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性,67岁。因"左下肢沉重、酸胀5年,加重15天"于2016年4月4日入院。5年前因左下肢沉重、肿胀在外院诊断为"左下肢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给予"髂动脉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症状好转。2年前出现症状加重,再次给予栓塞治疗后症状缓解。15天前患者下肢沉重、肿胀再次加重,收治于我院。既往8年前因"左侧股骨颈骨折"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左下肢肿胀,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具体病情及治疗不详。

  • 标签: 动静脉瘘 髂动脉支架植入 左侧股骨颈 术后症状 深静脉血栓形成 髂静脉
  •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肿瘤化疗患者静脉炎的一种系统化护理的方法。方法选择化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32例对照组和试验组38例2组。试验组静脉化疗实行统筹安排,积极预防的系统化护理;对照组按常规化疗护理要求选择静脉穿刺护理。通过观察疗效,评价2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表明系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结论采用适当的早期静脉保护及准备,化疗过程前、中、后均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能有效减少药物外渗,能减少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静脉化疗 系统化护理 化疗性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预防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92例连续性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一般组与优质组,每组人数均等,一般组以常规护理对待,优质组以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对待,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优质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一般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一般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预防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显著,可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静脉输液 静脉炎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技术建立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小型猪9头,选用1头行预实验,8头用于正式实验。全麻下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用球囊导管阻塞门静脉主干并注入凝血酶或自体血栓,30min后行门静脉造影证实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形成,并比较血栓形成前后影像学变化。对术中死亡动物进行解剖,分析死亡原因,必要时取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9头猪均成功建立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模型。第1头预实验猪模型建立后10min死亡,病理证实死亡原因为DIC。正式实验8头猪,6头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形成后饲养14d,其余2头术后3h内死亡,死亡原因分别为肝破裂和麻醉药物过量。结论应用血管内介入技术可以建立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动物模型,为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的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 标签: 门静脉血栓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静脉炎是临床中常见的并发症,一般是由静脉输液所引起,不仅会大大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做好静脉炎的护理预防工作成为近年来各大学者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就主要对静脉输液致静脉炎的护理预防开展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静脉输液 静脉炎 护理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科学护理对患者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预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从2018年1月到2021月3月我院进行就诊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析对象,使用抽签法平均分为对照组50例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接受科学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科学护理 患者 满意度 静脉炎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科医护工作中对于因应用浅静脉留置致静脉炎的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筛选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诊治的因应用浅静脉留置致静脉炎的患者,在完全随机的分组下将所选的40例患者平均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应采用早期护理方法及常规护理方法。观察并统计不同护理模式对于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炎炎症水平缓和效果更为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临床症状经护理具有更为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早期护理的应用有助于缓和静脉炎严重程度,且能够有效加快患者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早期护理 呼吸科 浅静脉留置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合静脉置管溶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入院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0例,根据采用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合静脉置管溶栓的治疗方式;参照组采用周围静脉抗凝、溶栓进行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合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有效率为92.5%,参照组采用周围静脉抗凝、溶栓进行治疗有效率为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合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方式,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血栓溶解,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产生,能使下肢深静脉通畅,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下腔静脉 静脉置管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预防静脉输液引发致静脉炎及对静脉炎发生率影响。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预防静脉输液引发致静脉炎,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式预防静脉输液引发致静脉炎,对比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治疗环境、健康教育护理质量评分及静脉炎发生率调查结果分别为23.8±0.3、24.1±0.4、23.4±0.2、24.3±0.3、1(1.59%),对照组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治疗环境、健康教育护理质量评分及静脉炎发生率调查结果分别为17.2±1.4、15.4±1.9、23.2±0.2、18.8±1.2、18(28.57%),两组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健康教育护理质量评分及静脉炎发生率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指标及总满意度调查结果[n(%)]分别为52(82.54)、10(15.87)、1(1.59)、62(98.41),对照组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指标及总满意度调查结果[n(%)]分别为33(52.38)、14(22.22)、16(25.40)、47(74.60),两组对比结果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预防静脉输液引发致静脉炎的效果比常规护理方式的效果更加有效,优化护理方式下患者认为医护人员在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治疗环境、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质量更高,患者出现静脉炎的几率更低,因此患者对优质护理方式更加满意,优质护理在预防静脉输液引发致静脉炎方面适合大范围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静脉输液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预防静脉输液引发致静脉炎及对静脉炎发生率影响。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预防静脉输液引发致静脉炎,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式预防静脉输液引发致静脉炎,对比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治疗环境、健康教育护理质量评分及静脉炎发生率调查结果分别为23.8±0.3、24.1±0.4、23.4±0.2、24.3±0.3、1(1.59%),对照组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治疗环境、健康教育护理质量评分及静脉炎发生率调查结果分别为17.2±1.4、15.4±1.9、23.2±0.2、18.8±1.2、18(28.57%),两组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健康教育护理质量评分及静脉炎发生率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指标及总满意度调查结果[n(%)]分别为52(82.54)、10(15.87)、1(1.59)、62(98.41),对照组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指标及总满意度调查结果[n(%)]分别为33(52.38)、14(22.22)、16(25.40)、47(74.60),两组对比结果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预防静脉输液引发致静脉炎的效果比常规护理方式的效果更加有效,优化护理方式下患者认为医护人员在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治疗环境、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质量更高,患者出现静脉炎的几率更低,因此患者对优质护理方式更加满意,优质护理在预防静脉输液引发致静脉炎方面适合大范围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静脉输液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改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3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作为病例样本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改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将其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32例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6.88%,术后再出血率为3.13%,术后一年发生分流道狭窄闭塞率为9.38%。术后门静脉压为(2.07±0.41)kPa,明显低于术前的(3.94±0.51)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改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胸椎结核手术入的选择。方法:对1999年至2006年32例胸椎结核手术资料作回顾性分析,采用经肋横突切除、肋骨切除开胸、经胸膜外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等不同入进行比较。结果:经肋横突切除、侧前方入12例,手术暴露时间平均50分钟,入时的出血量约200ml,术后2例肋间神经损伤,3例胸膜损伤,1例对侧病灶清除不彻底。肋骨切除开胸入15例,手术暴露时间平均25分钟,入时的出血量约50ml,术后无一例出现胸腔并发症。经胸胸膜外入5例,手术暴露时间平均为35分钟,入时的出血量约80ml,术后无一例出现胸腔并发症所有患者均经1年以上的随访,根据阮狄克标准,本组优良率92%,内固定组患者无内固定失败,植骨均融合。Frankrl分级均E级。结论:对胸椎结核根据病不同的病情,采用个体化设计前路手术,均能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胸椎 结核 手术 入路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中间入和外侧入在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行甲状腺叶全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接受外侧入手术方式,观察组患者接受中间入,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间入法行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叶全切除术 中间入路 外侧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联合髂窝入髂坐钢板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n=20)。试验组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6.8±10.3)岁;采用改良Stoppa入联合髂窝入,于髂骨至耻骨铺设钢板稳定前柱,于骨盆内侧由髂骨至坐骨铺设髂坐钢板固定后柱骨折。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45.6±11.7)岁;采用前方改良Stoppa入或联合髂窝入,于髂骨至耻骨铺设钢板稳定前柱,联合后方Kocher-Langenbeck入,常规由髂骨至坐骨铺设重建钢板固定后柱骨折。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40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8个月(8。24个月)随访。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2.1±0.7)h]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2.9±0.6)h],术中出血量[(320.8±100.4)mL]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621.6±118.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改良Matta标准评定:试验组优15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0%;对照组优17例,良1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0%。末次随访时按改良的Merled’Aubign6和Postel功能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试验组优14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对照组优12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0%。以上项目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联合髂窝入髂坐钢板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损伤小及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 标签: 髋臼 骨折 骨板 骨折固定术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采用超级囊经皮辅助全髋关节入与外侧入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2019年2月到2021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共70例,按照数字表法对其平均分组,分别为研究组35例并对其用超级囊经皮辅助全髋关节入,以及参照组35例并对其采用外侧入,观察对两组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髋关节功能,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 ;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研究组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采用超级囊经皮辅助全髋关节入治疗的疗效更为确切,可以有效改善其髋关节功能,并大幅降低其术后疼痛,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超级囊经皮辅助全髋关节入路 外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治疗中耳炎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联合地塞米松注射的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84例中耳炎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组(n=42)、B组(n=42)两组,A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注射联合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8月-2022年8月。结果 B组较A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听力阈值更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听力阈值差异较小,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中耳炎的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炎症表现,改善患者的听力功能,值得采纳。

  • 标签: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 地塞米松注射液 中耳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参麦注射联合丹红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塞患者200例进行本次实验,将其分为两个小组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分析治疗效果,实验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均为我院接收病人,小组分别为治疗组(参麦注射联合丹红注射治疗)和常规组(常规治疗)。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结果:参麦注射联合丹红注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参麦注射联合丹红注射治疗后效果十分理想,对其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丹红注射液治疗 急性脑梗塞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正>患者,男性,31岁。因突发胸闷、气促1小时于2009年12月23日就诊于急诊科。既往有不明原因干咳史。入院时查体:体温37.9℃,呼吸急促,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颈静脉充盈。心率110次/min,两肺呼吸音清,双下肢未见明显肿胀,腓肠肌压痛阴性,足背动脉搏动好。辅助检查:D-二聚体阳性;双下肢血管超声未见静脉血栓征象,进一步查肺动脉CTA示肺栓塞。入院后开始抗

  • 标签: 下腔静脉 静脉血栓栓塞症 肺栓塞 双下肢 血管超声 肺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