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高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鼠中转录因子Islet-1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高氧诱导的方法制作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运用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及视网膜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态。于小鼠出生后第7,12,14,17,26d取视网膜组织,采用Real-timePCR及Westernblot技术测定视网膜组织中Islet-1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视网膜铺片及组织切片可见大量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小鼠出生后第7d,模型组与正常组视网膜组织中Islet-1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小鼠出生后第12~14d,模型组视网膜组织中Islet-1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出生后17d,模型组视网膜组织中Islet-1表达水平仍高于正常组;出生后26d,随着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视网膜组织中Islet-1表达水平降至正常水平。结论:模型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过程中,持续缺氧的视网膜组织通过增加转录因子Islet-1的表达,从而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

  • 标签: 转录因子 Islet-1 视网膜新生血管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lslet -
  • 简介:目的:研究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CN1/Cyr61)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neovascularization,RNV)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特异性抑制CCN1对RNV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取C57BL/6J小鼠2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氧组、高氧对照组和CCN1治疗组,每组各50只。高氧对照组和CCN1治疗组分别玻璃体腔内注射空载体质粒和CCN1siRNA表达质粒。ADP酶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和RT-PCR法检测CCN1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高氧组和高氧对照组视网膜可见大片无灌注区和大量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皮细胞核(25.25±1.26个;23.12±1.16个),CCN1治疗组较高氧组和高氧对照组的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皮细胞核数(8.47±1.15个)明显减少。高氧组和高氧对照组较对照组相比,CCN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高,CCN1治疗组较高氧组和高氧对照组显著减弱,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CCN1的异常表达可能与RNV形成密切相关,特异性抑制CCN1能有效抑制RNV的形成,为预防和治疗ROP提供新的思路及对策。

  • 标签: 视网膜新生血管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 RNA干扰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CYSTEINE-RICH 61
  • 简介:目的讨论集中开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复明效果。方法于2008年8月-2009年9月,共集中实施329例329眼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患者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0.8者共计269眼,占81.76%。在低于0.8视力者中,有34眼因角膜水肿而影响术后视力,占10.33%,3眼因一过性高眼压而导致角膜水肿,2眼出现术后葡萄膜炎反应,余21眼因眼底或视神经病变而影响术后视力,占6.38%。术后一周裸眼视力≥0.8者287眼,占87.23%。术后一个月裸眼视力≥0.8者294眼,占89.36%。结论集中开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效率高,术后视力恢复良好,适宜于规模化自内障复明手术的开展。

  • 标签: 白内障 小切口 人工晶状体 复明
  • 简介: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三联手术治疗角膜混浊合并白内障患者11例12只眼,术后随访6个月-8年。结果10只眼术后角膜移植片透明,植片透明率83.3%。10例术后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三联手术是治疗角膜白斑合并自内障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角膜移植 白内障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 三联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眼科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83例白内障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视力改善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3例患者均成功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围手术期未发生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角膜失代偿、视网膜脱落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轻度炎症2例,轻度角膜水肿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患者治疗后矫正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开放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疗效显著,改善患者视力情况,并且手术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声乳化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 老年性白内障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655例(655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1d裸眼视力≥0.5者256眼占39.08%,术后3天复查裸眼视力≥0.5者419眼占63.97%。655例患者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术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有效手术方法,疗效确切,手术中规范操作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
  • 简介:非侵袭鼻窦霉菌病近年来报道有增多趋势,且不同年龄均可发生[1].以往文献多侧重于其症状、体征分析,而对手术方式的选择论及较少.为探讨非侵袭鼻窦霉菌病的合理术式,我们对本科1995年1月~1998年1月期间所遇22例(26侧)鼻窦霉菌病施行鼻内窥镜下上颌窦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术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内窥镜鼻窦手术 非侵袭型鼻窦霉菌病 手术方法
  • 简介: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致盲率高且不可逆转.其中,我国的原发性青光眼类型以原发性闭角青光眼为主.近年来随着原发性青光眼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原发性闭角青光眼危险因素的研究更加深入,本文主要就其危险因素(人口统计学、跟部因素、遗传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进行综述,以期对预防及诊断有所帮助.

  • 标签: 青光眼 闭角型 危险因素
  • 简介: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致盲率高且不可逆转,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原发性青光眼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对POAG危险因素的研究更加深入,本文主要就原发性开角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眼内压、血压、吸烟、饮酒、近视、糖尿病等)进行综述,以期对预防及诊断有所帮助。

  • 标签: 青光眼 开角型 危险因素
  • 简介:甲状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1,3%,占头颈部肿瘤的5.1%。病理类型分为乳头状腺癌(60%~80%)、滤泡状腺癌(20%)、髓样癌(3%-10%)及未分化癌(15%)。分化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腺癌和滤泡状腺癌,发病率高,生长缓慢,恶性程度较低。由于基层医院在术前诊断方面的欠缺,术中往往没有冷冻病理检查,造成手术不规范,需要再次手术修正。现对我院52例需再次手术的分化甲状腺癌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再次手术 乳头状腺癌 滤泡状腺癌 头颈部肿瘤 恶性肿瘤
  • 简介:在欧美国家中,由于新药的不断问世和临床科研水平的提高,药物治疗已被视为针对早中期开角青光眼的首选措施。在设计与制定新药时,不但应考虑更有效的降压效果,同时应考虑如何有效地保护视神经节细胞和增强眼内及视盘循环血流量。

  • 标签: 开角型青光眼 青光眼药物 评估 临床科研水平 神经节细胞 欧美国家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青光眼(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PACG)发病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意义的早期筛查指标,指导早期临床预防性治疗。方法收集60例PACG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视力、眼压、眼睑、晶状体、眼底、前房深度、房角镜、视野等基本眼科检查及年龄、性别、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病,有无吸烟史、饮酒史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PACG具有较显著联系的有高血压病和前房深度、角膜横径、睫状体晶状体距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前房深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OR为2.687,95%可信区间为1.078~4.000。结论高血压病、浅前房、角膜横径小、睫状体晶状体距离小是PACG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浅前房是PACG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224-226)

  • 标签: 青光眼 闭角型 危险因素 超声生物显微镜 前房深度
  • 简介:目的评价B超声对眼内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证实眼内异物病例的临床资料,对照B超与X线、CT的检查结果,根据术中所见异物的位置分析B超对眼内异物位置判断的准确性.结果B超对眼内异物位置的判断准确性达80%,对于异物与球壁关系的判断准确性达81.5%,高于X线,与CT接近.结论B超对眼内异物尤其是球壁异物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联合应用B超和其它辅助检查手段有助于提高眼内异物诊断率.

  • 标签: 眼内异物 B超检查 诊断价值 眼内异物位置 球壁异物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抗青光眼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01/2006-0l在我科住院的双眼慢性闭角青光眼20例40眼,每位患者一侧眼行传统的小粱切除虹膜周切术(传统术),另一侧行改良抗青光眼手术(改良术),将两组疗效对照,随访观察18mo以上。结果:改良术组远期眼压控制与传统术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筹异。结论:改良抗青光眼手术是常刷抗青光眼手术的联合,较易掌握,且远期疗效较理想。

  • 标签: 传统型抗青光眼手术 改良犁抗青光眼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9例,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术后1周予全视网膜光凝术.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12个月患者视力、眼压、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检查,眼底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及无灌注区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患者视力提高8眼,1眼无明显提高.术后眼压:5例患者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4例眼压控制欠佳,需要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其中2例使用一种局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另外2例眼压不能控制.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消退.眼底3个月和12个月后行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新生血管消退,无水肿,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消失.结论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是一种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视网膜光凝术 小梁切除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 简介:目的:研究当归芍药散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bevacizumab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2011-01/2014-02期间我院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接受中西医药物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和接受西医药物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眼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结果:视力水平:治疗后1wk;6,12mo,观察组的患眼视力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41±0.07vs0.27±0.04,0.52±0.08vs0.38±0.06,0.72±0.14vs0.54±0.08);眼压:治疗后1wk;6,12mo,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15.11±3.22vs22.32±5.34,18.64±5.08vs26.67±6.22,17.18±3.76vs22.42±4.32)mmHg;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治疗后12mo,观察组上方视野、下方视野、颞侧视野、鼻侧视野等神经纤维层厚度等神经纤维层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0.41±10.52vs78.64±8.24,88.38±12.12vs72.37±8.82,73.21±8.46vs60.25±7.23,75.35±8.13vs62.63±7.29)μm。结论:当归芍药散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bevacizumab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助于促进视力水平的恢复、控制眼压、改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BEVACIZUMAB 玻璃体腔注射 小梁切除术 当归芍药散
  • 简介:目的:分析复方血塞通联合康柏西普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患者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macularretinalthickness,CM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60例60眼病理性CNV患者分为观察组(复方血塞通联合康柏西普治疗)与对照组(单纯康柏西普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MT、眼压(IOP)、CNV面积、BCVA及血清中血管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情况,统计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wk视力恢复总有效率(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wk时CMT、IOP、CNV面积及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下降,BCVA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术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无局部并发症及全身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复方血塞通联合康柏西普能有效降低CMT及IOP,缩小CNV面积,显著提高视力。

  • 标签: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 复方血塞通 康柏西普
  • 简介:目的探讨缩短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晶植人术学习曲线的途径.方法对2006年萧县彭年光明行动中完成29例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晶植入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最先完成17例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晶植入术部分手术操作步骤,循序渐进最后独立完成12例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晶植入术的全部操作步骤.结论熟练掌握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技术,是缩短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IOL植入学习曲线的关键因素.

  • 标签: 缩短 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 学习曲线
  • 简介:目的观察白内障冷冻囊内摘除术后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疗效.方法对134例134眼白内障冷冻囊内摘除术后元晶状体眼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弹性开放襻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组共70眼;第二组为后房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组共66眼.结果两组病例术后矫正视力均达到术前矫正视力或超过,矫正视力0.5以上超过60%,两组病例视力差异元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囊内摘除术无晶状体眼两种类型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白内障冷冻摘除术 无晶状体眼 矫正方法 并发症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