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7 个结果
  • 简介:卒中睡眠障碍(post—strokesleepdisorders,PSSD)是一种常见但较少引起重视卒中并发症,其发生疾病本身包括卒中部位、神经生物学及社会心理学因素相关。PSSD临床表现形式多样,需要结合相应诊断标准及量表评估作出诊断,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应治疗策略,临床实践中多采用药物及非药物综合治疗方法。本文就PSSD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相关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做一综述,以期为PSSD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卒中 睡眠障碍 危险因素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3D-CTA)脑深部肿瘤显微手术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7经3D-CTA辅助脑深部肿瘤显微手术病例,评估术前肿瘤3D重建效果及术后疗效。结果所有肿瘤术前3D重建图像均能清楚显示病灶部位、大小、轮廓以及邻近血管、骨质,并与中实际观察一致。27病例全切除23,次全切除3,大部切除1;术后症状改善或不变25,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2,无死亡病例;术后1随访优良22。结论3D-CTA能够准确提供肿瘤邻近血管和颅骨三维影像,并能够任意调整、测量及模拟手术入路,对于脑深部肿瘤选择最佳手术入路、规避中风险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视化依据。

  • 标签: 3D-CTA 脑深部肿瘤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为提高脑深部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DBS)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总结其手术技术要点。方法20003~201110共有222患者进行了DBS手术,其中帕金森病207,特发性震颤5,肌张力障碍10。刺激靶点355个,其中丘脑底核325个,腹中间核14个,苍白球内侧部16个。穿刺点锐切开蛛网膜和软脑膜、合理应用微电极记录、中应用戴立体定向仪复查磁共振、延伸导线刺激电极接头埋置和固定在枕骨骨槽内、脉冲发生器锁骨上固定是本组手术技术要点。结果本组术后1、3、5UPDRS评分,关期改善率55.8%,53.4%,45.2%;开期改善率22.5%、23.2%、20.4%。并发症包括无症状皮层出血、电极过深、皮肤破溃感染等。结论严谨和细致外科操作,掌握手术技术要点,可提高DBS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脑深部刺激 手术技术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 简介:由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办、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承办2013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术年会及由中日友好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共同主办第三届东方神经外科高峰论坛于20131122日至23日美丽北京九华山庄举行。

  • 标签: 北京医学会 神经外科 高峰论坛 学术年会 东方 中日友好医院
  • 简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是烯醇化酶一种同工酶,其特异地存在于神经元、神经内分泌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内,其他脏器及脑脊液中分布水平不及中枢神经系统1%。由于NSE是神经元损伤敏感性和特异性生化标志物,

  • 标签: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标志物 神经系统损伤 研究进展
  • 简介:烟雾病(Moyamoyadisease)临床表现多样,常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多样,手术操作困难,是神经血管外科临床教学难点之一。本文介绍我院针对研究生在烟雾病教学中一些尝试和经验。

  • 标签: 烟雾病 教学 探究式学
  • 简介:目的探讨血栓通对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干预作用。方法将73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37)和对照组(36)。两组患者均给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治疗。疗程为2周,两疗程评价疗效,两疗程间间隔2周。治疗结束根据症状变化评定疗效,并采用36条目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有效率为72.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评分方面,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活力(VT)及精神健康(MH)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肯定,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血栓通 脑梗死后遗症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活血化瘀药物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关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摘要总结了几种常用活血化瘀药物及其相关一些研究。同时,还简要介绍了这几种活血化瘀药物一些作用机制。

  • 标签: 丹参 川芎嗪 活血化瘀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9,主因"头痛9,间断鼻腔溢液8个"于2012119日收住院患者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为全头胀痛,能耐受,不影响睡眠,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未就诊,病情无特殊变化,未就诊及治疗。8个月前,患者低头或侧卧位时发现鼻腔流出无色清凉液体,前往外院神经外科就诊,考虑“脑脊液鼻漏”,

  • 标签: 颅内压增高症 脑脊液鼻漏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简介:随着对脑血管病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和核磁共振成像各项检测功能开发和利用,脑小血管病变(SVD)正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由于SVD是隐匿渐进发展,所以以往人们对它往往认识不足。血管认知损害和痴呆SVD有着密切关系,SVD后期可对患者造成不可逆损害。本文就SVD病理生理变化、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临床治疗一些注意事项作一综述。

  • 标签: 脑小血管病变 血管性认知损害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残留病灶特点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方法5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患者经脑血管造影复查发现瘤体残留,均在全麻下行弹簧圈栓塞,其中2采用支架辅助。以“residualaneurysm”、“incompleteclipping”及“endovascularcoiling”为关键词检索Pubmed网络数据库并筛选相关文献。结果4残留动脉瘤致密栓塞(1采用支架辅助),另一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者瘤颈少量残留,6个月后随访时残留部分消失。检索得到相关文献10篇。结论对于夹闭术后残留动脉瘤,再次手术夹闭难度及风险较大;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处理此类病灶一种安全、有效方式。

  • 标签: 动脉瘤残留 夹闭不全 血管内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中应用.方法选取我科神经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156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头部3D-CT薄层连续平扫,并将影像资料导入SteahhStationTriaPlus手术导航系统,图像经三维重建,确认患侧卵圆孔作为靶点,导航实时引导下进行卵圆孔穿刺,并行电生理测试,再次确认靶点位置无误,进行射频热凝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顺利穿刺成功,射频热凝术后,患者原有的面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前患者VAS评分为9.67±0.47,术后VAS评分为0.22±0.57,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且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是一种微创,安全和疗效显著三叉神经痛外科治疗手段.

  • 标签: 神经导航 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 三叉神经痛
  • 简介:重型颅脑创伤(severetraumaticbraini.jury,sTBI)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是神经外科经常遇到问题,其致死率、致残率较高。如何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提高临床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我院20081至20126间对15sTBI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患者同期行塑形钛网颅骨修补和脑室一腹腔(V—P)分流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术 颅骨修补 钛网 塑形 开颅血肿清除 去骨瓣减压
  • 简介: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效果与技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经血管内栓塞治疗25(计29枚)颅内微小动脉瘤(瘤体最大长径:2-3mm15枚、1.6-1.9mm14枚),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10枚,球囊辅助栓塞10枚,支架辅助栓塞7枚,单纯支架覆盖瘤颈2枚。结果29枚动脉瘤术后即刻致密栓塞13枚,占44.8%。出院时按改良GOS评分评估预后,25患者中恢复正常18、良好2、一般2、差1、死亡2。23患者随访6个~4,无再出血病例;19(21枚动脉瘤)复查造影,其中22枚)复发(给予补充致密栓塞),22枚)行单纯支架覆盖瘤颈患者见动脉瘤已闭塞。结论血管内治疗微小动脉瘤安全有效,微导管头端合理塑形技术操作规范是治疗成功关键。

  • 标签: 颅内微小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和安全。方法回顾分析4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资料,其中丘脑痛3,臂丛神经撕脱伤疼痛1,均经正规药物治疗欠佳,给予运动皮质10HzrTMS(1000次刺激)治疗,每个疗程5d,共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每个疗程以及全部疗程结束1、6个1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来评估疗效。结果全部疗程结束疗效满意3疗效差l疗效满意病人中,随访1复发2。副作用为治疗期间头面部轻度疼痛1。结论rTMS对部分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安全有效.尤其是面部和肢体疼痛病人。但其疗效不持久,可作为运动皮质电刺激测试方法。

  • 标签: 疼痛 神经病理性 重复经颅磁刺激 运动皮质电刺激术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异常改变,分析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2010至2012我院神经外科住院197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改变,患者经颅脑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并于发病0.5—1天内做常规床旁心电图检查,其中有128患者1~3周内进行2~4次心电图复查,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异常心电图128,总异常率达65.1%,心电图异常表现主要包括复极异常、节律异常、传导异常、房室异常,其中又以复极异常中ST—T改变在心电图异常者中所占比例最高,占47.7%,其次是心律失常,占25.0%。脑干出血组心电图异常率最高(83.3%),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次之(80.6%),小脑出血组最低(22.2%),不同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异常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病特定部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水、电解质失衡及脑、心血管病变存在共同病理基础因素有关,对于各种心脏异常发生,临床医师应根据心电图检查所见,给与足够重视,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出血性 心电图异常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SEGA)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2经病理证实SEGA病人临床资料,其中经胼胝体人路8,经额叶皮质人路4。结果肿瘤均获全切除;本组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术后均未行放化疗。随访9~112个,无肿瘤复发,平均KPS评分为85分。结论SEGA是一种少见神经上皮良性肿瘤,多与结节硬化综合征并发;易发生于男性儿童,以侧脑室多见,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特异性,肿瘤全切除预后良好。

  • 标签: 星形细胞瘤 结节性硬化症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CEIH)发病机理、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分析9手术确诊CEIH病人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均行骨瓣开颅显微镜下病灶切除。结果9病人均达显微镜下病灶全切除。病理结果显示:动静脉畸形1,血管瘤1,余未见异常血管。术后症状完全消失6,余均明显缓解。随访3个1,均无复发。结论影像学检查类似肿瘤出血临床呈反复发作、慢性扩展特征病例,应考虑CElH可能,手术全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脑内血肿 隐匿性血管畸形 病理特征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10至201110我科收治6颅内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全切,1次全切。平均随访122存活,4死亡;总体生存时间5-17个。结论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彻底切除病灶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但预后仍差。

  • 标签: 原发性黑色素瘤 颅内 影像学特点 诊断 外科治疗
  • 简介:再通闭塞血管和建立侧支循环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效方法。血管再通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并发症,有效地降低并发症是神经外科亟待解决主要问题。治疗时间和治疗对象是影响血管再通治疗并发症高低两项重要因素。只有严格遵守治疗时间窗和严格选择病例,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血管再通治疗并发症。单纯时间窗相比,按组织时间窗进行血管再通治疗更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和提高成功率。另外,应评估出血性转化(HT)危险因素,根据影像学检查确定狭窄血管解剖特点、脑灌注和侧支循环改变,是病例选择重要依据。

  • 标签: 溶栓 血管再通术 出血性转化 并发症 脑灌注 侧支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