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中学修辞教学应该进一步加强,尤其是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亟待很好的解决,本文就我们肤浅的认识,初步谈一点不太成熟的看法,以就正于方家。一、引导学生懂得语言运用的综合性有同学用“几十双眼睛全部集中在黑板上。”来形容上课时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听课的神态。这个句子从语法的角度来分析无疑是正确的:结构完整,成分搭配也得当。但是从逻辑的角度看却是错误的,“眼睛”是人或动物的视觉器官的通称,这里是指眼球,试想鲜血淋漓的几十双眼球全部集中在黑板上,这是一个多么吓人的场景。问题是概念用错了,应该是“目光”,即眼睛看东西时,眼睛和物体之间的假想直线——视线集中在黑板上,才合乎逻辑。

  • 标签: 修辞教学 中学 修辞运用 句式 说写 砖窑
  • 简介:<正>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中学修辞教学的质量?《修辞习》第二期刊载的张寿康、王中和两位同志的文章,提出了很中肯的意见,笔者颇受启发。根据当前中学修辞教学的现状和笔者十多年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体会,我以为,当前中学的修辞教学要有新的突破,必须解决两个最突出的问题。一是要全面理解修辞的概念。什么是修辞?其主要内容有哪些?多年来,中学语文界一直是这样理解的:修辞格就是修辞,修辞教学的任务就是讲修辞格,主要的修辞格讲完了,修辞教学的任务便算完成了。这种片面的看法,使修辞教学的内容变得十分狭隘、贫乏,似乎除了十几种修辞格外,再无其它内容可讲。在这种片面理解的指导下,修辞教学就是翻来覆去地讲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式,而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等内容则被忽略了。认识上的片面性导致了教学中的狭隘性。其结果,学生形成了这样的错觉:修辞就是表达时使用几个修辞格,而不理解词语、句式的选择也是修辞,而且是更为重要的修辞,因此作文时就只注意用几个修辞格,而忽视词语和句式的锤炼。于是,作文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能够嵌进几个修辞格,但从全文来看,用词不当、句式欠妥的现象却严重存在,文章很不理想。这种状况,当然不能完全归咎于修辞教学,但与修辞教学不能说没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以为当前中学修辞教学要解决

  • 标签: 中学修辞 修辞教学 教学刍议
  • 简介:《孟子》散文如长江大河,气势磅礴;象万钧雷霆,富有雄辩威力。究其原因,句式选用所产生的强烈的修辞效果,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 标签: 《孟子》 修辞效果 句式
  • 简介:所谓“同素构造”,指的是这样一些语言单位,即由某些相同的语素组成的一组词(有时候也可能延伸为词组)。比如《青春之歌》中王凤鹃骂戴愉:“你这个笨蛋、傻蛋兼混蛋!”这句话里的“笨蛋”、“傻蛋”、“混蛋”三个词,都由一个共同的语素“蛋”。组成。这三个词就是一组同素构造。

  • 标签: 构造 修辞 《青春之歌》 语言单位 组成 语素
  • 简介:对文学作品语言进行修改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又一次选择,来进行深度加工和优化调整,而这一过程也可以视作为修辞的过程。有时面对一些著名作家对其作品语言的修改实例,也不难看出修改与修辞的这种十分密切的关系。

  • 标签: 作品语言 文学作品 修辞效应 作家 对文 修改
  • 简介:<正>修辞活动是信息流通、感情交流的一种社会心理行为。它主要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行动。但是其中也有潜意识的因素在起作用。在信息的编码过程中,说写者的潜意识是不可忽视的。在解码的时候,听读者的潜意识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潜意识在修辞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是很值得注意的,应当加以研究的。潜意识常会干扰自觉的编码活动,导致口误或手误.一个教师走上课堂时对学生说:"好,现在下课了!"一个人在上午十一时对他人说:"走,吃晚饭去!"这些编码错误都应当到潜意识中去找原因。潜意识不仅会造成各种口误,而且会造成各种手误:误写错误,排版错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这就是成语"郢书燕读"的由来。郢人的这一编码差错并不是自觉的有意识的行为,而是潜意识干扰编码的结果。在茅盾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中:(原句)但当这两点绿光照又往下一沉的当儿。(53页)把"绿光"书写为,或排版为"绿光照",即把

  • 标签: 潜意识修辞
  • 简介:<正>修辞教学是指对修辞一般理论和修辞现象的分析和运用知识的传授,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者的修辞分析鉴赏能力和修辞实际运用能力。目前,我国大学本科和专科学校大多将修辞教学作为现代汉语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与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并列为五大板块,没有单独列为一个科目(少数中文本科班开设修辞专题课)。因而修辞教学一般只占整个现代汉语课程的五分之一的课时。但是,修辞作为一门研究语言运用技巧及规律的学科,具有丰富、广博的内容,尤其在大学修辞教学中,应该向学科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如何在时间短、课时少的情况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摆在我们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笔者对学科性质和特点的理解以及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 标签: 大学修辞教学 修辞特色 修辞现象 修辞运用 口才训练 修辞手段
  • 简介:<正>《银杏》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是郭沫若散文中的杰作。从语体特点看,《银杏》的语言接近口语,自然、流畅、不押韵,这和散文相同,但是节奏感强烈,加上丰富的感情和形象的描绘,使《银杏》象诗,这还是主要的。《银杏》适合朗诵。比起小说、游记、传记来,它速度慢,停顿多,诗意浓: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了解的。‖在较长的分句里还可以有小的停顿: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全文保持着基本整齐的节奏,有的一句就是两行诗:

  • 标签: 修辞解析 郭沫若银杏 银杏修辞
  • 简介:<正>三、音强的修辞作用利用音强修辞,有时用重音,有时用轻音,有时轻重对比。先看重音的修辞作用。《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有这么一小段:指着丈夫破口大骂:"你这个蠢货,你这个道地的傻瓜!只要了一座木房子,你真傻!滚回去,向金鱼行个礼,说:

  • 标签: 语音修辞
  • 简介:“战争宣传是一种精神斗争武器,它一方面能使敌方的土兵和居民怀疑、恐惧、退却;同时也能使自己的群众更加坚定,团结,勇敢,以达到削弱敌人,增强自身的双重目的。可以说,战争宣传,是一种心理作战手段,它是通过加强心理影响而提高作战效率的”①。

  • 标签: 战争宣传 修辞 作战手段 心理影响
  • 简介:<正>《修辞方法析论》,沈谦著,台湾台北宏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2年3月出版,24万字。该书共十一篇,旨在探究若干重要的修辞方法,系作者在学术会议或期刊发表的论文综辑。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修辞格辨义》针对修辞方法的界说、分类、定义与要件作观念上的辨析。第

  • 标签: 修辞方法 析论 沈谦 辨义 或期刊 修辞格
  • 简介:<正>评点的内容,词句而外,兼及篇章;散文中声调抑扬的安排亦古代修辞特点,对较典型的亦略加评注。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宽式对偶君臣固守而窥周室,奇句奇偶相生○言秦地理位置有利,退可守,进可攻,引出下文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四句一义,用变文之法构成重言式的排比,后二句又有变化以"之意"配"之心"以避单调;"席""包""囊",名作状,转品法、简炼、形象。全句在于强调秦的野心,增强文势○起笔奇、偶、排句参用,气势旺盛,笔力雄肆,风格刚健○从秦孝公讲起以强调秦之善攻,为始皇统一打基础,以对比其不善于守,开头便从正面衬托题旨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点明富国强兵外连衡而斗诸侯。点明外交策略。斗,使诸侯互斗而削弱,使动用法,求句简炼○内政外交,全面叙出用商君策于是秦人

  • 标签: 修辞评点 过秦论修辞
  • 简介:此文是约翰·迪利(JohnDeely)《符号对哲学的冲击》(TheImpactonPhilosophyofSemiotics,Indiana:St.Augustine’sPress,2003)一书绪论第二章。全译本将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

  • 标签: 符号学 哲学 四川教育出版社 现代 IMPACT 全译本
  • 简介:<正>作为修辞的爱好者,在藏期间,我们曾拜藏族兄弟为师,与翻身农奴交谈,开语言调查会;我们深深感到勤劳、勇敢、充满智慧的藏族人民爽朗健谈,妙语如珠。作为思想外衣的语言,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他们精湛的思想见解,丰富的想象能力,强烈的创造精神。藏族劳动人民的口语,很出色,很有光彩,富有形象表现力,朴素自然,准确、鲜明、生动,既明快晓畅,一目了然,又含蓄隽永,耐人寻味。他们口语的个性特色,用当地的话来说,是象酥油一样鲜美滋润,象糌粑一样香甜可口。其所以能如此,是跟他们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分不开的。细细品味藏族兄弟口语

  • 标签: 修辞特点 口语修辞 藏族口语
  • 简介:语法是约定俗成的语言规则系统,是一种语言的使用者所共有的。语法其主要作用是保持语言的正确性和稳定性。修辞是利用语言诸要素运用各种表现方式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手段,其目的是让语言发挥更大的价值。语言的使用者往往借助于修辞手段让语言违反常规,发生变异,突出了使用者的个性。修辞上对语法的破格使用能使语言的运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能表现出按语法常规所无法表达出的语言效果。

  • 标签: 语言违反 语法 语言效果 主要作用 使用者 固定搭配
  • 简介:<正>郭绍虞先生的《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以下简称《新探》)提出"语法修辞结合教学"的建议,作为一种教学法是行得通的;所说"语法修辞结合研究"(专指语法研究要结合修辞)的观点,作为一个方法问题也可以同意。但是,对郭著提出的"汉语语法必须结合修辞"却不敢点头,而当他在《修辞剖析》中又一次提出"现在我仍没有改变原来的意见,而且更进一步提出汉语修辞所有包赅语法的作用,简直可说不仅是两结合而且成为混合体了"以后,就更加难

  • 标签: 不能结合 修辞不能 语法修辞
  • 简介:①黄鲁直诗:“归燕略无三月事,高蝉正用一枝鸣。”“用”字初曰“抱”,又改曰“占”、曰“在”、曰“带”、曰“要”,至“用”字始定。(洪迈《容斋续笔·诗词改字》)

  • 标签: 修辞理论 宋代 “用” “在” “带” 诗词
  • 简介:<正>三个月前,我收到广西柳州一位小读者的来信,谈及一件事:"一次语文考试,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用不同的字表示出虎、龙、马、猿、狗、猫、鸡、羊等十多种动物‘叫’的同义词。成绩公布时,全年级只有我一个人全对!那便是我从您的《神秘衣》中偷来的……"

  • 标签: 修辞浅见 文艺修辞 科学文艺
  • 简介:<正>插说,又称独立成分。它独立于句子成分之外,不跟别的成分发生结构上的关系。它在句子中的位置也很灵活,一般插在句子的中间,但也常常居于句首或句尾。插说虽然是独立成分,游离于全句结构之外,但它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成分。从意义和语气上讲,有时不用插说,表达将会受到影响。插说在修辞中表现出丰富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它的修辞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如:

  • 标签: 修辞作用 插说 说修辞
  • 简介:<正>在汉语里,对偶是一种很有意趣的修辞方式。对,即两两相对,偶者,双也;把两个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语句双双对对地排列起来的表现形式就是对偶。例如:这排排串串的珍珠,使天上银河失色,叫满湖碧水生辉、(谢璞《珍珠赋》)这“使天上银河失色,叫满湖碧水生辉”两个词组就是对偶。但这是大致整齐的对偶,叫宽对;而不是严格的对偶,即工对。因为这是散文中的对偶,可以不必认真计较。在讲究对仗的古代律诗中,这样则不行。我国还有一种雅俗共赏的文体形式,叫对联,又叫对子,即本文所说的联语,就是专门使用对偶这种修辞手法创作

  • 标签: 对联 联语 对偶 琐谈 修辞格 正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