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实验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为慢性轻度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可靠地指导。方法将收集到的80名慢性轻度乙肝患者以及40名健康者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之间年龄和性别均无显著性差异,用血栓弹力图仪和STA型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检测。结果血栓弹力图检测的结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中R、K、α、MA四组参数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都在正常参考范围之内。常规凝血实验的结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中PT、APTT、TT、FIB四组参数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都在正常参考范围之内。结论两种检测方法得到的结果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且血栓弹力图的检测更为敏感。两者的结合可以为慢性轻度乙型肝炎患者的凝血情况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参考意见。

  • 标签: 慢性轻度乙型肝炎 血栓弹力图 常规凝血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用血浆置换的方法治疗出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出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67例,对其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对比这67例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相较于血浆置换治疗前,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显著缩短,血小板(PLT)计数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的治疗方法对于治疗出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临床疗效十分显著,安全可靠,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血浆置换 出凝血功能异常 临床疗效 对比差异
  • 简介:摘要近年来,自动化凝血分析仪使凝血功能的检验更迅速、可靠,但是标本在送到检验科之前的一些环节仍然难以有效的控制。70%以上的检验误差发生在分析前的人工操作环节1。虽然静脉穿刺采血的标准已普及多年,但有些错误的操作或疏忽会影响标本的质量,这些包括患者的准备、静脉压迫的时间、溶血、采血量、抗凝剂的使用及采血的顺序等是关键环节。

  • 标签: 标本因素 质量保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孕晚期妇女的部分凝血功能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住院的孕周≥29周60例孕晚期妇女作为观察组,60例门诊健康非孕妇女作为对照组,对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分别进行检测,并就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参考范围做比较,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皆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有一定异常,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凝血酶时间(TT)均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FIB)明显升高(P<0.05)。结论孕晚期妇女凝血功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故而在围产期需密切关注孕妇的各项凝血指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尽早处理,对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孕晚期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肺癌患者的凝血功能与肿瘤病理类型及分期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连续76例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检测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及血小板(PLT)计数,按不同病理类型及术后分期对以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Ⅲ期、Ⅳ期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TF水平明显高于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患者TF、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肺鳞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凝血功能与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有关,早期发现并改善高凝状态,可能对肺癌预后有意义.

  • 标签: 肺癌 组织因子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应用凝血功能检测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希望能为脑出血的临床诊断以及预后评估提供帮助。方法将2014年11月15日—2017年11月21日期间进入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盲选62例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按照患者入院检查结果以及正常指标对比进行分组,其中变化不明显的31例患者纳入第一组,变化明显的31例患者纳入第二组,对第一组和第二组患者关于凝血功能以及预后评估之间的关系展开详细分析。结果和第二组进行对比,第一组患者的良好率明显更高,组间存有差异(P<0.05)。第一组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低于第二组,组间存有差异(P<0.05)。而第一组、第二组患者的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以及FIB(纤维蛋白原)等指标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的预后判断通过凝血障碍检测,可有效的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价值,可推广。

  • 标签: 凝血障碍 脑出血 检测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改变。方法对几种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指标PT、APTT、TT、FIB、D-二聚体、FDP以及ATⅢ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几种恶性肿瘤患者的PT、APTT与对照组相比结果升高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抗凝血酶Ⅲ显著降低;D-二聚体、FDP显著升高。结论血栓症是恶性肿瘤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它提示恶性肿瘤患者预后较差。而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止凝血指标进行监测可以警示血栓症的发生。

  • 标签: 恶性肿瘤 止凝血功能 血栓症
  • 简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无论是否行溶栓或冠脉介人治疗(PCI),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已成为常规,低分子肝素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时间(ACT)、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影响较小,本文采用纤维蛋白肽A(FPA)来分析ACS患者应用抗凝药物前后指标的变化。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凝血功能 低分子肝素 溶栓治疗 纤维蛋白肽A
  • 简介:1例42岁男性患者,因重症中暑继发肺部感染,先后给予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第24天,加用替加环素后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第33天,考虑凝血功能障碍可能与替加环素相关,停药3d后凝血功能恢复正常。

  • 标签: 替加环素 凝血功能障碍 低纤维蛋白原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凝血功能指标检验的重要性。方法:收集了60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数据,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其凝血功能指标进行了详细分析。实验组接受了精细的抗凝血治疗,并进行了凝血功能监测,而对照组则未进行凝血功能监测。结果:实验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其外源凝血通路功能更好,抗凝血治疗效果更佳。结论:凝血功能指标检验在急性脑梗死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改善治疗效果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移植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分析和管理,为临床肾移植术用血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我中心2020-2021年258例肾移植手术患者用血情况,并比较分析肾移植术中用血与未用血患者院内感染和排异反应情况。结果258例肾移植患者中有94例术中用血,用血率为36.4%;用血与未用血肾移植患者术前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和凝血酶原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4例术中用血患者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为9.57%(9/94),164例未用血患者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为9.15%(15/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4例术中用血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6.38%(6/94),显著高于164例未用血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1.22%,2/164)(P<0.05)。结论应在肾移植术前积极对受者进行抗贫血治疗及出凝血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加强肾移植术中用血管理。输血与移植后排斥反应、感染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肾移植 围术期 凝血功能 管理
  •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期并发凝血功能障碍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有凝血功能障碍的22 例为观察组,无凝血功能障碍的24例为对照组。分析2组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的不同。结果 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低体温、酸中毒、休克比例显著增高,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病死率分别为9.30% 和31.81%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GCS 评分均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颅脑损伤 凝血功能障碍 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展开分析,患者入院时间为:2020年11月~2021年11月随随机抽选出80例,对其展开大量输血记录分析80例患者输血前、输血后1d、3d血细胞计数、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输血后第一天,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有明显的变化,在输血后3d凝血功能指标逐渐趋于正常范围:P<0.05。与输血前相比,输血后1d血细胞计数下降,输血3d后逐渐升高至正常水平,差异性比较:P<0.05。结论:对于严重创伤患者而言,大量输血后24h之内会导致其凝血指标发生改变,因此在对其进行大量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减少因为凝血功能障碍而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大量输血 严重创伤 凝血功能障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凝血功能检测所展现出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样本数据选取了在我院产科接受检查的妊娠期孕妇,从中抽取了7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孕早期5例、孕中期5例以及孕晚期60例。结果:研究组的APTT、TT以及PT指标均低于常规组,FBG指标高于常规组(P<0.05),晚期妊娠女性的高凝组血栓的发生率高于低凝组,产后大出血和自然流产率的发生率低于低凝组(P<0.05)。结论:对妊娠期的孕妇来说,加强其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能提高分娩安全性。

  • 标签: 妊娠期 凝血功能 指标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并发症凝血功能障碍的护理。方法:研究我院肿瘤并发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及护理过程。结果:研究发现肿瘤并发症凝血功能障碍是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结论: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时间少患者并发症死亡的关键,与此同时还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工作。

  • 标签: 肿瘤 并发症  凝血功能障碍的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