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不良的重症患者营养治疗的特点,分析营养治疗的经验和不足之处。方法通过分析长期入住ICU的营养不良重症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诊断、营养评估、营养指标和营养治疗,根据相关营养指南和文献进行分析。结论目前部分基层医院的重症患者营养治疗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但医生和护士的营养意识还需不断提高,营养治疗和监护还有不足之处。

  • 标签: 重症患者 营养不良 营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急救护理对急诊昏迷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进行过前急救护理的患者,对照组为患者自行送诊没有经历过前急救护理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急诊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率,并提高抢救有效率,能够提高急诊昏迷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急诊昏迷患者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中重度 AOPP 病患开展前急救的效果进行分析,以提高中重度 AOPP 病患的抢救效率 。 方法 抽出 100 例中重度 AOPP 病患开展研究,同时对其实施分组,将 50 例中重度 AOPP 病患划分到常规研究组,该组病患进入医院之前没有进行急救措施,而另外 50 例中重度 AOPP 病患(前急救组)在进入医院之前给予了前急救措施,观察两组病患的治愈情况、抢救效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等。 结果 前急救组病患在治愈情况和抢救效率上都比常规研究组高,住院时间也比常规研究组短,并发症也更低,结果数值进行比较,差异明显。 结论 给予中重度 AOPP 病患实施前急救,可提高病患的治愈率以及抢救效率,减少住院的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几率。

  • 标签: 中重度 AOPP 院前急救 抢救效率 并发症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应用于前急救心脏骤停患者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前急救心脏骤停患者135例,划分为A组、B组与C组各45例,分别给予人工呼吸法、气管插管通气法以及气囊面罩通气法,比较三组患者急救效果。结果自主心跳恢复时间C组患者少于A组、B组;自主循环恢复B组26.7%(12/45)、C组44.4%(20/45)高于A组11.1%(5/45),C组高于B组;死亡率C组60.0%(27/45)低于B组84.4%(38/45)、C组88.9%(40/45)。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急救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中,气囊面罩通气法的应用可取得显著效果,应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急救护理干预对热射病高龄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入选的47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4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热射病高龄患者,入院方式将47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3),对照组患者均由家属送至医院,并对其进行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由急诊医务人员接诊,对其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至抢救时间以及住院用时少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经比较后以P<0.05为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结论热射病高龄患者采用前急救护理模式能够减少其救治用时,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热射病 高龄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急救护理对重创伤者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选取了院内实施创伤急救绿色通道,且根据前急救护理进行了护理的50例重创伤者作为研究组,同时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选取了院内实施创伤急救绿色通道,但未实施前急救护理的50例重创伤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流程时间。结果研究组的各项急救流程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急救护理流程可以有效缩短重创伤者的急救时间,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救治率,宜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重创伤者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前急救措施与护理方法,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少死亡的发生。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急诊科救治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为自行或家属送入我院急诊室,观察组患者为我院急诊科出诊接回的患者,后对两组患者的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缓解时间、入院时间、急救时间、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经我科治疗护理后,观察组存活率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急救时间、入院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前抢救和优质护理能够提高存活率,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多角度分析某住院药房退药原因,寻求合理的降低退药次数的对策。方法汇总我院药房2015年上半年退药数据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原因。结果我院药房退药原因主要表现在患者出院829例(18.1%)、患者及其家属拒绝用药786例(17.1%)、处方信息输入错误462例(10.1%)、医嘱调整1828例(39.9%)和药品不良反应681例(14.8%)。结论根据医院药房管理需求,制定严谨的退药制度,加强药房退药管理,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降低退药率,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 标签: 住院 药房退药 原因 对策 医嘱
  • 简介:【摘要】党员是党组织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党员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增强党建活力的决定性因素。为准确了解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 ,摸索党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 , 笔者对全市前医疗急救机构的党员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党员队伍存在着的思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从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员教育实效性、深化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完善党员考评制度等方面提出新形势下加强党员教育的见解。

  • 标签: 急救机构 党员队伍 思想状况 党建。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乡( 镇) 卫生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探索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 方法: 选取某市 2016 年 7 月至 2017 年 6 月之间 86 所 乡( 镇) 卫生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并对关键问题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护理工作不合格 63 例( 37.28% );药品核对失误 24 例( 13.61% );护理措施不当 48 例( 28.99% );专业操作不规范 34 例( 20.12% )。 结论 : 造成 乡 (镇 )卫生护理工作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是 卫生护理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较低,护理工作队伍流失性强,难以保证护理水平的稳定,需要 乡( 镇) 卫生及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以此提高 乡( 镇) 卫生护理水平。

  • 标签: 乡 ( 镇 ) 卫生院 护理工作 问题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急救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广西柳江县人民医院及广西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10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其中实施了前急救的50例患者为前急救组,50例无前急救的患者为常规急救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体征情况。结果前急救组患者发病到急救的时间远短于常规急救组患者(P<0.05),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急救组患者(P>0.05);前急救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急救组患者(P<0.05);经急诊科抢救后,两组患者各体征均有改善,与常规急救组患者比较,前急救组患者改善情况更显著(P<0.05)。结论前急救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尽早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院前急救 急性左心衰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究PDCA循环在前急救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某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该院未实施PDCA循环前的前急救物品管理工作情况作为对照组,将该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实施PDCA循环前的前急救物品管理工作情况作为观察组。结果对比两组前急救物品管理不规范率、急救物品有效使用率以及物品去向明确率等,均提示观察组所得结果更为理想(P<0.05)。结论在前急救物品管理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有助于提高急救物品管理规范性,提高使用有效率以及管理质量。

  • 标签: PDCA循环 院前急救物品 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住院患者麻醉药品的应用现状及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海军总医院2014—2016年麻醉药品的应用数据,对其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药费(DDC)及药品排序比(B/A)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5年销售金额排名前2位的药品为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和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2016年盐酸羟考酮注射液与盐酸羟考酮缓释片(40mg)占据前2位;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40mg)的DDDs始终位居前3位,是该院使用频次最高的麻醉药品;2014—2015年DDC最高的药品为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与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2016年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的DDC占据榜首;B/A接近1.0的药品为盐酸吗啡片、芬太尼透皮贴剂(4.2mg)、磷酸可待因片。结论该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的应用基本合理。

  • 标签: 麻醉药品 用药频度 日均药费 用药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前急救心搏骤停的影响。方法 156例前急救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每组 52例。第一组予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第二组予以气管插管通气法,第三组予以气囊面罩通气法,对比分析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前急救心搏骤停的影响。结果 第三组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显著多于第一组、第二组, 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与死亡率显著低于第一组、第二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目前对前急救心搏骤停的最理想的心肺复苏程序是气囊 -面罩通气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心肺复苏程序;前急救;心搏骤停    入院治疗前发生心搏骤停的患者大都是情况危急,予以复苏程序抢救前大部分患者已进展为生物死亡时期。特别是老年患者, 由于身体机能较为衰弱,心搏骤停所导致的死亡率要显著比年轻患者高。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前急救心搏骤停的影响,选取 2013 年 8月~ 2015 年 10月收治的前急救心搏骤停患者 156例作为研究的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3 年 8月~ 2015 年 10月收治的前急救心搏骤停患者 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本次所选患者均存在突然意识缺失、脉搏消失等。将患者随机分为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 每组 52例。第一组患者中男 33例,女 19例,年龄 55~ 80岁,平均年龄( 68.5±3.8)岁;发生心搏骤停原因:猝死 12例, 重度颅脑损伤 12例,高处坠落 20例,其余 8例。第二组患者中男 35例,女 17例, 年龄 53~ 80岁,平均年龄( 67.6±4.1)岁;发生心搏骤停原因:猝死 10例,重度颅脑损伤 13例, 高处坠落 22例,其余 7例。第三组患者中男 34例,女 18例,年龄 56~ 82岁,平均年龄( 69.2±4.3)岁; 发生心搏骤停原因:猝死 11例,重度颅脑损伤 13例,高处坠落 21例,其余 7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心搏骤停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心肺复苏方法 第一组患者因为条件限制,实施口对口人工呼气法,徒手胸外心脏按压,至少 100次 /min的按压频率,深度至少 50mm,按压和放松比为 1: 1;再依据 30: 2的比例进行口对口呼吸法,按压更换为吹气时需要停止按压心脏,约为 10 s。第二组患者通过与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后,实施气管插管通气法,徒手胸外心脏按压,操作方法同于第一组;气管插管通气过程中,亦需停止心脏按压,约为 10 s。第三组患者实施气囊 -面罩通气法,按压操作同于第一组,再利用气囊 -面罩通气法予以通气换气支持。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三组患者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情况以及死亡率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 结果    第一组患者: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为( 10.3±3.7) min;自主循环恢复 6例( 11.54%);死亡 46例,死亡率为 88.46%。第二组患者: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为( 13.3±3.9) min;自主循环恢复 13例( 25.00%);死亡 39例,死亡率为 75.00%。第三组患者: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为( 7.7±3.9) min;自主循环恢复 19例( 36.54%);死亡 33例,死亡率为 63.46%。三组心肺复苏情况对比:第三组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显著多于第一组、第二组, 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与死亡率要显著低于第一组、第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 讨论    心搏骤停是心脏由于多种急性因素突然失去有效的排血功能而导致循环与呼吸停顿的一种临床死亡状态,如果是老年人发生心搏骤停,则具有极高死亡率。因此需要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程序急救心搏骤停患者。心搏骤停状况通常是在院外环境,或是在马路等特殊环境中发生, 其抢救时间非常宝贵,患者的生死存亡受到抢救时间的影响,医护人员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和现场其余施救者按照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脏复苏程序。   现阶段主要的心肺复苏通气方法有三种,即气管插管通气法、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以及气囊 -面罩通气法,其中最为传统也最简易的方式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而最常规的方式是气管插管通气法。但是在实际抢救情况中,因为插管过程相对复杂, 处理较为困难,使得复苏成功率显著降低。实施气囊 -面罩通气法具有技术要求低以及操作简便等优势,因此该方式是前急救心搏骤停患者的最佳心肺复苏程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三组心肺复苏情况对比,第三组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显著多于第一组、第二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与死亡率要显著低于第一组、第二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果充分表明,气囊面罩通气法相比于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以及气管插管通气法,其心肺复苏效果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目前对前急救心搏骤停的最理想心肺复苏程序是气囊 -面罩通气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乡镇医院采用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将卫生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2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给予患者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下地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年,统计复发率。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为30~90min,平均(57.33±12.84)min;下地时间为11~24h,平均(18.35±4.52)h。有1例患者术后并发阴囊水肿、2例尿潴留,无切口感染和血肿病例。术后随访5~12个月,40例患者成功获得随访,3例出现局部慢性疼痛,无术后复发病例。结论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疗效确切,符合老年人的解剖特点,具有手术创少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以及不易复发的优点,值得在乡镇卫生推广。

  • 标签: 无张力 疝气修补术 老年 腹股沟疝
  • 简介:摘要随着新形势下医学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在医学护理工作中,疗养观念也随之发生着转变,由传统的休闲旅游、康体观光模式向着集心理调节、疗养保健、健康咨询为一体的整体疗养模式转变。护理模式和疗养观念的不断转变,要求军队疗养护理工作要以疗养为基础、以疗养各种资源为依托,合理认清当前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根据不同情况适当调整工作方向,努力将军队疗养打造成为一家服务特色、竞争力强的军队疗养。同时工作要更加全面,致力于形成一套集疾病预防与治疗、病后康复与保健为一体的整体性疗养模式。

  • 标签: 新形势 军队疗养院 护理工作 发展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环境保护护理模式对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过程中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7年4月)100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全环境保护护理模式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采用问卷调查表评价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干预后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全环境保护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感染率,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全环境保护护理模式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对气管切开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已脱离呼吸机的气管切开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湿化氧疗组(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常规组(传统人工面罩湿化吸氧)各35例,对比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pH值、气道湿化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影响。结果治疗前,湿化氧疗组和常规组的PaO2、PaCO2、SaO2、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h、治疗24h后,湿化氧疗组患者的PaO2、SaO2均高于常规组(P〈0.05),PaCO2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后,对两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情况进行评价,湿化氧疗组的气道湿化满意度80.00%高于常规组54.29%(P〈0.05);湿化氧疗组过度气道湿化0.00%低于常规组的11.43%(P〈0.05);治疗过程中,湿化氧疗组的并发症率11.43%低于常规组40.00(P〈0.05),湿化氧疗组发生生院内获得性肺炎6例(17.14%)低于常规组的14例(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可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维持稳定的血气水平。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肺炎 细菌性 交叉感染 氧吸入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