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相关肺炎(VAP)危险因素,希望对临床方案编制有所助益。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在我院重症监护(ICU)接受治疗的82例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102病例中发生VAP50例(60.9%);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有患者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前洗胃、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格拉斯哥评分(GCS)(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气管插管前洗胃、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机械通气后VAP的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相对较多,临床治疗中需结合诱发VAP发生的因素编制相应方案,以优化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并发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这次研究对象共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研究组进行创新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并发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护理质量明显比对照组高,并发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利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能提高护理质量,且降低并发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创新护理 ICU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分级管理的效果。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机械通气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分级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通气功能、APACHEII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PaO2/FiO2、APACHEII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干预后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治疗患者行分级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并对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作用,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气道分级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观察对1例呼吸辅助通气患者因肺大泡破裂导致心跳骤停的抢救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方法在护理上必须加强监护,设专人护理,着重从密切观察注视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无并发的发生,发现有肺大泡破裂而引起的心跳骤停,立即给予心脏胸外按压,同时给予左侧胸腔闭式引流,可见引流出大量气体,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阿托品等抢救。保持引流管通畅,记载引流量、色、性质。保持各种导管插管部位的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并做好记录,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结果经医护人员努力抢救、治疗、护理,患者脱离危险,生命体征回府平稳。结论我们体会到护理质量的好坏,常常是决定患者生死的关键,预防和治疗并发,是护理措施的重点之一。该患者能很快的脱离危险,顺利进入恢复期,与我们良好的护理是分不开的。医生能做出确定的诊断,也是与护理严密观察病情,提供依据紧密相关。所以我们说加强护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 标签: 肺大泡破裂 抢救和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重症监护保洁员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保证医疗护理质量。方法对保洁员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管理对策,对保洁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认知水平;制定完善的工作程序,加强督导和检查力度。结果对保洁员进行规范管理,为病人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的就医环境;为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等奠定了基础。结论对保洁员进行严格规范管理,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 标签: 保洁员 医院感染 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脑积水三脑室底造瘘术后的重症监护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我院自2009年1月至今采用脑室镜行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儿童脑积水共23例的临床资料。总结重症监护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安全护理护理及术后并发的观察和护理。结果23例三脑室造瘘手术患儿均顺利度过术后重症监护期,安全返回专科病房。结论脑积水患儿行三脑室底造瘘术后,认真细致并且专科性明确的重症监护护理是该术式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儿童脑积水 三脑室底造瘘 重症监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症监护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常见原因以及针对该原因进行针对性护理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于我院并进入重症监护的病人共3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18例,该组患者全部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18例,该组患者根据分析重症监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常见原因做出强化后的优质护理,最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发生院内感染的感染概率,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数据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与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收治于重症监护的患者,应该根据分析重症监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常见原因做出强化后的优质护理,有利于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概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院内感染 常见原因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脏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1000例于我院接受心脏手术治疗的成人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7月—2018年7月,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500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重症监护护理,实验组行综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睡眠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睡眠长度、深度睡眠、早醒、睡眠中断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心脏手术患者发生睡眠剥夺的因素较多,在重症监护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心脏手术 睡眠剥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院内感染的防治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重症监护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根据其防治护理方式的差异,将100例患儿分为两个不同的小组,并将其分别命名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平均每个小组均为5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取一般的方式进行防治与护理,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上为患儿提供改良后防治干预措施,待其干预结束后,对两组患儿院内感染的几率进行观察。结果干预完成后,研究组感染患儿为3例,所占比例为6%,对照组感染患儿为7例,所占比例为14%,研究组患儿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两个小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全面的干预措施在新生儿重症监护患儿院内感染的防治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可提高患儿的免疫力,降低其感染发病几率,具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室 院内感染 防治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的早产儿的皮肤特点、容易出现的皮肤损伤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从而避免早产儿住院期间发生任何皮肤损伤。总结孕母期间应加强保健知识学习,增强孕期保健意识,对无法预知的早产因素应指导其早期入院观察和监测,以保障患儿生活质量,提高存活率。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早产儿 皮肤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重症脑卒中患者非人工痰液湿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14年1—12月在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重症脑卒中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病区为单位分为循证护理组(n=46例)和对照组(n=46例)。循证护理组患者采用向口咽部滴入湿液及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湿的循证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Ⅲ-Ⅳ°痰的发生率。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Ⅲ°-Ⅳ°痰比率低于对照组,并发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非人工痰液粘稠度,使痰液易于吸出或咳出,减少并发的发生。

  • 标签: 循证护理 脑卒中 非人工气道 痰液湿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湿液不同加入方法对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对72例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根据湿液不同加入方法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结果实验组从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加液时间、物品支出费用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27%,试验组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8.3%。结论试验组能减轻护理工作,节省时间,减少物品支出费用,减少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 标签: 呼吸机 湿化液 一次性输液器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气管插管后3种常规湿液对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入住ICU的126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2例,A、B、C组分别用0.45%氯化钠、0.9%氯化钠、灭菌用水湿液对气管插管患者进行雾化,在气管插管24h、48h后,对患者的痰液粘滞度进行组间和组内对比。结果雾化24h后组内对比A、C组雾化效果明显优于B组;雾化48h后A组的雾化效果明显优于B组和C组,且C组出现过度雾化的例数明显增多。结论0.45%氯化钠溶液能够较有效的降低痰液粘滞度,达到湿的最终目标即分泌物的吸引通畅和及时清除。

  • 标签: 气道湿化液 气管插管 气道湿化 痰液粘滞度
  • 简介:摘要急诊重症监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场所,加之患者多为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差和侵入性操作多等因素,从而增大了院内感染的的危险性,只有按照医院感染的要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患者实行全程监护,通过加强院内感染控制的管理、加强手卫生管理护理用品严格消毒和做好生物监测等综合管理,才能使危重病人的医院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 标签: 急诊重症监护室 院内感染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NICU)护士急救技能的培训。方法对护士急救知识、心肺复苏术、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护理技能操作、病情观察和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培训。结果通过培训,丰富了NICU护士的急救知识、培养了一批实用型护理人才、提高了急救水平和服务质量。结论对NICU护士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是提高NICU护士临床护理应急应变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 标签: NICU 护士 急救技能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童重症监护(PICU)中电惊厥发作的脑电图(EEG)临床特点,提高对电惊厥发作的早期识别能力。方法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11月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的电惊厥发作患儿95例,其EEG及临床特征。结果EEG示电惊厥发作占同期EEG的12.1%(150/1238),其中63%为无临床发作,39%为癫痫持续状态,且多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导致电惊厥发作的前三位疾病为急性中枢感染性疾病(3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6例)及癫痫相关疾病(13例);在完善脑电监测之前,38%以上的患儿有至少一次的临床发作,且37例为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结论电惊厥发作患儿中临床下放电、尤其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在儿童重症监护中并不少见,对重症患儿应进行长程视频甚至连续脑电监测,以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电惊厥发作,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电惊厥发作 PICU 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急诊重症监护的应用价值和并发处理。方法总结我院自2009年1月以来收至急诊重症监护患者77例,研究PICC置管途径、方法以及护理规范及可能出现的并发情况。结果发现92.21%患者能成功顺利置管,其中穿刺点感染7例,机械性静脉炎5例,导管堵塞6例,导管腔内返血7例,穿刺点渗血5例,穿刺点渗液3例,导管脱出3例。除导管脱出和管堵塞有3例未能再通外,均系病情好转或疗程结束拔管。结论PICC导管在急诊重症监护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为急诊抢救病员提供了一条快捷的输液通道,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PICC 应用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的冲洗及并发有效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数字随机自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口腔颌面处科手术治疗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综合护理组,给予先型口腔冲洗技术进行冲洗并行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另抽取80例作为常规护理组,给予传统生理盐水进行棉球擦洗并行以常规口腔清洁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口腔清洁情况与并发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口腔清洁感自评结果分析,综合护理组总好感率为95.0%,常规护理组患者总好感69例,总好感率为76.3%。组间总好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9.813);综合护理组共并发发生率为7.5%,常规护理并发发生率为16.3%。组间并发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217)。结论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行以口腔冲洗技术进行清洁与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保持患者口腔清洁环境,防止并发发生。

  • 标签: 口腔冲洗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强化护理后的呼吸系统功能变化及并发发生率。方法临床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诊治的10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强化护理,对比分析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及并发发生率。结果和对照组相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以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具有就明显优势,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强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降低患者并发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强化气道护理 老年 心血管疾病 呼吸系统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叶切除术患者行术前呼吸管理,观察患者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的情况。方法择取本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肺叶切除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抽签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患者术前接受常规呼吸训练指导,研究组术前接受规范呼吸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的概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的概率为8.00%,参照组患者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的概率为22.00%,对比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前接受规范呼吸管理,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的可能性,促使患者预后良性发展,缩短患者健康恢复周期。

  • 标签: 呼吸道管理 肺叶切除术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