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4 个结果
  • 简介:带状泡疹疫苗属于减毒活疫苗,理论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使用该疫苗后可能导致带状疱疹。尤其是老年患者或正在接受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并被推荐接种该疫苗者。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美国预防接种咨询委员会(ACIP)推荐,"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包括接受大剂量皮质激素(泼尼松〉20mg/d或相当其他激素),持续2周或更长时间,应在停药至少1个月后方可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 标签: 带状疱疹 疫苗接种 皮质类固醇 减毒活疫苗 免疫功能 治疗者
  • 简介:目的了解磷霉素粪肠球菌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其他6种抗菌药物进行比较。方法用琼脂稀释检测磷霉素等7种抗菌药物粪肠球菌体外抗菌活性。结果分离50株粪肠球菌标本中(25株分离自尿液标本,25株分离自血液标本),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菌株,青霉素均现耐药,磷霉素敏感率98%、氨苄西林78%、红霉素8%、利福平24%。结论磷霉素粪肠球菌体外抗菌活性较强。

  • 标签: 磷霉素 粪肠球菌 耐药性
  • 简介:在丝状真菌所致侵袭性感染中,曲霉占首位,居第2第3位者分别为毛霉镰孢霉。在66个移植中心报告至美国国际血液骨髓移植研究中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中,RICHES及其同事确诊52例镰孢霉病72例毛霉病,均发生在移植后1内。这些感染者仅占所有移植受者1%。与对照组(11856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未出现非曲霉属感染患者)相比,毛霉病组患者年龄较大,

  • 标签: 毛霉病 曲霉属感染 侵袭性感染 居第 移植受者 侵袭性曲霉病
  • 简介:20115,2种HCVNS3蛋白酶抑制剂口服药——特拉泼维(telaprevir)博赛泼维(boceprevir)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此后,HCV-1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治疗方案改变为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a)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加入特拉泼维或博赛泼维三联治疗方案。但pegIFNa联合利巴韦林仍是非1型CH-C标准治疗方案。一、pegIFNaIFNa是最先用于治疗CHC药物之一,相比之下,pegIFNa在药动学、患者依从性总体疗效方面更好。pegIFNa有2种剂型:pegIFNα-2apegIFNα-2b。一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两者药效安全性无明显差异。该临床试验评价3种治疗方案HCV-1型CHC患者疗效,即pegIFNa~2b每周1μg/kg、1.5μg/kgpegIFNa~2a每周180μg分别联合利巴韦林。

  • 标签: 聚乙二醇干扰素 利巴韦林 临床治疗 NS3蛋白酶抑制剂 三联治疗方案 HCV-1
  • 简介:目的监测2004-2005中国不同地区7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方法收集从患者分离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1787株,在各监测点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等13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数据采用WHONET5.3软件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最高,分别为65.1%56.8%.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率分别为43.5%39.2%.其他抗菌药物敏感率均在2.2%~34%.2种碳青霉烯类药物2种含舒巴坦制剂敏感性具有明显一致性.特定药物在不同地区敏感率有较大差异.亚胺培南不敏感菌株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52.1%76.8%外,其他药物耐药率均在80%以上.而对亚胺培南敏感菌株,除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仅为11%、12.5%29.1%,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40%以上.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是鲍曼不动杆菌抗菌活性最高药物,但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已达43.1%,并在部分地区造成医院内流行.头孢哌酮-舒巴坦鲍曼不动杆菌抗菌活性仅次于碳青霉烯类,且中介率较高,尤其CRAB是敏感率最高药物.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 监测
  • 简介:1例71岁男性患者发热3周及夜间盗汗,伴背部疼痛1周,体重下降7蚝。磁共振显示胸椎腰椎多处病变。髂嵴前部活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发现非坏死性肉芽肿,培养获非结核分枝杆菌,经测序证明为嗜血分枝杆菌。给予环丙沙星、克拉霉素、利福平,得以治愈。

  • 标签: 分枝杆菌感染 自身抗体 播散性 非结核分枝杆菌 坏死性肉芽肿
  • 简介:目的了解上海华山医院2014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构成及其多黏菌素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该院20141-8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稀释,PCR扩增blaKPC基因并行DNA测序分析,用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19株肠杆菌科细菌中,主要为克雷伯菌属(315/719,43.8%)大肠埃希菌(219/719,30.4%)。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枸橼酸杆菌属细菌多黏菌素B多黏菌素E耐药率均较低(〈3%);肠杆菌属细菌多黏菌素B多黏菌素E耐药率分别为10.9%11.1%;沙雷菌属细菌多黏菌素B多黏菌素E耐药率分别为47.5%44.7%;摩根菌属变形杆菌属细菌多黏菌素B多黏菌素E耐药率均超过90%。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主要见于克雷伯菌属,其美罗培南、厄他培南耐药率均高于40%,但对多黏菌素B、E耐药率分别为2.9%、2.6%;枸橼酸杆菌属沙雷菌属细菌厄他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7.8%17.9%;其他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小于10%。20.7%(149/719)菌株blaKPC基因呈阳性,主要见于克雷伯菌属(129/315,41.0%);7株黏质沙雷菌2株肺炎克雷伯菌同时碳青霉烯类多黏菌素耐药。结论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等多黏菌素仍保持着较高敏感性。

  • 标签: 肠杆菌科细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 多黏菌素 blaKPC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2005—2008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51—200812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2557株1883株,采用纸片扩散(K-B)对分离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ESBLs筛选确证试验。其中60株产ESBLs菌用PCR测序检测该类酶基因型。结果4中大肠埃希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48.0%、63.0%、65.8%59.8%,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40.9%、53.9%、56.8%47.3%。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唑林、头孢丙烯哌拉西林等耐药率超过90%,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敏感率为97%~100%。29株大肠埃希菌TEM基因检出率为75.8%(22/29),SHV基因检出率为0,CTX-M基因检出率为86.2%(25/29)。31株肺炎克雷伯菌TEM基因检出率为41.9%(13/31),SHV基因检出率为64.5%(20/31),CTX-M基因检出率为48.4%(15/31)。35株(58.3%)菌同时检测到2种以上基因型。序列分析证实TEM扩增产物均属于TEM-1基因,CTX-M扩增产物均属于CTX-M-3基因,而SHV扩增产物则分别属于SHV-1、SHV-5、SHV-11、SHV-12SHV-28。结论我院2005—2008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较高。CTX-M-3、SHV-11SHV-12是我院产ESBLs菌株主要基因型。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药敏试验 细菌耐药性
  • 简介:皮质激素用于治疗不同严重程度败血症越来越常见。然而最近有关败血症治疗指南中,激素冲击疗法仅推荐用于经补充血容量血管收缩剂治疗反应差感染性休克。Sprung等重新复习已发表有关文章,499例感染性休克成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50mg激素或安慰剂,每6小时1,共5d,在以后6d中逐渐减量。患者在休克初始72h内必须有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定义为经足量补液后,收缩压仍低于90mmHg,并需用升压药维持血压超过1h),并伴有败血症所致器官低灌注功能障碍。在研究初始终点,激素冲击治疗不敏感患者(占总人群46.7%)来说在激素组与安慰剂组并没有显著差异,28d病死率分别为39.2%36.1%,P=0.69,激素冲击治疗敏感者,两组病死率分别为28.8%28.7%。激素组中激素敏感患者,其休克状态更快好转。但这个益处被该组患者更易双重感染、败血症、感染性休克而抵消。这个试验并未提供微生物信息抗菌药物疗效充分性评价。但它提示广泛使用激素辅助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并无益处。研究者认为,激素治疗可能对部分患者有益,例如在休克早期使用或者用于升压药无反应患者。皮质激素感染性...

  • 标签: 休克无效 感染性休克 皮质激素感染性
  • 简介:目的研究儿童患者中分离的卡他莫拉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2013-2014北京儿童医院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189株卡他莫拉菌分布、产酶情况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纸片扩散作药敏试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测定β内酰胺酶。依照2013CLSIM45-A2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卡他莫拉菌多分离于婴幼儿患者,常混合其他细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95.7%,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0、2.1%4.2%。对红霉素阿奇霉素耐药严重,耐药率达到了82.5%83.1%。结论儿童患者携带的卡他莫拉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很高,其高产酶特点使青霉素类药物不能作为临床一线用药。卡他莫拉菌大环内酯类耐药性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并加强其耐药监测。

  • 标签: 卡他莫拉菌 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儿童流感嗜血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2014-2015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350株流感嗜血杆菌分布、产β内酰胺酶情况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测定β内酰胺酶,按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4标准进行药敏检测结果判断。使用WHONET5.6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多见于婴幼儿,常见合并其他病原感染。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53.1%,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率最高,为76.9%,环丙沙星、头孢唑肟、氯霉素、四环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阿奇霉素、头孢克洛、氨苄西林敏感率分别为99.1%、98.9%、95.4%、88.3%、87.7%、74.9%、65.4%、56.6%、46.0%,未检出对头孢曲松、美罗培南不敏感流感嗜血杆菌。结论儿童分离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阳性率很高,是流感嗜血杆菌氨苄西林耐药主要机制,其高产酶特点使氨苄西林不能作为临床一线用药。流感嗜血杆菌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率最高,β内酰胺类以外抗菌药物,最敏感是环丙沙星,其次为氯霉素。

  • 标签: 儿童 流感嗜血杆菌 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临床分离菌分布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自动化仪器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2015该院临床分离菌共5524株,其中革兰阴性细菌3882株,革兰阳性细菌1642株,分别占临床分离菌70.3%29.7%。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57.6%83.0%。葡萄球菌属中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不敏感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检出率分别为46.1%46.8%,并两者均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不敏感株。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奇异变形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检出率分别为62.0%,32.2%18.8%。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保持较高敏感性,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均低于22%。结论该院细菌耐药性仍临床抗菌治疗构成严重威胁,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并合理规范抗生素使用。

  • 标签: 细菌耐药性监测 药敏试验 多重耐药菌
  • 简介:目的了解2010中国不同地区14所医院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14所教学医院(12所综合性医院,2所儿童医院)按照统一方案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B)及E试验,按照美国CLSI2010版标准判读结果,用WHONET5.4软件统计分析呼吸道标本分离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14所医院呼吸道标本共分离出细菌224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83.2%,革兰阳性菌占16.8%。下呼吸道常见细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8.0%)、铜绿假单胞菌(17.0%)、肺炎克雷伯菌(14.2%)、金葡菌(10.9%),上呼吸道标本常见分离菌为化脓性链球菌(20.1%)、金葡菌(14.8%)、肺炎克雷伯菌(13.2%)。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分离自门诊及儿童患者。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儿童分离株中肺炎链球菌青霉素不敏感株(PRSP、PISP)检出率分别为13.2%、16.7%,明显高于成人分离株(2.9%、3.3%),化脓性链球菌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高度敏感,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70%,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仍保持较高敏感性。流感嗜血杆菌儿童株成人株β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为23.1%34.1%,阿奇霉素、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敏感率〉90%。金葡菌中未检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株,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检出率为59.7%。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最敏感(耐药率〈6%),其次为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ICU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为25%。鲍曼不动杆菌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50%,铜绿假单胞菌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哌酮一舒巴坦�

  • 标签: 病原菌 呼吸道感染 耐药性监测
  • 简介:目的了解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分离菌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性。方法收集该院201511日-1231日临床分离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或自动化仪器按统一方案进行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5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共分离临床菌1310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560株,占65.3%,革兰阳性菌4549株,占34.7%。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检出率分别为29.6%67.1%。MRSA中有93.1%菌株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敏感;MRCNS中有80.2%菌株利福平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多数测试抗菌药物(四环素除外)耐药率低于屎肠球菌,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株分别为55.7%、43.5%11.6%,产ESBL株测试药物耐药率均比非产ESBL株高。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绝大多数菌株耐药率低于16.0%。鲍曼不动杆菌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0.5%9.4%。与2014相比,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中广泛耐药菌检出率有所上升。结论细菌耐药率呈增长趋势,多重耐药广泛耐药菌株检出率增加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严重威胁,需及时采取有效感控措施。

  • 标签: 细菌耐药监测 药物敏感性试验 广泛耐药菌 儿童
  • 简介:目的了解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分离株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生物检验报告系统统计分析金葡菌分离株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比率,并分析MRSA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主要抗菌药物耐药性差异。结果共分离647株金葡菌,其中MRSA194株,占29.98%。MRSAMSSA万古霉素、替加环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呋喃妥因均100%敏感,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阿米卡星、青霉素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SA大多β内酰胺类药物及其含酶抑制剂、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MSSA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金葡菌儿童临床感染形势严峻,MRSAMSSA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明显,儿童金葡菌相关性感染可根据病情及参考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 耐药性
  • 简介:目的考察替加环素肺炎克雷伯菌潜在耐药性。方法测定替加环素对于药敏背景不同肺炎克雷伯菌防突变浓度(MPC)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MIC与MPC之间相关性,考察是否能用MIC推测MPC值。结合MPC防耐药突变窗(MSW)与替加环素药动学参数评估替加环素单药治疗对于肺炎克雷伯菌潜在耐药性。结果碳青霉烯类耐药、喹诺酮类耐药组肺炎克雷伯菌替加环素MPC较碳青霉烯类敏感、喹诺酮类敏感组高出8倍。替加环素对于肺炎克雷伯菌MPC范围在4~512mg/L,MPC90为64mg/L,远高于替加环素血药浓度。结论替加环素长期单药治疗对于肺炎克雷伯菌潜在耐药率较高,不宜单独使用,提示临床应加强监测替加环素菌株敏感性及替加环素疗效。

  • 标签: 替加环素 肺炎克雷伯菌 防耐药突变浓度
  • 简介:目的研究产AmpC酶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分子机制。方法2003-2007从临床标本中分离铜绿假单胞菌220株,采用三维试验筛选产8内酰胺酶(包括AmpC酶)铜绿假单胞菌,应用多重PCR检测产AmpC酶铜绿假单胞菌质粒携带AmpC耐药基因,应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染色体AmpC酶基因oprD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共检出40株产口内酰胺酶菌株,其中产AmpC酶、ESBLs、金属酶(MBL)未知酶型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分别是62.5%(25/40)、20%(8/40)、7.5%(3/40)10%(4/40)。25株产AmpC酶菌株均有不同程度AmpC酶基因表达量升高,其中,仅1株细菌携带DHA质粒型AmpC酶基因,12株菌oprD2基因表达量减低,这些菌株均亚胺培南耐药,13株菌oprD2基因表达量正常,其中仅5株菌亚胺培南耐药;7株菌(占产AmpC酶菌株28%,不产金属酶)酶粗提物能微弱水解IPM,这7株菌AmpC酶基因表达量均有明显升高,其中5株菌同时伴有oprD2基因表达量降低。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产生AmpC酶可做弱水解亚胺培南,且其水解亚胺培南可能与AmpC酶产生量有一定关系;产AmpC酶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原因可能是细菌AmpC酶表达量增加oprD2表达量减低两者共同作用结果。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AMPC酶 OprD2蛋白 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分析心血管病医院血培养主要分离菌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方法2011-2015临床送检血培养标本进行检测,对分离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4348份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得细菌2017株,检出率8.3%,去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重复菌株后为100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574株(56.9%),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21株,31.8%)、链球菌(111株,11.0%)、金黄色葡萄球菌(55株,5.5%)、粪肠球菌(40株,4.0%)、屎肠球菌(15株,1.5%);革兰阴性杆菌381株(37.8%),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68株,6.7%)、铜绿假单胞菌(61株,6.0%)、大肠埃希菌(58株,5.7%)、肺炎克雷伯菌(43株,4.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4株,3.4%)、阴沟肠杆菌(33株,3.3%);真菌54株(5.4%),白念珠菌占首位。葡萄球菌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敏感;粪肠球菌利奈唑胺、替加环素、高浓度链霉素及高浓度庆大霉素敏感,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敏感率较高,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性尚可;屎肠球菌耐药性较粪肠球菌强,但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高浓度链霉素及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菌株;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敏感,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较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稍差。结论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近5血培养分离得革兰阳性球菌多于革兰阴性杆菌,分布较稳定,不同类型医院患者情况不同,微生物药物敏感性也会有差异,临床医师应根据所在医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血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