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尼莫地平针微泵后致周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其对策。方法选择11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干预组给予组建药物静脉小组进行针对性培训、统一静脉观察周期、预防性用药、并统一穿刺静脉及留置针等静脉预防保护措施进行干预。结果对照组静脉炎发生Ⅰ度23例、Ⅱ度12例、Ⅲ度5例;干预组仅发生Ⅰ度静脉炎10例。两组数据经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专人负责管理,统一穿刺静脉及留置针型号,预防性用药保护静脉,统一静脉观察周期等方法及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尼莫地平针致周静脉炎的发生率。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尼莫地平 静脉炎
  • 简介:目的观察肠内营养联合肠营养(EPN)和单用肠营养(PN)对早期胃癌术后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80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采用EPN,B组采用PN营养支持。于术后第1天和第8天检测两组血清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C反应蛋白水平(CRP),并观察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ALB、PA、CRP无明显差异;A组术后第8天ALB、PA有所增长,分别由(35.47±3.95)g/L、(263.32±24.54)g/L增至(38.10±3.47)g/L、(276.19±22.27)g/L,B组术后第8天ALB、PA无明显增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8天CRP均明显降低,A组由(17.5±4.6)mg/L降至(3.1±2.0)mg/L,B组由(16.9±4.9)mg/L降至(4.7±2.2)mg/L,A组降低幅度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2.5%,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胸腔积液发生率为5%,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0;B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7.5%,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胸腔积液发生率为10%,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7.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术后应用EPN营养支持相对PN可保证患者营养供给、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组织修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作为早期胃癌术后首选营养支持方法。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方法“PICC”在护理肿瘤患者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回顾并分析了2012年4月~2013年11月来我院就诊并确定为肿瘤的患者88例,根据查阅治疗记录、病历本及随访记录,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47人以及对照组41人,治疗组采取中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方法,即PICC;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方法。3个月后对比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组的护理满意度达95.7%;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仅为73.2%,两组比较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护理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临床应用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不同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之间的可靠性和可比性,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方法以贝克曼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参考系统,贝克曼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组成检测系统,分别测定40例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糖(GLU)、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EA)、、钾(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钙(Ca)8种生化指标,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对,经统计学处理,计算实验方法与比较方法之间的系统误差,判断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可比性。结果实验表明贝克曼AU2700与贝克曼DXC800两套检测系统对于患者血清常规的8项生化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结论两台全自动生化仪指标相关性好,能够为临床提供一直可靠的检验数据。

  • 标签: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比对试验 一致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穴按摩预防骨科卧床病人疮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从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08例,疮危险因素中度危险以上的骨科卧床病人循经取穴,手法按摩,统计疮的发生率及病人舒适满意度,与2012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无一例疮发生,病人舒适满意度84.9%。结论经穴按摩预防疮经临床验证有效,且简便易行,具有无创伤、无痛苦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压疮 预防 经穴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对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在压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成立疮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小组,寻找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管理改进的措施。结果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以后,降低了疮发生机率,提高了疮记录、报卡、评估等效率,疮好转率、治愈率得到提高,与改进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后,疮护理工作得以规范化,疮管理质量、管理效率得以提高。

  • 标签: 压疮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人手术方法在临床使用的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4年3月本人共施行白内障小切口囊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651例,男300例,女351例,年龄36~93岁,平均64岁。术前检查视力光感~0.3,651例光定位红绿色觉均正常。手术均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人手术。术后门诊随访2~4个月,平均3个月。结果术后视力4.0~4.5131例,占20%,4.5以上520例,占80%。术中血压升高1例,占0.15%;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11例,占1.7%。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人手术,这种方法效果可靠,并发症低,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小切口 白内障囊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交锁髓内钉和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胫骨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胫骨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交锁髓内钉组和固定支架组,每组各3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交锁髓内钉组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固定支架组(129.4±12.3天VS188.6±13.5天);交锁髓内钉组的治疗优良率为75%,显著高于固定支架组的53.1%。同时,交锁髓内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固定支架组。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干骨折的创伤小,临床疗效优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交锁髓内钉 外固定支架 胫骨骨干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结合损伤式固定支架在重症创伤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重症创伤并骨折患者共计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骨科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理则采用骨科损伤控制(damagecontrolorthopedics,DCO)理念指导治疗,使用组合式固定支架技术进行,对比两组疗效及患者手术前后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结果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采用常规骨科治疗的对照组。结论针对骨科重症创伤并骨折患者的紧急处理,采用骨科损伤控制结合固定支架技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患者得到有效的前期救治,为后续手术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骨科损伤控制 外固定支架 重症创伤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周动脉狭窄与老年脑卒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在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270例周动脉狭窄症状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周动脉狭窄症状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狭窄、平均年龄以及高血压等,具有比较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周动脉狭窄与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导致其它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因素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 标签: 外周动脉狭窄 脑卒中 心脑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折治疗仪辅助固定治疗开放性挂着的临床疗效,为优化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随机将我院56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辅助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不同。结果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8.6%,辅助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4%,其中辅助治疗组愈合效果(X2=4.1,P<0.05)、愈合时间(t=9.2,P<0.01)和牢固时间(t=10.2,P<0.01)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折治疗仪辅助固定治疗开放性骨折方法可以有效缩短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和牢固愈合时间,缓解患者的病痛,在临床上有推广的意义。

  • 标签: 股折治疗仪 开放性骨折 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单臂固定架治疗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胫腓骨折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采用单臂固定架治疗的方式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方式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在对照组患者当中有20例实现成骨性愈合,15例患者实现功能完全正常,3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观察组患者当中有29例患者实现成骨性愈合,26例患者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单臂固定架的方式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单臂外固定架 切开复位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骨折治疗仪辅助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开放性骨折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29例。对照组给予清创、手法复位,复位成功后采用固定架进行固定,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骨折治疗仪器进行辅助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对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优的患者有12例,临床疗效良的患者有14例,临床疗效差的患者有3例,治疗的优良率达到89.7%。临床愈合时间为(9±2)周。观察组临床疗效优的患者有8例,临床疗效良的患者有12例,临床疗效差的患者有9例,治疗的优良率达到69.0%。临床愈合时间为(11±3)周。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骨折治疗仪辅助固定架治疗开放性骨折,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治疗效率,被临床骨科广泛的应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标签: 骨折治疗仪 外固定支架 开放性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周静脉留置针peripheralintravenouscatheter简写PIV临床使用中常并见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来探讨周静脉留置针在不同进针方法、留置时间方面对预防PIV相关并发症中的作用,进一步分析临床护士对留置针的认知程度与预防相关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1.采用跟踪调查及观察法、访谈法记录周静脉留置常用血管、留置针型号、进针方法、封管方法、留置时间、固定方法,护士及患者满意度。2.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将30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未给与任何干预;将31例患者列为实验组护理干预研究对象,对留置针型号、留置时间进行严格把控;分别记录两组周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静脉炎的发生率,常见并发症。结果通过两组对比分析护理干预组在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中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静脉炎及渗出的发生,提高了护士及患者满意度。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周静脉留置针带管率及减少相关并发症。

  • 标签: 外周静脉留置针 护理干预 预防并发症 护士认知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斜视手术前后双眼单视功能的的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43例间歇性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手术。手术前后分别检测Ⅰ级、Ⅱ级、Ⅲ级视功能,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3例患者无单视功能者、Ⅰ级、Ⅱ级、Ⅲ级视功能分别为26例(60.47%)、10例(23.26%)、5例(11.63%)、2例(4.88%);术后Ⅰ级、Ⅱ级、Ⅲ级视功能分别为8例(18.61%)、20例(46.51%)、9例20.93%)、6例(13.95%)。手术前后双眼单视功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同视机进行训练后可以建立立体视功能和融合功能。结论间歇性斜视患者早期手术治疗可以改善和恢复立体视功能。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手术治疗 双眼单视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与传统剥内扎术(MM)治疗痔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共收治的80例痔疮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试验组给予PPH术治疗,参照组给予MM术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痔疮,PPH术治疗的效果要远远优于MM术。

  • 标签: PPH术 MM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分析负封闭引流技术在软组织损伤并发主要血管损伤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四肢软组织缺损并发主要血管损伤患者32例,急诊处理为切开减压联合血管吻合或移植,术后采用负封闭技术进行伤口引流,护理为常规护理及针对负封闭引流器的特殊护理。结果29例患者术后患肢血液循环良好,3例患者略显苍白。所有患者患肢肿胀均在72h内好转。行血管吻合术25例,血管移植7例;无血管危象及感染发生。结论术前做好急救护理,术后做好负引流装置的护理、体位护理是提高手术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软组织缺损 血管损伤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