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不同卧对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压监测影响。方法以 76 例机械通气患者为对象,研究实践为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分为 A 组 38 例与 B 组 38 例, A 组采用平卧, B 组采用半卧,对比中心静脉压变化情况。 结果A 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经皮血氧饱和度与 B 组比较,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可采用平卧、半卧,不会影响中心静脉压,但平卧作为常规体位,测量中心静脉压的舒适性、安全性更高,切克简化测量程序。

  • 标签: 机械通气 平卧位 半卧位 中心静脉压
  • 简介:摘要围手术期视力丧失(POVL)是一种罕见的、与脊柱俯卧手术体位摆放相关的手术并发症。由于临床案例较少,加之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晰,POVL给临床风险防范和围手术期护理操作带来了很大挑战。本文将对POVL的研究现状、致病机制、围手术期护理风险防范和相关护理操作指南进行文献回顾性综述,以期提高相关手术团队对POVL的关注度,鼓励围手术期护理人员建立POVL的护理风险防范意识,推进POVL的围手术期规范护理评估和护理程序,有效降低POVL的发病率并保障相关手术患者的体位摆放安全。

  • 标签: 综述 围手术期护理 视力丧失 脊柱手术 俯卧位 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 作者: 白石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数字化口腔医学中心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陕西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西安 710032
  • 简介:摘要数字化技术在颌骨缺损修复重建领域的应用已非常广泛,能大大减少口腔颌面外科医师主观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实现个性化、精确的颌骨重建。移植骨块被固定于缺损区成为颌骨的重要组成部分,骨块组合后的形态及固定的位置可直接影响手术的规划与实施以及最终的义齿修复效果,因此,也应被认为是颌关系重建的一种形式,数字化技术是颌关系重建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方案设计时移植骨块在缺损区的空间位置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只有兼顾美观与功能的需求,才能获得理想的颌关系。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尝试对这些基本原则与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设计 游离组织瓣 颌骨缺损修复重建
  • 简介:【摘要】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活动受限,若长期不能恢复会导致关节、肌肉功能丧失,因此要尽早开展康复。良肢摆放是患者康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将针对良肢摆放在患者康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良肢位摆放 脑卒中偏瘫 早期康复护理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种眼状态下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的波形特征,探讨oVEMP检测的适宜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行oVEMP检查的15例(30耳)眩晕患者(患者组),其中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51±13)岁;另外选择22名(44耳)健康青年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0名、女12名,平均年龄(23±5)岁。全部受试者分别采取正中向上30°凝视(中上位)、右上45°凝视(右上位)以及左上45°凝视(左上位)三种眼进行oVEMP检测,分别记录三种眼oVEMP的引出率、N1潜伏期、P1潜伏期、N1-P1间期、N1-P1幅值以及耳间幅值不对称比,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内、患者组内以及总体受试者三种眼oVEMP的引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N1潜伏期、P1潜伏期、N1-P1间期、N1-P1幅值、耳间幅值不对称比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中上位、右上位以及左上位均可作为临床oVEMP检测的眼,其引出率和波形特征不存在差别,当其中一种眼凝视困难或不容易得到重合曲线时,可以采用另外两种眼进行检测。

  • 标签: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注视,眼 动眼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有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轴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新视界中兴眼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有角膜散光的白内障37例(60只眼)。患者均行超声乳化散光型矫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人工晶状体的轴旋转度。结果患者术前裸眼视力(logMAR)为0.89±0.38,术后3个月提高至0.20±0.10(t=13.862,P=0.000)。术前角膜散光度为(2.34±1.05)D,术后3个月降低为(0.41±0.22)D(t=15.150,P=0.000)。术后1个月和3个月人工晶状体轴平均旋转度数分别为3.48°±1.46°和3.72°±1.6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1,P=0.141)。结论超声乳化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有效矫正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提高视力,且人工晶状体旋转稳定性较好。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晶状体,散光,人工 角膜
  • 作者: 孙杨 曹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年第19期
  • 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 国家老年疾病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长沙 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护理部 国家老年疾病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长沙 410008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床旁超声胃窦横切面法监测胃窦运动指数在俯卧机械通气患者中肠内营养实施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俯卧机械通气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根据超声监测胃窦运动指数指导肠内营养的实施,对照组按照医嘱执行肠内营养计划。比较2组患者喂养中断、反流、误吸的发生率、达到全量营养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达到全量营养的时间为(2.8 ± 0.8)d,低于对照组的(4.1 ± 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596,P<0.01)。2组患者在喂养中断、反流、误吸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监测胃窦运动指数可以指导俯卧机械通气患者的肠内营养实施,缩短了达到全量营养的时间。

  • 标签: 超声 胃肠动力 俯卧位 肠内营养 危重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数字化透视与切线摄片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 2018年 11月— 2019年 11月选取的 60例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例。利用常规 DR摄片诊断的是对照组,利用数字化透视与切线摄片诊断的是观察组,观察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的数字化透视和切线摄片漏诊 /误诊率 0.00%明显比对照组的 26.67%低,总检出率 100.00%明显比对照组的 73.33%高( P< 0.05)。结论:数字化透视与切线摄片可以对患者的肋骨骨折进行准确的诊断,较好解决肋骨骨折存在的误诊与漏诊问题,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 标签: 数字化透视 切线位摄片 肋骨骨折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 究脑出血术后合并呼吸衰竭实施俯卧通气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 : 在我院 20 20年 1月至 20 20年 6月间接收的脑出血术后合并呼吸衰竭中选择 6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 30 例常规仰卧护理,观察组 30 例俯卧通气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及心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对于脑出血手术后存在呼吸衰竭症状的患者而言,采取俯卧通气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脑出血 呼吸衰竭 俯卧位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无症状正常人的颈椎侧断层融合(DTS)图像上颈椎矢状参数,探讨年龄因素对于颈椎矢状曲度的影响。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招募120名健康的志愿者(男62名,女58名),将志愿者依据年龄划分为4组,A组≤20岁;B组:21~40岁;C组:41~60岁;D组≥61岁,每组包括30名研究对象。在颈椎侧X线断层融合图像上分别测量T1倾斜角(T1S)、胸廓入口角(TIA)、颈倾斜角(NT)、C2~C7 Cobb角(Cobb C2~7)以及C2~C7矢状轴(C2~7 SVA),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之间各参数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年龄与颈椎矢状参数变化的相关性。结果A、B、C、D各组的Cobb C2~7均值分别为(19.23±8.20)°、(20.13±7.39)°、(14.34±6.26)°、(14.41±7.49)°,C2~7 SVA均值分别为(12.34±4.31)、(14.45±4.45)、(17.17±5.63)、(18.43±6.45) mm,T1S均值分别为(30.09±6.26)°、(29.06±6.18)°、(23.71±4.88)°、(21.38±5.71)°,NT均值分别为(41.95±8.88)°、(43.05±8.76)°、(45.89±8.20)°、(48.64±8.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65、8.053、15.766、3.684,P<0.05),A、B、C、D各组的TIA均值分别为(72.04±7.76)°、(72.11±6.98)°、(69.60±8.75)°、(70.01±8.7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95,P>0.05);Cobb C2~7、T1S与年龄呈负相关(r=-0.450,P<0.05、r=-0.525,P<0.05);NT、C2~7 SVA与年龄呈正相关(r=0.303,P<0.05、r=0.406,P<0.05)。结论颈椎矢状曲度在不同年龄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岁左右人群的颈椎前凸程度随年龄增长开始显著减小。因此,年龄增长可引起颈椎曲度变直。

  • 标签: 年龄 颈椎 断层融合 矢状位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大量研究文献表明患牙拔除后,患者前牙区的牙槽骨在体积、质量、形状方面会出现若干变化。拔牙点保存技术能够预防患者牙槽嵴出现萎缩吸收以及牙龈软组织退缩,使患牙区域软硬组织满足后期义齿种植之所需,达到口腔修复美学要求的目的,故而研究和探讨此技术在前牙口腔种植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8月1日至9月2日期间,选取本院诊治的100例前牙口腔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数法作为分组方式,将10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患者(共62颗患牙),分别采用拔牙点保存技术和常规治疗方式。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牙槽骨宽度及高度、牙槽骨吸收情况及美学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牙槽骨宽度及高度水平、美学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牙槽骨吸收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拔牙点保存技术能够为前牙口腔种植提供良好组织条件,改善术后前牙区的牙槽骨高度及宽度,有效保护残余牙槽骨的骨量且有助于提升美学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一个高度怀疑为青少年发病的成人糖尿病7型(MODY7)家系进行信息收集及基因检测,寻找其基因突变位点,并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病程20年、长期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无酮症倾向、有3代糖尿病家族史的28岁女性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发现其携带KLF11基因变异,遂对其家系进行调查,收集家庭成员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致病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方法为:首先对先证者采用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方法寻找致病基因,然后使用Sanger测序技术验证基因突变位点,并对其他家系成员使用Sanger测序技术筛查有无相同基因突变位点。结果该家系共检出2例成员存在KLF11基因杂合突变c.920C>T(编码区第920号核苷酸由胞嘧啶变异为胸腺嘧啶),导致氨基酸改变p.P307L(第307号氨基酸由脯氨酸变异为亮氨酸),为错义突变。这与其临床被诊断为糖尿病相符合。结论本研究的家系为KLF11基因c.920C>T(p.P307L)错义突变导致糖尿病家系,该突变位点可能是MODY7新突变位点。

  • 标签: 青少年发病的成人糖尿病,7型 转录因子KLF11 错义突变
  • 简介:摘要 : 目的:降低护士对偏瘫患者良肢摆放 错误 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护士对偏瘫患者良肢摆放 错误 率”为主题活动。遵循 PDCA 循环工作程序,通过现状调查,设定预期目标,进行要因分析,依据要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偏瘫患者良肢摆放的错误率由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植入术后水下轴调整轴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州谱瑞眼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白内障6例(6眼)的临床资料,均行超声乳化toric IOL植入术,术后出现轴旋转。术后2~4周进行无黏弹剂辅助的水下轴调整术。结果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7~1.0者5眼(83.3%)。轴调整术前散光残留1.00~1.50 D,术后3个月减少至0.5 D以下。轴调整术术前IOL轴与目标轴位相差:11°~15°者4眼,15°以上者2眼;轴调整术后IOL轴与目标轴位相差均在5°以下。结论白内障术后行无黏弹剂辅助的toric IOL水下轴调整术,切口小,无需分离原切口,无黏弹剂的副作用。

  • 标签: 晶状体,人工,散光矫正型(toric IOL) 调整术,轴位,水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半卧对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苏醒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收治的 84例接受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经过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以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42例在麻醉复苏期采用传统卧,观察组 42例在麻醉复苏期采用改良半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和躁动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为 9.52%,对照组为 28.56%,对照组明显的比观察组高,结果对比差异明显( P=0.026)。观察组的疼痛和躁动评分都明显的比对照组低,结果对比差异明显( P=0.000)。 结论: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苏醒期应用改良半卧,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躁动感和疼痛感,减少术后感染、腹胀、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 患者恢复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半卧位 上腹部手术 老年患者 苏醒期并发症
  • 作者: 赖思煜 侯建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现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口腔科 518034)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随着种植技术的普及应用及其良好的临床效果,临床医师着力探寻可以降低种植治疗的难度及风险,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手术接受度的诊疗策略。牙槽嵴保存技术随之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临床试验也证实牙槽嵴保存技术能有效减缓拔牙术后牙槽嵴的吸收,达到维持牙槽嵴体积形态的目的。目前关于牙槽嵴保存的综述都集中在手术术式、材料应用以及相关程序的选择上。本综述针对非牙周炎患牙与牙周炎患牙牙槽嵴保存技术,从组织学和形态学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以期为临床上处理不同拔牙点牙槽嵴保存提供思路。

  • 标签: 牙周炎 拔牙 牙槽嵴保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传统石膏人类固定与改良半硬化高分子绷带人类固定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随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采取闭石膏组合复位人类石膏固定完整资料的患儿62例共75髋,其中石膏组采用传统石膏固定方法30例共35髋,改良组采用改良半硬化高分子绷带固定方法32例共40髋。纳入标准:首次确诊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年龄≤24个月;采取人类石膏固定术治疗。排除标准:复位年龄>24个月;闭合复位失败;外院已经接受过其他治疗;临床资料不全或随访时间低于24个月。对全部患儿进行影像学检查和髋关节功能评价,统计患儿拆除石膏时发生烦躁、焦虑以及皮肤压伤的情况。男女比例、优良率、患儿烦躁、焦虑、皮肤压伤发生率及股骨头坏死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患儿年龄、体重、随访时间及髋臼指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Tönnis分度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石膏组平均随访时间(31.2±4.2)月,改良组平均随访时间(32.2±5.5)月,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0.87,P>0.05)。根据周永德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疗效评价标准,石膏组优良率88.6%,改良组优良率为87.5%,组间优良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05)。石膏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17.1%,改良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12.5%,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0.32,P>0.05)。在石膏并发症皮肤压伤上,石膏组与改良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1.40,P>0.05)。但在拆除石膏时引起患儿烦躁、焦虑的情绪上,改良组显著低于石膏组(χ2=43.75,P<0.01)。结论改良半硬化高分子绷带人类固定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与传统石膏固定具有相当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但显著降低了患儿在拆除石膏时的烦躁、焦虑,同时完全避免了石膏锯的使用与相关风险。

  • 标签: 髋脱位 儿童 石膏,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减少 ARDS患者俯卧通气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到 2019年 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60例 ARDS俯卧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 30例。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 ARDS俯卧通气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ARDS 俯卧位通气 并发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骨桥蛋白(OPN)基因708C/T点多态性的特点,以及与冠状动脉损伤(CAL)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03例KD患儿(KD组),及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对203例受试者的OPN基因708C/T点多态性进行分析。KD组根据有无CAL分为KD合并CAL组(n=43)和KD无CAL组(n=60)。结果KD组OPN基因708C/T点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CC(9,8.74%)、CT(30,29.13%)和TT(64,62.14%),等位基因频率为C(48,23.30%)和T(158,76.70%);正常对照组OPN基因708C/T点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CC(8,8.00%)、CT(35,35.00%)和TT(57,57.00%),等位基因频率C(51,25.50%)、T(149,74.50%);两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0.28;均P>0.05);KD合并CAL组中OPN基因708C/T点基因型[CC(3,6.98%)、CT(15,34.88%)、TT(25,58.14%)]及等位基因频率[C(21,24.42%)、T(65,75.58%)]与KD未合并CAL组[CC(6,10.00%)、CT(14,23.33%)、TT(40,66.67%),C(26,21.67%)、T(94,78.33%)]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0.22;均P>0.05)。结论未发现OPN基因708C/T点多态性与KD的发生及其并发CAL存在关联性。

  • 标签: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骨桥蛋白质 多态性,单核苷酸 冠状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