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应用白蛋白的顺序对改善低蛋白血症患者血浆白蛋白浓度的护理措施.方法运用配对设计研究法,对30例低蛋白血症患者进行配对研究,在医嘱应用人血白蛋白的过程中,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和改变输液顺序,观察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浓度变化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白蛋白的浓度比较(P<0.001,P<0.001),差异有显著性,但血浆总蛋白浓度比较,观察组明显改善(P<0.001),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每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白蛋白及总蛋白浓度的增长值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饮食干预与输液顺序的调整有助于提高血浆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

  • 标签: 低蛋白血症 白蛋白血症 血浆总蛋白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降低病理科和手术室空气中甲醛浓度的有效方法。方法按照国家标准,对改建前后的病理科取材室、标本存放室及手术室标本固定室空气中甲醛浓度行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检测,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改建前病理科取材室空气中甲醛浓度平均为0.232mg/m3,改建后取材室平均浓度为0.084mg/m3,标本存放室平均浓度为0.112mg/m3,改建前手术室标本固定室浓度为0.186mg/m3改建后为0.082mg/m3,两者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标本室与取材室单独设置并加装通风装置、手术室标本固定室单独设置并加装通风装置是病理科、手术室降低空气中甲醛浓度的有效方法,可以推广。

  • 标签: 病理科 手术室 甲醛浓度
  • 简介:目的对该院2014—2015年362例次地高辛血药监测浓度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均相酶免疫分析法,对2014年3月—2015年2月年该院362例次地高辛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状态、服药方法以及联合用药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通过考察不同因素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得出年龄,用药方案和肾功能这几个因素与其血药浓度结果密切相关。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性较大,临床使用时一定要结合患者生理病理、用药情况、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以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 标签: 地高辛 血药浓度监测 影响因素 个体化给药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血清中游离皮质醇(CORT)在急性脑外伤恢复前后数值的变化,以判断机体的损伤程度以及判断预后。方法随机选择大连市友谊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中急性脑外伤组60例,对照组30例,分别于收入院次日晨800及一周后晨800抽取肘静脉血测定血清皮质醇浓度。结果入院次日晨脑外伤患者皮质醇浓度和伤情呈正相关,一周后的皮质醇浓度检测对预测预后的意义重大。结论皮质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组织损伤程度,并对伤情预后作出判断。

  • 标签: 血清皮质醇 急性脑外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在妇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06月-2012年06月于我院行妇科手术的患者90例,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患者给予0.5%罗哌卡因(1.5ml),B组给予0.75%罗哌卡因(1.5ml),C组给予0.5%布比卡因(2ml)。观察三组的麻醉效果,并比较三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手术中及手术后的血压与心率。结果本次研究中的三组均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比较三组的血压及心率变化,A组的麻醉效果最为理想。结论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不同浓度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血浆药物浓度的性别差异。方法对49例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性别分为两组,定期进行血药浓度检测。结果用相同剂量的利培酮(各2mg/d)对男、女两组治疗,2周后检测血药浓度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经剂量调整(男3mg女3.5mg),6周后再次对利培酮血药浓度检测,两组的血药浓度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相同剂量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两组血药浓度检测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提示用相同剂量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时,有性别差异。

  • 标签: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血浆药物浓度 性别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碘伏中碘含量浓度;方法研制成试纸条测定其碘含量;结果观察试纸侵润碘伏后颜色的改变与标准比色板比较判定有效碘活性浓度;结论碘伏在贮存或使用过程中均会消耗有效碘,为了保证消毒效能应随时检验有效碘。

  • 标签:
  • 简介:探讨血尿酸浓度与冠心病发病率的关系,为冠心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实验室参考数据。应用生化仪测定98例冠心痛住院患者及102例健康体检者血尿酸浓度。结果表明98例住院患者中血尿酸浓度升高者占72.4%,明显高于对照组。

  • 标签: 血尿酸浓度 冠心痛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应用于胸外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胸外科手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5例以及对照组4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6mg/L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8mg/L瑞芬太尼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不同的麻醉后,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同时复苏时间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胸外科手术患者而言在治疗时选择采用6mg/L瑞芬太尼麻醉效果将优于8mg/L麻醉效果,同时患者复苏时间短,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 标签: 不同浓度 瑞芬太尼 胸外科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埃索美拉唑(esomeprazole,EMZ,)浓度。方法血浆样品用二氯甲烷萃取后经ymc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柱温35℃),用流动相甲醇-0.02mol·L-1醋酸铵(NH3·H2O调Ph7.6)=5149,以流速1ml·min-1洗脱分离,用卡马西平为内标,检测波长306nm。结果标准曲线线性范围3.9~2000.0ng·ml-1;萃取回收率70.6%~76.7%;加样回收率89.1~104.6%;日内测定RSD为4.8%~6.6%,日间测定为2.8%~5.6%。结论本方法快速、灵敏、准确、简便,适用于EMZ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代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四组均用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容量为1ml/kg。Ⅰ组用0.33%罗哌卡因;Ⅱ组用0.25%罗哌卡因;Ⅲ组用0.2%罗哌卡因;Ⅳ组用0.167%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完成后静脉给咪唑安定0.1mg/kg镇静。臂丛神经阻滞15min后开始手术。观察指标基础麻醉后监测HR、SpO2,记录臂丛神经阻滞后10min患儿HR基础值、手术后0、5、10、15和30min时患儿HR及有无体动等情况。结果前三组患儿HR在各相同时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2%罗哌卡因、0.25%罗哌卡因和0.33%罗哌卡因(1ml/kg)均可以安全的用于婴幼儿臂丛神经阻滞,为临床安全适宜有效浓度;而0.167%罗哌卡因浓度偏低,不宜用于婴幼儿臂丛神经阻滞。

  • 标签: 罗哌卡因 小儿 臂丛神经 阻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浓度盐酸罗哌卡因在下肢神经阻滞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择期单侧下肢手术病人148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A,B,C三组,依次应用0.75%、0.375%、0.2%的盐酸罗哌卡进行下肢神经阻滞,对比三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性。结果在起效时间方面,10min时段B组比其他两组多,有显著统计学差异,AC两组无差异;三组患者镇痛评分在12h后有差异,B组要好于A、C两组,而AC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罗哌卡因用于下肢神经阻滞麻醉时,0.375%浓度较为理想。

  • 标签: 盐酸罗哌卡因 神经阻滞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麻醉和疼痛治疗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1年1月-2023年10月本科接诊麻醉和疼痛治疗病人(n=90)。试验组用0.2%罗哌卡因,对照组用0.25%罗哌卡因。对比VAS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麻醉苏醒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醉和疼痛治疗用0.2%罗哌卡因,效果显著,不良反应也更少。

  • 标签: 麻醉 不同浓度 疼痛治疗 罗哌卡因
  • 简介:目的:建立氨茶碱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氨茶碱血药浓度,测定波长为269nm.结果:样品浓度在05~30μg/ml范围内,与ΔA样品-空白呈良好线型关系,标准曲线:ΔA=00416C+0002,r=09998;平均回收率8769%±249%,精密度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在5%以内.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能消除血清干扰,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 标签: 氨茶碱 紫外分光光度法 血药浓度
  • 简介:目的:研究在持续性高浓度胰岛素与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不同浓度胰岛素的条件培养液的作用下,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ECV304)分泌一氧化氮(NO)的相应变化,从而进一步探究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血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及致病机制。方法本研究用体外培养的HUECV304细胞作为试验对象,研究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对HUECV304细胞NO分泌的影响。试验共分为4组,即含100nmol/L胰岛素条件培养液与1nmol/L胰岛素细胞培养液轮换培养的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组,含1nmol/L胰岛素细胞培养液的正常浓度胰岛素组,含100nmol/L胰岛素细胞培养液的持续性高浓度胰岛素组、不含胰岛素细胞培养液的阴性对照组,各组每间隔8小时均更换新鲜条件培养液1次,总共作用72小时。内皮细胞培养液上清中NO的含量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结果含不同浓度的胰岛素条件培养液作用内皮细胞72小时后,正常浓度组、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组与持续性胰岛素组细胞分泌NO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分别为对照组的2.21倍(P<0.05),7.13倍(P<0.001)和4.50倍(P<0.001);其中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组内皮细胞分泌NO增加尤为明显,明显高于持续性高浓度胰岛素组内皮细胞分泌NO(P<0.05)。结论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相对于持续性高浓度胰岛素能增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O的分泌。提示血管内皮细胞NO的过度合成可能是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损伤血管内皮的功能、促进糖尿病的慢性血管并发症的产生及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 标签: 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ECV304)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早期患者肌钙蛋白-I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92例患者轻、中、重度组中毒后6小时查血清肌钙蛋白-I及血药浓度,对照组查肌钙蛋白-I1次。除按有机磷农药中毒处理外,早期针对心肌损害进行治疗。结果肌钙蛋白-I于中毒后逐渐升高,并且血药浓度越高,中毒程度越重,肌钙蛋白-I越高,轻中度组、中重度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药浓度越高,中毒程度愈重,肌钙蛋白-I越高,血药浓度与肌钙蛋白-I是能够较好的判断中毒程度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 标签: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 肌钙蛋白-I(cTn-I) 血药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ApoA-1浓度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的相关性及其预后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的血清ApoA-1浓度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与我院体检中心2009年1月~2009年4月219例正常人群的血清ApoA-1浓度作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210例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组和219例健康组对照组在性别和年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ApoA-I浓度在ESCC组的pTNM和临床分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ApoA-1水平是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食管癌的一个重要的预后因素.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