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卵巢癌SK-OV-3细胞在2D和3D培养系统中的生长特性。方法将卵巢癌细胞株SK-OV-3分别采用2D和3D培养系统进行培养,观察细胞生长形态。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生长,Brdu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SK-OV-3细胞在2D培养系统中呈单层贴壁生长;在3D培养系统中形成多细胞球样体(muti-cellularspheroid,MCS),生长速度较2D培养系统慢。在2D培养系统中SK-OV-3细胞的S/G2-M期细胞比例为(53.7±5.8)%,明显高于在3D培养系统中S/G2-M期细胞比例[(40.9±2.0)%,P<0.05]。结论不同的培养方式对卵巢癌细胞的生长具有较大的影响。MCS三维培养系统能更好地模拟体内肿瘤细胞的生长状况,是卵巢癌研究的良好平台。

  • 标签: 卵巢癌 多细胞球样体 三维培养
  • 简介:第四届全国消化系统中晚期恶性肿瘤治疗学术交流年会于2008年10月23日至25日在上海广场长城假日酒店及新梅华大酒店隆重召开。大会由上海市闸北区市北医院、上海市闸北区中晚期肿瘤防治合作组织、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学会联合承办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 标签: 恶性肿瘤治疗 学术交流 消化系统 中晚期 年会 上海市闸北区
  • 简介:长链非编码RNALINC00152与人类多种肿瘤,尤其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肿瘤的生长、转移及对化疗药物的敏感度,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及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LINC00152有望成为一种新型肿瘤生物标志物或潜在治疗靶点,用于肿瘤的特异诊断、靶向治疗以及预后评估等。本文对近年来关于LINC00152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就LINC00152与胃癌、肝癌、结肠癌、胆囊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152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围术期米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理念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开腹肝切除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本中心收治的开腹肝癌切除术的77例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2组传统组45例和ERAS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主观感受、术后胃肠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和术后总住院时间.结果ERAS组患者术前口渴、饥饿和焦虑感明显低于传统组(均P〈0.05),ERAS组患者对比传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2.5±0.7)天vs.(3.3±0.8)天,t=4.551,P〈0.001]和排便时间[(3.1±0.6)天仍.(3.9±0.8)天,t=4.778,P〈0.001]明显缩短.ERAS组比传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缩短[(8.6±2.1)天vs.(9.8±2.5)天,P=0.03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差异(22.6%vs24.4%,P=0.851).ERAS组患者较传统组患者术后疼痛较轻,术后疼痛消除时间较快(均P〈0.05;).结论ERAS理念应用于肝癌围术期,可以保障围术期安全,并不增加开腹肝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改善患者术前主观感受、尽早恢复胃肠功能及减轻疼痛评分.ERAS在开腹肝切除术实施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肝切除术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索完整网膜囊切除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在传统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基础上,腹腔镜下尽可能完整的剥除横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被膜,记录分析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重要血管、脏器损伤,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87.3±31.2)min,网膜囊切除时间(45.3±20.1)min,术中失血(75.5±12.3)ml,术后住院时间(11.3±6.0)d.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31.3%(5/16),包括腹腔感染1例(6.3%)、切口感染1例(6.3%)、肺部感染2例(12.5%)、尿路感染1例(6.3%).无胰瘘、吻合口漏、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对进展期胃癌实施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并网膜囊完整切除安全可行,术中应注意重要的解剖标志及正确的解剖层次.

  • 标签: 胃癌 腹腔镜 网膜囊切除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替吉奥与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与中国知网数据库关于比较替吉奥和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疗效性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挑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个临床RCT,共867例患者。Meta结果显示,替吉奥组和卡培他滨组完全缓解率CR[OR=0.60,95%CI(0.18,2.02),P=0.41]、部分缓解率PR[OR=1.40,95%CI(0.96,2.04),P=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OR=0.78,95%CI(0.43,1.42),P=0.41]和中位总生存时间mOS[OR=1.02,95%CI(0.59,1.77),P=0.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化疗方案中,替吉奥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卡培他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在消化系统、血液系统以及周围神经系统毒副反应差异性不明显。结论:替吉奥与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有效,两种药物治疗效果相当,但替吉奥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卡培他滨组,其余毒副反应差异不明显,其毒副反应均在可控范围内。

  • 标签: 替吉奥 卡培他滨 氟尿嘧啶 结直肠癌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芬太尼透皮贴剂对中重度癌痛患者3日内镇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开放性多中心临床观察,将234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分为两组:口服盐酸吗啡片滴定后转换为芬太尼透皮贴剂组(A组);芬太尼透皮贴剂直接滴定组(B组)。评估治疗前和芬太尼使用3天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疼痛减轻程度大于初始评估50%以上者判定为疼痛治疗有效。结果A组和B组疼痛总缓解率分别为87%(87/100)和85.1%(114/134),P=0.675,治疗前和治疗3日后A组患者NRS均值分别为6.55±0.58、2.53±0.93(P=0.000);B组患者NRS均值分别为6.83±0.81,2.33±1.05(P=0.000);A组和B组芬太尼透皮贴剂初始剂量均值分别为(59.0±78.5)μg/h和(45.4±77.0)μg/h,使用3日后调整的剂量均值分别为(65.6±78.9)μg/h和(57.9±81.3)μg/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日内A组对芬太尼进行剂量调整的患者占31%(31/100),明显低于B组60.4%(81/134)(P=0.000);A组1周内出现爆发痛的比例(19%,19/100)亦明显低于B组(52.2%,70/134)(P=0.000)。A、B两组出现的便秘、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的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QOL)评分在用药3日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3日内镇痛效果满意,直接滴定治疗安全有效,但存在爆发痛风险,需调整治疗剂量;推荐即释吗啡滴定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作为中重度癌痛治疗的首选组合之一。

  • 标签: 芬太尼透皮贴剂 癌痛
  • 简介:目的观察晚期胰腺癌GS方案(吉西他滨+替吉奥)一线化疗疾病控制后替吉奥单药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1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经GS方案化疗达疾病控制后随机分为替吉奥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替吉奥组继续替吉奥原剂量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对照组仅定期复查,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替吉奥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8.9个月;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5.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以Ⅰ-Ⅱ度为主,其中替吉奥组白细胞降低、延迟性腹泻、恶心呕吐及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方案一线化疗后替吉奥维持治疗晚期胰腺癌具有良好的疗效与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胰腺肿瘤 晚期 吉西他滨 维持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REAL2研究中使用奥沙利铂的EOF方案由于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获得了广泛关注,但中国胃癌患者对REAL2研究中的三药联合EOF方案耐受性较差,本研究使用了改良的EOF方案,将氟尿嘧啶(5-Fu)由原来的静脉输注21天改为5天,观察奥沙利铂联合5-Fu/LV、表柔吡星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0例晚期胃癌患者,初治19例,复治11例。表柔吡星50mg/m^2静脉注射d1,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2小时d1,5-Fu375~425mg/(m^2·d)d1~5静脉持续输注120小时,每3周重复,每化疗2个疗程评价1次疗效。结果30例患者中,总缓解率43.33%,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2例。初治病例缓解率52.63%(10/19),略高于REAL2研究中标准EOF方案的42.4%缓解率,复治病例缓解率27.33%(3/11)。KPS评分提高10分以上者10例(33.33%)。在治疗中,主要的Ⅲ~Ⅳ度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33.3%(10/30),血小板减少10%(3/30),贫血13.33%(4/30),恶心呕吐23.33%(7/30).RE.A12研究中标准EOF方案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29.9%,与本研究类似,标准EOF方案中的Ⅲ~Ⅳ度血小板减少4.3%,贫血6.5%,恶心呕吐13.8%,略低于本研究,但在本研究中没有观察到Ⅲ~Ⅳ度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栓栓塞等严重不良反应,而REAL2研究中,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栓栓塞均为8.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5-Fu及表柔吡星的改良EO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可以很好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晚期胃癌 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 表柔吡星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对内分泌治疗耐药型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入组18例依维莫司治疗的多线治疗患者的资料;依维莫司用量为10mg/d,随患者口腔溃疡程度调整剂量为5mg/d或隔日5mg,联合依西美坦25mg/d治疗者12例,联合来曲唑2.5mg/d者3例,联合氟维司群每个月500mg者3例(第一个月为500mg分2次);每两个月评估一次疗效,随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8例患者的治疗时间为1~14个月;3例患者治疗1个月,其中1例因骨髓抑制停药,2例因费用停药。15例患者可评估疗效,4例(26.7%)获得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4例(26.7%)疾病稳定(stabledisease,SD),7例(46.7%)疾病进展(progressivedisease,PD);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progression-freesurvival,mPFS)为6.5个月(2~14个月)。呼吸困难4例(2例出现肺间质病变,其中1例为严重病变);几乎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溃疡,其中2例为4级的严重口腔溃疡伴发热;仅1例患者未减量,其余均因口腔溃疡导致依维莫司减量。结论经多线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后,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对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仍有一定的疗效,但需谨慎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

  • 标签: 进展期乳腺癌 内分泌耐药 依维莫司 绝经后
  • 简介:本次消化系统中晚期恶性肿瘤学术年会与会专家就靶向治疗、DICK细胞抗肿瘤、胰胃吻合术一一捆绑式胰胃吻合术、进展性恶性肿瘤综合治疗、超声治疗和介入治疗等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广泛交流,提出了新思路,介绍了新方法,积极治疗中晚期肿瘤病人所取得的显著疗效,成为本次会议的亮点。

  • 标签: 消化系统 恶性肿瘤 综合治疗 学术交流会 会议纪要
  • 简介:目的利用逆病毒表达载体快速构建梯度过表达人MTA1稳转单克隆细胞系。方法利用噬菌斑原位杂交筛选人肺噬菌体文库,以阳性克隆为模板,RT-PCR获得人MTA1完整CDS序列。以逆病毒表达载体pMX为基础,经过多次酶切连接,构建逆病毒表达载体pMX—MTA1-flag—IRES—EGFP。将构建好的逆病毒载体系统,转染293-gag/pol细胞,包装出含该表达载体的逆病毒颗粒。以含病毒上清多次感染HCT116细胞,获得稳定转染MTA1的HCT116多克隆细胞系。将该多克隆细胞系按合适比例稀释后接种至10cm大皿,获得大量单克隆细胞系,以GFP为筛选标志,筛选不同荧光强度的单细胞克隆进行扩增并分析MTA1与GFP表达水平的线性关系。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成功克隆出人MTA1表达序列。免疫荧光、WesternBlot结果证实成功构建出梯度过表达MTA1的稳转细胞系。相关性验证结果显示构建的非融合载体MTA1与GFP的表达呈明显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32,P〈0.01。结论利用逆病毒表达系统,快速成功构建并筛选出MTA1与GFP非融合梯度过表达稳转单克隆细胞系,为MTA1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良好模型。该逆转录病毒平台可用于快速建立其他基因的稳转单克隆细胞系。

  • 标签: MTA1 GFP 逆病毒 稳转 梯度过表达 单克隆
  • 简介:背景及目的:基于替莫唑胺的化放疗方案目前是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标准治疗方案是否能改善新诊断GBM患者的总生存期(OS)或无进展生存期(PFS)。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贝伐单抗 Ⅲ期临床研究 患者 诊断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依维莫司对激素受体(HR)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接受依维莫司治疗的HR阳性、HER2阴性的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依维莫司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结果41例患者使用维莫司治疗的时间为0.1~23.0个月,其中9例因不良反应停药,2例因经济原因停药,故有30例患者可评估疗效,其中4例(13.3%)部分缓解,16例(53.4%)疾病稳定,10例(33.3%)疾病进展。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5.2个月(1.2~22.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2.0个月(1.3~30.0个月)。在可评估疗效的30例患者中,4例患者使用依维莫司时间超过12个月。药物不良反应方面,2例患者因经济原因停药,故有39例患者可评估不良反应,其中呼吸困难6例(2例出现肺间质病变,其中1例为4级病变),皮疹8例(2例为4级皮疹),骨髓抑制1例,39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溃疡(4例为4级口腔溃疡)。进一步分析HR表达情况、使用依维莫司时所处疾病线数、患者是否存在内脏转移与生存的关系发现,雌激素受体(ER)≤50%和﹥50%的患者mPFS分别为3.0、6.0个月(χ^2=4.178,P=0.041)。结论经多线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后,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对HR阳性、HER2阴性的进展期乳腺癌患者仍有一定疗效,但需密切监测患者不良反应。

  • 标签: 进展期乳腺癌 内分泌耐药 依维莫司
  • 简介: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多西紫杉醇应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含国产多西紫杉醇(艾素)与进口多西紫杉醇(泰索帝)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的6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化疗方案为TAC(多西紫杉醇+表阿霉素+环磷酰胺),28天为1个周期,化疗2周期后手术,国产与进口组患者分别为35和34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化疗,两组均无疾病进展病例。其中国产组3例(8.6%)获得完全缓解(CR),26例(74.3%)部分缓解(PR),6例(17.1%)病变稳定(SD);进口组CR4例(11.%),PR25例(73.5%),SD5例(14.7%)。国产与进口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和85.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退出治疗病例。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神经毒性和过敏反应等。国产与进口组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均为100%,Ⅲ度以上发生率分别为38.6%(27/70)、54.4%(38/68),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不良反应两组相似。结论:国产多西紫杉醇应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容易处理,与进口多西紫杉醇相似,且价格远低于进口多西紫杉醇,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多西紫杉醇 不良反应 近期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理念在基层医院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患者78例,按照围手术期治疗措施的差异分为ERAS组(44例)和传统处理组(3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ERAS组患者的术后总体住院时间明显少于传统对照组(7.6vs9.7天,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传统处理组相比,ERAS组在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1.6vs2.2天)、首次排便时间(2.8vs3.2天)、下床活动时间(1.2vs2.6天)、首次进食固体食物时间(1.3vs3.7天)均明显缩短(P〈0.05);ERAS组住院总体平均费用亦明显小于对照组(50946.0vs56935.0元,P〈0.001),术后第1天和第3天疼痛评分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和传统处理组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8%和1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ERAS理念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具有较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结直肠癌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在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结肠癌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31例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结肠癌患者,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单药(n=7)或联合化疗(n=24)治疗。阿帕替尼初始剂量为425mg/d,联合化疗药物包括替吉奥、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采用RECIST1.1版标准和NCICTC3.0版标准分别评价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观察全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治疗4周后31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获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18例、进展(PD)8例,有效率(RR)为16.1%(5/31),疾病控制率(DCR)为74.2%(23/31)。治疗8周后30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获PR3例、SD18例、PD9例,RR为10.0%(3/30),DCR为70.0%(21/30)。接受阿帕替尼单药或联合化疗近期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例患者的中位PFS为3.5个月,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转移部位及是否联合化疗之间P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肝功能异常、血液系统毒性和乏力,以1~2级为主。高血压及蛋白尿发生率较高,均为16.1%。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结肠癌的近期疗效显著,毒性可控,可作为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结肠癌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以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结肠癌 甲磺酸阿帕替尼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BV)联合化疗治疗HER2阴性进展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贝伐株单抗治疗的15例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和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不良反应事件通用术语标准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每2个月评估疗效,主要观察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每个周期评价不良反应。结果15例患者的中位PFS为4个月;治疗10个周期以上的患者为4例,6个周期以上者3例,其余8例均不足4个周期;1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5例(33.33%)PR中4例伴胸壁转移;5例SD(33.33%),5例PD(33.33%);主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4例、少量鼻出血3例、蛋白尿2例、贫血2例、血小板减少2例,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4例停药。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作为二线及以上方案治疗进展期乳腺癌仍有一定疗效,对于伴胸壁转移的患者疗效尤其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贝伐珠单抗 联合化疗 进展期乳腺癌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2010’广州神经肿瘤学术论坛将于2010年12月24-27日在广州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承办。论坛将邀请欧美、日本、韩国及国内神经肿瘤领域的著名专家对神经肿瘤领域的热点问题和研究进展做专题报告:

  • 标签: 神经肿瘤 规范化治疗 论坛 神经系统 广州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