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尿常规检验进行分析,随后进行整体影响措施和效果的探究。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其就诊时间在 2017年 1月到 2018年 1月,医院共计患者 60例。采用尿常规检验仪进行分析,其尿液收集器全为一次性容器,通过对操作标准进行严格依照,随后进行整体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影响尿常规不合格的因素主要包含容器差池、送检时间不及时以及采集时间有误等。结论:应通过对尿常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随后开展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进行探究。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影响因素 应对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类对于食品安全方面的关注度的不断提升,生物科学的发展取得了一定进步。食品微生物检验作为生物科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 对生物工程 以及人类科研的进步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切实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本文将深入探析影响该检验过程的各种因素, 并探讨提升检验质量的相应控制方法。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影响因素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 2020年 2月 -2020年 4月收治的 30例 COVID-19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 A组,并在医院呼吸内科选取 30例同时段常规病毒性肺炎肺炎患者作为 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血常规检验,并对两组血常规各指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对比后可知 A组 WBC(白细胞)、 PLT(血小板)水平均低于 B组,而 NEUT#(中性粒细胞绝对数 )、 LYMPH#(淋巴细胞绝对数)、 LYMPH%(淋巴细胞百分比)水平高于 B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应用血常规检测可有效区分 COVID-19患者与常规病毒性肺炎患者,可将该诊断方式作为确诊 COVID-19的方式之一。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研究分析标本溶血对其结果的影响及措施。方法 以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收录的总计 4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象,其中将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的 21例作为溶血组,将血液标本未出现溶血的 28例作为正常组,两组均实施生化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数据对比,分析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 两组的 TG、 Cr以及 BUN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05 ),溶血组的 TC、 TP、 TBIL、 ALB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溶血组的 GLU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 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各项指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应该通过严格规范其相关操作,从而避免出现溶血情况。

  • 标签: 溶血 生化检验 临床影响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方法 分析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通过分析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问题。结果 医学检验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陈旧,实验室生物防护监管力度不足,安全防护意识薄弱,这些是导致安全问题发生的关键问题,也是制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发展的主要因素。结论 通过对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的分析,应采取严格规范的防护措施,提升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 标签: 医学检验实验室 生物安全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在 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将生化检验方法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患者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研究开展时间在 2019 年 5 月 -2020 年 5 月期间,选取此期间接受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的患者 100 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检验,为对照组,另一组则给予生化检验,为试验组,对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试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所对应的检验结果有效率分别为 92.00% 和 78.00% ,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检验 准确性 更高。 结论: 在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将生化检验方法进行应用,其效果显著,可将诊断准确率进行提高,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依据,临床意义显著。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疾病;疾病诊断;生化检验;临床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明确血液样本不合格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以 2017年 ~2019年某院 50份不合格血液标准检验结果与相关操作资料作为对照组数据,再按照标准流程与器械进行采血复检的结果与相关操作资料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血液检验数据;结果: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检验结果可知,除凝血酶原时间中标本留置时间过长的数据差异偏低外,血液量不足、溶血样本与脂血样本的数据差异较大( P< 0.05);结论:血液样本不合格诱因较多,并且不合格血液样本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较大,若要确保血液样本质量可控,必须做好流程性的监督与管控,并按照规范要求落实检验工作。

  • 标签: 血液标本 临床检验 标本采集 结果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微生物检验病原菌用于泌尿系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7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实行尿培养与微生物检验,分析其病原菌结果。结果 单一感染中常见致病菌为屎肠杆菌、大肠埃希杆菌、白色念球菌,混合致病菌中支原体常并发症其他病原菌。结论 泌尿系统感染中最常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与阳性菌,在临床治疗中需要依据病原体结果制定合理治疗方案,从而才能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感染 微生物检验 分析 泌尿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诊断中应用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 1 月 ~2019年 10月期间收治的 80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 ,选取同期 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对两组对象进行尿酸和血清胆红素检测。对尿酸、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对象尿酸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狭窄积分升高 ,尿酸水平逐渐升高, DBiI、 TBiI、 IBIL水平均逐渐降低 (P< 0.05)。结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检验的临床价值显著,有利于对病情变化做出判断。

  • 标签: 血清胆红素 尿酸 冠心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当下全球各界都对公共卫生的检验提高了要求,由于微生物的迅速升级,也使得国家越来越重视公共卫生微生物的检验工作。我国也对公共卫生微生物的检验提出了全新的规划,对检验的过程和具体步骤都有准确的规划。如果公共卫生微生物检验的工作不合格,便会使微生物迅速的蔓延和传播,进而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公民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对公共卫生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原因进行探究和分析,便可以从根本上减轻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故本文将会深入分析公共卫生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原因,探讨如何进行质量控制。

  • 标签: 公共微生物检验 原因分析 质量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到本院诊治的 50例缺铁性贫血或者作为研究的实验组,另选择同期到本院进行体检的 50名健康人群作为研究的参照组,对比两组的血液常规检测结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体积等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随着患者的贫血程度加重,患者的血清铁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受体、血清铁等具有显著差异性 (P<0.05)。结论:采取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对诊断鉴别贫血具有较高的检验价值,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血液检验 红细胞参数 贫血 鉴别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 150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及临床检验。 方法 随机抽取150例糖尿病的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 2017年 12月 -2019年 12月入我院接受诊治,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进行平均分组,分析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甲组, n=75)及单纯糖尿病患者(乙组, n=75)的临床检验指标,并纳入同期体检的 75例健康人员至丙组研究范围,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检验指标。 结果 甲组与乙组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D-二聚体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丙组,甲组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D-二聚体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乙组,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 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的临床检验指标水平更高,为提升糖尿病患者预后质量,必须定期开展临床检测,合理控制血糖以此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

  • 标签: 糖尿病 并发症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优化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的策略。方法 根据研究要求,于 2016年 12月 -2017年 12月 血站实施常规管理,设为对照组,于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 血站采取优化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的策略,设为研究组,两段时间内,分别选取360份血液作为研究样本,对照组 360份血液,研究组 360份血液,对比,两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结果 观察对照组与研究组的研究结果,两组血液标本不合格数据对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液标本组间数据对比,表明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通过优化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的策略,能有效的提升血站工作质量,提升血液标本质量,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该研究结果证实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血站 血液 检验实验室 质量控制管理 优化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 血常规检验实施不同采血方法在临床中的价值 。 方法:将 100 例接受研究的检查对象分为两组,设为末梢组和静脉组,末梢组采取手指末梢采血的方式,静脉组采取肘中静脉采血的方式,比较两组检查结果中的各项指标 。 结果:静脉采血组检验结果中各项指标均高于末梢采血组 ( p 值< 0.05 ) 。 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采血较末梢采血更具有临床价值 。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采血 末梢采血
  • 简介:【摘要】检验科主要的工作完成对临床样本的测定,采集,再经各检测仪器的分析,得出详细,准确的结论, 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结合临床检验技术在医院治疗领域的应用,分析了 乡镇 医疗中心检验科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检验技术管理的措施,以促进医院检验技术水平的提高。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检验科 质量管理 现状 建议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多的去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各项安全问题。药品是保卫人类生命健康的卫士,药品质量是让用药人放心用药的关键。药品微生物的检验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药品出现了微生物污染,就会使其实际的药物效应发生改变并且会产生较严重的危害,使用药品的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就要不断地去规范药品微生物检测质量,采取各种方法对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进行控制,有效的去保证所进行微生物检验,使药品的质量得到良好的管控。文章通过对药品为什么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进行相应的分析,提出控制策略与方法,是微生物检验的实验室质量得到提升。

  • 标签: 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 细菌耐药性监测对微生物检验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至 2020 年各科室进行微生物检测的 300 份样本作为实验对象 , 包括尿液样本、血液样本、分泌物样本等 , 对这 300 份样本进行耐药性监 测。 结果: 3 00 份样本的致病菌中,有 115 株革兰阳性 球菌( 38.33 % ) , 有 185 株革兰阴性 杆菌( 61.66 % ) 。 结论: 微生物检验表明,医院中耐药菌的阳性水平相对较高,并且种类多样且分布在每个科室中。医护人员需要每天监测细菌的抗药性,安全地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抗药性菌种扩散,并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治疗条件。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在治疗中非常重要,清楚地了解细菌的耐药性,可以为治疗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

  • 标签: 细菌耐药性 监测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研究分析标本溶血对其结果的影响及措施。方法 以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收录的总计 4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象,其中将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的 21例作为溶血组,将血液标本未出现溶血的 28例作为正常组,两组均实施生化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数据对比,分析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 两组的 TG、 Cr以及 BUN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05 ),溶血组的 TC、 TP、 TBIL、 ALB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溶血组的 GLU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 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各项指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应该通过严格规范其相关操作,从而避免出现溶血情况。

  • 标签: 溶血 生化检验 临床影响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方法 共抽取1024例进行输血的实验者均于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检验,依据统计学分组方法分作两组,其中对照组512例施以盐水法,观察组512例施以卡式微柱凝胶法。运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两组检验正确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正定型检测正确率为100.00%,反定型正确率为98.05%,正反两项定型检测正确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5.70%,对照组满意度为90.04%,前者明显高于后组,有统计学含义(P <0.05)。结论 输血中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法可有效提高其检验的正确度及满意度,应多加运用。

  • 标签: 卡式微柱凝胶 临床输血 正确率 满意度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前质量控制用于临床尿常规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9 月在我 院进行诊治的 96 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48 例。 研究组患者 在检查或治疗前进行前质量控制;对照组应用无菌消毒、卫生清洁及检查仪器设备等常规方法进行尿液检查控制。观察分析两 组患者尿常规检查的有效性、满意度情况。结果 研究组不合格标本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7.9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质量前控制作用于临床尿常规检查中,能够明显提高临床尿液检验的有效性,提高患者对尿液检验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继续推广普及。

  • 标签: 尿常规 分析前质量控制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