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中医史上名篇,袁枚《徐灵胎先生传》对史实叙述不够严谨,甚至多有失实。然而瑕不掩瑜,其文学成就远远超越了史学价值,因此整体而言仍是一篇兼具史才与文笔绝妙好文。

  • 标签: 袁枚 《徐灵胎先生传》 文史价值
  • 简介:从某种程度上说,过去三十多年见证了文学理论盛极而衰发展历程。在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生态批评之后会出现什么重要理论?何种理论将在21世纪异军突起?面对这些问题,本文试图建构一种文化记忆批评理论。文化记忆理论因其跨学科和跨文化特性现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文学研究中。哈布瓦赫、诺拉、扬和阿莱德·阿斯曼、埃尔等人记忆理论与文学批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文学书写和文化记忆都是对过去经验重构。进入21世纪,各种重大历史事件如"犹太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冷战、越战、"9·11"恐怖袭击等都要求我们回顾这些惨痛经验并重构文化记忆。对于书写这类历史题材文学文本,文化记忆批评可以发挥新颖而有效阐释效力。

  • 标签: 文化记忆批评 文学理论 21世纪
  • 简介:《鲁宾逊漂流记》是笛福以英格兰水手为原型,进行文学艺术再创造,将自己多年海上经验和体验灌注于鲁宾逊身上。这部小说大获成功,为笛福赢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美誉。这部小说带有强烈殖民主义色彩,并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向读者展现了笛福殖民主义心理。本文通过对鲁宾逊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找寻出作者骨子里所透露出殖民主义色彩。

  • 标签: 《鲁宾逊漂流记》 资本主义时期 殖民主义 侵略
  • 简介: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普希金和果戈理先后开创了彼得堡小说,把都市主题引入到文学创作之中。在现实主义视域下,普希金和果戈理彼得堡文本隐喻性地揭示了彼得堡形象多重象征意义和彼得堡神话精神内涵。文章通过分析普希金、果戈理两位文学大师笔下彼得堡文本,探讨彼得堡文本意象特征与俄罗斯民族文化及俄国社会现实在本质上内在联系。

  • 标签: 彼得堡文本 彼得堡形象 多重象征 意象
  • 简介:《味闲堂丛稿》是一部涵盖区鉷先生著述之精华"自选集",体现了鲜明"跨界"特征:他学术视野横跨中西,贯通古今,其著述活动涉及到英美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文体学研究、翻译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国近代史研究等多个学术领域。区鉷先生最为重要学术成就是围绕"本土意识"概念,用中英文发表了系列论著,对其进行了详尽阐述。

  • 标签: 本土意识 跨界 区鉷 《味闲堂丛稿》
  • 简介:勒克莱齐奥小说中多有对自然书写。本文在对勒克莱齐奥小说细读基础上,就勒克莱齐奥作品中对自然书写、小说人物与自然关系及其体现某种价值追求加以探讨,指出与物合二为一,在自然中感觉自我,感觉世界,是勒克莱齐奥创作中所追求一种境界,也是勒克莱齐奥醉心一种存在方式。

  • 标签: 勒克莱齐奥 自然 生命价值
  • 简介:《米尼》是王安忆小说创作转型之作。在这部长篇小说中,王安忆以主人公米尼、阿康为代表,叙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处于转折时期上海一群都市男女青年沉沦史。《米尼》无疑是一个彻底悲剧,在这悲剧背后响彻着是一曲交织着欲望与宿命的人性挽歌。

  • 标签: 《米尼》 欲望 宿命 人性
  • 简介:称谓语是日常生活中高频用语。对于称谓语"小姐"一词使用,有人认为越来越普遍,也有人认为已经没有人愿意接受"小姐"作为泛尊称。社会成员对"小姐"一词认同情况究竟如何?本文针对此问题展开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 标签: 小姐 社会认同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文坛巨擘,李健吾先生翻译作品以其译文措词得体、语言鲜明、表达精炼、行文流畅而著称于世。特别是其经典译著《包法利夫人》不仅忠实地传递了原文信息,而且还恰当地再现了原文各种风格意义和美学价值,使译文与原文在内容、风格和意境上实现了高度契合,是其翻译美学思想集中体现。

  • 标签: 李健吾 翻译思想 《包法利夫人》
  • 简介:全民抗战时期,儿童也是抗战中被宣传动员重要对象。“中国儿童号”献机事件是全面抗战后全国儿童共同参与集体性事件,具有儿童群体在抗战中被宣传鼓动用行动抗日爱国代表性。不同类型报刊都对此事件进行了报道和宣传,《抗战儿童》还出刊《儿童号献机特辑》对广大儿童进行宣传鼓动。以此事件为例,通过对比解读不同类型媒体对此事件报道文本,可以分析战时媒体对儿童抗战动员活动宣传鼓动特点和意义。

  • 标签: 抗战 献机 宣传鼓动 儿童
  • 简介:庞德《比萨诗章》中的卡律布狄斯漩涡并非只是古希腊神话诗歌变体,更是西方天文学旋转宇宙论、物理学虫洞旋转学说、基督教地狱下行路径、欧美文学欲望传统和漩涡主义诗学铸就跨学科结晶,同时建构了庞德熟知相对论概念框架下地狱空间穿越语境。据此诗人巧妙利用漩涡隐喻将监狱和地狱两种相对独立宇宙连接一体,不仅应和了相对论"克尔虫洞"内外"事件视界"两类特殊能层模型,而且揭示了西方现代灵魂欲壑难填堕落根源,最终建构了基督教末世论空间堕落之旅和地狱漩涡穿越相对论诗学隐喻。

  • 标签: 庞德 《比萨诗章》 相对论 克尔虫洞 空间穿越 漩涡
  • 简介:《比较文化研究中数字人文与媒介间性研究》是一部由比较文学和文化专家斯蒂文·托托西主编论文集。该书所收录论文,在比较文化语境中,从理论与实践方面,探讨媒介间性和数字人文概念,分析了媒介间性和数字人文在不同类别文本中运用,如小说、电影、绘画、漫画、图画小说、电子游戏等等。该书拓宽了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为当代新语境下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提供了思路。

  • 标签: 数字人文 媒介间性 比较文化 媒介转向
  • 简介:孙犁20世纪40年代小说中女性形象在妇女解放运动背景下产生,其建构过程和意义都显示了强烈革命意识形态。孙犁以"落后""先进"革命话语将女性纳入到宏大历史叙事中,并标明其形象塑造重在指向革命而非人性、人情。随着意识形态变动作家不断调整、重构女性形象,以女性建构民族国家叙事,表现出孙犁追随革命姿态。女性审美与革命话语间冲突致使作家艺术构成逐渐与主流文学产生裂隙,注定了孙犁被"边缘化"命运。

  • 标签: 女性 革命 孙犁
  • 简介:本文基于《杜伊诺哀歌》第八首,探讨里尔克“敞开者”概念以及与此相关但不等同“世界内在空间”。前者是除“敞开”之外再无界定可能性“纯粹空间”,它对知晓自身局限性常人是封闭。相对人类所处“被阐释世界”,“造物”存在则是无边无际,不受讲究区分、是否等意识拘束和限制,尽管无论人还是动物都有上下等差和临界状态。第八首哀歌中的人兽对比,与其说是呼吁回归,毋宁说是意在批判。在里尔克看来,若想拯救《祈祷书》、《马尔特手记》等作品中抨击现代世界,出路在于以诗语言营造“世界内在空间”,构建一个扬弃时间线性、消弭包括生死在内各种界限大一统空间。

  • 标签: 里尔克 《杜伊诺哀歌》“敞开者” “世界内在空间” 界限
  • 简介:笔者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地探究物理学知识中能量守恒原理最初在中国传播情况,特意分析和研究了《势力不灭论》,力图通过研究这一论著来探明物理学中一系列基本知识在中国到底是怎样传播。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方法,对《势力不灭论》进行研究,得出结果是这本物理学著作中有很多关于物理学知识理论论述,其中著名理论有能量守恒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它底本其实是由《通俗科学讲义》翻译而来。《势力不灭论》中涉及很多科学问题,比如以前在物理学界引起广泛争议永动机理论、天体演化问题、宇宙热寂说等。《势力不灭论》最早是由中国人独立从西方翻译来著作之一,文字翻译准确,对名词术语处理也恰到好处,能够对著名理论原理进行科学准确传播,是一本非常具有价值翻译大作。

  • 标签: 《势力不灭论》 能量守恒 原理 传播
  • 简介:在视觉文化大行其道今天,原本作为人类认识世界重要感官途径——"听"在文学研究中越来越不受重视,而各种"声音"在诸多文学文本中却又扮演着不可或缺角色。本文从读图时代局限、剖析声音意义和重构"听"在文学研究中功能三个方面概括、评述国内学者在听觉领域探索,并得出以下结论:视觉过度运用严重限制了文学研究特别是外国文学研究向纵深发展,必须重拾"听觉"这一重要研究维度,而积极开展听觉研究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摆脱既有理论窠臼,则是推进乃至实现文学研究中"听觉转向"关键所在。

  • 标签: 文学研究 听觉转向 声音 文化建构
  • 简介:审视乔治·爱略特有关艺术消费互动影响性、克己均衡性、流动生机性三方面与约翰·拉斯金在此共同观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爱略特小说艺术思想保守性。讨论两者消费伦理和谛视内在审美,意在探索其保守主义道德逻辑;这为研究和再现爱略特小说消费意识提供了一种道德思想重要依据;它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缓解经济等级矛盾方式。另一方面,通过拉斯金经济作品揭示爱略特小说伦理义务观,旨在论证其消费经济观作为社会和政治机制自然模式,不失为在经济停滞中发挥作用有效手段。这是审视研究外国文学经典视角之一,亦是拉斯金经济学著作对文学影响性研究补强。

  • 标签: 乔治·爱略特 约翰·拉斯金 艺术与消费 财富与道德 劳动与享受
  • 简介:李彦数十年“为新移民女性立传”独特价值,在于以“内倾式”书写女性“命运之变”“灵魂之痛”,其生存浮萍与精神脊梁之悖论,构成内在生命真相多样性。她对母亲形象塑造与母女关系追问更富有探索性。《嫁得西风》与《海底》等作品,也是这方面的典范。

  • 标签: 新移民文学 女性经验 《嫁得西风》《海底》
  • 简介:元杂剧《赵氏孤儿》作为18世纪传入欧洲中国戏剧,在当时欧洲知识文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在18世纪德语文学作品当中,接受并化用“赵孤”题材一个例子,是克里斯托弗·马丁·维兰德小说《金镜》。本文试图从维兰德小说文学形式入手,从体裁史角度考查《金镜》中“梯方成长故事”所体现“君主镜鉴”与“修养小说”两种文学体裁特征,并发掘这两种体裁传统在“梯方成长故事”中此消彼长张力关系,以及由此折射出18世纪下半叶德国文学个体化与市民化倾向;以此为基础,进而分析“赵孤”题材在“梯方成长故事”中与以上两种文学体裁传统具体结合方式,为研究维兰德对于《赵氏孤儿》接受提供新视角。

  • 标签: 维兰德 《金镜》 《赵氏孤儿》 君主镜鉴 修养小说 体裁史
  • 简介:本文提出了关于丁玲早期作品两个重要新观点:作者《梦珂》《莎菲女士日记》并非目前学界通常所认为是表达"五四"时期争取个性解放努力和挫折"新女性""启蒙"式话语,而是一种已经有条件满足"性解放"需求"后五四"市民对于其"市民阶级"身份无法有效建立苦闷;而此后作者力图打破这一困境而创作"革命加恋爱"小说系列,也仍然是作者在市民阶层立场和角度上,出于空虚而观察其时流行"革命"潮流浅层涉猎之作。

  • 标签: 丁玲 新女性 革命与恋爱 “左翼”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