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上公”位于汉代帝国官僚系统的顶端,是地位和声誉最高的官。“上公”一词在汉代有三个含义,分别为高于三公的官、类于三公位的官和爵位。“上公”的外延包括太师、太傅、太保、宋公、卫公、“四辅”以及被特别赐予“位三公上”的大将军和骠骑将军。通过对各个“上公”职官的详细考察,纠正了“上公”职官乃政治花瓶的传统错误观点,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有些“上公”职官并非橡皮图章,反而具有很大的实权,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政治影响。

  • 标签: 汉代 上公 职官
  • 简介:2月初,我国首部对汉代袖舞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研究的学术著作《汉代油舞研究》出版。该书运用断代分类史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袖舞的起源、袖舞在汉代典型舞蹈中的运用、袖舞的样式、油舞的表演形式、汉代袖舞的表演场合及风格特点等内容。中国舞蹈考古是一门新创立的学科,目前尚没有相关参考和借鉴。

  • 标签: 袖舞 汉代 出版 表演形式 中国舞蹈 学术著作
  • 简介:汉武帝平定南越后,龙眼和荔枝成为交州贡物。东汉和帝时桂阳郡临武令唐羌上书天子,称交趾七郡贡送龙眼和荔枝劳苦人民,请求罢除,和帝同意废止。两汉都城均位于中原,产于南方的龙眼和荔枝果实通过驿传系统运送至京师,成为宫廷珍品,并用以赏赐外国。

  • 标签: 交趾七郡 贡送 龙眼 荔枝
  • 简介:目前所知的考古资料显示,在河北武安磁山和河南新郑裴李岗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均曾出土过家犬的遗骨,由此可知我国豢养家犬至少距今8000-7000年左右。

  • 标签: 新石器时代遗址 汉代 考古资料 出土
  • 简介:饮酒日的形成是汉代又一颇具特色的饮酒风俗。汉代禁止无故群饮。汉文帝时汉律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故汉代不能随便群饮。而且,随着汉代的统一和稳定以及科学与迷信并行,汉代饮酒逐渐与各种节日联系起来,形成汉代独具特色的饮酒日。汉代

  • 标签: 群饮 汉律 上巳 椒柏酒 柏梁台 二千石
  • 简介:本文结合传世文献与简牍材料对汉代赎罪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并对密切相关的汉代赎刑制度作了必要的分析。汉代"赎罪"有三种含义(一)指依照法律条文应处以"赎刑"之罪,是一个概括性的"罪"的概念;(二)指舍弃本刑而易科赎刑或以其他法定的方式除罪,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三)指在法律制度外,通过缴纳钱财、削除爵位、提供战功或劳役及其他途径除罪、减刑。这三种意义上的"赎罪"在汉代一直存在,而其具体内容则随着法律制度的变革和时代变迁而变化。

  • 标签: 汉代 法律 赎罪 赎刑
  • 简介:1983年在包头南郊召湾一带清理了一批汉代墓葬,其中M63出土了一批从漆器上脱落的动物形金箔片,计约30余件①(图一).

  • 标签: 汉代 漆器 金箔贴片 中国 文物考古
  • 简介:<正>剑始于何时,从目前考古发掘看,我国最早的剑当是殷商时的铜剑。其剑体粗厚短小,在车战盛行的时代里,仅作为防身的器具,没有多大的实战价值。春秋以后,步战兴起,增多了短兵相接的机会,突出了对技击格斗技术的要求。适应战争形式的变化,兵器的形制也经历了“长兵变短,短兵加长”的变化,曾经

  • 标签: 剑术 格斗技术 考古发掘 车战 战争 兵变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4-24
  • 简介:  4.自由结构  在汉代的瓦当艺术中,汉代文字瓦当是中国文字瓦当艺术的集大成者,文字纹瓦当和动物图像纹瓦当主要采用此类结构

  • 标签: 瓦当美学 美学内涵
  • 简介:<正>砖头瓦块,本来是极其寻常的建筑材料,然而就在我国,经过匠师的勤劳智慧的创造,却列入艺林,成为陶器工艺门类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中国瓦当,起源于战国,汉代达到鼎盛时期。中国瓦当主要出土于陕西、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四川等省。瓦当分为画像瓦当、文字瓦当、文字兼画像瓦当三种。近几十年来,四川陆续出土、收集了一批汉代瓦当。四川汉代画像瓦当

  • 标签: 瓦当 四川汉代 朽腐 长乐 成都市 相州
  • 简介:郝建平在《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撰文指出,汉代十分重视皇族教育,并使这一风尚得以制度化。汉代皇族的家庭教育,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行:一是在日常生活中由长辈随时给以教育;二是设专人负责皇子的教育事务。刘邦立太子后,以叔孙通为太子太傅,张良为太子少傅,此后历代相沿成例。汉代在太子师傅的选择上前后有明显不同。武帝以前多由“恭谨”之人担任,

  • 标签: 家庭教育 汉代 皇族 2009年 社会科学 大学学报
  • 简介:目前许昌地区发现的汉代陶器主要有熏炉、壶、耳杯、井、磨、仓、灶、奁、鼎等,类型比较丰富。本文对许昌地区现藏部分陶器进行了类型学分析,并参考相关考古发掘资料和学术研究成果,对年代进行了大致推定。综合而言,许昌地区的两汉陶器在形制、工艺等方面,与两汉时期的主流文化面貌大同小异,能够代表并反映当时的技艺特征、工艺水平以及人们的审美倾向。

  • 标签: 许昌 汉代 陶器
  • 简介:<正>赋,在汉朝作者众,作品多,成就大。在文学史上历来与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并列,被誉为擅一代之胜的文学。解放后,汉赋一度被视为“禁区”,很少有人去研究。近年来,研究汉赋的人多起来了,但是汉代赋论,却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一代文论总是与一代创作密切相关的。假如能把散见于《史》、《汉》及扬雄、王充等人著作中有关汉赋的论述一一钩稽出来,作一番检校,对于弄清汉赋的源流,评价汉赋的得失,我想,不会是无益的。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个粗浅的探索。

  • 标签: 汉赋 司马相如 散体赋 赋论 扬雄 骚体赋
  • 简介:在汉乐府《陌上桑》里,记有汉代美女秦罗敷的穿着打扮,比如“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的著名诗句,就诗意地道出了在汉代襦裙的装束一普遍流行。

  • 标签: 汉代 典雅 《陌上桑》
  • 简介:在两汉经学昌明时代,文学的发展既受到来自经学的广泛濡染和牵制,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努力挣脱着经学的无上权威,潜滋暗长中演绎出文学自身演变的轨迹和风采。本文主要从汉代情爱赋切入,通过检视情爱书写在汉赋中的具体风貌,来剖析文学中的情爱书写对于经学思想的依附和突围。一、情爱书写的压抑和重生在赋中最早描写男女情爱的,当推宋玉《高唐赋》《神女赋》及《登徒子好色赋》。宋赋中“美而艳”的神女形象、梦幻艳遇的表现手法,为后世开启无数法门。西汉最早的情爱赋,从现存看应是司马相如的《美女赋》。此后情爱赋消失得无影无踪,一直持续到东汉后期都处于缺席状态。分析这种缺席现象势必要和当时的社会思想环境联系起来。《美女赋》大约作于景帝时期司马相如游梁孝王之时,此时正处于各种文化学术思想的整合阶段。从“子不好色,何若孔墨乎”发问中隐约看出,儒学虽尚未取得定于一尊的统治地位,但其礼乐教化的优势已经展露。作者之所以描写美人的淑质艳光、投怀送抱,只是以“见其可欲”的铺陈,表现自己坐怀不乱的德操,为自己所面临的“好色”毁谤和仕宦危机进行抗辩。从写作缘起的交代中可见,当时“好色”已被认为是一种“败德”“伤善”的行为。作为臣下的作者必须借着抗拒美色、压制...

  • 标签: 情爱赋 赋析
  • 简介:<正>1989年9月,盐源县干海乡村民陈启贵在种树时,发现一座石室墓。笔者之一闻讯后,前往进行了调查。该墓位于盐源县城北7公里干海乡华力村,小地名叫陈家坪的一片台地上。墓为南北向,距地表深度0.7米,未见封土。墓室为长方形,长3.56米,宽1.50米,高1.57米。平顶。墓室全用人工打制的石条砌成。石条长95-115厘米,宽48-52厘米,厚20-22厘米。前端有两扇石墓门,每扇门高160厘米,宽150厘米。墓底全用边长约50厘米的正方形石板铺砌。该墓早年被盗,经清理发现以下文物。

  • 标签: 石室墓 盐源县 石条 五铢钱 石板铺砌 嘉量
  • 简介:汉代南阳北连中原,东通吴会,西接川陕,南控荆楚,既受中原风俗的影响,又受楚风俗的濡染.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南阳提供了融会南北文化的空间优势,铸就出了独具特色的风俗文化.

  • 标签: 汉代 风俗文化 祭祀风俗 饮食风俗 丧葬习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00.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祀的鬼神却去祭祀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 标签: 连载 箴言 儒家 祭祀 论语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