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0 个结果
  • 作者: 金凡力 张蓝熙 陈锴 田燕歌 李建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10
  • 出处:《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450046 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中医药防治呼吸病重点实验室;450046 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50046 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中医药防治呼吸病重点实验室
  • 简介:摘要尘肺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职业性肺部疾病。巨噬细胞、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可通过释放大量转化生长因子-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等,细胞因子,如参与局部损伤、炎症反应及肺纤维化的形成等病理过程,现就细胞因子在尘肺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细胞因子 尘肺 机制 职业性 纤维化
  • 简介:摘要股骨头坏死(ONFH)是一种可致残的难治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广泛深入研究非创伤性ONFH发病机制,在股骨头内微环境、基因调控等领域获得许多新进展,发现许多相关基因与信号通路,增新了科学依据,一些学说获得更多共识,如脂质代谢异常、血管内凝血、细胞成脂、凋亡自噬、骨质疏松、基因多态性等发病机制广为公认。致病因素很多,常表现为多路径相互联合或交叉作用造成ONFH,其分子机制十分奥秘,尚待继续挖掘。本文对非创伤性ONFH发病机制及部分信号通路研究现状简行总结评述,为进一步认识其发病机制与开展防治研究提供帮助。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发病机制 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肠屏障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发病中的作用,为阐释AIH的发病机制和探索基于肠道的治疗策略提供方向。方法纳入2017年1至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14例AIH患者(AIH无肝硬化组6例,AIH肝硬化组8例)和10名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回肠末端组织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细胞因子[IL-2、干扰素γ、IL-4和IL-10]和TLR4的相对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回肠末端组织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相对表达量。选取30只BALB/c小鼠分为空白组、葡聚糖硫酸钠(DSS)组、刀豆蛋白A(ConA)组、DSS+ConA组、DSS+灌菌+ConA组,每组6只,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ZO-1和闭合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血清转氨酶水平(ALT、AST)和肝组织学炎症活动度Knodell评分。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AIH肝硬化组和AIH无肝硬化组的血清D-乳酸和DAO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 768.2±147.1) μg/L、(436.2±197.0) μg/L比(100.2±10.9) μg/L和(11.5±2.5) U/L、(5.4±0.9) U/mL比(3.5±0.9) U/mL],且AIH肝硬化组血清D-乳酸和DAO水平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12、36.010、4.088和9.443,F=396.958、46.640,P均<0.01)。AIH肝硬化组的肠黏膜ZO-1、闭合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健康对照组(0.20±0.14比1.67±0.51,0.12±0.09比0.90±0.21),AIH无肝硬化组ZO-1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健康对照组(0.99±0.37比1.67±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41、7.407、2.295,P均<0.05)。AIH肝硬化组回肠末端组织中IL-2、干扰素γ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11±0.43比0.24±0.16和3.50±1.90比0.32±0.30),肠黏膜sIgA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健康对照组(0.506±0.024比1.081±0.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79、3.981、5.493,P均<0.05);AIH肝硬化组和AIH无肝硬化组IL-10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健康对照组(0.30±0.20、0.42±0.24比0.84±0.23),回肠末端组织TLR4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8.74±5.13、6.74±3.65比0.89±0.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95、4.816、3.856、3.685,P均<0.05)。DSS+ConA组肠黏膜ZO-1和闭合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ConA组(0.14±0.08比0.98±0.13和0.09±0.02比0.98±0.16),血清ALT、AST水平和Knodell评分均高于ConA组[(5 496.67±618.83) U/L比(3 325.00±1 030.06) U/L、(8 825.00±1 165.35) U/L比(5 433.33±1 691.14) U/L和(18.00±2.00)分比(9.33±3.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480、13.520、4.427、4.045、-2.892,P均<0.01)。DSS+灌菌+ConA组肠黏膜ZO-1和闭合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DSS+ConA组(0.46±0.08比0.14±0.08和0.53±0.15比0.09±0.02),血清ALT、AST水平均低于DSS+ConA组[(4 343.33±252.16) U/L比(5 496.67±618.83) U/L和(6 123.33±1 086.60) U/L比(8 825.00±1 165.35)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28、7.122、4.228、4.153,P均<0.01)。结论AIH患者的肠道通透性增高、肠屏障被破坏,且肝硬化患者较非肝硬化患者的程度更严重。肠屏障被破环会加重Con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而保护和修复肠屏障则可相对减轻Con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

  • 标签: 肝炎,自身免疫性 刀豆蛋白A 肠黏膜屏障 葡聚糖硫酸钠 双歧杆菌
  • 简介:摘要: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条锈病和赤霉病是常见的疾病,如果发现之后无法采取合理的策略进行控制和综合防治,可能会导致小麦出现大面积减产的情况。因此为了控制损失,需要选择抗性较强的品种适时播种,对小麦进行有效观察,对小麦的常见病害进行管控。本文重点分析研究小麦常见病害的发病原因,以及相关的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 标签: 小麦 常见病害 发病原因 防治
  • 简介:摘要患者女,54岁,因"咳嗽伴胸闷、气促2个月余"入院,外院诊断肺动脉栓塞后规范抗凝治疗,效果欠佳,入院后查胸部CT示肺动脉分支充盈缺损,双肺多形性病灶,肌炎抗体、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考虑肺栓塞、炎症性肌病、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给予糖皮质激素及抗凝治疗后病情仍进行性加重,最后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为淋巴结转移性分化较差的肺腺癌。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老年性聋是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发生的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发病原因及机制复杂,目前缺乏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本文从发病机制,病理分型,诊断标准及干预措施等方面做一系统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耳硬化症是影响听软骨囊内稳态的主要疾病,是导致获得性听力损失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其病因复杂,目前多认为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耳硬化症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涉及多种分子途径,包括骨重塑、免疫途径、炎症及内分泌与代谢途径。本文回顾目前对耳硬化症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并总结一些已被证明有助于耳硬化症发展的环境和遗传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是一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依据遗传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重复序列扩增引起的SCAs和由点突变引起的SCAs。根据疾病的临床特征,结合基因检测可进行疾病的诊断,但目前此病的治疗仍为世界难题,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欧洲药品管理局尚无批准用于SCA的药物。严格临床前试验对疾病修饰药物的研发至关重要。

  • 标签: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脑动静脉畸形(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cAVM)发病率较低,是在临床上一种较为少见但可能破裂出血而导致患者残障或死亡可能的疾病。虽然血管畸形可能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脑血管畸形是其中最严重的。对于 cAVM发病机制的研究仍然没有较为统一的结论,目前,较多研究者认为其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的。其中,先天性因素可能更为重要,本文回顾近年的研究文献,对 cAVM发病机制的先天性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发病机制 先天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由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慢性咳嗽是胃食管反流型咳嗽 ,是老年人慢性咳嗽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与某些胃食管反流疾病相比 ,它在胃食管反流型咳嗽的病因学上有其自身的特征 ,尤其是反流和直接刺激间接食管支气管反射的两个主要机制。此外 ,咳嗽会对受体产生酸的真菌 ,非胃肠道 H+/K+-ATPase和精神病的敏感性增加都是重要的机制。胃食管反流型咳嗽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 ]胃食管 反流性咳嗽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接着分析了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小儿肺炎 支原体肺炎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不明原因的复发性自然流产 (URSA)是临床上难以治疗的不育症 ,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 ,给家庭带来痛苦。目前研究认为它的发生主要与母胎的同种免疫关系异常有关 ,近年来对 URSA妇女免疫功能的研究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 ,但其发病原因至今还不十分清楚。本文将对 URSA发病机制及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 URSA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不明原因的复发性自然流产 人类白细胞抗原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以来,已呈全球大流行趋势,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甚至存在隐性感染患者,并且患者的临床结局也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影响COVID-19发病及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并讨论可能的机制,进而为COVID-19的防治提供可能的临床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险因素 预后 慢性病
  • 简介:摘 要:猪口蹄疫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具有热性、急性和较强的传播能力。一方面可能会对养殖人员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大规模的爆发,进而对我国畜产品进出口贸易造成影响。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深入分析猪口蹄疫的发病症状,并针对性的提出防控措施,希望给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猪口蹄疫 发病症状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术后肠麻痹(POI)是影响外科手术后快速康复常见的和重要的并发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研究POI发病机制及其危险因素对临床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认为POI主要是由术后早期的神经反射和随后的肠道炎症过度激活引起的非机械性肠道动力障碍;患者术前自身一般情况与体质因素以及众多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可能是POI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以加剧POI的发生发展。因此,本文基于目前国内外最新研究对POI发病机制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综述并提出展望,为临床有效防治POI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浆液性癌(ESC)因其恶性度高,近年来受到极大重视,然而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不足,且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死亡率高,预后差,因此,明确ESC的发生、发展过程对精确分期、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复习国内外关于ESC发病起源的研究结果,提出两种假设,即子宫内膜起源学说和输卵管起源学说,并论述两种学说的科学依据,为进一步探索ESC的发病机制提供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往往无法逆转,将在短时间内导致终末期肾脏衰竭,是第一位慢性肾脏病死亡原,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寿命。因此,糖尿病肾病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早期防治措施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一综述,为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研究以及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发病机制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小儿肺炎出现 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并且就实际情况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探究有效措施 。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10-2019.10 这一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 74 例肺炎病儿,选择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在进行免疫学分析之后患有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为 F 组, Y 组是非 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儿 有 32 例,根据并而身体状态进行详细检查并且就 支原体肺炎病儿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 结果: 分析本次所选病儿血清的实际情况 F 组病儿作为 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儿, lgM 和 C3 数据明显高于 Y 组, 病儿血清的 lgG 数据差异不大, 单纯西药治疗的 O 组病儿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 Q 组病儿治疗之后有效的分别为 18 例和 20 例分别占各组人数的 85.71% 和 95.24%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实际分析意义。 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儿患病之后自身免疫系统存在一定损伤,治疗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 比 常规治疗方法效果好值得推广 。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免疫发病机制 效果探究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