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阴道松弛症是影响女性性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临床上要求改善阴道松弛症状的患者不断增加,然而,阴道松弛症的标准治疗方案尚不成熟,常规保守治疗包括生物反馈、电刺激等疗效不确切。激光以无创热作用模式刺激阴道组织的胶原纤维增生重塑、促进盆底微循环重建、加快细胞新生,进而改善女性的阴道松弛症状,效果明显。激光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并发症、无痛苦、治疗用时短、操作简便、患者接受度较高。

  • 标签: 阴道松弛症 性功能 CO2点阵激光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股腘动脉病变内植入长段支架存在明显的弊端,减少血管内支架植入已成为股腘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的临床热点。药物涂层球囊和血管腔内减容能够减少支架植入的数量和长度,且二者存在互补优势。另外,新型式支架为股腘动脉病变植入支架提供了新的理念。未来,可降解式支架的研发可使股腘动脉病变的腔内治疗达到理想的“leave nothing behind”。

  • 标签: 药物涂层球囊 球囊扩张 斑块旋切 股腘动脉病变 支架植入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高致残性精神障碍,其病因和病理机制复杂。既往抗精神病药主要通过作用于多巴胺2型受体发挥疗效,对阴性症状和认知损害症状的疗效欠佳且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功能康复。因此,作用于新靶的抗精神病药的研发显得尤为迫切。SEP-363856是基于表型筛选策略发现的一种不与多巴胺2型受体结合的独特抗精神病药,临床前研究数据表明,SEP-363856的疗效可能与激活痕量胺相关受体1和5-羟色胺1A受体有关,该药的发现有望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本文中简要介绍了SEP-363856的研发历程,包括临床前研究结果及最新的临床试验数据,便于读者了解这一新型抗精神病药。

  • 标签: 抗精神病药 受体, 多巴胺 受体, 血清素, 5-HT1A SEP-363856 痕量胺相关受体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逐渐控制,但海外疫情不容乐观,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境外输入型病例,为防止疫情反弹,各地先后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以及时发现无症状感染者。我院于2019年4月29日设立核酸检测采样,经过一年多的运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疫情防控做出了实在的有力的贡献。本文通过结合实际工作,阐述核酸检测采样的工作流程,为新形势下核酸检测及疫情防控提供新的建议和思路。

  • 标签: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核酸检测 医院感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型颈椎病患者选用棍理筋手法配合练功治疗的价值。方法遴选东莞市中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其中男/女=18/12,年龄50~62岁,选用常规推拿治疗)、观察组(30例,其中男/女=17/13,年龄50~63岁,选用棍理筋手法+练功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颈椎活动度、复发率。结果(1)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76.67%(23/3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指标:观察组治疗4周、8周后疼痛程度[(2.06±0.45)分、(1.51±0.42)分]、功能障碍指数[(30.74±7.56)分、(22.94±5.62)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观察组治疗4周、8周后颈椎活动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观察组复发率[3.33%(1/30)]低于对照组[20.00%(6/3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棍理筋手法配合练功在颈型颈椎病治疗中效果确切,可改善其颈椎活动度及临床症状,亦可降低疼痛程度,值得借鉴。

  • 标签: 棍点理筋手法 练功 颈型颈椎病 颈椎活动度 生活质量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上海市在借鉴新加坡公共卫生防备诊所经验的基础上,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了发热哨诊室,这是一次将日常医疗资源快速转变为疫情防控资源的典型成功案例。通过对上海市发热哨诊室的功能定位、软硬件配置、不同时期的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根据近9个月的运行结果,分析设立发热哨诊室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同时提出尚需完善和改进的方向,旨在对在不同地区建立同质化发热哨诊室提供参考。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社区卫生中心 发热哨点诊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微创拔牙联合位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于我院口腔科行种植修复治疗的3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两组均行微创拔牙,对照组拔牙后行常规处理,研究组拔牙后行位保存,观察两组牙槽骨吸收量和种植成功率,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牙槽骨吸收量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种植成功率分别为100.00%、73.33%,种植成功率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种基于标记的实时动态耳廓三维影像导板,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以1个商品化人头模型以及2019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招募的3名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名,女性1名,年龄24~27岁。运用ITK-SNAP 3.6.0和MeshLab软件(V 2016.12.23) 对3名志愿者的头颅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获得虚拟耳廓三维模型。通过人头模型论证标记放置的最佳数量为3个,最佳位置为眉角、鼻尖及耳垂下,利用这3个标记点将虚拟耳廓三维模型与对应的真实耳廓进行关联注册,通过投影仪将虚拟耳廓三维影像投射至对应的真实耳廓,红外线动态捕捉仪捕捉标记位置变化对投射图像进行实时跟踪,通过计算注册后的重合误差率、跟踪过程中的重合误差率、投射图像变形率和追踪延迟度,评价实时动态耳廓三维影像导板的注册精准度、跟踪精准度、投射图像变形度及跟踪延迟度。结果注册后平均重合误差率为2.5%(正常人双侧耳廓大小差距为2.7%);在顺时针旋转30°内跟踪平均重合误差率小于2.7%;在顺时针旋转30°与逆时针15°范围内投射图像变形率小于2.6%,一定旋转角度范围内平均重合误差率和投射图像变形率小于2.7%,说明一定旋转角度范围内跟踪精准度高,投射图像变形度小,跟踪延迟时间均小于0.1 s,满足手术需求。结论成功构建了基于标记的实时动态耳廓三维影像导板,其注册精准度高、跟踪精准度高、投射图像变形度小、跟踪速度快,为将来其应用于临床耳廓再造术打下基础。

  • 标签: 先天性小耳 耳廓 成像,三维 增强现实 影像导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脱位患者行四缝线悬吊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脱位人工晶状体眼内四缝线悬吊固定手术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脱位患者16例16眼,术后随访6~13个月,分别测量并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散光值,分析总散光值与角膜散光值及人工晶状体源性散光值的关系,观察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置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术眼UCVA(LogMAR)和BCVA(LogMAR)分别为1.09±0.24和0.48±0.20,术后6个月分别提高至0.30±0.12和0.26±0.13,手术前后UCVA和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782、3.795,均P<0.01)。术前和术后6个月术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2 270±360)/mm2和(2 032±327)/mm2,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1,P=0.074)。术后6个月,术眼总散光值为(-1.47±0.82)D,角膜散光值为(-1.34±0.61)D,人工晶状体源性散光值为(-0.22±0.35)D;总散光值与角膜散光值呈显著正相关(r=0.885,P<0.05),总散光值与人工晶状体源性散光值无明显相关性(r=-0.432,P=0.095)。随访期间人工晶状体未见脱位、偏移、扭转等现象,术后早期术眼有不同程度的虹膜睫状体炎症状,对症治疗后均好转,2眼高眼压对症处理后眼压恢复正常,术中及术后未发生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眼内炎和角膜内皮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对脱位人工晶状体行四缝线悬吊固定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患者视力恢复好,并发症少,是治疗人工晶状体脱位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脱位 手术 疗效 悬吊固定术 四点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上海市在借鉴新加坡公共卫生防备诊所经验的基础上,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了发热哨诊室,这是一次将日常医疗资源快速转变为疫情防控资源的典型成功案例。通过对上海市发热哨诊室的功能定位、软硬件配置、不同时期的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根据近9个月的运行结果,分析设立发热哨诊室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同时提出尚需完善和改进的方向,旨在对在不同地区建立同质化发热哨诊室提供参考。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社区卫生中心 发热哨点诊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关键针刺法配合康复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期偏瘫疗效。方法:从我院脑梗死后痉挛期偏瘫患者中选取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康复治疗和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关键针刺法治疗,对比数据。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更高, P<0.05。结论:脑梗死后痉挛期偏瘫患者给予关键针刺法配合康复治疗,提高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