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肿瘤护理中应用外周静脉置入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的肿瘤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1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对比两组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感染、局部出血、血肿、导管堵塞、静脉炎)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护理中应用外周静脉置入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置管保留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观察对比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8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6%,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肿瘤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取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肿瘤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静脉导管置入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后,护理效果有显著的差异性,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运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护理,能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当前静脉通路的搭建技术中PICC技术由于对于患者静脉损伤较小,操作难度小,便于维护,不影响日常生活等诸多优点,在临床使用中成为了较为热门的技术之一。关于PICC导管的体外固定方式,历来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对PICC体外固定方式进行了归纳研究,并对其优劣进行了概述,对于医护人员和患者选择PICC导管固定方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 简介: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的深静脉置管技术,目前在肿瘤内科的使用较为普遍,适用于需要多疗程化疗、需要长期营养支持以及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恶性肿瘤患者。笔者近年来肿瘤内科使用PICC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输液患儿发生导管堵塞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于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收录70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输液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5)、观察组(n=35)。分析导致发生导管堵塞的原因,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分组探究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4.29%,相比对照组的71.43%更高,结果比较P<0.05。观察组管留置时间更长,结果比较P<0.05。对照组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20.00%,观察组发生率2.86%,结果比较P<0.05。结论:血凝块形成、药物残留、异物阻塞以及积聚物阻塞都是导致发生导管堵塞的重要因素,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输液患儿治疗时,实施针对性护理,加强导管的维护,能够提高穿刺率,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减少导管堵塞的发生。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 导管堵塞 发生原因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 PICC 导管与 CVC 导管在测定中心压 的效果。 方法:选取 PICC 、 CVC 住院患者共 108 例,其中对照组 54 例为 PICC 住院者,观察组 54 例为 CVC 住院患者,按置管方式不同分组,对比两组中心压测定值。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测得的中心压值基本相同,两组数值无明显差异 (P> 0.05)。 结论:CVC 、 PICC 导管置入患者体内,测量得到的中心压值无明显差异,两种方法测量一致性好。

  • 标签: PICC 导管 CVC 导管 中心静脉压
  • 简介:摘要:中心导管(CVC)在现代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有助于给药、输液、输血以及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然而,尽管它们具有重要的实用性,但CVC与血管通路相关感染的风险显著,这可能导致增加的发病率、死亡率和医疗费用。这些感染统称为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给全球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带来了巨大挑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重视防范策略致力于减少CLABSI的发生率。作为一线护理者,护士在有效实施这些预防措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了解预防CVC相关感染的护理干预的最新进展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 标签: 预防 中心静脉导管 血管导管 相关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中心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为重症患者提供静脉通路以输注药物、输液、监测中心压等,然而,与之伴随的是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的风险。CRBSI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成本,更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预防CVC相关感染已成为临床护理中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护理技术的不断进步,预防CVC相关感染的策略和措施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本文将探讨目前有关预防CVC相关感染的护理研究进展。

  • 标签: 预防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 血管导管 相关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避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异位到颈内静脉的方法。方法实验组选用深静脉穿刺针,采用改进后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穿刺成功后将针头斜面向心脏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40°置入导丝、导管15-17cm后进行X线透视。对照组穿刺成功后针头斜面不做任何调整,直接置入导丝、导管后进行X线透视。结果实验组置入上腔静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论证中心导管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长度,从而让医疗界在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治疗过程中放心大胆地使用和推广中心导管插管术,为广大的病痛患者谋利益。方法通过胸腔中心导管置管引流术和传统胸腔穿刺引流术操作试验的对比,得出各自结果,分析评判结果。结论相比传统胸腔穿刺引流术,中心导管置管术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中有着明显的优势。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恶性胸腹腔积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留置中心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总计62例纳入研究,给予全部留置中心导管治疗,并按护理差异分组。一组采取常规护理,设对照组,30例患者。另一组采取全面护理,设观察组,32例患者。护理后组间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置管和住院时间短,护理总有效率高,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留置中心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采用全面护理,效果显著,推荐临床使用。

  • 标签: 恶性胸腔积液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全面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中心导管闭式引流恶性胸腔积液联合胸腔内注射顺铂(cisplation,又称DDP)和人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5年7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109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导管组(56例)患者采用留置中心导管闭式引流,积液引流完毕后胸腔内注射IL-2和DDP;对照组(53例)患者采用传统方法抽液,胸腔内注射方法和剂量同导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中心导管组有效率71.4%(40/56),对照组有效率47.2%(2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组患者发生胸部不适和发热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心导管引流胸水操作简单、安全,可控性好,不良反应较少,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恶性胸腔积液 中心静脉导管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心导管性菌血症的原因,同时总结其护理的对策。方法针对200例使用中心导管干预的患者进行分析,统计其中出现导管性菌血症的患者例数,同时针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探究护理对策;研究选取的20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4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结果本次200例患者中共计出现10例导管性菌血症,其发生的比例为5%。从年龄、性别、是否合并感染性原发病、禁食时间是否超过72小时、是否使用抗生素、中心置管是否反复穿刺等方面展开对比,发现除过年龄和性别和是否使用抗生素外,其他因素均可能引起菌血症的发生,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导管性菌血症的原因较多,因此护理对策应该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流程,同时提高自身的护理和穿刺等技能,以期减少菌血症的发生。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性菌血症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在胸腔积液中运用中心导管针较传统方法的优势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胸腔穿刺组和中心导管引流组,然后就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胸膜反应、吸收天数、操作次数和实际效果进行分析和比对。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在并发症、胸膜反应、吸收天数、操作次数和实际效果方面比较,中心导管引流组均要明显优于胸腔穿刺组(P<0.05)结论在胸腔积液中采用中心导管针的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值得借鉴。

  • 标签: 胸腔积液 中心静脉导管 运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中心导管固定改良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留置中心导管的患者(共63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21年10月,截止时间为2023年3月)。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应用常规中心导管固定方法,31例患者入组),另一组为实验组(应用中心导管固定改良法,32例患者入组)。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留置中心导管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局部感染发生率、导管管腔变形发生率以及导管使用情况(患者自述皮肤无瘙痒不适、患者不担心胶布松动)。结果:实验组留置中心导管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局部感染发生率、导管管腔变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留置中心导管的患者的导管使用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导管固定改良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固定改良法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导管引流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采用中心导管引流治疗的患者84例作为观察目标,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A组(42例)和B组(42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B组在A组基础上加强临床观察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A组护理满意度为76.2%,B组护理满意度为97.6%,经统计比较,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加强胸腔积液采用中心置管引流治疗患者的临床观察与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治疗效果,临床可进行积极推广。

  • 标签: 胸腔积液 观察与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提高护士对中心导管维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立中心导管换药小组。方法首先成立中心导管换药小组,然后建立中心导管换药小组制度,明确小组工作目标和职责,规范中心换药程序,进行系统培训,落实临床实施要求,最后评价效果评估。结果加强了患者的中心导管的护理管理,提高了临床中心导管换药的护理质量,同时护士对中心导管维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明显提高,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中心换药小组的有效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小组成员中心导管护理的知识和技能。

  • 标签: 深静脉换药小组 建立 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