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中CD10的表达以及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我院近两年行手术切除的HCC组织标本、癌旁肝组织标本各31例,行免疫组化CD10、CD34标记并分析CD10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织中的CD10阳性表达率为87.10%(27/31),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为16.13%(5/31),两者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HCC组织中CD34单抗标记强阳性的微血管平均数量(21.74±9.14)个/高倍视野,癌旁组织中微血管平均数量仅为5个,两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HCC组织中的CD10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呈明显负相关。结论HCC组织中CD10呈明显高表达,可用于肝细胞癌与异型增生的鉴别诊断。HCC中CD10的表达与MVD呈明显正相关,间接提示CD10的表达与肿瘤分化度(分级)负性相关。

  • 标签: 肝细胞性肝癌 CD10 微血管密度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外周血CD21、铁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IM患者38例为观察组,并以同期来院体检的2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21、生化室检测血清铁蛋白及肝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IM组外周血CD21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铁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开始时肝功能受损组的IM患儿外周血CD21、铁蛋白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的IM患儿(P<0.01).而治疗后两者比较,外周血CD21、铁蛋白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B病毒感染可诱导B淋巴细胞持续高表达CD21,有利于病毒进入细胞,诱导炎症反应发生,导致肝功能受损,血清铁蛋白增高.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CD21;血清铁蛋白;肝功能损伤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D21andserumferritinlevelinchildrenwith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Methods38casesofIMpatients(IMgroup)admittedtotheAffiliatedHospitalofNorthSichuanMedicalCollegelfromJanuary2013toDecember2014,22healthychildrenwereselectedascontrols.TheCD21ofBlymphocytesweremeasuredbyflowcytometry.Thelevelofserumferritinandliverfunctionweredetectedonbothgroup.ResultsTheratioofCD21onBlymphocyteandtheserumferritinlevelwerebothsignificantlyhigherinIMgroupthanthecontrolgroup(P<0.05).ThelevelofCD21onBlymphocyteandferritininserumweresignificantlyhigherintheIMgroupwithabnormalliverfunctionthantheIMgroupwithnormalliverfunction.ConclusionThehigherlevelexpressionofCD21onBlymphocytescouldbeinducedbyEpstein-Barrvirus,whichleadtothesustainedinflamation,serumferritinincreasedandliverfunctionimpaired.中图分类号R46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54-02

  • 标签:
  • 简介:由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胸水标本通过液体培养法建立了1株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细胞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所建立的细胞系可以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持久增殖,倍增时间约为36小时,目前已传代120余次,生长良好,暂命名为SH-1.光镜下细胞形态与典型的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ALCL)细胞的形态十分类似,电镜下可观察到胞浆内存在较多病毒颗粒.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过氧化物酶POX阴性,糖原染色PAS阳性,酸性磷酸酶(ACP)呈强阳性;电镜下髓过氧化物酶(MPO)阴性,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阴性.EB病毒核心抗原-1(EBNA-1)呈阳性.细胞免疫表型为CD30+、CD45+、HLA-DR+,而EMA、CD34、CD38、CD2、CD3、CD4CD7、CD8CD10、CD15、CD19、CD20均呈阴性.染色体分析示SH-1细胞系核型为二倍体或四倍体核型,并具有明显的结构和数量异常,但未见典型t(2;5).结论:所建立的细胞系为CD30+ALCL细胞系.

  • 标签: CD30^+细胞 CD30^+间变性大细胞 淋巴瘤细胞系 非霍奇金淋巴瘤
  • 简介:目的研究青藤碱(alkaloidsinomenine,SIN)对大鼠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84只实验动物模型分为7组:生理盐水(NS)组、SIN组、环抱菌素A(CSA)组、SIN+CsA组、同基因移植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观察大鼠存活时间、泌尿持续时间,检测肾功能指标(sBUN、sCr)、静脉血IL-2及CD44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大鼠长期存活,NS组均在术后9d内死亡;SIN组存活时间平均为9.39±0.73d,延长了受体鼠存活时间,SIN组、CsA组与NS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SIN+CsA组,明显延长受体鼠的存活时间至16d以上,SIN+CsA组与NS组、SIN组、Cs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肾功能指标:SIN、CsA均抑制受体鼠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增高,SIN+CsA组的血Cr与NS组、SIN组、Cs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静脉血IL-2及CD44表达水平:除SIN组与CsA组的IL-2值相比P值〉0.05外,实验组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各实验组与各对照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SIN能下调肾移植模型大鼠静脉血IL-2及CD44表达水平,从而干预参与急性排斥反应的淋巴细胞发挥作用,对大鼠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起到免疫抑制作用,并与CsA有协同作用。

  • 标签: 青藤碱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IL-2 CD44
  • 简介:目的探讨可降解药物支架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的影响。方法对100例接受裸支架(BMS组)和100例接受可降解药物支架治疗(EXCEL支架组)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诊。测定术后1mo、3mo、6mo末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BMS组术后1mo、3mo、6mo末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均显著高于EXCEL支架组(P均〈0.01);术后6mo冠状动脉造影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EXCEL支架组(P〈0.01),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可降解药物支架能降低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适度内皮化,减少再狭窄,减少迟发性血栓形成。

  • 标签: 冠心病 血浆可溶性CD40 CD40配体 EXCEL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和CD63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80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及20例健康查体者的临床资料及结肠镜活检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P-选择素和CD63的表达,分析表达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炎症程度、临床分型、累及范围、分期及有无肠外表现的关系.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组结肠组织中P-选择素和CD63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严重程度和临床类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组织P-选择素和CD63表达存在差异(P<0.05).结论:P-选择素和CD63在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推测两者可能协同促进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P-选择素 CD63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组织因子(T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1例DLBCL患者(病例组)化疗前、4个疗程化疗后以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F和VEGF的表达水平,分析TF和VEGF表达与国际预后指数(IPI)、短期疗效以及生存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F、VEGF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者表达呈正相关(r=0.755,P<0.01)。不同性别、年龄、亚型病例组CD14^+单核细胞TF、VEGF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预后危险因素患者CD14^+单核细胞TF、VEGF表达水平与不具有预后危险因素者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随着IPI指数的增高,病例组CD14^+单核细胞TF和VEGF表达均有递增趋势(P<0.01)。缓解组化疗前CD14^+单核细胞TF、VEGF表达水平低于未缓解组(P均<0.01);化疗后缓解组CD14^+单核细胞TF、VEGF表达水平均低于化疗前水平(P<0.01),未缓解组TF和VEGF表达水平较化疗前变化不大(P>0.05)。TF和VEGF低表达组生存状况均优于TF、VEGF高表达组(P<0.05)。结论:DLBCL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高表达TF和VEGF,与国际预后指数、疗效、生存相关,对评估疗效、预后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组织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国际预后指数 单核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CK20mRNA、CD44v6和PCNA与大肠部肝转移的关系,探讨临床预测大肠癌早期肝转移的客观指标。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和50例大肠癌患者回流门静脉血中CK20mRNA,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大肠癌癌组织中CD44v6,PCNA的表达,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CK20mRNA,癌组织中CD44v6,PC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对照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大肠癌组织中CD44v6及PCNA的表达与门静脉中CK20mRNA的表达有显著性相关(γ1=0.933,γ2=0.906,P〈0.05);肝转移组,CK20mRNA,CD44v6,PCN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非肝转移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CD44v6,PCNA及CK20mRNA预测大肠癌肝转移,可显著提高预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对于大肠癌早期肝转移监测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CK20MRNA CD44V6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 简介:目的研究将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CD34+单核细胞(MNCs)共培养体系种植于脱细胞海绵体支架上在兔体内构建阴茎海绵体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从兔骨髓与兔外周血中提取并鉴定MSCs与CD34+MNCs,将两种细胞组分以107/mL的密度种植于制备好的兔阴茎海绵体脱细胞胶原支架上,同时将相同密度的MSCs、CD34+MNCs分别种植于支架上,培养4天后植入一种兔阴茎海绵体缺损模型中。3个月后对工程化组织进行取材,行H&E及Masson三色染色等组织学检测。结果MSCs和CD34+MNCs共培养组近白膜处的海绵体保留了正常海绵体结构,而MSCs组、CD34+单核细胞组及空白支架组以疤痕增生为主,尽管较之CD34+单核细胞组及空白支架组,间充质干细胞组疤痕组织中的血管数目较多(P〈0.05)。结论我们的研究证明了将MSCs和CD34+MNCs的共培养体系种植于脱细胞支架上植入兔体内可以构建出一段组织学上与原生海绵体相似的组织;CD34+MNCs在体内主要通过协同MSCs而非单独发挥其促血管化的生物学效应。

  • 标签: CD34+单核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脱细胞海绵体支架 组织工程 组织工程化阴茎海绵体 阴茎再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创伤感染患者PMNCD64和血清PCT的临床意义。方法PMNCD64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清PCT采用免疫发光法。结果结果表明,患者PMNCD64水平于入院24h开始显著升高(P<0.05),3d时达到高峰(P<0.01),10d,15dPMNCD64水平逐渐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出院时PMNCD64虽仍略高于对照组但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水平的变化同PMNCD64,但该指标于入院治疗15d测定结果已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虽数据仍略高于对照组,但P值已>0.05。结论外周血两项指标的测定,可为临床的抗感染治疗和疗效观察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数据。

  • 标签: 重症创伤感染 多形核粒细胞CD64 降钙素原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CD44v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肿瘤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CD44v6和VEGF单克隆抗体,采用微波-LSAB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50例宫颈鳞癌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取1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对照。结果有淋巴结转移宫颈鳞癌CD44v6、VEGF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P〈0.01);浸润癌CD44v6与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D44v6和VEGF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宫颈鳞癌病人预后和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 标签: 宫颈鳞癌 CD44V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肠腺瘤和结肠癌组织中的Sox2以及CD133的表达水平相关性,并总结有效的临床应用途径。方法:选择2024年1月-4月期间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50例列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健康人群的结肠腺瘤组织50例列为对照组,借助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组织中的Sox2以及CD133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中的相关性。结果:CD133、SOX2在结肠癌组织与结肠腺瘤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D133、SOX2的表达在浸润深度、淋巴转移、TNM分期、复发转移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关(P>0.05);CD133、SOX2共表达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33、SOX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结肠腺瘤组织,而且两者的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以及进展程度有相关性,因此能够作为判断结肠癌侵袭、淋巴转移以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 标签: 结肠腺瘤 结肠癌组织 Sox2 CD133 相关性
  • 简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恶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老年人多发。目前CLL治疗的主要问题是:①治疗完全缓解率低;②CLL伴随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和治疗药物的骨髓抑制、感染等副作用,高龄患者难以耐受。本研究报告我科成功治疗1例74岁高龄B细胞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治疗中采用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即氟达拉滨,联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方案,按标准治疗剂量给药,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给药时间,运用泛细胞保护剂氨磷汀进行辅助治疗。结果表明:1个疗程治疗后患者达到完全缓解,外周血的细胞计数和分类恢复正常;继续应用氨磷汀辅助治疗20天,患者贫血得到纠正,血红蛋白量稳定在120g/L以上,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结论:老年CLL患者化疗过程中,采用氟哒拉滨联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方案,按标准剂量给药,同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调整给药次序和给药时间,体现个性化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氨磷汀可以有效减轻或克服CLL伴随的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以及氟哒拉滨、抗CD20单克隆抗体引起的骨髓抑制、感染、发热等副反应。

  • 标签: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氨磷汀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 抗CD20单克隆抗体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ronereceptor,PR)、CD56和BRAFV600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R、PR、CD56和BRAFV600E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10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54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及5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标本中ER、PR、CD56和BRAFV600E蛋白的表达。【结果】ER、PR和BRAFV600E在PTC组高表达,明显高于腺瘤组及结甲组;CD56在PTC组表达缺失,腺瘤组及结甲组高表达;ER、PR、CD56和BRAFV600E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是否转移及患者预后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R、PR、CD56和BRAFV600E可作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有效指标。ER、PR、CD56和BRAFV600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无关。

  • 标签: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CD56 BRAF V600E 甲状腺乳头状癌
  • 简介:目的了解LPS受体CD14C-159T基因多态性对严重烧伤患者伤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合成、释放的影响以及与脓毒症的关系.方法采集35例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TBSA患者伤后1、3、5、7、14、21、28d静脉血.另设11名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CD14-159C/T基因多态性,ELISA法检测血浆HMGB1水平,RT-PCR法检测HMGB1tuRNA表达.对数据行χ^2检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35例患者的CD14基因C-159T基因型中,CC纯合子型7例占20.0%、TC杂合子型16例占45.7%、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12例占34.3%.T等位基因和C等位基因分布的频率为57.2%和42.8%.验证表明,此研究群体达到了Hard-Weinberg平衡.在CD14C-159T基因型中,CC纯合子型患者发生脓毒症的概率较TC杂合子型、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低.3例CC纯合子型脓毒症患者中,仅1例死亡;9例TC杂合子型脓毒症患者中4例死亡;7例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脓毒症患者中4例死亡.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伤后1d患者血浆HMGB1水平即迅速升高,伤后14、21、28dTC杂合子型、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患者血浆HMGB1水平均显著高于CC纯合子型(F值为3.5671、4.2035、3.8529,P〈0.05或P〈0.01).伤后14d脓毒症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HMGB1mRNA表达量为1.5±0.5,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患者(1.2±0.4,t=-2.205,P〈0.05).伤后7、21d脓毒症组患者血浆HMGB1水平分别为(44±29)、(25±15)ng/mL,均高于非脓毒症组患者的(26±12)、(10±6)ng/mL(t值分别为-2.355、-3.872,P〈0.05或P〈0.01).结论CD14C-159T基因多态性可显著影响严重烧伤后HMGB1的合成与释放,并与烧伤患者脓毒症易感性有关.

  • 标签: 烧伤 抗原 CD14 脓毒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武警部队新兵由于入伍地地理、气候、生活环境及个体因素不同,其本身体能基础差、心理和机体适应性、耐受性不强,再加上新训科目多、强度大、训练经验少、技术不熟练,容易出现运动性血红蛋白尿、骨关节及软组织等损伤[1]。因此,强调新兵训练伤防治关口前移,创新医学监控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观察武警部队新兵训练3个月前后,各个时期血清IL-4、IL-8和IFN-γ的含量变化,探索新兵军事训练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 标签: 军事训练 IL-4 IL-8 IFN-Γ 新兵
  • 简介:本研究旨在评价供者纯化的CD34+细胞在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继发性移植物功能不良(poorgraftfunction,PGF)的疗效及安全性.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10例allo-HSCT后继发PGF的患者,均给予G-CSF动员后的供者纯化CD34+细胞治疗,观察输注后相关并发症及患者生存情况.细胞分选采用cliniMACS系统,计算并统计分析分选纯度和CD34+细胞回收率.结果表明:纯化后的CD34+细胞纯度为(89.31±1.73)%,回收率达到(93.27±8.14)%,在10例患者输注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映,均获得造血恢复,没有加重感染和GVHD等合并症的发生.结论:利用CliniMACS系统进行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分选,所得CD34+细胞纯度、回收率均满意.供者纯化的CD34+细胞是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功能不良的一种安全、有效手段.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植入功能不良 纯化CD34+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D15及Ki-67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病理参数及5年存活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对其进行CD15以及Ki-67表达水平的检测并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病理参数及五年存活率的关系。结果:癌变组织之中CD15及Ki-67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癌变组织,P<0.05,同时CD15、Ki-67阳性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CD15、Ki-67阴性患者,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CD15、Ki-67表达阳性与乳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相关性,且二者与乳腺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密存在相关意义。

  • 标签: CD15 Ki-67 乳腺癌 病理参数 5年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