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应用于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技巧并评价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5年12月,对5例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前路减压+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术前摄颈椎正、侧位和动力位X线片,颈椎CT、MRI并进行颈椎病JOA评分。术后1周复查颈椎X线片以了解假体位置及其活动功能情况;复查颈椎MRI,了解颈段脊髓减压情况。本组病例均获随访3-13个月(平均7个月),分别于术后6周、3个月重新进行JOA评分。结果本组患者均完成单节段椎间盘置换,术后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发生;颈椎MRI示所有患者颈脊髓减压彻底,术后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术后6周及3个月的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至最后一次随访复查,手术节段活动度无明显丢失,假体均无偏移、下沉等。结论对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行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时,在满足假体骨床的前提下,仍可获得充分的颈脊髓减压。

  • 标签: 颈椎 椎间盘 椎间盘移位 假体和植入物 外科减压术 关节成形术
  • 简介:骨质疏松(简称OP)研究中动物模型选择的合适与否,不仅关系到实验研究的成败.更重要的是这一模型动物是否能模拟出类似人类骨代谢过程中的各项变化,从而为人类OP的防治研究提供确切可靠的指标。要想回答“那种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最好”并非容易之事,实验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动物模型 OP 骨代谢 人类 模型动物
  • 简介:随着全球社会老龄,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危害性大,早期不易诊断,起病隐匿,易造成骨折,是中老年人的“隐形杀手”。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关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现代研究发展迅速,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从对原发性骨质疏松传统病因病的现代认识,到宏观骨生物力学深入至微观信号通路的研究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中药成为一条有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新途径。

  • 标签: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中草药 机制研究
  • 简介:目的:从吻合神经的组织化学变化特点来探讨副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大鼠呼吸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1…234、5、6个月6个时间组。取下颈部正中切口,将双侧副神经在锁骨下水平发出内、外侧支之前切断,与膈神经干起始部移位缝接。术后第1、2…345、6个月各组均取颈部正中切口显露两侧吻合的神经。分别于吻合口远、近端5mm处取材。用亚铁氰化铜法进行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染色。利用VIDS-Ⅲ型图像分析仪进行运动纤维计数,远端与近端相除后得出远端运动纤维通过率。结果神经吻合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吻合口远端运动纤维通过率逐渐增加。第1个月的通过率为43.06%4± 5.36%。第6个月为97.55%4±6.72%。结论:副神经移位膈神经后,神经运动纤维能较理想地通过吻合口向远端生长,为恢复膈肌的神经支配模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大鼠呼吸功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 标签: 膈神经 副神经 脊髓损伤 组织细胞化学
  • 简介:目的通过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测量成人寰椎后弓-横突髓腔钉的解剖学参数,并结合临床病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PACS中18~70岁患者的颈椎三维CT数据,共200例,男女各100例,年龄(54.95±11.93)岁。选取寰椎后弓-横突髓腔最长轴切面为测量截面,利用PACS测量软件手工测量该截面入钉点与后结节距离、入钉角度与矢状面夹角、入钉角度与横截面夹角、钉道长度、椎动脉沟狭窄处髓腔高度和入钉点髓腔最大高度等解剖学参数,所得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结合临床病例探讨其可行性。结果入钉点与后结节距离为(7.45±1.75)mm,入钉角度与矢状面夹角为54.26°±6.06°,入钉角度与横截面夹角为9.15°±3.40°、钉道长度为(18.55±3.75)mm,椎动脉沟狭窄处髓腔高度为(2.09±0.81)mm,入钉点髓腔最大高度为(4.93±0.37)mm。男性寰椎后弓-横突髓腔钉在入钉点与后结节距离、钉道长度、椎动脉沟狭窄处髓腔高度和入钉点髓腔最大高度均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之间入钉角度与矢状面夹角和入钉角度与横截面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有限病例初步证实该置钉方式具有可行性。结论寰椎后弓-横突髓腔的解剖学特点能够满足置钉要求,在常规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狭小无法置钉或钉道破裂置钉失败时,可以当做替代置钉钉方案。

  • 标签: 寰椎 解剖学 放射摄影术
  • 简介:目的研究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椎体成形术对煤工尘肺合并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疼痛缓解及肺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本院自2003年10月~2007年6月共收治煤工尘肺合并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3例共42个椎体,均采用局麻下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结果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术前及术后数据差异的显著性。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3d、3个月疼痛缓解,肺功能改善。结论该术式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肺功能。且比较安全有效。

  • 标签: 球囊扩张椎体椎体成形术 煤工尘肺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肺功能
  • 简介:目的分析颈、胸、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患者行一期椎管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2年5月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脊柱外一科收治的颈、胸、腰椎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7例,均施行一期椎管扩大减压手术,从手术时间、出血量、日本骨科学会颈髓病评分评级标准(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C)、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评级标准(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B)、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来分析一期椎管减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7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手术时间180~430min,平均263min。术中出血量350~1500mL,平均632mL;JOA-C、JOA-B评分术前分别为(12.6±1.5)分、(14.2±5.3)分,术后(15.6±1.9)分、(20.2±5.5)分,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术前(57.8±7.6)%,术后(28.3±6.8)%,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总体满意度为85.71%(6/7)。结论对颈、胸、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患者行一期椎管扩大减压手术,有一定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颈椎 胸椎 腰椎 椎管狭窄 减压术 外科
  • 简介:目的比较补肾、活血复方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肾、活血复方治疗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为实验研究对象,不同实验药物灌胃12周后,双能X线法测定骨密度,ELISA法测定骨、肾及血清中VEGF含量,定量PCR法测定骨、肾中VEGF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密度、VEGF蛋白及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运用补肾、活血中药复方干预后,各组大鼠骨密度、VEGF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结论肾虚血瘀骨代谢失常与VEGF表达降低有关,补肾、活血复方通过调节VEGF表达水平,起到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

  • 标签: 中医中药 补肾 活血 骨质疏松症 VEGF
  • 简介:前述研究发现占位率〉60%的后纵韧带骨化后路椎管成形术疗效较差。后续的研究分析了1996年后作者行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的后纵韧带骨化病例。27例患者于1996年~2003年间接受前路手术治疗。平均随访6年(2~10年)。神经功能采用JOA评分评价。手术效果与前述研究中6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对比。结果显示,在占位率〉60%的后纵韧带骨化病例中,

  • 标签: 后纵韧带骨化症 前路减压融合术 前路手术治疗 后路椎管成形术 JOA评分 神经功能
  •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提高腰椎间突出的手术效果,减少并发,近年来经外科干预治疗方法呈增多趋势,尤其是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和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间隙椎间盘突出,越来越被广大患者认同和接受,对于基层医院尤以后者最为可行。本文就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采用小切口开窗法治疗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153例,经随访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 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 开窗治疗 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 椎板 腰椎间突出症
  • 简介:骨质疏松(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或)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进而导致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量减少”指骨内有机质和无机质均成比例减少,临床常用骨密度(BMD)表示骨量。“骨组织微结构破坏”是由于骨组织形成和吸收失衡所引起的病变,松质骨表现为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皮质骨则表现为皮质变薄。在骨质疏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着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可以反映骨吸收与形成的平衡状况,

  • 标签: 骨代谢生化指标 骨质疏松症 骨组织形成 全身性骨骼疾病 诊治 骨量减少
  • 简介:骨质疏松(osteoporosis0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伴有骨脆性增强和骨折危险度增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由于骨组织上有雌激素受体,因而骨质疏松在绝经后妇女属高发疾病,治疗中以激素替代疗法占主导地位。但随着近年来妇科恶性肿瘤发病呈上升及年轻的趋势,对这些激素依赖性肿瘤术后患者的骨质疏松的治疗较为棘手,目前国内外没有明确的防治指南,多是参照自然绝经后骨质疏松进行对症治疗,临床上应重视预防并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治疗方案。西医西药治疗时应结合其肿瘤病情及药物的副作用等选择用药,中医中药疗效缓慢应尽早干预,同时均应重视现代综合辅助治疗。

  • 标签: 妇科肿瘤 人工绝经 骨质疏松症 防治
  • 简介: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与骨质疏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其中2145例HBV感染者和2145例非HBV感染者分别归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析研究HBV感染与骨质疏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合并以及药物使用分布等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HBV病毒和未感染HBV病毒的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分别为0.28%和0.26%,调整年龄、性别、合并、药物治疗等因素后骨质疏松的风险比(95%CI)为1.15(1.02~1.27)。HBV感染引起的骨质疏松风险随年龄而下降,对于年龄≤49岁的患者,HBV感染患者的骨质疏松风险显著高于无HBV感染者,风险比为1.43(1.17~1.72)。HBV感染引起的骨质疏松风险随着合并的发生而降低,有合并的风险比为1.02(0.90~1.17),无合并的风险比为1.26(1.08~1.49)。结论HBV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但HBV感染的影响较小,HBV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无影响。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风险比
  • 简介:足跟痛是临床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中老年易患此病,患者常在晨起或久坐站立踏地时,足跟部疼痛不敢着地、步履艰难,甚至有的患者休息时也痛,重症者需持拐移步,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足跟痛的治疗方法繁多,常用的有局部中药外敷、热醋疗法、局部封闭,鞋内用跟骨垫、手术切除骨刺,跟骨骨髓穿刺,跟骨钻孔减压等。上述这些方法,虽有一定疗效,但对顽固性跟痛疗效均不十分肯定,作者从1990年至1994年2月,应用小针刀经皮松解治疗顽固性足跟痛121例153足,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松解治疗 跟痛症 跟骨钻孔减压 小针刀 醋疗法 足跟痛
  • 简介:通过检索2013年至2018年2月知网、维普、万方、pubmed等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疼痛(primaryosteopototicpain,POPP)的文献,按照中医疗法和作用机理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的新进展。结果提示国内外治疗POPP的中医疗法主要集中在中药内服、针灸、推拿、中药熏蒸、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穴位注射、针刀、手法复位和健身气功等10个方面,中医药治疗POPP的研究水平显著提高,且中医与西医互相借鉴、互为补充、相互结合的趋势性越来越明显。认为目前相关研究在研究对象的选择、分组方法、干预措施、指标测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建议今后逐渐形成规范的POPP研究指导策略,以期为中医药治疗POPP提供更加有利的循证医学证据,也为今后本病的临床研究设计和治疗方案提供借鉴和思路。

  • 标签: 中医中药 骨质疏松症 疼痛 治疗进展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广东省女性绝经后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相关分析。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50~87岁的1772名中老年人完成骨质疏松问卷调查和进行双能X-ray骨密度测量。筛选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274例,以5岁为1个年龄段,将其分成7个组。分析腰椎和髋部BMD值的变化规律。体重指数、脂肪含量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广东省不同城市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1.1%~19.2%,总体患病率为15.5%。体重指数与髋部neck、Total骨密度相关系数(r=0.282,r=0.272,P〈0.05),脂肪含量与腰椎正位Total骨密度相关系数(r=0.086,P〈0.05)。结论广东省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腰椎骨密度在55~65岁和70~79岁两个年龄段丢失明显,髋部骨密度丢失在65岁以后下降速率加快。体重指数与髋部骨密度值有一定相关性,脂肪含量和腰椎骨密度值有较小相关性。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体重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肺癌脊柱转移瘤脊髓压迫(MSCC)术后运动功能转归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5月于本院接受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56例肺癌MSCC患者的临床资料。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脊髓功能评估采用Frankel分级,体力状态评估采用卡氏功能状态(KPS)量表。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肺癌组织学类型、术前行走状态(Frankel分级)、责任椎体有无病理性骨折、脊柱转移灶数目、发生运动功能损伤与手术间隔期、压迫节段、手术方式与术后行走状态的相关性。结果VAS评分由术前(6.4±1.2)分降至术后1周(2.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由术前平均62分上升至术后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例患者术前可行走率(Frankel分级D级及以上)为46%(26/56),术后可行走率为75%(42/56)。术后4周31例患者Frankel分级提高,22例Frankel分级维持不变,3例Frankel分级下降。术后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示术后行走状态与术前行走状态和发生运动功能损伤与手术间隔期存在相关性。结论术前行走状态好、发生运动功能损伤与手术间隔期短的肺癌MSCC患者术后行走状态好,有症状的肺癌MSCC患者应当在减少并发的前提下尽早接受手术治疗。

  • 标签: 脊柱 肺肿瘤 肿瘤转移 预后 因素分析 统计学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护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将护骨胶囊(试验组)344例与骨松宝颗粒(对照组)121例进行比较研究。临床观察主要指标为骨密度测定、骨代谢指标、中医症状与不良反应等。结果①骨密度疗效:腰椎(L2-4)试验组总有效率59.8%,对照组总有效率60.5%;股骨颈试验组总有效率54.6%,对照组总有效率46.1%;Ward’s三角试验组总有效率56.4%,对照组总有效率40.2%;大粗隆试验组总有效率50.7%,对照组总有效率44.1%。Ward’s三角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其余各部位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②骨代谢指标:护骨胶囊试验组治疗前后血碱性磷酸酶含量维持不变,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碱性磷酸酶含量明显下降。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血碱性磷酸酶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③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ITT和PP分析总有效率分别为88.2%和88.9%,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1.9%和72.5%,组间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④在试验过程中,试验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护骨胶囊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护骨胶囊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 简介: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石家庄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固邦")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应用阿仑膦酸钠肠溶片治疗12个月,于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ALP、骨钙素、尿NTX及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骨密度。结果应用阿仑膦酸钠肠溶片治疗12个月后患者骨密度较前升高(P〈0.01),尿NTX(T值4.499)及ALP(碱性磷酸酶)(T值9.833)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肠溶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是有效的,不良反应少,且依从性好。

  • 标签: 阿仑膦酸钠肠溶片 绝经 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