超过40个,1、3和5生存率分别为58.3%、37.5%、16.7%,中位生存期为14.0个。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晚、广泛期是肿瘤患者预后不良影响因素。结论食管胃连接部小细胞癌发病率低,其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预后特别,应视为一种特殊组织学类型。

  • 标签: 胃食管连接部 肺外小细胞癌 临床病理 预后
  • 简介:背景目的: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radiotherapv,SRT)全脑放疗(wholebrainradiationtherapy’WBRT)是治疗脑转移瘤主要手段。本文旨在探讨伽玛射线大分割SRT加或不加WBRT对肺癌有限脑转移瘤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多发脑转移瘤(1~4枚)患者66,其中单纯SRT30,SRT+WBRT36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并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Logrank法对各因素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点无明显区别:SRT组WBRT+SRT组中位生存期(MST)分别为12.11313个,二者无显著差异(P=0.216)。Logrank分析显示卡氏评分(P=0.017)和颅外病变控制情况(P=0.032)是影响预后主要因素。结论:SRT是非小细胞肺癌有限脑转移瘤患者有效治疗手段.单纯SRT可取得与WBRT+SRT相似的生存期.

  • 标签: 脑转移瘤 肺癌 全脑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癌切除临床应用及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对52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行管状胃食管吻合。探讨预防并发症上优势,术后随访6—24,评价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残胃出血、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发生,均临床治愈。结论管状胃食管癌应用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管癌 管状胃 手术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ras及rab作用因子1(RIN1)蛋白卵巢癌细胞表达水平及定位,并探讨其卵巢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法检测RIN1蛋白人正常卵巢上皮细胞及卵巢癌细胞株OVCAR3、SKOV3和HO8910中表达水平及定位;检测其17卵巢正常组织和91卵巢肿瘤组织中表达并分析卵巢癌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关系。结果RIN1蛋白卵巢癌细胞OVCAR3、SKOV3和HO8910中相对表达量(0.3641±0.0614、0.6454±0.0835和0.7925±0.1491)高于人正常卵巢上皮细胞(0.0679±0.0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主要分布于卵巢癌细胞胞浆中。RIN1蛋白37良性卵巢肿瘤、10交界卵巢肿瘤及44恶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456±0.1870、0.5587±0.2138和0.7236±0.2232,均高于其17卵巢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0.1284±0.0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RIN1蛋白表达随卵巢病变程度加重升高;RIN1蛋白表达随卵巢癌手术、病理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演进而增加。结论RIN1蛋白卵巢癌细胞中高表达且定位于胞浆中;RIN1蛋白高表达卵巢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可作为卵巢癌早期诊断一个新肿瘤标志物,并有望成为卵巢癌治疗新靶点。

  • 标签: ras及rab作用因子1 卵巢肿瘤 免疫印迹法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远端黏膜Cox-2及Bcl-2蛋白表达情况,判断直肠癌手术远端安全切除范围。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4直肠癌远端2cm及3cm黏膜组织、肿瘤组织和20手术切除直肠正常黏膜组织中Cox-2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直肠癌远端2cm、3cm黏膜组织肿瘤组织中Cox-2和Bcl-2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正常黏膜组织中表达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临床病理参数中,直肠癌远端2cm、3cm黏膜组织中Cox-2和Bcl-2蛋白表达也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直肠癌远端2cm、3cm黏膜组织中Cox-2Bcl-2蛋白表达正常组织无差异,提示直肠癌远端切除2cm已经足够。

  • 标签: 直肠癌手术 远端切缘 COX-2 BCL-2
  • 简介:目的评价髓核摘除联合K-Rod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方法20091至201111,对39单节或双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髓核摘除联合K-Rod动态固定(A组,19)和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B组,20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进行比较评价,并动态观察术后责任椎间隙高度及腰椎活动度变化情况。结果A组随访时间18~32个,平均22个;B组随访时间18~37个,平均23个。末次随访两组患者腰腿痛症状明显改善。A组末次随访时VAS为1.16±0.50,ODI为(3.72±3.63)%,较术前VAS5.52±1.58及ODI(50.83±20.28)%有明显降低(P<0.001);B组末次随访时VAS为2.13±0.69,ODI为(18.61±4.07)%,较术前VAS6.50±1.21及ODI(60.56±9.92)%有明显降低(P<0.001)。A组术后手术ROM减小,但末次随访时已恢复至术前近60%,B组术后手术将为0°。两组相邻节及腰椎总活动度维持术前水平。A组末次随访时手术椎间隙高度较术前降低约10%,但术后维持一个较稳定水平。两组相邻椎间隙高度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未见内固定松动、物断裂等情况。结论融合相比,K-Rod系统保留了腰椎生理曲度和固定节活动度,对相邻节退变无明显影响,短期临床疗效满意,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盘移位 腰椎 脊柱疾病
  • 简介:目的比较微波射频对离体猪股骨干骺端制热效应,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取20条新鲜成年猪股骨,根据数据随机法分成微波组射频组2组,每组10个股骨样本分别采用微波和射频进行加热凝固。加热功率为60w,加热时长为300s,旁开加热点5、10、15mm测温,比较两种热疗技术凝固范围和形状以及温度分布和变化趋势。结果60W·300s微波和射频凝固纵径分别为37.1±3.2mm,28.3±2.5mm,前者明显大于后者(P〈0.05),横径分别为21.3±1.6mm,19.8±1.4mm,前者明显大于后者(P〈0.05)。微波消融出现明显炭化带,凝固区及充血带分布,射频消融仅可观察到明显凝固区。射频形成凝固体较微波更接近球形。微波和射频中心温度分别为126.2±1.51℃,100.2±0.7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旁开10mm温度分别为91.5±3.7℃,58.3±2.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各测温点分别在210s255s内达到稳态,二者距离加热中心越近温度越高,上升速度越快。微波消融中心温度可达到120℃以上,射频消融中心温度不超过100℃。结论微波和射频对离体猪股骨干骺端凝固形状及凝固范围存在差异,中心温度和旁开10mm温度,微波显著高于射频。微波较射频热场温度高,凝固范围大,较大骨肿瘤治疗中宜选用微波,射频消融较微波有更好温控。了解各自制热特性有利于两种技术合理选择。

  • 标签: 微波 脉冲射频术 股骨 骨骺 动物实验
  • 简介:DBC1是近年来新发现一种蛋白,属于小GTP酶类Rho家族非典型成员。最初因为乳腺组织中杂合缺失鉴定出来。目前关于DBC1乳腺研究报道尚少。本文对国内外关于该基因有关研究进行综述,了解其分子机制,基因表达情况

  • 标签: DBC1 乳腺癌 SIRT1 ERΒ
  • 简介:目的探讨粤东地区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8至2012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315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分析临床病理预后关系。结果本组结直肠癌患者3生存率及5生存率分别为70%、6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NM分期、T分期、N分期及M分期是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NM分期、N分期及M分期是结直肠癌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粤东地区结直肠癌患者年龄、TNM分期、N分期及M分期是独立预后因素,分析病理资料地区特点及预后,有助于指导该地区结直肠癌预防和治疗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临床病理 预后 地区 特点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骨盆肿瘤复发再手术病例,探讨其合理手术指征、切除重建方式、肿瘤学和功能预后。方法20101至20111,共8骨盆原发恶性肿瘤复发再手术病例,6行肿瘤整块切除及重建手术2行半骨盆截肢。平均36(27~58)。男5,女3。软骨肉瘤6、恶性骨巨细胞瘤1、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3.0—8.5)h,中平均出血2300(1100~7500)ml。4为Ⅰ+Ⅳ型切除,1为Ⅱ+Ⅳ+H型切除,1为Ⅱ型切除,2半骨盆截肢,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平均随访12(8~23)个月,围手术期并发症:2术后出现伤口并发症,清创二期愈合,坐骨神经损伤1,深静脉血栓1,髋关节脱位11出现局部复发。结论骨盆肿瘤局部复发率高,再次手术难度大,须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降低再手术并发证,良好切除范围和手术风险控制可获较好肿瘤学及功能预后。

  • 标签: 骨肿瘤 骶骨 肿瘤复发 局部 手术并发症 骨盆肿瘤
  • 简介:目的优化甲状腺结节围手术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进而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30甲状腺肿瘤患者手术前后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术前加强心理、生活护理,术后严密细致观察,精心护理,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护理不周、观察不及时而导致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加强心理、生活护理,术后严密细致观察,精心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围手术期护理 甲状腺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