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的安东尼亚》是威拉·凯瑟引起研究最多关注的一部作品。小说以美国中西部大草原为背景,歌颂边疆移民的拓荒精神。本文拟以""为线索,分析威拉·凯瑟如何抓住这一主题揭示拓荒历程中的女性""、移民""以及乡村"",并向被固有文化逻辑挤兑在外的""表示同情与关怀。

  • 标签: 《我的安东尼亚》 他者 女性 移民 乡村
  • 作者: 侯江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8-12-22
  • 出处:《青年与社会》 2008年第12期
  • 机构:博物馆通过讲解员与观众沟通、传达陈列展示内容、传递文化知识,可以说讲解员是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使者,其使命是向公众准确而全面地传播文化。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担当起这一重任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是一个宏观性概念,文化自觉的实现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它首先是各民族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明确的自我认识,其次是对异族文化有所了解,最后是在各民族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实现人类文化的新发展。这也就是费先生所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发展原则和未来理想。

  • 标签: 文化自觉 “他者”的建构 九寨沟藏族歌舞 嬗变
  • 简介:《乡土中国》内容取自作者费孝通于20世纪40年代在大学的授课内容,是作者经过多年实地考察研究对乡土性的基层中国特征所做的高度概括与分析。作为论文集著,这本书在内容上理论性极强;作为面向大众的书籍,这本书又极具文学特色。本文将从书内容的两个方面入手,对作者著书方法、理据等进行评价。

  • 标签: 乡土社会 差异 社会变迁 动态观照
  • 简介:范小青的《城乡简史》因"凸现了当代城乡变革中的人性复杂性"而获得了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本文试图从叙事形式上解析《城乡简史》如何通过融汇宏大历史叙事和个人叙事创造出一种新型形式;再从内容和人物的自我塑造上,阐释小说如何揭示了城乡发展过程中农村人的双重异化问题。

  • 标签: 城乡发展 历史叙事 个人性 简史 他者化 短篇小说
  • 简介:本文主要是谈论后殖民主义中的本土与""以及这二之间的关系问题.首先作者大致介绍了一下什么是本土,什么是"".再后就简单分析了一下殖民主义时期本土与""的关系.在简单地介绍了后殖民主义以后,本文把重点放在了后殖民主义的"",和本土与""的关系.本文旨在通过简单的介绍能让读者了解这二的定义和关系,并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 标签: 本土 他者 后殖民主义 关系
  • 简介:历史教科书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教科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不仅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纵向了解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沿革和教材变迁;而且需知己知彼,横向了解和研究台湾地区、日本和美国等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教科书内容。这不仅能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是作为直接支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的应有研究对象。

  • 标签: 中国近现代史 历史教科书 他者书写
  • 简介:18、19世纪,作为整体符号体系的儒家世界开始受到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冲击,一种普世主义的帝国宇宙观逐渐动摇,并试图在作为的西方面前寻求一个相对化的自我定位。各路知识分子在亦敌亦友的西方参照下,整合国内分化的各种势力,加入到西方所建构的国家秩序与话语体系中来。建国以后,如何在新生政权的意识形态框架下处理少数民族问题成为工作的重点,这一时期的民族识别与民族政策基本确立了中国处理少数民族问题的框架。在西方社会的冲击下,建国以前的汉民族想象与建构是一种自我寻找与定义,而建国以后的汉民族书写却依赖于对少数民族的分类,进而体现主体汉民族的现代性与同质性。90年代以来,随着少数民族意识的觉醒与西方学者的深入研究,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民族建构策略在"作为自我的"和"作为的自我"的双重影响下不断遭遇实践与理论困境。这一历史生成的学术困境——即将中国作为一个符合国际格局的民族国家进行表述,还是将其作为一个超民族、超国家、超社会的体系进行书写——需要在长时段的历史事实与知识脉络中寻找出路。

  • 标签: 汉民族 少数民族 西方 他者 制造自我
  • 简介:中国“天道”与西方“基督教上帝说”,在世界观上都绽放出大视野和高境界的动态整体观。不过文明之发展,却使这种整体观在建立差异或“”中被打破。人类在追求由多样性“”构成的物质文化享受的同时,也陷入无穷“”统治的异化之中。特别是人们在使“最高价值自行废黜”的同时,也使人们精神有如在“荒漠的荒漠”中变得孤独恐惧。西方在不断解构“形而上学”的浪潮中,已经使上帝说的合法性日益受到质疑。海德格尔所谓“还只有一个上帝能救渡我们”,这个“上帝”最终只能归结为不能被解构的“天道”。

  • 标签: 他者 上帝 天道 Khora 异化 实体
  • 简介:君特·格拉斯在其小说中展示,暴力产生于针对“”的仇恨与偏见。这种仇恨与偏见会使人、尤其是青年人易于听信法西斯主义的诱惑,听任其摆布,充当其杀手和炮灰。作为具有社会良知和责任感的作家,格拉斯建议,若要规避暴力,便要以怀疑精神对抗绝对要求,以“蜗牛哲学”对抗大跃进,以“第三种可能性”对抗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因为对“”的贬低、否定、歧视和迫害正是这种在西方几千年文明史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的产物。

  • 标签: 暴力 他者 偏见 二元对立 第三种可能性
  • 简介:中国学者在从事中西阐释学比较研究时,理应时刻关注西方汉学家的相关研究成果。文章试从汉学家宇文所安的研究中找寻一些对中国学者的启示与借鉴。

  • 标签: 宇文所安 阐释学 中西比较
  • 简介:《心》因其丰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而在评论界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了文本中有关自我应当如何处理与之间关系的"伦理"问题。小说主人公先是由于自我对于性的褫夺欲而陷入伦理困境。为了解决这种困境,主人公做出的伦理选择带来了理性意志的回归,但其"自我"上升为"无我"之后,更进一步形成了与之间的阻隔和伦理悖论。主人公最终为"明治精神"殉死,这一行为实则包含深刻的时代伦理。夏目漱石通过对个人伦理悲剧的描绘,揭示了明治社会知识分子的伦理模型,隐含着漱石对于民族道德危机的深刻认知,也折射出对"自我"与""之间关系该如何达到理想之境的省思。

  • 标签: 《心》 夏目漱石 文学伦理学批评 他者伦理 明治精神
  • 简介:电影《帕丁顿熊》以一只果酱熊的视角讲述了其在伦敦寻找归属感的经历。作为来自异域的"",它受到了冷遇、排挤和不公正的待遇。但是其坚定的信念,最终使它从""的境地里走出,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并消解了的身份。影片意在向观众揭示,人类要真正地消解""的身份,必须要实现种族之间真正的平等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互相融合,最终才能走向人与人平等和谐的生态之路。

  • 标签: 《帕丁顿熊》 他者 自我 西方权力中心主义
  • 简介:朱大可的职业身份,多元而斑驳:学者、批评家、小说家。我甚至还要加上诗人两个字。作为一个语言的炼金术士,朱大可对汉语的提纯与密炼,比很多中国诗人更为娴熟。对汉语有着深入骨髓的情欲。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一位汉语诗人对母语应该产生的依恋,然而,这种依恋却罕见地融入一位批评家的书写血液。

  • 标签: 小说家 评论 嬉戏 游牧 文化 职业身份
  • 简介:是一位文学家,用手中的笔描画这个世界;是一名革命,善于用文字的力量推动国家和民族的前进。同时,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一生经历丰富曲折,是辛亥革命、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时期的见证人;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革命和文学紧密相结合的一生,以创造进步文化为己任,辛勤笔耕六十多年,为祖国为人民留下了一千多万字的不朽作品。,就是茅盾!

  • 标签: 进步文化 先驱者 茅盾 国内革命战争 辛亥革命 抗日战争
  • 简介:对于大众文化来说,'伤寒玛丽'是一个形象的隐喻.作为'带菌的文化',它一直处于被'除菌'的过程中.但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以来关于大众文化的三次讨论,其背后隐含的诉求和文化目标是极不相同的.五四时期'还文学于平民'的口号所针对的是封建的'贵族文学',实现的是建设'新文化'的目标;30年代到40年代的讨论将农民文化置换了大众文化,它的诉求是建设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民众动员;90年代讨论的是现代意义上的大众文化.但时代的转型已使知识分子的话语成了强弩之末,它丧失了批判的有效性的同时,也使自己成了另一意义上的'文化带菌'.

  • 标签: 贵族文学 农民文化 大众文化 五四时期 封建 隐喻
  • 简介:  ,收藏界无人不晓,家中却无众多藏品示人;至今未娶,却号称有"三千佳丽藏后宫";有人用"家财万贯,身无分文"评价;藏族同胞用"西藏神鹫"来赞颂…………

  • 标签: 文化收藏者 西藏文化
  • 简介:摘要译者在文学翻译活动中应该充当什么角色?这历来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然而不同的观点对于“译者的地位”方面却是不谋而合。如今,译者的角色这个问题被再一次重提,译者的文化调解(Mediator)角色越来越被认可。本文试图从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角度对译者在文学翻译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浅析。

  • 标签: 译者文化调解者文化交流
  • 简介:辛西娅·欧芝克在《微光世界的继承》中从知识价值、知识层级与性别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对犹太知识分子的困境进行了剖析。通过对比民族知识分子与科学知识分子,欧芝克再次警示大屠杀与知识分子命运的关联,同时揭示信仰与研究隔阂是知识分子困境的内在原因,而科学至上主义加剧了等级制世界关系确立的霸权性社会实践,导致了扭曲的价值观以及残酷的人类伦理。

  • 标签: 大屠杀 知识分子 卡拉派 科学至上 辛西娅·欧芝克
  • 简介:赛义德指出东方主义两大母题:东方是被打败的和危险的;但忽视了伏尔泰代表的第三个母题:浪漫化东方,批评西方。伏尔泰对东方的了解虽然肤浅,但他的剧作宣扬宗教和文化宽容,挑战占统治地位的丑化东方人的观念,成就卓著。西方社会内部对自身文化的批判和对文化的向往也有一个重要的传统,这一点应该引起当代学者的注意,这样才能全面认识历史上跨文化交流的真实面貌。

  • 标签: 跨文化戏剧 东方主义 浪漫化东方 文化宽容 多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