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心律失常疾病采取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月接诊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全部符合疾病临床诊断,100例患者全部接受常规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心律失常的临床检出率。结果  动态心电图在对心律失常疾病的临床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两者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中采取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疾病的检出率较高,可以为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检出率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正确识别心电图是临床医生的必备技能,心电图教学也是诊断学的重难点之一,被学生们称为“三难”课程。而传统心电图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欠佳,改革迫在眉睫。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采用了PBL、CBL教学法联合信息化技术,以及形成性评价体系等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心电图教学改革的探索,提高了教学质量。

  • 标签: 心电图 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心电图技术在儿科护理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心电图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为儿科护理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准确性。本文旨在探讨心电图技术在儿科护理中的新进展与应用,包括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儿科心电图的特点、新技术在儿科心电图中的应用以及心电图在儿科护理中的实际操作与注意事项。

  • 标签: 心电图技术 儿科护理 新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进行心电图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23年2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的患者66例,为进一步观察心电图在该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将选取的患者按照病程分为三组,甲组患者病程在两小时以内,乙组患者病程在两小时至六小时之间,丙组患者病程在六小时以上。所有患者均接受连续24小时心电图检查,并对其检查的结果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病程为两小时以内的甲组患者其数据明显高于乙组和丙组患者,同时患者两小时内出现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型心电图诊断阳性率比ST段非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率更高。且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实施心电图诊断的方式,对于医护人员掌握患者病情,制定干预方案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技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于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共计收录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对照组常规心电图检测,观察组动态心电图检测,分组探究检出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检出率69.00%,观察组总检出率98.00%,结果比较P<0.05。结论:在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过程中,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疾病检出率更高,心血管内科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可结合病患的病情及临床症状采用最合理的心电图技术,进而有效提升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心电图技术 诊断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心电图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手段,在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心电图在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中的应用进展。首先介绍了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等基本知识,然后详细阐述了心电图在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心律、心房率、P波形态和QRS波形态等特征的分析及诊断方法。最后总结了目前心电图诊断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主要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心电图技术在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心电图,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特征,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价值,并评估其与患者危险分层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50例急性胸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资料。采用对比法,将患者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低、中和高危三组。通过对动态心电图波形、ST段变化、T波改变等特征进行分析,评估动态心电图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经过动态心电图分析,在50例急性胸痛患者中,低危组占25%(n=12),中危组占40%(n=20),高危组占35%(n=18)。动态心电图显示了明显的差异,包括ST段压低、动态ST段抬高、T波倒置等。并且,随着危险级别的提高,动态心电图呈现的异常程度也增加。结论:动态心电图在急性胸痛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对动态心电图的分析,可以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帮助医生快速判断危险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动态心电图所显示的ST段变化和T波改变等特征,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辅助信息。因此,动态心电图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检查手段,应该在急性胸痛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急性胸痛 价值 危险分层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心肌缺血诊断中动态心电图(DCG)、CT血管成像(CTA)联合诊断的效果,为疾病影像学检查提供指导。方法:共纳入本院接诊且疑似为CHD心肌缺血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入院2周内实施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DCG、CTA检查,将MPI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DCG、CTA及联合检查的结果,同时分析不同检查技术对CHD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性、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研究时间段为2022年6月-2023年6月。结果:100例疑似患者中,经MPI检查确诊CHD心肌缺血者72例,DCG检查确诊CHD心肌缺血者71例,CTA检查确诊78例心肌缺血,联合检查共确诊CHD心肌缺血者81例;联合检查的准确性为81.00%,灵敏度为94.27%,特异度为80.94%,阴性预测值为78.95%,阳性预测值为90.12%,Kappa值为0.774。结论:在CHD心肌缺血的诊断中,DCG+CTA检查具有理想的诊断效果,可实现优势互补,能够较好检出心肌灌注缺损情况,同时还可评估心肌缺血,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指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CTA 冠心病 心肌缺血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检查在心房纤颤诊断方面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3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所有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测,以此为基础,深入探讨心电图检测在心房颤动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病患者2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7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3例。心电图表现特征为f波与p波均无法辨识,呈现室上性的QRS波,且R-R间期呈现显著的不规律性,时距变动幅度大。心电图分析揭示,风湿性心脏病变的匹配度为90.91%,而甲状腺功能亢进引发的心脏病变匹配度则达100%。对于高血压心脏病,心电图的识别率为87.5%,而对于肺源性心脏病,其确诊一致性达到了满分。有趣的是,心电图检测在识别心房颤动并发情况时,其结果与临床验证并无显著偏离,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电图作为一种诊断工具,在心房颤动的确诊中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和精确性,不仅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还能有效辅助评估并发症,从而为心房颤动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持。

  • 标签: 心电图检查 心房纤颤诊断方面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基层医院临床中,应用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54例患者,比较心电图与cTnI(超敏肌钙蛋白I)、MYO(肌红蛋白)、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的阳性率,从而分析临床使用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心电图阳性率明显高于cTnI、MYO、CK-M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准确性较高,具有无创、简捷、快速、经济等特点,能为医护人员提供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参考价值,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电图 基层医院 急性心肌梗死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中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各病之首,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疾病负担逐渐加重。心电图作为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基石,凭借其无创、快捷及经济的特点在临床实践中占据不可撼动的地位。文章探讨了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识别多类型心血管疾病中的独特价值来揭示了心电图的敏锐洞察力,进一步探讨了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如心律失常的诊断、心肌缺血与梗死的诊断、结构性心脏病的评估以及电解质失衡和药物毒性的监测。尽管心电图应用广泛但亦客观审视其局限性如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挑战,因此必须结合临床情境精细解读。心电图不仅是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首要筛查工具,更是持续监护、预后评估及指导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心血管医学领域的影响深远且不断进化。

  • 标签: 心电图 心血管疾病 诊断 价值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并评估不同的护理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心律失常护理知识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22年03月至2023年04月进行,共纳入62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分析,并分为两组,各31名。分别采用传统护理教学模式(对照组)和融入心电图分析的新型护理教学模式(实验组)进行教学。通过对比两组学生在心律失常护理知识测试中的成绩,评估不同教学模式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在心律失常护理知识测试中的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学生对心律失常的识别和处理能力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融入心电图分析的新型护理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对心律失常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其临床实践能力。

  • 标签: 心律失常 心电图分析 护理教学 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