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放大染色内(MCE)对于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门诊、住院及体检经普通胃镜检查提示胃粘膜异常患者38例,应用MCE检查染色,获得胃癌早期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与分型,并与病理组织活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8例患者经病理证实,8例为浅表性胃炎,28例癌前病变(11例胃粘膜萎缩、7例萎缩伴肠上皮化生、10例萎缩伴不典型增生),2例早期胃癌。MCE检查与病理检查相比,对癌前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5.7%(24/28)。结论MCE对于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癌早期 癌前病变 放大色素内镜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染色放大对结值肠息肉良、恶性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在内屮心拟作内下总肉切除的病例210例,对病例标本分别使用普通电子肠检查和放大放大40~100倍观察,预测疾病的病理类型,并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的不同分别采用EMR、ESD切除息肉,然后回收做病理活检,判断病变的性质。结果在上述210例病例当中,使用普通电子肠检查初步判断为恶性肿瘤的病例有108例,使用放大放大40~100倍观察判断存在恶性病变的病例有124例,疾病恶性率为59.04%。病检活检为恶性肿瘤的病例为124例,检查的结果与放大检查结果一致。结论染色放大对结直肠息肉良、恶性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确诊率,与传统的检查方式相比准确率更高,而且还具有操作方便简单的优势。

  • 标签: 染色放大内镜 结直肠息肉 良性 恶性 鉴别 临床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在早期胃癌诊断中实施醋酸-靛胭脂染色放大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接收的80例早期胃癌检查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醋酸-靛胭脂染色放大检查)与对照组(常规内检查),每组患者各40例,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时P

  • 标签: 早期胃癌 临床价值 醋酸-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
  • 简介:针对本科生晶体管放大电路实验中,放大倍数实测值误差较大,且普遍存在理论值偏大,实测值偏小的异常现象,寻找到了电容是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通过实验,验证了容量大的电容会明显降低放大倍数的误差。

  • 标签: 电子技术实验 晶体管放大电路 放大倍数 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术(NBI)与放大在结直肠息肉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常规结肠发现106例138个结直肠息肉样病变,应用窄带成像技术及放大观察其腺管开口类型,研究其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结果NBI放大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度为91.3%,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91.8%,准确度优于普通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NBI放大,通过观察息肉的腺管开口类型,能比较准确的鉴别结直肠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接近病理诊断。

  • 标签: 窄带成像技术 放大内镜 结直肠息肉 诊断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计算了在不同物镜放大倍率下的瞄准误差(对准误差和调焦误差)的大小,并以5X物镜放大倍率为例,具体分析计算了金相显微物镜放大倍率误差的不确定度,旨在为金相显微物镜放大倍数误差不确定度的评定提供参考。

  • 标签: 金相显微镜 物镜放大倍数 瞄准误差 不确定度
  • 简介: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差事.……

  • 标签: 放大优点
  • 简介:这是一个规模很小的食品公司,只生产辣酱,注册资金也只有十几万元。但老总却很有信心,在单位的文化墙上写着要做这座城市辣酱业第一品牌的豪言壮语,时刻激励着员工们前进。

  • 标签: 价值 放大 食品公司 第一品牌 辣酱
  • 简介:近5年多,中国的开放进入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在很多地区和领域从容地进入收获期,开放无论表面还是深层都改变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这是冰山在水下藏着无法直观到的硕大部分,使广大中外人士为之着迷。

  • 标签: 中国开放 实际利用外资 中国经济 收获期 社会生活 格局
  • 简介:不断发酵的毒胶囊、假鳕鱼,阴云还未散去,兰州拉面会致癌,红烧肉含有非法添加剂,运动服中的染料有害健康的消息又开始在互联网上蔓延。消费者感到一种无奈的“审丑疲劳”。“我们还能吃什么?用什么产品才是安全的?”成了很多人的心声。

  • 标签: 恐慌 添加剂 红烧肉 互联网 运动服 消费者
  • 简介:《马达加斯加》第一部在全球尽收5亿美元的票房,它的大获成功,使得大家对《马达加斯加》第二部充满希望。在搞笑的基础上,《马达加斯加2:逃往非洲》野性味十足,新老角色共同演绎新的冒险之旅。

  • 标签: 马达加斯加 非洲 企鹅 票房 角色 性味
  • 作者: 张华林(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武汉430060)
  • 学科:
  • 创建时间:2009-11-21
  • 出处:《文艺生活》 2009年第11期
  • 机构:    摘 要:安东尼奥尼《放大》突出地将“人的主体性”“放大”到了一种极致,宣告了现代主义艺术主体性的高峰存在;《英雄》则暗示着“物的时代”——后现代主体性的缺失和虚空。从个体主体性的“妄自尊大”、“自我迷恋”到后现代主体性的自我迷失,揭示了现代叙事伦理的巨大变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和TNFR1表达在胃息肉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内窄带成像放大技术观察123例胃黏膜腺管开口,根据Sakaki标准进行胃小凹分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病变组织的TNFR1表达,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及不同胃小凹分型的TNFR1表达情况。结果1、窄带成像放大下胃小凹基本形态与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的之间关系密切(r=0.872,P<0.05);2、TNFR1的表达率在正常胃粘膜、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胃癌中分别为33.3%、42.1%、46.4%、87.5%、90.0%,炎性息肉及增生性息肉组表达率与腺瘤性息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NFR1的表达率在胃小凹A型、B型、C型、D型、E型和F型中分别为23.9%、43.6%、44.4%、75.0%、83.3%、89.5%。结论窄带成像放大对胃息肉性质的诊断与病理诊断具有高度一致性,TNFR1在可望作为胃癌前病变的分子标记物。

  • 标签: 胃息肉 窄带成像 放大内镜 TNFR1
  • 简介:日前,Aerotech公司推出了基于确定性高速串行网络、支持多达十轴联动的新型智能驱动——EnsembleCP/MP/CL。该产品针对有刷/无刷伺服系统和步进电机,实现了线性放大与PWM放大技术的无缝集成,能提供同步精确运动控制,适合各类自动化应用。

  • 标签: ENSEMBLE 无缝集成 放大技术 线性放大 智能驱动 tech公司
  • 简介:2015年11月17日开放数据7昆搭挑战日上,ZdenekZdrahal教授带领的OUAnalyse研究小组发布了英国开放大学学习分析数据集(OULAD)。教育数据集符合CC—BY4.0许可,想要运用学习分析实验新想法的所有人均可下载使用。数据集的独特性在于丰富的数据,数据描述了虚拟学习系统(VLE)中的学生行为。它包含来自22门课程、32000多名学生生成的、超过数百万条的记录。为了保护个人数据,数据集采用匿名形式,使用最新技术k-匿名模型和L-多样性。

  • 标签: 学习系统 数据集 大学 英国 分析实验 数据描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胃癌(EGC)黏膜下浸润的特征表现,通过联合白光内及窄带光成像结合放大(ME-NBI)检查提高EGC浸润深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因术前怀疑EGC于北京友谊医院行内黏膜下剥离术或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病灶特征及术后病理等信息,分析EGC黏膜下浸润的特征、黏膜下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EGC浸润深度的模型。结果195例患者(207处病灶)纳入研究。207例病灶以2∶1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38处)及测试组(69处)。在建模组,病灶位于胃上1/3(OR=12.949,95%CI:2.148~78.070,P=0.005),胃中1/3(OR=7.534,95%CI:1.044~54.360,P=0.045),病灶长径>2 cm(OR=6.828,95%CI:1.657~28.136,P=0.008)及存在扩张血管(OR=6.856,95%CI:1.577~29.805,P=0.010)是病灶黏膜下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浸润深度预测评分系统(DPSS)(病灶位于胃上1/3、病灶位于胃中1/3、病灶长径>2 cm、存在扩张血管各为5分、4分、4分、4分)。在建模组及测试组,DPSS预测病灶黏膜下浸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95%CI:0.809~0.960)及0.799(95%CI:0.684~0.914)。界值为8分时,建模组及测试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3.3%、71.4%,特异度分别为76.2%、74.5%。结论联合普通白光内及ME-NBI建立的DPSS可以较好地预测EGC浸润深度。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诊断 肿瘤浸润 预测模型 窄带光成像结合放大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