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动态脑电图(AEEG)对癫癎病人定位、定侧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顽固癫癎手术病人的常规脑电图(REEG)、AEEG及皮质脑电图(ECoG)进行研究比较.结果癫癎病人AEEG与REEG的异常率比较(P=0.013)、癫癎病灶的术前定位准确率比较(P=0.015)、定侧准确率比较(P=0.003)均有统计学意义;AEEG与ECoG定位准确率比较(P=0.12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癫癎外科术前AEEG定位准确率优于REEG,与ECoG比较也有一定优势.AEEG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癫癎病人术前定位、定侧的准确率.

  • 标签: 动态脑电图 顽固性癫痫 定位 影像学检查 神经电生理学
  • 简介:1990年至1999年,我科收治血管网织细胞瘤共27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有8例为实质,占同期血管网织细胞瘤的29.6%.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18~65岁,平均46.8岁.单纯头痛5例,头痛、呕吐3例,视乳头水肿6例,共济失调8例,眼球震颤8例.位于小脑半球6例,小脑蚓部2例.无一例有家族史.

  • 标签: 小脑 血管网织细胞病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高渗盐复合液(HSH)对大鼠冷冻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运用大鼠冷冻脑水肿动物模型,分别以三种剂量(2ml/kg、4ml/kg、8ml/kg)的HSH、20%甘露醇(MNT,4ml/kg)和0.9%NaCI(4ml/kg)进行治疗,其中0.9%NaCl组为假治疗组,其余为治疗组;监测颅内压,测定脑含水量。结果治疗组给药2h内均有同样的降颅压作用,其中2ml/kgHSH组脱水作用时间明显短于其它三组、降颅压效果弱于其它三组;HSH4ml/kg和8ml/kg组具有相似的降颅压作用,尤显著差异。治疗组健侧大脑半球含水量与假治疗组比较明显降低;治疗组伤侧大脑半球含水量与似治疗组对应侧相比稍减少,差异不显著。结论HSH可降低颅内压、减少脑含水量,其降颅压作用与MNT类似,作用呈量效关系,临床推荐的最佳剂量为4ml/kg。

  • 标签: 冷冻性脑水肿 高渗盐复合液 颅内压 量效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和气候之间的相关。方法对1999年~2002年在云南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对应的这4年玉溪市气候资料(气温、日照时数)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精神分裂症发病人数和气候资料之间的相关。结果精神分裂症易发的气候条件是气温上升,日照时数增加,日温差增大。结论通过精神分裂症发病人数和气候资料之间的相关分析,可以知道诱发精神分裂症的气候因素,从而尽量减少气候的改变对人们造成的影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患者 相关性研究 发病人数 第二人民医院 住院 诱发
  • 简介:婴儿痉挛症发病约占新生儿的1/3000~4000,90%伴有智力障碍,肢体运动障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临床表现:发作频繁,发作时间极短,全身尤其是头部和上半身向前屈,身体失衡跌倒[1].

  • 标签: 婴儿痉挛症 功能性半球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电休克疗法治疗重精神病疗效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1年2~6月期间,所有接受改良电休克治疗的100例重精神病患者(600例次)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总有效率92%,抑郁症疗效最好(100%),其次为躁狂症(90%),精神分裂症(80%),三组患者的疗效存在非常显著差异,无一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改良电休克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重精神病的方法之一,值得精神科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改良电休克疗法 重性精神病 疗效 发作时间 MECT
  • 简介:目的探讨生活事件与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相关。方法应用生活事件量表(LifeEventsScale,LES),采用病例对照方法,以SCL-90测试筛选的心理障碍者60人作为病例组,按1:2配比,分别选与病例同专业,同班级,同性别,年龄相近(相差≤2)、地域相同经SCL-90测试各项指标正常的学生120人作为两个配比组,进行生活事件调查。结果病例组经历的生活事件中“学习时间和条件的变化”,“学习困难”和“小额借贷”排在前三位,病例组经历三项以上(含三项)生活事件影响的人数比例显著大于对照组;经χ^2检验,P<0.05的生活事件有“失恋”,“中额借贷”、“学习困难”和“财产损失”。结论通过探讨相关的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为建立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了一定价值的背景资料。

  • 标签: 生活事件 大学生 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 教育模式
  • 简介:我科1993~2002年对12例双侧外伤硬脑膜下积液患者采用双侧钻颅置管持续闭式引流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双侧外伤性 外伤性硬膜 引流治疗
  • 简介:目的对1例22岁神经厌食症的治疗。方法行综合性心理治疗,具体方法:①支持性心理治疗,②认知行为疗法,③AN行为矫正治疗观察记录表,④操作性行为疗法⑤暗示疗法⑥家庭治疗。结果治疗4月余,病人摄食恢复正常,体重由原来的37kg增至47kg,月经已重新来潮,治疗达到预期效果,随访2年症状未再现。结论对AN的治疗,综合性心理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模式。

  • 标签: 综合性心理治疗 神经性厌食症 认知行为疗法 行为矫正治疗 正常 支持性心理治疗
  • 简介:患者女,51岁,已婚,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因不停涮牙和洗涤2周,于1998年8月2日入院.入院前18天无诱因突然出现大小便失禁,伴双下肢乏力.无头痛及呕吐,能独自行走.病后4天出现不停的涮牙,洗脸时不停地洗涤毛巾,喝水时不停地将水含在口中.曾在某院住10天,治疗无效而转入我院.

  • 标签: 梗死 正常 治疗 双侧 查体 乏力
  • 简介:目的探讨弥漫脑轴索损伤(DAI)老年患者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老年DAI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治疗36例老年患者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加以分析.结果患者于伤后3~24个月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恢复良好4例,轻残8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4例.结论老年人DAI发病率高,昏迷时间长、伤情重、伤情复杂,合并伤及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救治难度大,但通过积极合理治疗,是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的.

  • 标签: 弥漫性轴索损伤 老年人 临床探讨 临床特点 老年患者 脑轴索损伤
  • 简介:目的:目前较为流行的选择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儿童脑瘫的手术中,选择低阈值的神经亚束进行切断是手术的关键。但手术中发现神经后根亚束阈值变化很大、为更好理解这一方法的理论根据和解释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我们用狗为实验动物模型进行去大脑、慢性脊髓化的选择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riveposteriorrhizotomy,SPR),前后神经后根兴奋和肢体肌肉反应级别变化的研究。方法:将动物分成三组,分别进行SPR手术,进行脊神经后根亚束阈值的测定,并对阈值的两倍刺激效应和阈下刺激的时间空间总和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在去大脑操作中短时间内阈值有大范围波动,部分脊神经后根切断后其阈值变化于5~10min内可达其基值的10倍左右。30s内用阈值量恒定的电流刺激后根,同侧下肢肌肉反应级别差异较大。另外,两倍阈值量刺激常使肌肉病理级别反应增加,这在对照组也有表现。邻近神经后根阈下刺激的时间,空间总和效应使对照组刺激阈电流变小,而肌肉反应级别并未变化。结论:这一实验结果表明目前广泛应用的SPR手术神经后根阈电流的不稳定因素来自脊髓本身,临床应用的阈值往往超过实际阈值,两倍阈电流刺激使病理反应级别增加。因此SPR手术判断神经阈值的电生理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 标签: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儿童 脑瘫 反射差异性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后颅窝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6例外伤后颅窝血肿根据血肿量和GCS评分情况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结果本组11例血肿量<10ml,GCS评分>12分,无脑室、脑干受压移位(环池清晰),在严密观察、对症治疗及颅内压监测、CT动态监控下行保守治疗.15例血肿量>10ml,出现意识状态突然变化,烦燥、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而且靠近枕骨大孔区,积极手术治疗.预后18例恢复良好,3例重残,死亡5例.保守治疗无一例死亡.结论外伤后颅窝血肿缺乏特有的临床征象,但可以形成枕骨大孔疝而导致死亡.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主要依靠头颅CT或MRI检查.根据出血量和GCS评分而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

  • 标签: 外伤 颅窝血肿 诊断 治疗 枕骨大孔
  • 简介: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合并神经源肺水肿(neurogenicpuhnonaryedema,NPE)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提高癫痫持续状态并发NPE的治愈率。方法总结癫痫持续状态合并NPE的1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的特征及治疗经过。其中9例比较了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NPE患者治疗前肺动脉楔压(PAWP)、PaO2/FiO2低于正常。治疗后PAWP显著下降,PaO2/FiO2迅速好转。14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痊愈,1例自动出院,1死亡。结论癫痫持续状态合并NPE的早期诊断、正确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是提高其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神经源性肺水肿 癫痫 糖皮质激素 甘露醇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因"头部外伤1年,搏动突眼1月"于2004年1月6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因车祸致颅脑损伤,伤后昏迷,来院查CT见左颞骨折,硬膜外血肿.手术清除血肿5d后患者意识转醒,治疗23d痊愈出院.1月前患者出现颅内杂音,搏动突眼,视力渐下降.再次来院以"颈动脉海绵窦瘘"收住院.2004年1月11日行脑血管造影检查见左颈外动脉通过脑膜中动脉与海绵窦形成瘘,"盗血"现象明显,经眼上静脉回流.遂将8F导引管送至左颈内动脉达C2水平,用MagicBD导管将携带的"2"号球囊送至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充盈球囊闭塞颈内动脉,从而增加颈外动脉血流量.再将8F导引管送至左颈总动脉达C5水平,用MagicBD导管将携带的"2"号球囊送至颈外动脉起始部充盈球囊,栓塞后颈外动脉海绵窦瘘消失,患者自觉症状消失,体征明显好转出院.

  • 标签: 患者 颈外动脉 可脱性球囊栓塞 搏动性突眼 海绵窦瘘 治疗
  • 简介:目的采用电刺激大鼠上矢状窦(SSS)区硬脑膜,观察颈上交感神经节(SCG)摘除术前后在延髓和上颈段三叉神经脊束核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以探讨交感神经系统在血管源头痛(如偏头痛)涉及的伤害觉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方法以雄性SD大鼠(体重为220-250g)为实验对象,行颈上交感神经节摘除术后再手术暴露其SSS,然后电刺激SSS区硬脑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延髓和上颈段三叉神经脊束核NOS表达的变化。结果N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三又神经脊束核和上颈段脊髓的第Ⅰ、Ⅱ板层,双侧对称。假手术对照组、SCG摘除组每张切片的NOS阳性神经元数分别为150.2±10.3、223.0±11.6,SCG摘除组NOS阳性神经元数目较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增加(氏0.05)。结论颈交感神经系统参与了头部血管源疼痛(如偏头痛)中伤害性感觉信息导致的疼痛的产生、传导及调节过程。

  • 标签: 交感神经 上矢状窦 一氧化氮 三叉神经脊束核 偏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