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院自1993~1994年以来,已先后为3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拟行了瓣膜置换。通过调查、分析,针对不同的心理反应,具体进行了心理护理,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5例,男10例,女25例,年龄39~68岁之间。所施式:换单瓣25例,换双瓣10例。2调查方法通过查房或与病人单独交谈了解病人的心理状

  • 标签: 瓣膜置换术 人的心理 术前 手术焦虑 心理反应 风湿性心脏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进行知信行教育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的96例患者。依据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及实验组(知信行教育模式)各48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健康知识、行为规范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进行知信行教育模式有利于其掌握健康知识,规范生活中行为。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知信行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体外循环过程中不同温度阶段脑静脉血氧含量的变化。方法在中不同时点诱导气管插管后10min(T136.5℃)、转流低温期(T232℃)、复温期(T334℃)、转流结束20min(T436.5℃),分别采桡动脉及颈静脉球部血样本行脑静脉血氧变化监测。结果在在体外循环开始后Hb、PaO2、CaO2、CjvO2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随温度降低PjvO2、SjvO2升高,O2ER、O2EI降低;复温后PjvO2、SjvO2下降,O2ER、O2EI升高,CjvO2持续下降。结论脑组织氧耗随温度下降而减少,温度上升而增加;复温时注意加深麻醉,缓慢复温以减少脑氧耗,保持脑氧供需平衡。

  • 标签: 体外循环 温度 脑静脉血氧含量
  • 简介:心脏瓣膜置换已成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疾病治疗的行之有效的方法。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们收治了风湿性心脏病患者612例,均行心脏人工瓣膜置换。现总结分析本组手术患者的术前心功能分级与术后30d内病死率的关系,旨在指导临床进一步提高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患者的生存率,为临床治疗患者的选择和手术时机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人工瓣膜置换术 风湿性心脏病 心功能分级 术前 预后 心脏瓣膜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治疗后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甄选在我院心外科进行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治疗的患者61例,样本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4月期间,选取患者依据信封抽取方式予以随机分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康复护理干预的患者命名为探究组,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状况。结果:数据分析:探究组术后进食时间、排气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和可自理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治疗后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方式,可以良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表现在术后进食时间、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与可自理时间减短几方面,值得依据临床需求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术后影响
  • 简介:我院骨科2008年3月-2009年3月共收治双膝骨关节炎患者10例,其中对8例患者行单侧膝关节置换,2例行双侧膝关节置换,经围期精心护理,效果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 护理 康复功能锻炼
  • 简介:目的分析二尖瓣膜置换后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施行二尖瓣膜置换的1144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是否延长(停留时间延长定义为ICU停留时间≥3d)分为ICU延长组和ICU未延长组。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ICU延长组94例,发生率为8.2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动脉高压≥60mmHg、左心室射血分数〈50%、自身瓣膜病变类型、呼吸机辅助时间≥48h、房性心律失常、住院期间再次气管插管、近期心衰、体表面积〈1.5m2、术前左心房直径≥5.0cm、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7.0cm、术前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5.0cm、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血小板计数、血钾、血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凝血功能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机辅助时间≥48h、房性心律失常、术前左心房直径≥5.0cm、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7.0cm、术前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5.0cm为术后ICU停留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医生对于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早期识别、尽早干预,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 标签: 二尖瓣成形术 ICU停留时间延长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及假体置换的方法.方法在48例不同原因导致的髋臼缺损行全髋关节置换中,分别采用颗粒性或结构性植骨技术重建髋臼及骨水泥或非骨水泥髋臼杯置换.结果48例均获得随访,平均28个月.X线显示髋臼植骨处均获愈合,无明显骨吸收及假体移位、松动现象.先髋术前Harris评分33.0~51.0,术后67.0~87.0,人工股骨头置换后翻修术前Harris评分37.0~53.0,术后72.0~91.0,全髋翻修术前Harris评分38.0~49.0,术后69.0~88.0,扁平髋术前Harris评分43.0~61.0,术后77.0~89.0.结论在髋臼缺损的全髋关节置换中,颗粒压配植骨具有髋臼覆盖性良好、植骨愈合快、临床应用可靠等优点.当髋臼覆盖小于70%时,应用结构性植骨,并尽量选用自体骨材,髋臼假体则以非骨水泥型假体为首选.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臼 骨重建
  • 简介:目的观察瓣膜置换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1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包括健康教育、出院2年内干预在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并发症、抗凝药物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疾病认知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药物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瓣膜置换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和药物依从性,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及出血、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总体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华法林抗凝治疗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脏瓣膜置换后抗凝管理中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定为2021.02-2023.06,选取此时段我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45例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抗凝管理意愿进行分组,20例予以门诊管理者归入对比组,25例予以延续性护理者归入观察组。比较各组患者的抗凝管理支出费用、患者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比较抗凝管理支出费用,管理后观察组低于对比组,且患者满意度较高(P<0.05)。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管理后观察组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为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进行抗凝管理时,应用延续性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情况,降低抗凝管理支出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抗凝管理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1年 3月 -2013年 3月 72例 THA患者进行护理,并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进行全面的评价,实施系统的护理。结果: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部患者都得到了较好的康复。结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十分必要,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浆量相比常人更多,相应的患者细胞溶血、肝功能损伤较为严重。血浆置换可有效增强患者肝功能,有助于患者康复。在予以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适当的护理干预,并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把握相应的护理要点。方法:统计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由本院介入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例数,在统计总例数的基础上根据研究要求对患者进行筛选,共筛选出100例符合要求的重型肝炎患者。在患者入院时会安排每1例患者抓阄,以此作为组别划分依据,抓到写有“研究组”字样的患者被纳入研究组样本,抓到写有“参照组”字样的患者被纳入参照组样本,分组后各组别样本数量同为50例。为所有样本提供血浆置换治疗,同时为参照组提供常规护理干预、为研究组提供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全程记录样本的主要血生化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的参数变化,统计分析结果显示P<0.05表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突出(P<0.05)。结果:血生化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组间对比差异突出(P<0.05),研究组各项参数相比参照组优化更加理想。结论:接受血浆置换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临床体征、心理状况等均是其护理要点,临床中需要高度关注。

  • 标签: 重型肝炎 血浆置换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浆量相比常人更多,相应的患者细胞溶血、肝功能损伤较为严重。血浆置换可有效增强患者肝功能,有助于患者康复。在予以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适当的护理干预,并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把握相应的护理要点。方法:统计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由本院介入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例数,在统计总例数的基础上根据研究要求对患者进行筛选,共筛选出100例符合要求的重型肝炎患者。在患者入院时会安排每1例患者抓阄,以此作为组别划分依据,抓到写有“研究组”字样的患者被纳入研究组样本,抓到写有“参照组”字样的患者被纳入参照组样本,分组后各组别样本数量同为50例。为所有样本提供血浆置换治疗,同时为参照组提供常规护理干预、为研究组提供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全程记录样本的主要血生化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的参数变化,统计分析结果显示P<0.05表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突出(P<0.05)。结果:血生化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组间对比差异突出(P<0.05),研究组各项参数相比参照组优化更加理想。结论:接受血浆置换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临床体征、心理状况等均是其护理要点,临床中需要高度关注。

  • 标签: 重型肝炎 血浆置换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试验研究对象是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128例作为对象,随机单盲法分组,每组64例,对照组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观察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分析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术后、术后2周髋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40~6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麻醉诱导前D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0.6μg/kg(15min内),随后以0.2μg?kg-1?h-1速率输注至毕,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主动脉开放后30min(T1)、6h(T2)、12h(T3)、24h(T4)、48h(T5)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浓度,以及血清TNF-?和IL-6的浓度。记录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率、CPB时间、术后气管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结果:与T0时比较,T1~4时C、D两组血浆cTnI和CK-MB浓度及血清TNF-?和IL-6浓度升高(P〈0.05);与C组比较,T1~4时D组血浆cTnI和CK-MB浓度及血清TNF-?和IL-6浓度降低(P〈0.05);与C组比较,D组术后气管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缩短(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能减轻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有关。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心肺转流术 心脏瓣膜假体 植入 心肌再灌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