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脱位牙再植术中应用重组牛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远期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脱位牙再植术患者中择取70例进行研究,按照来就诊时间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35例(42牙)和研究组35例(44牙),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再植术,研究组治疗方法是先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处理,再行再植术治疗,对两组远期疗效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脱位牙再植成功率及牙周膜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炎性吸收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性粘连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牙槽骨密度、IL-6对比无统计学差异,随访1年后研究组牙槽骨密度高于对照组,IL-6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脱位牙再植术中应用重组牛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效果确切,可减轻炎症水平,促进骨生长,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脱位牙再植术 远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合并肺气肿与未合并肺气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4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IPF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血氧分压以及生存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指标以及生存时间经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FE患者肺容积出现轻度异常现象,而CPFE对患者的预后并未造成严重影响。

  • 标签: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肺气肿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肾病患者行血液透析过程中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对于中心静脉导管血栓以及纤维鞘形成的临床影响。方法抽取我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94例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根据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47例。实验组行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血栓、纤维鞘的发生几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实验组血栓、纤维鞘的发生几率4例(8.51%)显著低于对照组11例(23.40%),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1例(2.13%)显著低于对照组7例(14.89%),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肾病患者行临床护理干预,对于中心静脉导管血栓、纤维鞘形成的预防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临床护理干预 肾病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吸虫循环抗原、血吸虫抗体及血吸虫虫卵抗体联合检测对血吸虫病诊断的价值。方法使用血吸虫循环抗原测定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血吸虫抗体(IgG)检测试剂盒[胶体染料法(DDIA)]和血吸虫虫卵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渗滤斑点法(DIGFA)]3种试剂对295例慢性血吸虫病人、53例晚期血吸虫病人和10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ELISA+DDIA联合检测可使敏感性提高到80.3%,DDIA+DIGFA联合检测可使敏感性提高到93.9%,ELISA+DDIA+DIGFA联合检测可使敏感性提高到99.3%,明显优于单项检测。结论3种试剂联合检测对提高血吸虫病的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血吸虫病 ELISA 检测方法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骨密度情况,并分析其骨密度变化和骨质疏松情况。方法:选取 2018年全年间在我院体检的中老年妇女 98例,详细阐述各个因素与骨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年龄的增长骨密度降低以及骨质疏松发生率呈增长之态势发展;绝经期后期发生骨密度降低和骨质疏松发生率远远高于围绝经期。结论:对中老年女性实施骨密度检测,不仅能协助诊断骨质疏松情况,同时可以鉴定骨量减少情况,最为重要的是可以预知中老年人发生骨折的风险。

  • 标签: 中老年妇女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杨士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广元市朝天区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000)【中图分类号】R47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81-02在临床各项检测中血常规检测属于最基本的检测项目之一。血常规检测的实施主要是临床医师结合患者检测结果对其是否伴有造血功能异常、贫血和感染等情况进行诊断。同时还能便于对人体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及早发现啊,为后期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就现下而言,静脉血采集与末梢血采集等,均属于常见血常规监测方法。有学者指出,不同采血方式能对患者最终检测结果带来直接影响,对此,现就对血常规检测中不同采血方式有何差异情况做介绍如下。血常规检测中不同采血方式(1)静脉血采集开展此血液采集的目的在于对静脉血标本抽取并进行各项检验。一般适用于本科做各种项目所需要静脉血液标本的采集,包括血常规、免疫和生化等。行静脉血采集时,血管尽量取前臂内侧静脉、肘正中静脉和肘窝静脉等;若对小儿行静脉血采集,采血部位则以大隐静脉、颈外静脉为主。行血液检验项目的患者,通常要求采血前禁食8至12小时,且在采血前一天,禁止食用高蛋白类、高脂肪食物,戒烟酒,对于静脉血标本的采集应在起床后1小时进行,采血时间尽量选择上午7至9时,行采血当天,禁止剧烈运动,对于门诊患者建议静坐15分钟后实施采血,通常坐位采血。(2)末梢血采集开展此血液采集的目的在于对末梢血液常规标本的接收与采集进行指导,不会影响标本中待测成分,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一般适用于门诊检验科做各项检验等项目所需末梢血液标本采集,包括末梢血血糖检验、儿科血常规检验等。血常规检测中不同采血操作方法(1)静脉血液采集把患者左手肘部静脉作为采集静脉血的部位,然后常规消毒该部位和四周皮肤;连接好真空抗凝管及一次性采血针,予以患者针刺采血;采集静脉血5至7毫升后,终止采血;按压采血部位则能起到止血目的。随后,将稀释液置于真空抗凝管内,并将其摇晃均匀,防止有溶血情况发生。(2)末梢血采集采集末梢血时,采血部位选自患者左手食指或无名指的内侧;常规消毒采血部位和其四周皮肤;对患者应用一次性采血针针刺采血;采血末梢血30μl至60μl后,终止采血;按压采血部位则能起到止血效果;随后,在抗凝管内置入采集好的血液标本,并将其摇晃均匀。血常规检测中不同采血方式的差异(1)静脉血采血静脉血采集期间能采集较多血样,经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黄祥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成都西囡妇科医院四川成都610023)【中图分类号】R7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53-02人乳头瘤(HPV)病毒的感染可直接影响多种肿瘤发生,对感染人员的病毒检测与诊疗以及预防均具有极大意义,但目前对于HPV病毒的检测未找到合适有效、可在大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的检测措施[1],较常用到的的HPV检测手段为PCR等。1什么是HPV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又称为HPV病毒,其具有独特性以及嗜皮性,是一种DNA病毒。其感染途径多样化,例如与患者密切接触、间接接触或性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等。HPV的感染期较长,在人体细胞内,HPV病毒可潜伏存在若干年,等待机体免疫机制出现漏洞,HPV病毒的活跃程度增加,根据有关资料表明,感染HPV病毒可导致少部分癌症的发生,且目前有研究已经证实,HPV病毒即宫颈癌的确切病因,若人体未感染HPV病毒,即未患有宫颈癌[2-4]。2HPV病毒检测的意义患者若查出未被HPV病毒感染则可基本确定未患上宫颈癌,但不能证明感染HPV病毒就发生宫颈癌。HPV病毒有两种分型,高危型和低危型,临床上表示高危型HPV病毒可致宫颈癌,而低危型HPV病毒常见于生殖道良性病变中,即使高危型HPV病毒感染也可根据严重程度划分强弱,宫颈癌患者通常发生在持续性高危型HPV病毒感染患者。故不论男女患者,若有性病历史,都应该养成定期检测HPV病毒的良好习惯,尤其是HPV病毒分型,患者需做好治疗准备,早发现早治疗,从侧面来看极大程度上减小了患有宫颈癌的风险,达到了预防疾病发生的效果[5-6]。据研究,宫颈癌的确切病因已经定性为HPV病毒感染,宫颈癌则成了唯一可以进行防治的癌症,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检测HPV病毒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多,这从一定意义上推进了对HPV病毒的防治工作,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做好对HPV病毒感染的相关健康宣教,降低社会HPV感染发生率,减少患者人数,对社会以及群众作辅助推动作用力。3HPV病毒感染形式HPV病毒的感染机制通常表现为通过受损的上皮细胞进入到人体基底层细胞,多数HPV病毒可被机体自身免疫组织自行清除,但仍有部分无法被清除或由于宿主免疫力下降,高危型HPV病毒以DNA病毒形式存在于人体细胞中,反反复复发展恶化至宫颈癌病变。HPV病毒在人体中的潜伏形式主要可分为两种:(1)对于低危型HPV病毒感染,H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癌血液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检测的结果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将 2017年 10月至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 48例肺癌患者的血浆与其中 30例相对应的肿瘤组织中对 NDA进行提取,经 PCR扩增及基因测序的方法对 EGFR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①肿瘤组织突变类型与血浆游离 DNA EGFR基因突变类型相同。②男性与女性突变率比较并无差异( P> 0.05);有无吸烟史突变率比较并无差异( P> 0.05);在病理分型中,腺癌突变率高于鳞癌、腺鳞癌、大细胞癌及小细胞癌突变率,数据差异显著( P< 0.05)。结论:肿瘤组织突变类型与血浆游离 DNA EGFR基因突变类型相同且腺癌突变发生率比较高。血液 EGFR突变检测在肺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临床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医疗风险的发生,保证患者治疗质量。

  • 标签: 肺癌 血液 EGFR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癌血液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检测的结果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48例肺癌患者的血浆与其中30例相对应的肿瘤组织中对NDA进行提取,经PCR扩增及基因测序的方法对EGFR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①肿瘤组织突变类型与血浆游离DNAEGFR基因突变类型相同。②男性与女性突变率比较并无差异(P>0.05);有无吸烟史突变率比较并无差异(P>0.05);在病理分型中,腺癌突变率高于鳞癌、腺鳞癌、大细胞癌及小细胞癌突变率,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肿瘤组织突变类型与血浆游离DNAEGFR基因突变类型相同且腺癌突变发生率比较高。血液EGFR突变检测在肺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临床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医疗风险的发生,保证患者治疗质量。

  • 标签: 肺癌 血液 EGFR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抗原二联检测试剂盒(乳胶免疫层析法)(以下简称淋球菌/衣原体二联检测试剂)检测女性宫颈分泌物中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的临床应用。方法收治疑为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女性感染者558例,对其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检测。淋球菌以培养法为金标准,沙眼衣原体以杭州艾康沙眼衣原体免疫层析试剂为对照,不符的标本用PCR确认,进行评价淋球菌/衣原体二联检测试剂的临床性能。结果淋球菌/衣原体二联检测试剂检测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的敏感性分别为96.88%和94.12%,特异性分别为95.75%和99.15%,准确性分别为95.88%和98.39%。结论淋球菌/衣原体二联检测试剂操作简单、快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有效性,适宜基层计生站孕前检测和妇保院普查应用。

  • 标签: 淋球菌 沙眼衣原体 免疫层析法 培养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液分析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2月,医院门诊以及住院进行尿液检验的患者1042例,来源于门诊、肾内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等科室,均进行尿分析检查以及尿沉渣镜检,以镜检作为诊断“金标准”。结果1042例患者,尿镜检查其中阳性458例,阴性584例,尿分析检查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100.00%、90.41%、89.11%、100.00%、94.63%,kappa检验系数k=.94,属于高度一致,尿分析与镜检结果分布+、++、+++均存在不一致情况,尿分析检查阴性结果高于尿沉渣镜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分析检查存在误漏诊情况,特别是若阳性的患者,可能误诊为阴性,需建立合适的抽检、报警规则,提高复查的水平,合理进行镜检,避免误漏诊。

  • 标签: 尿液潜血 尿液分析仪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膀胱镜检术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目前还没有高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作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的指标。膀胱癌表面抗原特异性核酸适配体(aptamer)是体外人工合成、筛选获得的单链寡核苷酸(DNA或RNA),借其自身形成的空间结构与表面抗原特异性识别,又被称为化学抗体,其自身稳定性好、制备合成相对简单、快速、易获得、易功能化修饰和标记。利用氨基化的特异性膀胱癌核酸适配体与时间分辨荧光微球偶联,基于免疫夹心法原理,采用侧向层析技术,对膀胱癌细胞进行检测,灵敏度可达100细胞/ml;应用该方法检测阳性膀胱癌病人尿液样本,结果均为阳性。

  • 标签: 膀胱癌 核酸适配体 免疫夹心法 时间分辨免疫层析法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胡红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黑龙江省萝北县共青农场医院      黑龙江鹤岗    154213)     【摘    要】    目的:分析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门诊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对不同采血方式、不同送检时间的检测结果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有11份血液误差标本是由于受检者自身原因导致的,所占比例为22.00%。采血后2h送检结果与采血即可送检结果无差异(P>0.05),但采血后6h送检结果与采血即可送检结果相比,则存在显著差异(P<0.05)。末梢血PLT值低于静脉血(P<0.05),其WBC、RBC、Hb则高于静脉血(P<0.05)。结论:明确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常见影响因素,做好检查前的质量监管和控制,尽可能避免外界因素影响检测结果,切实提高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 作者: 王世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  浙江宁波  315200)  【摘  要】目的:分析对存活心肌行以磁共振多技术联合扫描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疑似冠心病患者15例(255个心肌节段),所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多技术联合扫描,涉及到磁共振心脏电影扫描、磁共振心肌灌注首过时相扫描、磁共振心肌灌注延迟扫描,并对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结果,对磁共振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磁共振心脏电影扫描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的舒张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收缩末期容积对比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识,P>0.05;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相比,应用磁共振多技术联合扫描检出的节段多,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存活心肌行以磁共振多技术联合扫描检测的临床价值显著,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社区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血常规检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抽取我院2017年4月-2017年12月内接受的社区缺铁性贫血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段内来我院健康体检的正常人员6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人员血常规各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RBC(3.26±0.11)×1012/L,Hb(123.33±12.00)g/L,MCV(82.36±6.99)fl,HCT(32.02±2.15)%,MCH(22.23±3.22)Pg,RDW(22.69±3.55)%,MCHC(291.33±7.55)g/L,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明显较对照的低,P<0.05。结论临床借助血常规检测可以准确诊断缺铁性贫血,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血常规检验 检验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