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癌由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通过基因组序列分析确定了4种分子亚型。基于各亚型不同免疫特点,选择适合的免疫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在多个国家展开并取得重要进展。临床主要应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配体-1抗体和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依据不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针对的靶点特性优化药物选择和药物配伍可能为子宫内膜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机遇,为提高生存率带来新的曙光。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分子分型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生存率
  • 简介:摘要鼻尖肥大是指宽大、鼻尖表现点不明显且间距较大的鼻尖形态异常,在东亚人群中广泛存在,其矫正需建立在充分了解其解剖学成因和型的基础之上。鼻尖肥大的成因是复杂的,可以大致分为软组织性肥大和软骨性肥大,前者包括软组织肥厚、鼻尖韧带支撑结构异常、穹隆间脂肪垫存在,后者主要是由于鼻尖软骨(包括内侧脚、中间脚和外侧脚)形态异常所致。该文就鼻尖肥大的成因与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重点着眼于东亚人鼻尖肥大的特点。

  • 标签: 鼻成形术 皮下组织 鼻软骨 分型 亚洲人 鼻尖肥大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癌分子型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2020年以来相继被写入美国、欧洲及中国的子宫内膜癌诊治及WHO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中,用于判断患者的预后及指导治疗方案的制订。随着分子型应用指南的发布及分子检测成本的降低,子宫内膜癌将迎来分子型时代。本文主要从分子型的主要贡献、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传统的组织形态学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分子型与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00例子宫内膜癌病例,利用Sanger测序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按照第5版WHO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诊断流程进行分子型,分析各分子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1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53岁。POLE突变型10例,其中“双分子特征”子宫内膜癌2例(2/10),G3级宫内膜样癌2例(2/10),其他高级别亚型3例(3/10)。错配修复缺陷型38例,其中“双分子特征”子宫内膜癌1例(1/38,2.6%),宫内膜样癌36例(36/38,94.7%);21例(21/38,55.3%)表现为MLH1、PMS2同时缺失,20例(20/21,95.2%)为MLH1甲基化阳性病例,即为散发性子宫内膜癌;6例(6/38,15.8%)行Lynch综合征相关基因胚系检测,其中1例为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无特异分子特征型44例,其中G1~2级宫内膜样癌34例(34/44,77.3%),G3级宫内膜样癌7例(7/44,15.9%)。p53异常型8例,其中G3级宫内膜样癌4例(4/8),其他高级别亚型2例(2/8),且1例(1/8)为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患者。结论正确解读子宫内膜癌中POLE基因突变、MMR蛋白及p5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是进行分子型的关键,必须严格按照标准的诊断流程和规范进行判读,确保分子型的准确性。

  • 标签: 子宫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子宫内膜癌
  • 简介:摘要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帽状细胞,是颅内最常见的非神经上皮来源肿瘤,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其分为Ⅰ、Ⅱ、Ⅲ级共15个亚型,2021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以1、2、3级代替以往的Ⅰ、Ⅱ、Ⅲ级,同时强调定义不典型或间变性(即2级和3级)脑膜瘤的标准应适用于任何潜在亚型,一些分子标志物也和脑膜瘤分级型相关。不同级别脑膜瘤的治疗方式和预后存在差异,MRI扩散成像如扩散加权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和扩散峰度成像可以用于脑膜瘤分级型,结合了MRI扩散成像的影像组学方法也展现出良好的效能,这对患者和临床医生选择处理方式和评估预后是有利的。本文基于以往国内外相关研究,将对脑膜瘤分级型MRI扩散成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脑膜瘤 分级 分型 磁共振扩散成像 影像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现场管理在门诊二级诊中的应用效果,为各医院门诊部寻求高质量、高效率的诊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2019年1~6月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5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7~12月来该院就诊的502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二级诊模式,实验组采用现场管理下门诊二级诊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诊准确率及就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士诊准确率、门诊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标准化二级诊引进现场管理可提升护士诊准确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发挥二级诊的作用。

  • 标签: 现场管理 二级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在门诊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针对70名门诊诊病人进行研究。并随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n=35)。研究组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n=35)。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医患纠纷率、风险事故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医患纠纷率和风险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门诊分诊 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此次对小儿急诊诊的护理进行分析,将走动式管理应用其中,观察其护理效果。方法 对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急诊收治的210例小儿急诊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把210例患儿平均分为两组(甲组为研究组,乙组为参照组)甲组患儿实施走动式管理模式,乙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 通过不同干预护理后,甲组护理模式效果显著,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较高,可达到97.14%,且护理质量有所提高,护理总优良率为95.24%,得到了患儿家属的肯定,P

  • 标签: 走动式管理 小儿急诊分诊 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急诊诊安全管理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1年11月于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60例患者按照其入院时的日期的奇偶数进行分组,在偶数号入院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在奇数号入院的患者分为实验组,予以急诊诊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质量。结果 实验组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质量均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应用中医临床辩证分期、型方法对糖尿病、肾病开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本院在2021年这一年时间内收治的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开展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基础上中医治疗。对于中医治疗,首先应对患者所得糖尿病肾病进行诊断分期,分为五期:功能亢进期、结构改变期、微量蛋白尿期,即早期糖尿病肾病期、持续性蛋白尿期,即临床糖尿病肾病期、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期即尿毒症期。进而开展中医辩证型,包括有:气阴两虚型、肝肾不足型、脾肾两虚型和肾虚瘀血型。中医临床分期型相结合判断患者类型,对症治疗,并观察比较不同分类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45例患者,在治愈、有效和无效三个标准下分别是18例、14例和13例,而实验组的45例患者,治愈达23例,有效是16例,无效仅有6例。两组统计结果有效率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结果可信,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临床辩证分期型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在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自身情况制定适宜治疗方案时,值得推广应用中医临床辩证方法以提高疗效,达到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中医辩证分期分型 糖尿病肾病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疫情防控期间实施门诊预检诊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时间段2020.10-2021.10,研究内容:从该时间段在本院门诊就诊的患者中选出70例进行分析。利用电脑随机抽样的形式对以上患者实施分组,(35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门诊诊治方法,(35例)研究组患者予以门诊预检诊方法。对以上所研究患者的诊治质量,以及诊治满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诊治质量比常规组高,P<0.05,2组之间可见明显差异;研究组患者的诊治满意度为97.14%,常规组患者的诊治满意度为80.00%,P

  • 标签: 疫情防控期间 门诊预检分诊 防控力度 筛查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不合理配伍。方法:选择2020月1-6月期间开具的2000份医嘱,同时选择2021年7-12月期间开具的2000份医嘱,于2021年7-12月进行干预,对比干预前后不合理情况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药物剂量错误、配伍禁忌错误、溶媒选择错误以及溶媒剂量错误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对比前后数据差异显著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因为日常工作负荷重时间长,难免会出现药物配伍不合理,因此将医院实际情况与有效的干预措施结合,来提升配伍正确率进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 不合理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急诊诊安全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在2021年1-12月收治的84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方法,观察组42例采取急诊诊安全护理管理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急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分诊护理质量评分为(92.50±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0±0.50),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急诊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为95.24%,与对照组的76.19%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诊安全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分诊护理质量水平,并提高患者对急诊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 急诊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以探究优质诊导诊护理服务在临床的实施效果为主要目的,分析将其应用在门诊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门诊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参与实验的成员平均分入A.B两组,后续收集两组数据进一步对比分析并作为此次研究价值体现的判定标准。结果 在施以优质诊导诊护理后,实验组考察各项指标评分均显优,较另一组(P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门诊导诊 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肾结核的超声诊断与型及其临床价值研究。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肾结核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80例患者均实施超声检查。以80例患者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比诊断准确率,并分析8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病理诊断准确率100.00%,超声诊断准确率,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80例患者中囊肿型肾结核25(31.25%)例,积水型肾结核26(32.50%)例,萎缩型肾结核19(23.75%)例,结节性肾结核8(10.00%)例,钙化型肾结核2(2.50%)例。结论 超声可以在肾结核检查以及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肾结核 超声检查 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 构建急诊预检诊患者自杀风险评估指标,为综合医院急诊科诊护士快速识别自杀风险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文献研究、小组焦点访谈等方法拟定指标,两轮专家函询对指标内容进行验证和修改。SPSS26.0软件和yaahp层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与权重分析、信效度检验,确定临界值。结果 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2、0.845,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58、0.584。最终确定7项自动纳入自杀高危因素指标、5项一级指标和35项二级指标。各条目C-CVI在0.833~1.000之间,S-CVI/Ave为0.968,S-CVI/UA为0.810。指标总体Cronbach’α系数为0.798,自动纳入高危风险因素指标Cronbach’α系数为0.786,一、二级评估指标Cronbach’α系数为0.698。评估指标灵敏度为94.2%,特异度为97.7%,二级评估指标临界值为8。结论 本组评估指标科学合理,对分诊护士筛查自杀风险患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 自杀风险 评估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接收的200例门诊患者纳入研究,用双盲法分为试验组和参考组,每组100例。参考组进行普通门诊护理,试验组在参考组基础上运用护患沟通技巧,对比两组的护患矛盾发生指数与患者满意率。结果:试验组的护患矛盾发生指数低于参考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参考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诊护理中的效果明显,一方面减少护患矛盾,另一方面获得较高的满意度,有利于维持门诊秩序。

  • 标签: 护患沟通 门诊 分诊 护患矛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门诊预检诊中的效果。方法 挑选院内2020年1月-2022年1月门诊就诊的1000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0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诊方式前提下运用优质护理。观察对比两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病患护理满意度为97.00%,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显著提升门诊预检诊效果,提升工作效率,提高病患满意程度,促使医院获得较为突出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收益。

  • 标签: 优质护理  门诊预检分诊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