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髋关节置换患者在手术期间接受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88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接受全凭静脉麻醉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的44例患者为研究组。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麻醉前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患者在手术期间接受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可以控制应激反应,减少不良反应,使麻醉效果提高。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腰椎旁神经阻滞 全凭静脉麻醉 应激反应
  • 简介:目的:保障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并尽可能恢复功能的完整性.方法:对42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者施行并发症的预防、加强康复训练等护理措施.结果:由于消除了患者的顾虑,增强了其对疾病的认识.本组42例均恢复行走功能,仅1例双髋置换病人发生褥疮.结论:通过术前后特别是康复期护理,提高了病人对功能锻炼的信心和兴趣,主动积极配合,达到了预期效果.

  • 标签: 老年患者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护理 功能煅炼
  • 简介:目的探讨泮托拉唑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2例。试验组术后给予泮托拉唑钠静脉滴注预防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对照组给予西咪替丁,两组均用药7d。结果试验组4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8.18%,对照组为36.36%(P<0.05)。12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患者中,6例患者年龄小于50岁,6例患者年龄大于50岁,对比无差异显著(P>0.05)。结论泮托拉唑可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尤其适用于高龄患者。

  • 标签: 泮托拉唑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上消化道出血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技术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50例单侧髋臼发育不良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行盆骨正位X线摄影及CT三维重建(3DCT),根据3DCT数据指导手术。比较手术前后患侧与健侧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的水平差距以及垂直距离,观察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盆骨正位X线资料,可观察到患者髋臼前后径显著缩小、髋臼后壁增厚且深径变浅。手术前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为(20.15±3.25)mm和(23.49±6.58)mm,手术后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为(2.85±1.26)mm和(3.22±1.25)mm,手术后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CT三维重建技术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中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提升手术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 作者: 童晓1 陈佳2 次彩哲3 于铁强4 孙明宏5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21-08-03
  • 出处:《药物与人》 2021年第5期
  • 机构:1唐山市第二医院 关节三科 河北 唐山 063000;2河北省人民医院 骨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00;3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心内一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51;4唐山市第二医院 小儿骨科 河北 唐山 063000;5唐山市第二医院 关节三科 河北 唐山 063000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究在膝关节置换中关于治疗方式中各种后交叉韧带保留型的有效运用。方法:我院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份在我院临床首次收治的进行膝关节置换患者中84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治疗对象,对其采取电脑随机分组,针对不同组别分别采取不同治疗干预措施,分别将其设定为常规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每组拥有42例参与患者。针对相同干预时间,不同操作方式下,两组参与患者得到的最终治疗效果。结果:相同干预时间,不同操作方式下,不同组别得到的实际治疗效果均存在不同,可发现实验对照组参与患者所得到的实际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对照组得到的实际治疗效果,且上述差异均具有重要统计学事实意义(p

  • 标签: 后交叉韧带保留 治疗效果 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收治的124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HSS评分、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 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在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使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组,常规组46例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92例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结果:研究组手术耗时、术后离床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少于常规组(p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手术室护理
  • 简介:人工髋关节置换历经了4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治疗严重性髋关节疾病的临床标准手术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50余万人因骨折、骨关节炎、骨肿瘤等疾病而接受人工关节置换,在我国,每年有3—5万人接受人工关节手术。随着髋关节置换的广泛开展.术后并发症患者的绝对数量也在成上升趋势,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髋关节置换后的并发症已成为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本研究就目前术后并发症及其相应的处理方式做一介绍。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并发症 人工关节手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疾病 临床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中优质护理 +功能训练的护理配合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股骨头坏死进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例数20例,时间是 2017.1月至 2019.1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 2组, 10例为一组。一组行常规临床护理(称:对照组),另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和功能训练(称:观察组),对比 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施行优质护理和功能训练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有显著的提高,和对照组相比,前者处于优势地位,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优质护理联合功能训练在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的前后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提高患者术后的恢复,可在临床推广并运用。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全髋关节置换术 优质护理 功能训练
  • 简介:目的针对存在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在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这个时间段中选取我院80例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螺纹钉固定治疗,研究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对比术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结果进行比较,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患者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的,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对于存在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可以选择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可以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关键词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头坏死在骨科中十分常见,其主要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种类型,其中引发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原因主要是股骨头存在骨折等关节骨折病症,患者出现创伤性股骨头坏死需要采取手术治疗[1],在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中存在较大难度,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目前已经逐渐应用到全髋关节置换,具有显著效果。本研究特针对于我院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采取全髋置换进行治疗,具体内容阐述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在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这个时间段中选择来我院进行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男性患者数量为22例,女性患者数量为18例,年龄大都在35岁至70岁之间,年龄中值为(52.6±5.2)岁;研究组男性患者数量为24例,女性患者数量为16例,年龄大都在35岁至73岁之间,年龄中值为(50.8±5.7)岁。进行一般资料的比较,两组患者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1.2方法对照组选择多枚螺纹钉固定的治疗方法,其主要是选取闭合复位的方法,选取C臂进行透视,对患者患处位置实施微创多枚中孔螺钉固定。研究组选取全髋关节置换,其具体步骤为在手术前30分钟先对患者进行抗菌药物灭菌,中选取髋后外侧切口进行手术[2],手术后1天到2天治疗实施常规引流方法,手术后对患者实施X光片检测,手术后第二天让患者口服利伐沙班,进行术后治疗,避免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情况。1.3观察指标本研究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1.4统计学分析在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医学统计软件SPSS17.0的统计,计量数据以(±s)表示,t检测,若取得数值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对比手术方案对PICP及MDA水平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了8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对象,分组以盲抽的方式选择患者,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观察组),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对照组)。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在I型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水平上高于对照组,在丙二醛

  • 标签: 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股骨颈骨折 PICP MDA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对比手术方案对PICP及MDA水平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了8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对象,分组以盲抽的方式选择患者,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观察组),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对照组)。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在I型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水平上高于对照组,在丙二醛

  • 标签: 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股骨颈骨折 PICP MDA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康复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 64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组,常规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各 32例。展开组间对比。结果:护理后,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 HSS评分以及 VAS评分均更优( P< 0.05)。结论:给予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感,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早期康复 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人文护理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医院收治的7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35例)和对照组(n=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手术室人文护理措施。结果:在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方面,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4.2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手术室人文护理在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并且护理更具针对性,能够根据患者的手术特点开展护理工作,患者护理满意度更好,值得参考。

  • 标签: 手术室 人文护理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室护理
  • 简介: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提高以及高龄老人数量的增多,老年人发生股骨颈骨折的病例越来越多,人工股骨头置换已成为目前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最常见的手术方式。由于该手术出血量多,导致的出血相关并发症对老年病人身体影响较大,因而该手术在临床应用时受到限制。医师常通过输血、止血、中或术后自体血回输等方式预防出血相关的并发症。

  • 标签: 氨甲环酸 失血量 股骨头置换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探究利多卡因联合晶体心脏停跳液在成人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单纯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109例,随机分为单纯晶体和利多卡因联合晶体心脏停跳液两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中及术后恢复等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均痊愈出院,除心脏停跳液量(451.2±20.3)mLvs(380.0±19.6)mL、灌注时间(90.0±10.5)svs(65.0±9.8)s、正性肌力药物使用率(60.4%vs35.7%)及自动复跳率(60.7%vs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单纯晶体心脏停跳液相比,联合应用利多卡因可以提高心脏手术中的心脏停搏效果,可在心脏手术中使用。

  • 标签: 利多卡因 晶体心脏停跳液 心脏手术 心肌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高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中超声引导下腰丛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作用。 方法随机选择72例从 2017年 1月~ 2019年 7月于本院骨科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奇偶数数字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硬膜外麻醉)与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腰丛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实施不同手术麻醉方案。而后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 临床相关指标以及不同时间段的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情况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22.22%,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临床相关指标以及 VAS评分的相关数据中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与常规硬膜外麻醉相比,在半髋关节置换中对老年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腰丛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既能够减轻其疼痛感,优化其 临床相关指标,并且还可最小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超声引导下腰丛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高龄患者 半髋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