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分别运用布拉酵母菌、双歧杆菌四联菌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6月-2021年7月诊治的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160例,并将其按照双盲随机方法均分为以下两组,分别为采取双歧杆菌四联菌治疗的对照组,以及采取布拉酵母菌进行治疗的研究组,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布拉酵母菌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 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左氧氟沙星联合双歧杆菌三联菌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期间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102例,随机划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治疗及左氧氟沙星,研究组则基于对照组联用双歧杆菌三联菌。比对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相关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相关指标IL-6、IL-7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症(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采用左氧氟沙星与双歧杆菌三联菌的联合方案,疗效显著,且能缓解机体炎性,值得推广及深入研究。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急性感染性腹泻 血清相关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菌散、乳酶生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在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采取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观

  • 标签: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乳酶生 醒脾养儿颗粒 功能性消化不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实施克霉唑与乳杆菌菌胶囊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复发率。方法:对64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予以项目研究,选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分组方法是抽签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一组归入32例。参照组应用克霉唑治疗、实验组应用克霉唑与乳杆菌菌胶囊联合治疗,分析两组方案的临床疗效情况复发率情况。结果:(1)实验组的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经由治疗后(93.75%),与参照组的患者治疗后进行对比(68.75%),其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临床疗效较高,P

  • 标签: 妊娠期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克霉唑 乳杆菌活菌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合并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时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的效用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共有100位患者参与其中,研究于2019年08月-2020年12月期内开展,按照计算机表法,将参研患者分成试验与对照两组,接受不同模式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的心脏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新素对患者的疗效更突出,且不良反应相对更少,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以及合并症状时,应用这种新素更能给患者带来帮助效用,减少不良反应,临床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重组人脑利钠肽 冠心病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美沙拉嗪、双歧杆菌三联菌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方法:甄选我院60例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并对比患者症状评分。结果:实验组症状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美沙拉嗪、双歧杆菌三联菌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联合治疗,降低患者的临床症状,符合临床需求。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偏瘫患者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临床治疗中使用小剂量红霉素+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菌片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2018年1 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 例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单独使用注射用乳糖红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注射用乳糖红霉素+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菌片二联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和血液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 %,对照组为70.00 %,P

  • 标签: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 注射用乳糖红霉素 喂养不耐受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应用消化内镜联合双歧杆菌四联菌片治疗对其溃疡面积、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11月收治的92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临床资料,按入院顺序将其分组,对照组(n=46例)采用双歧杆菌四联菌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n=46例)联合消化内镜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溃疡面积和MT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S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应用消化内镜联合双歧杆菌四联菌片治疗可明显缩小溃疡面积,改善胃肠激素水平,临床疗效良好。

  • 标签: 十二指肠溃疡 溃疡面积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消化内镜 胃肠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菌片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及对胃动素(MT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50例FD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四联菌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采用超声显像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胃窦收缩频率(ACF)、胃窦收缩幅度(ACA)及胃窦运动指数(MI)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胃泌素(GAS)、MTL水平的变化,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随访6个月,记录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3%(70/75)比78.67%(5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700,P<0.05);观察组治疗后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58 ± 0.45)d比(3.22 ± 0.68)d、(3.56 ± 0.62)d比(4.10 ± 0.70)d、(2.54 ± 0.46)d比(3.24 ± 0.69)d、(2.66 ± 0.56)d比(3.40 ± 0.6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CF、ACA、M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4.32 ± 0.90)次/min比(3.58 ± 0.83)次/min、(0.34 ± 0.12)mm比(0.30 ± 0.10)mm、1.33 ± 0.42比1.14 ± 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5-HT、NO水平低于对照组[(164.77 ± 30.34)mg/L比(184.45 ± 28.90)mg/L、(38.27 ± 10.20)mmol/L比(46.54 ± 9.48)mmol/L],GAS、MTL水平高于对照组[(115.23 ± 15.70)ng/L比(98.50 ± 14.29)ng/L、(266.67 ± 32.76)ng/L比(238.40 ± 28.9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33%(4/75)比16.00%(1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478,P<0.05)。结论小儿FD采用双歧杆菌四联菌片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身体恢复,并调控MTL水平改善胃动力,复发率低。

  • 标签: 消化不良 儿童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红霉素 胃动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菌片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及对胃动素(MT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50例FD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四联菌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采用超声显像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胃窦收缩频率(ACF)、胃窦收缩幅度(ACA)及胃窦运动指数(MI)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胃泌素(GAS)、MTL水平的变化,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随访6个月,记录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3%(70/75)比78.67%(5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700,P<0.05);观察组治疗后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58 ± 0.45)d比(3.22 ± 0.68)d、(3.56 ± 0.62)d比(4.10 ± 0.70)d、(2.54 ± 0.46)d比(3.24 ± 0.69)d、(2.66 ± 0.56)d比(3.40 ± 0.6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CF、ACA、M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4.32 ± 0.90)次/min比(3.58 ± 0.83)次/min、(0.34 ± 0.12)mm比(0.30 ± 0.10)mm、1.33 ± 0.42比1.14 ± 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5-HT、NO水平低于对照组[(164.77 ± 30.34)mg/L比(184.45 ± 28.90)mg/L、(38.27 ± 10.20)mmol/L比(46.54 ± 9.48)mmol/L],GAS、MTL水平高于对照组[(115.23 ± 15.70)ng/L比(98.50 ± 14.29)ng/L、(266.67 ± 32.76)ng/L比(238.40 ± 28.9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33%(4/75)比16.00%(1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478,P<0.05)。结论小儿FD采用双歧杆菌四联菌片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身体恢复,并调控MTL水平改善胃动力,复发率低。

  • 标签: 消化不良 儿童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红霉素 胃动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二聚体联合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慢/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贵港市人民医院拟行PCI术的316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根据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将患者分为慢/无复流组(SNR组)和正常血流组(CON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APTT等指标的差异,分析D-二聚体联合APTT对SNR的预测价值。结果PCI术中根据TIMI血流分级,SNR组患者71例(22.47%),CON组患者245例(77.53%)。SNR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CON组,而APTT明显低于CON组(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D-二聚体升高(OR=1.011,95% CI:1.008~1.015,P<0.001)是ACS患者PCI术中慢/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而APTT升高(OR=0.868,95% CI:0.818~0.921,P<0.001)是其保护因素。D-二聚体和APTT预测PCI术中慢/无复流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4、0.738,二者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提升至0.86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3%、75.1%。结论D-二聚体和APTT对ACS患者PCI术中慢/无复流的预测价值较高,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及早识别患者PCI术中慢/无复流现象的发生。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D-二聚体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二聚体联合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慢/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贵港市人民医院拟行PCI术的316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根据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将患者分为慢/无复流组(SNR组)和正常血流组(CON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APTT等指标的差异,分析D-二聚体联合APTT对SNR的预测价值。结果PCI术中根据TIMI血流分级,SNR组患者71例(22.47%),CON组患者245例(77.53%)。SNR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CON组,而APTT明显低于CON组(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D-二聚体升高(OR=1.011,95% CI:1.008~1.015,P<0.001)是ACS患者PCI术中慢/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而APTT升高(OR=0.868,95% CI:0.818~0.921,P<0.001)是其保护因素。D-二聚体和APTT预测PCI术中慢/无复流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4、0.738,二者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提升至0.86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3%、75.1%。结论D-二聚体和APTT对ACS患者PCI术中慢/无复流的预测价值较高,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及早识别患者PCI术中慢/无复流现象的发生。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D-二聚体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