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以及心血事件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常规管理模式)与实验组(39例全科医学管理模式)。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4周后血压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过程中心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O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血压控制能力,减少心血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全科医学管理模式 老年高血压 血压 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心血疾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就诊于我院心内科的108例心血病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方案分2组,每组5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展开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及不良事件等。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31.05±5.21)分、SDS评分(30.24±4.11)分均比对照组低(P<0.0)。观察组护理后Fugl-Meyer及ADL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便秘3.70%、失眠5.56%、褥疮3.70%、下肢静脉血栓9.26%均比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P<0.05)。结论老年心血疾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后,负面情绪得以缓解,且有效改善肢体运动状态,提高生活能力,降低不良事件几率,效果良好。

  • 标签: 心血管病 康复护理 心理状态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心血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39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心血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心血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MPG灌注情况和术后1个月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TMPG灌注3级的比例为74.35%,对照组为43.58%,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患者接受治疗后的1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0.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对心血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联合使用盐酸替罗非,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盐酸替罗非班 心血管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细化护理合并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血介入导管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不同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相关的结论。方法针对我院在2017年期间实施心血手术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设定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数量各为60例,其中实验组实行精细化护理,针对患者实行预估的比较精细化的手术护理,对照组实行一般的手术健康指导,针对两组的手术结果和恢复过程进行观察。结果经过精细护理实验组手术中和术后恢复过程中并发症的出现率、心脏焦虑出现的频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评价都要优于对照组的结果,而且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介入导管室围手术期护理采取精细护理合并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案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可以将这一医学措施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 心血管介入 手术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国产碘克沙醇在心血高危人群冠脉造影与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心血高危人群66例纳入本次研究,行冠脉造影或者介入治疗纳入时间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33例患者应用进口碘克沙醇,观察组33例患者应用国产碘克沙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造影效果,以及两组患者术前后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造影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血尿素氮、血尿素、血肌酐等肾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国产碘克沙醇在心血高危人群冠脉造影中具有良好造影效果,介入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较高,相比于进口碘克沙醇的价格低廉,可在临床推广普及。

  • 标签: 国产碘克沙醇 心血管高危人群 冠脉造影 介入治疗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动脉瘤采取血管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实施血管栓塞术治疗的136例脑动脉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高于对照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瘤采取血管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可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恢复,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和血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0月间我院接收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血管治疗,观察组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实践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效果要优于血管治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血管内治疗 效果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脑动脉瘤血管栓塞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入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血管栓塞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均分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之后的COS评分指标。结果经过COS评分,实验组评分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动脉瘤血管栓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减少并发症及心理问题,加快康复速度。

  • 标签: 脑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叶酸干预治疗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主要心血事件的影响效果作分析总结。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用常规方法+叶酸治疗。结果观察组Hcy水平低,主要心血事件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在接受常规方法治疗的同时以叶酸干预的效果更佳,可显著降低其Hcy水平及主要心血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叶酸 H型高血压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 主要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后心血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4例,其中,血小板宽度超过15%为A组,血小板宽度低于15%为B组,每组均为22例。结果2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无明显差异(P>0.05),A组低密度脂蛋白高于B组,与B组相比,A组高密度脂蛋白较低,A组心源性死亡、2次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血不良事件发生率(63.64%)明显高于B组(31.82%),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血小板宽度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密切关系,可作为预测因子于临床中应用。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小板分布宽度 急诊 冠状动脉介入 心血管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实施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患者炎症、心功能及心血事件的影响。方法对本科室120例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间)实施研究,实施随机数表分组低剂量组(n=60,阿托伐他汀剂量为20mg/d)、高剂量组(n=60,阿托伐他汀剂量为40mg/d),总结两种用药剂量的疗效差异性。结果高剂量组治疗6个月后hs-CRP、IL-6、LVEF明显高于低剂量组,LVEDD、6个月内心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实施40mg/d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炎症、心功能及心血事件发生状况。

  • 标签: 老年 血脂正常 冠心病 剂量 阿托伐他汀 炎症 心功能 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最近我院后循环的血管介入治疗出现术后中风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以及成功预测血管再通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后循环中风患者100例,患者接受支架植入术或者血栓抽吸术。观察并对比患者相关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①在预后理想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得分明显低于预后不良患者,术前行溶栓者明显高于预后不良患者,TICI2b/3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者(P<0.05);②预后理想患者术前进行溶栓处理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间6小时以内优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预后理想穿刺的时间在6小时内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P<0.05);预后理想血管再通时间在6小时内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P<0.01);预后理想患者TICI为2b/3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所占比例(P<0.01);④支架植入术和血栓抽吸术患者平均治疗时间、实施抢救患者所占比例,三个月内mRS得分≤2患者所占比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血管闭塞位置、溶栓处理、支架治疗、血栓吸取、实施急救、发病到穿刺时间均与血管再通情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开始进行治疗时间可以作为对后循环闭塞血管介入治疗预后的预测因子。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血管内手术 中风 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奥美拉唑与抗血小板治疗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消化道出血和心血事件的效果。方法本文抽选本院收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进行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占3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水平以及消化道出血与心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消化道出血发生概率和心血事件发生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与抗血小板治疗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奥美拉唑 抗血小板 心血管事件 消化道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采用血管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患者例数为80例,其入院治疗的时间为2016年8月~2017年12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管支架介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分值差异较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是在不良反应情况方面,对照组患者仅仅出现2例不良反应患者,而观察组也仅出现3例不良反应患者,数据差异较小,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血管支架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同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临床意义较为深远。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采取瑞舒伐他汀对其治疗效果和相关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由评分结果可判定,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75,而对照组仅有58.6%。组间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内皮素水平和血清氧化氮水平进行检测,发现两组患者检测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有效治疗后,再对两组患者采取同样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发现观察组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血管性痴呆患者,采取瑞舒伐他汀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从药理性质方面分析,瑞舒伐他汀对于患者血管皮功能的恢复更加明显,适合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血管性痴呆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出血的防治办法。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患有颅内动脉瘤130例,1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全部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术,治疗过程中有5例患者颅内动脉瘤破损导致再次出血。临床对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的破裂进行及时处理,分析其原因既防治手段。结果收缩压上升至220mmHg后,5例颅内动脉瘤破损时间为1例瞳孔出现放大时、2例导丝随导管导入时、1例血管介入栓塞时、1例弹簧圈掉落时;术后死亡1例,在良好的状态下恢复1-4患者预后,为期一年的随访,4例DSA复查,4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动脉瘤的治疗。结论合理的治疗方案、规范的操作及适当的致密填塞能大大降低脑出血的并发症,提高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出血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rs1570360、rs3025039和rs699947与脑梗死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31例非急性脑梗死对照者(对照组)VEGF基因rs1570360、rs3025039和rs699947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组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明显降低(P均〈0.05)。脑梗死组患者VEGFrs1570360、rs3025039和rs699947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血糖和收缩压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脑梗死组患者VEGFrs1570360、rs3025039和rs699947的单倍型ACC(5.85%)明显低于对照组(14.22%)。结论:rs1570360、rs3025039和rs699947的单倍型ACC与脑梗死的发病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脑梗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倍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的血管栓塞治疗效果。方法65例接受血管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预后效果。结果经随访,GOS结果Ⅰ级18例,Ⅱ级4例,Ⅲ级6例,Ⅳ级9例,Ⅴ级28例,预后良好率56.9%,病死率27.7%;32例早期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率、病死率为59.4%、28.1%,33例晚期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率、病死率为48.5%、33.3%,对比早期与中晚期治疗的预后良好率、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6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栓塞治疗,并发症4例。结论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采用血管栓塞早期治疗,可减少动脉瘤再破裂出血、血管痉挛发生,改善预后效果。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血管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凝血(DI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患者8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为显性DIC,所有患者都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结果观察组40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APTT、PT、INR、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FIB、P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D-二聚体+FIB的AUC最高达到0.828,同时敏感性达到85.0%(34/40),特异性87.0%(40/46),符合率86.0%(74/86)。结论凝血检验指标诊断显性DIC效果较好,PLT+D-二聚体+FIB可作为诊断组合。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检验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