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内观疗法是日本吉本伊信1953年确立一种东方心理疗法。近年国内临床研究表明:该疗法治疗神经症个案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效果不确定;治疗青少年品行障碍效果肯定;治疗酒精依赖效果明显;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潜力巨大。心埋机制研究发现:自我洞察是东方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重要方法;情感变化是通过内观治疗切入点;改变自我中心主义认知模式是内观治疗本质。本研究还预测:内观疗法适应症研究将进一步深入;内观疗法将会与其他心理疗法并用,以提高心理治疗效果;探索适宜当代国人认知结构.更加规范有效内观疗法操作模式是今后研究方向之一;内观疗法基本原理将在维护促进心身健康中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内观疗法 中国 心理疗法 精神疾病
  • 简介:中国是全世界卒中死亡率最高国家。在我国卒中已成为死亡第一大原因,而且致残率非常高。越来越多证据表明重症监护病房(ICU)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发症死亡率,但目前我国对神经危重症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患者分布在综合监护病房或者监护治疗配备不全普通病房。由于神经危重症患者具有累及多器官特殊性,有别于普通内科重症患者,因此应加强管理,给予充分重视以提高我国重症卒中诊治水平.

  • 标签: 脑梗死 重症监护
  • 简介:目的探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胶质瘤中表达基因扩增状态,并分析其与肿瘤细胞凋亡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westernblot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60例不同级别原发性胶质瘤25例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EGFR蛋白水平和基因扩增状态,并分析其与肿瘤凋亡蛋白P53相关性。结果在不同级别的原发性胶质瘤组织中,EGFR阳性表达与扩增程度不同,I~Ⅱ级组与Ⅲ~Ⅳ级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原发性胶质瘤中EGFR免疫组化阳性率基因扩增率分别为85%40%,显著高于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28%2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GFR过表达与基因扩增状态并不一致,在有EGFR扩增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均有EGFR过表达,在EGFR过表达肿瘤中仅有31.03%EGFR扩增;在胶质瘤中EGFR阳性表达与P53呈正相关(r=14.22,P:0.001)。结论EGFR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差异性过表达扩增,且与肿瘤细胞凋亡相关,其基因扩增状态在原发性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存在差异,EGFR可作为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一个重要靶点。

  • 标签: EGFR 胶质瘤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小型前交通动脉瘤诊断方法、手术时机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小型前交通动脉瘤检查方法.影像学特征、诊治过程及手术效果。结果32例患者均行头颅CT枪查,均碌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3例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8例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32例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35次。所有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施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术.均采用翼点入路,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5例,术后并发脑积水行V—P术5例。32例中死亡1例,恢复良好22例,生活自理6例.扶拐行走、需人照顾2例,卧床、靠他人护理1例。对其中27例随访3~12个月,均无再出血发生,无死产。结论DSA检查应作为诊断小型前交通动脉瘤主要方式:除了对Ⅰ~Ⅱ级患者应早期手术治疗外,对其它患者可推迟到出血2~3周以后手术:掌握一定显微手术技巧.对于顺利夹闭小型前交通动脉瘤、预防控制术中破裂出血尤为重要。

  • 标签: 小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
  • 简介:我国为经济发展迅速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每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持续保持在7%以上.与此同时,机动车辆数量不断增加,高速公路建设也有了飞速发展,但相比之下交通管理改善道路建设发展却显见滞后.因此,交通事故及伤亡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

  • 标签: 颅脑创伤 救治措施 康复治疗 交通事故 高压氧
  • 简介:目的总结脑肿瘤卒中临床、病理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手术及病理证实脑肿瘤卒中10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垂体腺瘤49例,星形细胞瘤18例,转移瘤1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7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5例,髓母细胞瘤4例,脑膜瘤2例,桥小脑角神经鞘瘤2例,生殖细胞瘤2例,黑色素瘤2例,恶性淋巴瘤1例,室管膜瘤1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肿瘤卒中表现为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硬膜下血肿.结论肿瘤血管性变化是脑肿瘤卒中基础,CT扫描对于早期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脑肿瘤卒中易误诊,需与其他出血性疾病加以鉴别.

  • 标签: 脑肿瘤卒中 临床特点 病理 脑出血
  • 简介:2.5诊断对于颅脑伤后患者出现典型眼部临床表现患者,诊断较为容易,但对于眼部症状不明显,症状轻且逐渐缓慢发病患者,就可能延误诊断甚至漏诊。因此,要详细询问病史颅脑受伤机制,体格检查时要注意眼眶或乳突周围血管杂音听诊,这种收缩期增强搏动性杂音在压迫患者病变侧颈动脉后减弱或消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TCCF金标准,

  • 标签: 延误诊断 颅脑损伤 血管并发症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周围血管杂音 治疗
  • 简介:目的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量表,对大学生职业青年共208人进行测试,研究分析各因素间显着差异。结果(1)男性女性在乐群性、敏感性、幻想以及学习成长能力等因素上存在显着差异。(2)大学生与职业青年在紧张性、焦虑性、独立性、世故性以及创造性等因素上存在显着差异。结论大学生职业青年在16PF人格测验中部分因素次级因素间存在显着差异,并且在性别上也存在显着差异。

  • 标签: 大学生 职业青年 人格特征 研究 青年 职业
  • 简介:目的探讨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相关基因及分类特征基因表达。方法用含13939种人基因BioStarH140S芯片,以正常脑及18例胶质瘤组织总RNA制备探针杂交芯片,ScanArray4000扫描信号,提取脑及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差异基因并行生物信息分析,Hierarchical聚类提取差异基因特征。结果星形细胞瘤中筛选出438条(3.14%)差异表达基因;信息分析与细胞信号、细胞骨架运动、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等多类基因密切相关;与分类相关特征基因有MAP7、DBCCR1、PCDHA5、KCNAB1、NAPIL2等。表达谱将星形细胞瘤分成两类,与临床组织病理分类基本一致。结论芯片是基因分析筛选肿瘤标志性基因有效手段,可客观分析星形细胞瘤发展及预后;分类特征基因为星形细胞瘤侵袭性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有助于临床诊治。

  • 标签: 星形细胞瘤 基因芯片 表达谱 Hierarchical聚类
  • 简介:目的:探讨感染性脑损伤发生机制及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Ca^2+通道阻滞剂对脑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百曰唼菌液诱导感染性脑损伤模型,应用第二代细胞内Ca^2+荧光指示剂Fura-2/AM负载突触体.测定突触体胞浆内[Ca^2+].变化及MK-801Nimodipine对其变化影响。结果:突触体胞浆中[Ca^2+].在注菌后30分钟即已明显升高.随脑损伤时间延长,[Ca^2+].持续进行性升高。Nimodipine治疗后,突触体胞浆内[Ca^2+]明显下降,MK-801预处理后4小时24小时组突触体胞浆内[Ca^2+].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感染性脑损伤发生与神经细胞膜上电压依赖性Ca^2+通道开放NMDA受体依赖性迟发性钙离子内流引起神经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密切相关.MK-801Nimodipine通过缓解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减轻感染性脑损伤。

  • 标签: 感染性脑损伤 脑保护作用 NMDA受体 非竞争性拮抗剂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卒中患者院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255例卒中患者,根据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测确定院内肺部感染并对其危险因素予以分析.结果卒中患者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3.4%.引起院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主要有高龄、住院时间、呼吸机运用、气管切开及是否存在基础病等.结论加强对院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控制可能是降低感染率有效方法.

  • 标签: 卒中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伴发Rathke裂囊肿(RCC)临床表现MRI特点,提高对病变认识.方法对连续收治8例垂体腺瘤伴发RCC患者临床表现、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视力下降及垂体激素分泌紊乱症状;1例患者在体检中偶然发现.MRI表现有:①鞍区内存在两种病变,往往以肿瘤成分为主,伴发1个甚至多个RCC;②边界清晰,主体位于鞍内,可向鞍上生长;③垂体腺瘤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囊腔T1WI主要呈低信号,T2WI信号多样化;④部分囊腔内可见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囊内结节;⑤增强扫描,垂体腺瘤呈不同程度强化,囊壁多数不强化.结果随访4个月至7年,术后头痛、视力下降及内分泌紊乱症状均得到改善.1例垂体腺瘤有残留需二期手术,1例于术后7年复发.结论垂体腺瘤伴发RCC患者,常缺乏RCC特异性表现;如MRI示鞍区病变为囊实性,且其主体位于鞍内、囊腔信号均匀、囊壁不强化,应考虑到垂体腺瘤伴发RCC可能性,若囊内存在结节,则具有诊断意义.经蝶手术为治疗首选,术后需定期随访.

  • 标签: 垂体腺瘤 RATHKE裂囊肿 磁共振成像
  • 简介:锁孔入路概念由Wilson[1]1971年首先提出,Fukushima等[2]1991年报道了锁孔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TaniguchiPerneczky[3]1997年报道了颞下锁孔入路在鞍上岩斜区病变中应用。

  • 标签: 鞍区 锁孔手术 解剖 临床应用
  • 简介:下丘脑错构瘤(hypothalamichamartoma)较为罕见,是引起幼儿中枢性性早熟/或痴笑性癫痫原因之一。现报道1例由鞍区向鞍内发展错构瘤并导致中枢性性早熟,先后经X-刀、药物及经蝶手术治疗获得成功。

  • 标签: 错构瘤 性早熟 脑肿瘤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比较经额部经颞部入路导航辅助下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导航辅助下内镜手术治疗6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临床资料,28例采用经额入路(经额组),32例采用经颞入路(经颞组)。术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经额组手术时间[(83±27)min]经颞组手术时间[(81±30)min]无显著差异(P〉0.05)。经额组血肿清除率[(88±11)%]明显高于经颞组[(79±19)%;P〈0.05]。经额组预后良好率(67.86%;GOS评分4~5分)明显高于经颞组(40.63%;P〈0.05)。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时,经额入路相对于经颞入路可以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预后,是较优手术入路。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基底节 神经导航 神经内镜 手术 经额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7基因(EGFL7)、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在脑胶质瘤中表达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脑胶质瘤8例脑外伤内减压脑组织中EGFL7PTEN表达。结果EGFL7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正常脑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高度恶性胶质瘤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度恶性胶质瘤组(P〈0.01)。PTEN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正常脑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增加,PTEN蛋白表达相应降低(P〈0.01)。EGFL7与PTEN在各级胶质瘤组织表达呈负相关(r=-0.382,P〈0.01)。结论EGFL7基因可能直接参与了胶质瘤发生、侵袭过程;PTEN基因突变或丢失、灭活导致PTEN蛋白表达缺失或减弱在胶质瘤发生、侵袭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GFL7表达与PTEN表达具有明显负相关性,EGFL7高表达与PTEN表达下降在胶质瘤浸润发展过程起协同作用。

  • 标签: 胶质瘤 EGFL7 PTEN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护理人员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为改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急诊观察室1501名急诊科护理人员,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汉密尔顿焦虑(HamiltonAnxiety,HAMA)、抑郁量表(HAMD量表)对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进行测评。结果:1)急诊护士PSQI总分为(12.84±2.23)分,且与与年龄、从业时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2)HAMA总分(16.48±9.45)分,HAMD总分(22.68±8.74)分,均与PSQI呈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人员存在睡眠障碍,改善其心理状况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人员 睡眠质量 焦虑 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经蝶术后视力下降原因再次手术治疗.方法男性5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3岁.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出现视力下降,复查CT显示瘤继发血肿,有5例合并鞍上残留肿瘤行经额开颅手术,1例没有鞍上残留肿瘤行再次经蝶手术.结果随诊1~8年,视力恢复或改善,无肿瘤复发.结论垂体腺瘤经蝶术后视力明显下降时应及时复查CT,发现瘤血肿鞍上残留肿瘤采用经额开颅手术,单纯血肿行再次经蝶手术以挽救视力.

  • 标签: 垂体腺瘤 神经外科手术 经蝶入路 视力下降
  • 简介:目的研究环境因素对帕金森病发病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变量包括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及饮用水等.结果病例组44例,对照组36例.在众多环境暴露因素中,病例组中喝井水比例(50%)接触过化肥比例(18.1%)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分别是χ2=5.15,P=0.02χ2=5.15,P=0.03,其他环境暴露如农药接触,种农作物,合成树脂接触以及居住在农村等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研究了居住在农村用井水相互作用发现,居住环境饮井水之间无交互作用,即χ2=1.48,P=0.22χ2=1.11,P=0.29,喝井水与PD关系是相对独立.以未曾饮用井水作为参照,饮用时间<9年是其4.1倍(OR=4.1,P<0.01),饮用时间10~20年时OR=1.13,饮用时间>20年OR=1.17,随着饮用时间延长,这种关系有所减弱,但危险性仍高于未曾饮用井水者.结论环境因素中井水饮用与PD发病可能有关.

  • 标签: 居住环境 工作环境 帕金森病 PD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脊髓在遭受到持续进行性压迫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TrkB受体变化。方法将75只SD大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正常组,各25只;根据造模后取材时间,各组再分为1、7、14、21、28d5亚组,每亚组5只。胸11~12椎板硬脊膜之间置入缓膨材料(3mm×5mm,厚0.8mm)制作大鼠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模型,BBB评分评估行为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DNF及其TrkB受体表达变化。结果造模后7、14、21、28d,模型组大鼠BBB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正常组(P〈0.05),而对照组正常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可观察到从脊髓受压开始,神经细胞开始出现凋亡,中央管及前角区域神经细胞凋亡明显,邻近灰质白质部分神经胶质细胞凋亡明显;而对照组正常大鼠未见明显凋亡细胞。模型组大鼠脊髓内BDNF及其TrkB受体呈强阳性,尤其是神经元部位,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明显,且主要表达在运动类神经元中,随压迫进行,表达逐渐增强,至相对稳定;对照组正常组大鼠脊髓内BDNF及其TrkB受体表达较少。结论大鼠脊髓在受到慢性压迫性损伤时,神经细胞凋亡明显,BDNF、TrkB受体表达明显增强。

  • 标签: 慢性脊髓压迫性损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TRK B受体 细胞凋亡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