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以60例重症肝炎并发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危险因素并对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60例重症肝炎并发感染均在2018年4月-2022年4月接受住院治疗,分析发生危险因素发生的原因,同时使用抛硬币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30),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危险因素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多次进行侵入性诊断、免疫功能不全、合并肝肾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均在80%以上,而滥用抗生素药物、年龄造成感染的概率也较高,均为80.00%、70.00%;观察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制定适宜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重症肝炎患者治疗中的并发症率,全面提升疾病控制质量。

  • 标签: 重症肝炎 并发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急诊外科多发伤患者早期死亡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收治入院的344例多发伤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存活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116例为死亡病例,对照组228例为存活病例。收集两组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就诊时间、损伤部位数、呼吸系统感染、体温、现场急救时间、ISS评分、GCS评分等因素与多发伤患者死亡相关(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现场急救不规范、就诊时间≥3小时、损伤部位数目≥5处、ISS评分≥25分、GCS≤8分等是多发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65岁、现场急救不规范、就诊时间≥3小时、损伤部位数目≥5处、ISS评分≥25分、GCS≤8分的多发伤患者临床上应给予更多的重视,及早干预,提高抢救质量。

  • 标签: 急诊外科 多发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并分析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从2022年2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产妇中选择36例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将其作为A组,选择同期未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100例作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研究治疗,总结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特点,并对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产妇在妊娠期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贫血)、孕周等方面的差距较小(P>0.05),提示这些因素对产生出血发生率不会造成明显影响;A组中娩出巨大儿、有流产史、经阴道分娩、孕前体质量≥24kg/m 等情况的产妇占比均显著高于B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这几项因素均为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产后出血发生原因方面,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结论 产妇发生产后出血与多种因素相关,如新生儿出生体重较大,产妇孕期体质量较高,经阴道分娩、存在流产史等。加强对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孕产妇的观察与处理,对于降低产后出血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产后出血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生儿感染发生率高,并发症较多并且会造成较严重的后果,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本文就新生儿感染危险因素、临床诊断指标及护理措施进行综述,为临床制定有效预见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感染 危险因素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注射致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84例行注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未发生注射相关性感染53例为A组,发生注射相关性感染31例为B组。两组患者经注射后,检查血液中空腹血糖和白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注射次数、治疗时间、护士操作经验评分、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评分等资料。结果:与A组相比,B组患者经注射后空腹血糖水平显著升高,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t=7.05、12.33,均P<0.01);注射次数显著增多,住院天数显著延长(t=14.10、12.43,均P<0.01);护士操作经验评分显著降低,患者免疫机能评分显著降低(t=11.15、20.87,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护士操作经验(OR=3.84,95%CI:1.64~9.01)、患者注射次数(OR=2.17,95%CI:1.08~4.36)及机体免疫功能评分(OR=3.68,95%CI:1.63~8.27)均是患者经注射致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经注射致相关性感染患者较无感染者空腹血糖水平显著升高、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并且注射次数多及机体免疫功能差等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因此规范合理的护理尤为重要。

  • 标签: 危险因素 注射 相关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和研究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等量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55)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55)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以及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手术室感染情况。结果: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感染危险因素的防控中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有效降低临床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感染几率。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相关护理干预措施。

  • 标签: 手术室 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安全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22年1月-12月我院肿瘤内科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安全隐患预防手段。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依从度。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观察组患者总依从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结论:针对肿瘤内科患者进行护理安全危险因素分析,应用安全隐患预防手段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依从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肿瘤内科患者 护理安全危险因素 安全隐患预防手段 依从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以明确本地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特点,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2至2022年12月因胸痛就诊于我院,并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急性胸痛患者110例,男86例(78.2%),女24例(21.8%);患者年龄中位数为63岁,四分位数间距18岁;不同年龄段病例中,以>59~69岁人数所占比例最高(30.8%);在各年龄段中,男女患病例数的构成比不同,差异有显著性(χ =16.692,P<0.05);梗死部位以前壁梗死占比最高,达到38.9%;发病季节以冬季高发,以16:00-19:59就诊例数最多;吸烟史、高血压、高血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冬季高发,男性、老年患者占比最高,梗死部位以前壁占比最高,患者在16:00-19:59时间段为就诊高峰,吸烟史、高血压、高血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胸痛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莉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四川省射洪市人民医院,四川 射洪629200
  • 简介:凡是年满35岁就诊者,都必须测量血压。因为高血压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同时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年轻化,但知晓率确非常低。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压都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当血压低于90/60mmHg时,就为低血压,高于140/90mmHg时,就为高血压。低血压和高血压都是比较危险的,需要引起重视。

  • 标签: 低血压;高血压
  • 作者: 马会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4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
  • 简介:目的:对小儿高热惊厥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门诊护理对策。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90例高热惊厥患儿进行对比实验,采取盲抽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实施门诊综合护理干预手段的观察组各45例患儿,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实验结果来看,观察组患儿高热消退时间明显缩短,并且高热惊厥复发率有效降低,与此同时患儿家属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导致小儿高热惊厥的相关危险因素相对较多,针对此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对患儿家属满意的提升也可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危险因素;门诊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