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要提高尿液检查的质量,必须正确的进行尿液标本的收集和保存。选择合适的容器,容器的标示要明确,根据检查的目的尿标本可收集晨尿,随机尿和餐后2小时尿,24小时尿,尿培养尿标本;收集的标本最好在30分钟内进行检查,否则应该进行妥善的保存,最常用的是冷藏还有冷冻以及一些化学防腐的方法。

  • 标签: 尿液标本 尿标本的收集 保存 检验
  • 简介:摘要临床中对离体血液进行生物化学分析的过程中则选择常规生化检验。此研究对血液标本的采血过程进行分析,同时对检验的整个过程进行探究,从而找出影响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采用规范化手段对血样标本进行采集以及检验,对临床生化检验而言,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标本采集 生化检验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危急值血标本的护理质控的方法以及质控后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所有患者展开调查,分析危急值血标本的采集以及送检过程中发生血标本溶血、血标本的稀释、抗凝血凝固、标本成分的变化、在患者进食后进行采集血液等问题,找出原因,并对这两个过程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和质控,比较护理质控前后危急值血标本的错误率。结果在进行护理质控前,危急值血标本送检1864例,其中错误的有24例,错误率为1.2%,护理质控后,危急值血标本送检2130例,其中错误的有6例,错误率为0.2%,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急值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过程进行质控,可以降低危急值血标本的错误率,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

  • 标签: 危急值 血标本 护理质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节管理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采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0例体检人士为本次研究对象,以管理方式为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予以对照组常规管理,予以观察组细节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细节管理应用于临床血液检验标本采集中,可以使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显著提升。因此,该管理模式值得被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临床血液检验 标本采集 细节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细菌分布特点和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胆道疾病患者294例胆汁细菌培养检出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敏感情况。结论引起胆道感染的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胆汁中检出两种菌混合感染与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呈上升趋势。经验性治疗对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建议选用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对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建议联合氨基糖甙类治疗。

  • 标签: 胆道感染 胆汁 细菌 耐药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别的网织红细胞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其对溶血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作用。方法从本院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期间,58例患溶血性疾病的原始病历资料作为分析依据,采用分类汇总分析法对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在这58例病例中,根据病理情况的不同分为了三个组别分别为A组患有缺铁性贫血的病人20例;B组患有溶血性贫血的病人25例;C组患有地中海贫血的病人13例。此外,随机选择健康献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正常组)。在分析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组别的患者进行血液采样,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检测网织红细胞,并对其多个参数,包括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绝对数(RET#)及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在不同类型溶血性疾病中的情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A组的RET%及IRF均低于正常组,有明显变化(P<0.01),B组RET%及IRF与正常组对比数值显著增多(P<0.05)。C组RET%及IRF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通过对网织红细胞的分类,为溶血性疾病患者的鉴别和诊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网织红细胞 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 溶血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成分制备产生溶血血浆原因探究及改进措施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血站收集的300袋成分血液进行分析处理,并对血浆中存在的不合格现象进行分析统计,并采取改进措施。结果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所收集的血袋进行分析后,统计可得知在成分制备过程中出现红浆比例为3%,而对于产生的红浆的原因最为常见的是原材料,其次为血液的存储时长。在通过对成分制备过程中出现血浆红蛋白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改进后,成分制备过程中出现红浆比例为1.65%,明显好转,将改进前后的数据资料分析处理后,两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血液成分进行分析调查,更换血袋原材料,有效的避免了血液在存储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血液中红细胞破裂而溶血,从而提升了血液的有效使用率,提升了血浆成分制备的质量,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血液成分 制备 溶血血浆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注射液的溶血、过敏及刺激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兔血体外溶血,豚鼠全身过敏、被动皮肤过敏,兔血管刺激的方法,观察丙泊酚注射液的溶血、过敏及刺激反应。结果丙泊酚注射液各管在15、30、60、120、180min均未发生溶血现象,也未出现红细胞凝集反应;丙泊酚注射液不引起豚鼠全身过敏、被动皮肤过敏反应;丙泊酚注射液临床人用量对兔耳血管无刺激作用。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丙泊酚注射液临床人用量对兔耳血管无刺激作用;无豚鼠全身过敏、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无体外溶血现象,也未出现红细胞凝集反应。

  • 标签: 丙泊酚注射液 溶血 过敏 刺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MN溶血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更好地预防治疗本病。方法对本院二例抗M新生儿溶血病进行病案分析及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二例经实验室检查证实抗M新生儿溶血症患儿通过换血治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蓝光照射等综合治疗手段,胆红素恢复至正常水平出院。结论抗M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少见但危害极大,重者甚至死胎。对于反复死胎、流产、胎儿水肿的患者或者新生儿胆红素高甚至严重贫血,在排除了ABO和Rh溶血病后,应查MN血型及其抗体进一步明确本病。临床可采取光疗及换血来治疗本病。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抗M抗体 释放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与传统试管法抗人球蛋白试验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HDN)中的检测效果。方法选取来自本院的新生儿溶血病患者及其母亲血液标本各一份,总共600份,检测新生儿与母亲血型是否相同,将ABO-HDN患者血液标本均分为两份,标记为传统检测组及凝胶技术组,每组各包含新生儿血液标本共295份,然后对传统检测组新生儿血液标本进行传统试管法抗人球蛋白试验技术(tubeanti-personglobulinexperimenttechnique,TAT)检测;凝胶技术组则进行微柱凝胶技术法(microcolumngelexperimenttechnique,MGT)检测。分析比较两组检测效果。结果血型检测结果为300例患儿中ABO-HDN295例(98.33%),RH-HDN4例(1.33%),其他新生儿溶血病患者1例(0.33%);传统检测组295例标本中有197例(66.78%)被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病,低于凝胶技术组221例(74.92%);传统检测组中直接Coombs试验阳性44例(14.92%)低于凝胶技术组68例(23.0%);游离抗体试验阳性50例(16.95%)低于凝胶技术组110例(37.29%),抗体释放试验阳性197例(66.78%)低于凝胶技术组221例(74.9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HDN)中的检测效果较传统试管法显著。

  • 标签: 新生儿溶血 微柱凝胶技术 传统试管法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纠正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100例,采集其晨起空腹静脉血,并将每名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分成溶血组和非溶血组,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展开各项生化指标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溶血组与非溶血标本的诸多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标本在发生溶血后会对诸多生化指标的检验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生化检验结果的不准确性,临床应引起重视,积极展开有效纠正措施,提高检验准确性。

  • 标签: 溶血 生化检验 准确性 影响 纠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分析60例新生儿ABO溶血患儿静滴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照射等综合治疗过程中进行的护理行为,总结该病的临床护理经验。结果60例患儿均未发生并发症,痊愈出院,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有效的护理是成功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到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96例,根据出生后是否进行早期溶血试验检查,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两组患儿胆红素峰值、光疗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分别在生后48h内和生后48h后。观察组胆红素峰值、光疗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19.45±15.37、68.52±7.64h和6.85±0.81d;对照组分别为298.76±18.39μmol/L、87.45±8.71h和8.53±1.2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ABO溶血病高危患儿在生后进行溶血试验检查可以及时确诊新生儿ABO溶血病,且在患儿出生48h内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可以有效控制患儿胆红素水平,缩短光疗时间和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ABO溶血病 早期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验,提高早期诊断及治疗,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符合新生儿Rh溶血病诊断标准的患儿,总结防治方案及治疗效果认识。结果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中以RhD溶血病最多,共115例,占79.5%,维族126例85.7%,102例重症新生儿Rh溶血病患儿采用换血治疗、丙种球蛋白应用、白蛋白应用、输血等综合治疗胆红素下降明显。结论新生儿Rh溶血病是可预防和治疗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是优生优育的重要措施。对于早期及轻症病例采用光疗加药物治疗即可取得良好效果;重症患儿,需采用换血治疗。

  • 标签: 新生儿 溶血病 胆红素脑病 换血 Rh溶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的护理体会,寻找出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通过总结6例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包括观察新生儿溶血病的病情,手术各个时期的护理以及隐性的并发症状。结果6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通过换血治疗和有效护理方法,抑制住了换血手术各个时期发病率的产生,六名新生儿全都治愈出院。结论医护人员应该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手术各个时期,要更仔细的对溶血病患者进行最好的护理,保证新生儿溶血病治疗的有效进行与康复。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换血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β-溶血素基因以及α-溶血素基因分布情况。方法分离生牛乳、人体化脓组织以及生鲜肉等5种不同来源的3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技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溶血素基因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有3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被检出含有溶血素基因,总检出率达97.5%(321/320),其中β-溶血素基因检出率72.5%,α-溶血素基因检出率为94.2%。结论不同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检查几率不同,且针对β-溶血素基因以及α-溶血素基因的检查几率也不相同,说明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溶血素分布会因来源的不同存在差异性。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溶血素基因 分布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溶血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与纠正措施。方法首先选取我院自采集的正常血液标本18例,随意从中取出一份,将其分为两管,一管标本中是不容血血清标本,另一管中是溶血血清标本。将未溶血血清设置为对照组,溶血血清设置为观察组,其次对两份标本的所有指标进行配对检验,之后对血清血红蛋白浓度和溶血变化值采用回归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溶血血清总蛋白,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CK-MB,羟丁酸脱氢酶,LDH,K+的测定结果与未溶血样本相比结果值偏高,此外溶血样本的Na+值明显低于未溶血样本的测定值,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所导致的血清总蛋白,AST,肌酸激酶,CK-MB,HBDH,K+,LDH值与Na+值的变化值和血清的Hb浓度变化值的相关系数各为0.952,0.992,0.985,0.978,0.993,0.994,0.991,-0.992。结论溶血对生化检测的最终结果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这和血清Hb具有一定的关联,通过对血清Hb指标的分析能够对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校对,在临床上应推广使用。

  • 标签: 溶血 生化检测准确性 影响及纠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抽取静脉血并平均分成两份,一份给予溶血处理,一份为正常血液标本,分别对不同血液标本中各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别进行比较。结果观察溶血标本与正常标本各项主要生化检测指标的检测结果,可见溶血标本与正常标本血清中的钾离子、总胆红素、空腹血糖值、总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等指标的检测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白蛋白、血肌酐、尿酸、尿素氮、甘油三酯等指标的检测结果差别不大(P>0.05),溶血对其影响较小。结论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对多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检测结果均有显著影响,要通过相关措施的实施对溶血情况进行预防,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溶血现象 生化检验项目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中溶血现象对其造成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在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期间选取来我院体检的100名健康人员,每名健康人员取4mL血,将其放置在2支试管中,选取其中1支作为参照组,将其放置在肝素抗凝管中,取另一支作为实验组,进行振荡溶血。使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对其血标本进行检测。分析2组检测指标水平。结果与实验组相比较,参照组中ALT、AST、LDH、UA、K+水平均较低,参照组ALP、GLU水平均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两组间TG、BUN、TC以及Cr水平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中溶血现象会影响指标诊断,为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需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标本溶血情况发生率。

  • 标签: 溶血现象 临床生化检验项目 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