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理论为指导,分析美国现代诗人西奥多·瑞特克名诗《在黑暗时刻》中意象认知结构,我们能更深刻体会到诗人在绝望和孤独中为寻找真正自我,追求光明苦难历程。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可使英语诗歌解读更富体验性,更加全面、深入。

  • 标签: 意象图式理论 英语诗歌 解读 认知语言学理论 现代诗人 认知结构
  • 简介:在后现代社会,消费主义统治了一切,消费是唯一给予人们价值感东西,由此导致了一切社会病态。消费社会完全忽视人类生存状况,有缺陷消费者遭到社会排斥和蔑视,贫困成为罪恶。后现代消费主义并没有给消费者带来安全和满足,而是越来越大困惑与焦虑。鲍曼社会学分析让我们认识到,当代消费社会不确定性和道德缺失带来"综合症",他呼吁流动现代性的人们承担为他人和社会道德责任,这正是他作为欧洲传统人道主义继承者标志。

  • 标签: 消费社会 有缺陷的消费者 消费自由 社会阶层 道德责任
  • 简介:通过文献检索及对43名高校校长及其直接下属访谈,经专家讨论,编制了中国高校校长变革型领导行为量表。515份数据探索性因素分析和461份数据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高校校长变革型领导行为是五因素结构,即德行垂范、关怀激发、愿景激励、领导魅力、团结协作。问卷具有良好信效度。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校校长变革型领导行为对教师组织承诺具有正向影响,其中,教师内部动机与学校组织氛围对二者关系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 标签: 变革型领导行为 组织承诺 内部动机 组织氛围 中介效应
  • 简介:施蒂纳对费尔巴哈批判直接促使了马克思重估费尔巴哈哲学意义,而施蒂纳关于个体自由、"利己主义者联盟"等思想启迪了马克思重新思考个体自由与共产主义问题。更为重要是马克思看到了施蒂纳理论中存在矛盾:试图在形而上学范围内解构旧形而上学,即作为推翻旧形而上学之基础"我"最终还是作为抽象主体被固定下来了。在施蒂纳与费尔巴哈对决中,马克思看到了自我意识批判界限,找到了绝对主体感性实践基础。

  • 标签: 马克思 施蒂纳 唯一者 形而上学 哲学革命
  • 简介:前几天,戒傲师弟说,他在镇上见到了严施主。看到戒嗔一脸茫然,戒傲便补充了一句,“就是那位几年前折腾得我们漫山遍野地帮他找纪念册那位严施主呀。”经过戒傲提醒,戒嗔这才想起了严施主,而那件事情已经过去有七八年时间了,戒嗔有些记不清楚事情来龙去脉了。后来在记性比较好戒傲提醒下,戒嗔才勉强回忆起当初情形。

  • 标签: 宗教 佛教 佛经 信仰
  • 简介:在《两种自由概念》中,伯林对消极自由辩护是从两方面做出:他既主张自由本身就是消极自由,又主张作为政治价值自由只能是消极。这两个主张虽然在形式上相似,但却缺乏逻辑上必然联系。消极自由继承者们同时接受了这两种观点,并进而认为消极政治自由发源于消极自由本身,由此得出了自由没有内在价值结论。罗纳德·德沃金对自由问题处理典型地体现了对伯林自由观念这种解读,本文通过对德沃金论证考察,指出政治领域中各项基本自由权利必须以追求理想人生积极自由为前提才能得到理解,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并不截然对立,反而相互补充、共为一体。两种自由之间这种内在联系为我们重新理解伯林自由观念提供了新线索,而对伯林文本进一步考察和澄清则佐证了我们重构伯林自由观念合法性。

  • 标签: 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内在价值
  • 简介:值此宗祖临济义玄禅师(以下简称“临济禅师”)将于2016年迎来圆寂1150年之际,灵云院国际禅交流友好协会作为纪念圆寂系列活动一部分,于二○一一年在上海玉佛寺隆重召开了“第二次中日临济禅学术研讨会”,得到了方丈觉醒法师格外关照.包括花园大学野口教授等日方三位学者、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杨曾文所长等中方四位学者发表了研究论文,出席嘉宾很多,场下听众多达一千余人,取得了圆满成功.当时,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肖占军居士、临济寺监院慧琳法师有幸共襄盛举,并盛情提议在祖庭正定临济寺举行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这次终于实现了.我们日本方面进行了充分准备工作,迎请日中临黄友好交流协会会长有马赖底猊下为代表团团长,为报答祖师大恩,上午八点刚刚在澄灵塔前庄严举行了临济禅师圆寂法会,有马会长猊下亲自主法,进行九拜式拈香,饶塔念诵楞严咒.随后,又在大雄宝殿共同举行了中日祈祷世界和平法会,本着临济禅师倡导无位真人自觉,相约为实现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精进.现在,终于迎来了学术研讨会召开.

  • 标签: 临济禅师 和平祈求 禅师和平
  • 简介: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学历贬值问题日益凸显,相应引发了一系列教育和社会问题。目的:探讨学历贬值对当前高校学生认知和行为影响,分析学历贬值成因,并尝试性提出应对建议和对策。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内隐联想测验对139名大学生被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被试在外显态度上接受了当前学历正存在贬值现象,而内隐联想测验显示被试对于学历价值内隐态度倾向积极评价。结论:大学生被试对"学历贬值"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出现了结构性分离。

  • 标签: 学历贬值 内隐联想测验 原因分析
  • 简介:哲学所探讨的人与世界关系决定着人在世界中所采取生存方式。西方古代哲学和西方近代哲学所阐释的人与世界不同关系决定了西方古代人和西方近代人在世界中不同生存方式,合理生存方式应该是既能综合上述两种生存方式之优点又能克服它们之局限生存方式。康德同时通过自己哲学认识论和存在论阐明了人之有限与人之无限两种见解,他关于人两种见解所体现出来生存态度其实就是对于人之合理生存方式诠释。康德关于人两种见解所体现出来生存态度十分类似于海德格尔所提出的人对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所采取应有生存态度亦即"泰然任之",若是考虑到康德和海德格尔所处不同时代,那么,康德那种类似于泰然任之思想便会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 标签: 泰然任之 有限的人 无限的人 生存方式
  • 简介:工作激情是个体对所喜欢工作表现出强烈喜欢倾向。工作激情与过往探讨工作动机、工作投入或卷入、工作满意度、工作狂和情绪劳动存在区别。工作激情前导变量有组织公正、员工自主、工作承诺等,工作激情影响结果变量表现为组织绩效、员工创造力与心理行为调节能力等。工作激情研究需要关注(1)员工价值观或道德水平是否是决定工作激情及其结果最主要因素;(2)虚拟组织中员工工作激情保持与激发问题;(3)从组织设计角度如何优化工作岗位与工作激情类型匹配度;(4)组织层面的影响结果,如组织决策、团队凝聚力与绩效等。

  • 标签: 工作激情 价值观 员工创新 组织绩效 组织决策
  • 简介:我跟男友认识不到一年,开始在一起时抱着玩心态,没对这段感情有太大期望,可后来他对我好一点一点地感动了我,我也慢慢地爱上了他。说实在,在他之前我从没这样认真过,也从没有男生像他这样爱我疼我。可是感情越深,我就越担心,因为我们在各方面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 标签: 婚姻 男人 女人 感情生活
  • 简介:按照圣经中观点,婚姻是上帝赐予人类宝贵礼物,因而是神圣不可侵犯。圣经对如何选择配偶、婚姻中夫妻应该如何相处、婚姻关系出现问题时应如何处理等,都给出了一些劝告和建议。这对于审视和反思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出现婚姻方面问题有很好借鉴意义。

  • 标签: 婚姻观 圣经 婚姻关系 社会转型 上帝
  • 简介:一年夏天到日月潭旅游,还在搭船游湖时,船老大就“预告”说,“待会儿上岸后,就会看到‘日月潭之花’,有位最漂亮十八岁‘辣妹’专门卖茶叶蛋……”听到这里,大家眼睛发亮、猛吞口水,但船老大又适时“补充”一句:

  • 标签: 茶叶 日月潭 夏天
  • 简介:类比推理是人类认知园地一朵奇葩,作为人类思维中根本和普遍存在一种形式,它是创造性问题解决、科学启发式、因果关系推理和隐喻核心机制。Goswami(1992)iA.为类比推理是人类认知发展中心能力之一,HofStadter(2001)则将类比推理看作是人类认知核心。本文从类比推理概述、主要理论、研究范式等方面综述了类比推理研究方法,并做出总结。

  • 标签: 类比推理 概述 主要理论 研究范式
  • 简介:韩愈强调孔墨相用,建立新儒学,认为孔墨相同,直接利用,包括:爱内涵、思想来源、圣人崇拜、贵王贱霸、尚贤、尚同、天神等七大方面;主张孔墨互补,甄别利用;同时注意孔墨不同,谨慎利用。韩愈一生是对孔墨精神践行,是孔墨互用典范。历史上对韩愈孔墨互用进行了评说,认为孔墨互用很有必要,肯定了韩愈积极贡献,其中有蔡元培、冯友兰、陈寅恪、英国著名汉学家葛瑞汉等。

  • 标签: 韩愈 孔子 墨子 相用
  • 简介:尼尔斯·玻尔语言观是他整个哲学基础。而且,从1927年以来基本上没有发生大变化。尽管他并没有对这个专题进行过专门阐述,我还是能够从他许多文章与手稿中找到他对语言问题阐述。玻尔认为,所有的量子力学实验都必定借助于由日常语言表达经典物理学概念来描述,这些描述是互补。经典物理学概念是对日常语言提炼,它们都是无歧义。从认识论观点来看,无歧义两个必要条件是:我们能明确地在主体和客体之间划出分界线和我们必须遵守二值逻辑规则。无歧义描述条件是无法替代。玻尔语言观与他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观点是一致

  • 标签: 尼尔斯·玻尔 量子力学 日常语言 无歧义
  • 简介:你累了吗?此刻,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你是否经常会觉得疲惫?是否身心都已憔悴?想一想你已经多久没有清静地去读一篇文章,你已经多久没有踏实地睡觉睡到自然醒,你上一次和爱人一起悠闲地品茶赏月是在什么时候?答应孩子春天一起去放风筝承诺兑现了吗?

  • 标签: 宗教 佛教 佛经 信仰
  • 简介:老子“道”玄妙、虚静、自然,它深远地影响着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神韵,蕴含有着极其丰富美学意蕴。在老子“道”与玄妙思想影响下,产生了我国古典审美理论“意境”论;老子道体虚静思想促生了中国艺术对空灵之美的追求;“道法自然”“复归于朴”观念促生了艺术以自然朴拙之美为最高境界。

  • 标签: 美学意蕴 老子 道论 中国传统美学 中国艺术 “道法自然”
  • 简介:对于悲剧本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所谓"过失说",近代黑格尔"伦理冲突论"、叔本华"意志原罪"、尼采"酒神精神"说,都曾经盛极一时,还有的人对悲剧必然性从命运观和外在偶然性来解释,但这些都经不起具体悲剧作品检验。本文在对所有上述观点质疑之后,从几部典型悲剧作品出发,尝试将悲剧主角行为分为被动悲剧行为和主动悲剧行为,从中归纳出悲剧普遍规律,并指出,被动悲剧行为在更高层次上被归结为主动悲剧行为,悲剧必然性不是不存在,也不是外在于人神秘力量,更不在于人自身过失或弱点,而恰恰是人身上有价值东西由于人自由意志而导致自我毁灭,这种必然性是一种最高级必然性即自由本身必然性。悲剧人物处在特定"悲剧困境"中,由于执着于自己意志而导致不幸结局。本文最后澄清了对悲剧必然性常见几种误解,并探讨了各种悲剧学说对苦难意义理解。

  • 标签: 悲剧理论 必然性 被动性和主动性 自由意志 悲剧行为
  • 简介:实践美学元范畴是"实践"。"实践"是与人"劳动"紧密相关、甚至二位一体概念,而"劳动"曾被界说为人与动物根本区别;"实践"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并反映"社会关系",所以,人特性、本质又被界定为"社会关系总和"。这两种观点是万无一失吗?如何准确理解二者关系?本文就此展开重新检讨,希望对实践美学反思赖以立足元范畴是否逻辑自洽提供有益启示和参考。

  • 标签: 劳动 社会性 意识性 根本特性 亚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