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翼状胬肉自体角膜细胞细胞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我院 2015年 2月至 2017年 2月收治的 84例翼状胬肉自体角膜细胞移植术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图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比较护理成效。 结果 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 优质护理可缓解翼状胬肉自体角膜细胞移植术患者负面情绪,改善生命体征,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翼状胬肉自体角膜移植术 情绪状态 生命体征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基于流式细胞术快速定量分析小鼠角膜组织中嗜中性粒细胞的技术和方法。方法选取6~8周龄SPF级雌性C57BL/6小鼠15只,使用高尔夫样刀机械性刮除小鼠角膜上皮细胞层,生成直径2 mm的创面,在创伤后18 h切除带有完整角膜缘的小鼠角膜,采用胶原酶I和DNA酶联合消化法获得单细胞悬液,采用FACSCanto流式细胞分析仪画门技术分选角膜细胞中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另取6只小鼠,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创伤组和正常组,每组3只,使用抗CD45、Ly6G和CD11b荧光抗体进行角膜细胞染色,计数并比较未创伤和创伤角膜中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建立流式细胞仪检测角膜组织中嗜中性粒细胞的分析流程。CD45+细胞角膜组织所有细胞的比例为(20.93±1.72)%,在角膜CD45+细胞群中可分选出Ly6G+ CD11b+双阳性嗜中性粒细胞群,Ly6G+和CD11b+细胞在CD45+细胞中所占比例分别为(75.50±3.25)%和(93.40±4.53)%,Ly6G+和CD11b+共阳性细胞角膜组织CD45+细胞的比例为(67.33±2.80)%。创伤后18 h,角膜角膜缘募集嗜中性粒细胞数量为(151.47±10.82)%,多于正常角膜的(15.36±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89,P<0.01)。结论流式细胞检测方法可快速、准确地定量分析创伤角膜中嗜中性粒细胞群,为进一步评价不同原因造成角膜炎症反应中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变化提供了一种快速定量分析方法。

  • 标签: 角膜 流式细胞术 嗜中性粒细胞
  • 简介:角膜是眼球最重要的屈光间质,它的屈光力占眼球总屈力的3/4左右,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臻于完善,术前准确测算人工晶状体度故是非常重要的,其准确程度主要依据于角膜屈光度和眼轴长度检查的精确性及患者术前的屈光状态,本文通过对应用两种仪器所测角膜屈光状态的结果进行比较,阐述两者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角膜屈光度 角膜地形图仪 角膜曲率计 角膜屈光状态 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 简介:目的研究距角膜缘不同距离切口对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及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对150例(150只眼)白内障患者按切口距角膜缘距离分为A、B和C三组。在角膜上方部位行直线形切口的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用角膜地形图仪测量平均角膜散光度,用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三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及细胞平均丢失率。结果A、B、C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度在术后一周时分别是(2.29±0.84)、(1.90±0.77)、(1.79±0.85)D,其中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3),术后1月、术后3月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在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所处的位置距角膜屈光中心的距离越远,术后早期平均角膜散光度越小。白内障手术切口与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无直接关系。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最佳切口位置是角膜缘后2.0mm。

  • 标签: 白内障 角膜散光 切口 人工晶体 角膜内皮细胞
  • 简介:AIM:Toestablishanuntransfectedhumancornealstromal(HCS)celllineandcharacterizeitsbiocompatibilitytoacellularporcinecornealstroma(aPCS).·METHODS:PrimaryculturewasinitiatedwithapurepopulationofHCScellsinDMEM/F12media(pH7.2)containing20%fetalbovineserumandvariousnecessarygrowthfactors.Theestablishedcelllinewascharacterizedbygrowthproperty,chromosomeanalysis,tumorigenicityassay,expressionofmarkerproteinsandfunctionalproteins.Furthermore,thebiocompatibilityofHCScellswithaPCSwasexaminedthroughhistologicalandimmunocytochemistryanalysesandwithlight,electronmicroscopies.·RESULTS:HCScellsproliferatedtoconfluence2weekslaterinprimarycultureandhavebeensubculturedtopassage140sofar.AcontinuousuntransfectedHCScelllinewithapopulationdoublingtimeof41.44hoursatpassage80hasbeendetermined.Resultsofchromosomeanalysis,morphology,combinedwiththeresultsofexpressionofmarkerproteinandfunctionalproteinssuggestedthatthecellsretainedHCScellproperties.Furthermore,HCScellshavenotumorigenicity,andwithexcellentbiocompatibilitytoaPCS.·CONCLUSION:Anuntransfectedandnon-tumorigenicHCScelllinehasbeenestablished,andthecellsmaintainedpositiveexpressionofmarkerproteinsandfunctionalproteins.Thecellline,withexcellentbiocompatibilitytoaPCS,mightbeusedforinvitroreconstructionoftissue-engineeredHCS.

  • 标签: human CORNEAL STROMAL cells cell line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滴眼对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行角膜移植术的健康犬32只,随机分成甲、乙组,各16只。两组术后均使用妥布霉素滴眼,并予以地塞米松+环孢菌素A滴眼、地塞米松+环孢菌素A+bFGF滴眼。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乙组角膜愈合强度好于甲组,眼内压低于甲组(P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角膜愈合
  • 简介:目的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01~2004-05所手术有完整随访记录的162例,术后随访9~16个月,平均11个月。结果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4例复发,复发率2.47%。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治疗翼状胬肉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 标签: 翼状胬肉 角膜缘 移植 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中收集92例(92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采用的是传统单纯的胬肉切除术治疗,后者接受的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3.5%、91.3%,术后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4.3%、6.5%,两组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年,研究组复发率6.5%低于对照组21.7%(P<0.05)。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远期复发率,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翼状胬肉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应用于翼状胬肉治疗中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抽取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152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观察组,抽取自愿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的152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4.74%高于对照组78.95%,复发率0.69%低于对照组4.17%,不良反应发生率4.61%低于对照组19.74%,观察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7.95±0.87)d短于对照组(3.02±0.73)d,且P<0.05。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治愈率高,不易复发,安全可靠。

  • 标签: 翼状胬肉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应用价值,讨论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98例翼状胬肉患者的116眼,随机分组,观察组58眼,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照组58眼,单纯切除术。结果两组术后创面愈合良好。无局部感染。虹膜、巩膜亦没有出现病变等反应。植片愈合良好,无脱落。全身状态尚可。术后并发症,观察组5.17%、角膜愈合时间22.68±7.32天,对照组18.96%、角膜愈合时间29.53±8.12天;之后继续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时间1~3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20±0.56年。观察组复发率1.72%,对照组20.69%(P<0.05)。裸眼视力,观察组4.1±1.16对照组4.05±1.13,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应用于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突出,促进术区角膜上皮修复,术后不良反应少,术后复发的机率小,是在临床实践中非常可取的一种方法。

  • 标签: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翼状胬肉 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术后观察及疗效分析。方法对351例共389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A组171例185眼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照组B组65例76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C组115例128眼行结膜瓣转移术。观察患者术后疼痛度,角膜创面修复时间及复发情况等。结果A组术后疼痛症状轻,角膜创面修复快。术后随访疗效比较A组11眼复发,复发率5.94%,B组23眼复发,复发率30.26%;C组14眼复发,复发率10.94%;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175,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649,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1.9951,P<0.05)。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治疗翼状胬肉较为理想的方式。

  • 标签: 翼状胬肉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结膜瓣转移术 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2例80眼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并观察护理。结果:术后随访每之4个月,70例78眼无复发,2例2眼患者18个月后复发,未出现植片脱落、坏死、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翼状胬肉、防止复发的有效方法,完善周密的护理措施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 标签: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 移植 护理
  • 简介:据OkumuraN2012年6月13日[AmJPathol,2012,181(1):268—277]报道,日本学者开发出一种方法来加强移植的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endothelialcells,CECs)的附着,从而成功地开展角膜移植来修复病理性的角膜功能障碍。

  • 标签: 角膜内皮细胞 角膜移植 抑制物 视力 cells 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白内障术后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眼科自2011年8月至2015年6月间曾在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与人工晶体植入联合进行治疗,并且于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对其角膜中央区以及手术切口区的角膜内皮细胞进行观察,主要观测其密度的改变以及六角形细胞的比例和变异系数的改变。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后角膜细胞的密度和六角形细胞的比例均呈下降趋势,其变异系数增加,并且手术切口区域的内皮细胞密度以及六角形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角膜中央区,变异系数较中央区高。结论研究表明,白内障术后,超声以及机械因素严重损伤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手术切口区域的内皮细胞的缺损情况明显较中央区严重,因此,在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因素损伤的基础上,还应注意机械因素的损伤作用,这种损伤可能对角膜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

  • 标签: 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除术 角膜内皮细胞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翼状胬肉逆向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172例(179眼)翼状胬肉逆向切除后,将术眼颞上方带有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到巩膜暴露区。随访观察6-24个月。结果179眼中治愈166眼,占92.74%,复发13眼(包括复发性胬肉5例),占7.26%。结论翼状胬肉逆向切除有利于病变组织干净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重建角膜缘,角膜上皮修复快,降低了复发率,操作简单,费用低,是基层医院治疗翼状胬肉较好的手术方法。

  • 标签: 翼状胬肉 逆向切除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65眼翼状胬肉实施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及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随访观察3月以上,2眼复发(3%),角膜上皮恢复时间为2~3d。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可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南儋州地区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09年2—12月"亮睛工程"在海南儋州"亮睛点"儋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573例573眼。采用TOPCON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角膜厚度(CCT)、六角形细胞比例、内皮细胞面积等参数,比较不同性别、眼别和年龄组受检者上述各检测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海南儋州地区白内障患者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 533.00±366.67)个/mm2,CCT为(501.15±31.67)μm。年龄、CCT、最大角膜内皮细胞面积、角膜内皮细胞面积标准差、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平均内皮细胞面积是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年龄组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0~79岁组和≥80岁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值小于60岁以下组,但≥80岁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值大于60~79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性别、角膜内皮细胞面积标准差、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是CCT的主要影响因素,男性CCT为(516.27±35.84)μm,明显高于女性的(492.20±24.97)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205,P<0.01),不同性别间其他角膜内皮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眼别间角膜内皮各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海南儋州地区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随年龄增长,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平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值增大,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的减小而逐渐降低,60岁以上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衰老速度存在差异。

  • 标签: 角膜 内皮细胞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生物学测量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