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PICC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穿刺成功率高、安全、血管损伤小、置留时间长、无需医生操作等优点,常被用于长期输液、肿瘤周期化疗等临床治疗中,但随着PICC留置时间的延长,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其中以静脉血栓最具代表,危重患者中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3%–91%,血栓形成极易诱发肺栓塞等高危并发症,进而威胁患者生命。本文就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的概念、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护理措施进行综述,重点对三大危险因素和预防护理干预内容进行阐述,进一步论证优质护理可以减少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的发生这一论证,为相关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PICC导管 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预防护理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接受化学治疗的病人在临床上的疲乏情况,并且对相关的危险因素展开分析。结果:336名患者中,有228名患者出现肿瘤相关乏力(67.85%)。对肿瘤引起的疲劳与 TNM分期,年龄,受教育程度,化疗疗程,不良反应,忧郁症等有显著的相关(P

  • 标签: 结肠癌 术后化疗 生存质量 癌因性疲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真菌败血症医院感染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次研究实验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选取收治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真菌败血症医院感染现状,对导致真菌败血症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在我院收治的新生儿中,真菌败血症医院感染发生概率为0.42%;血培养检测结果显示,白假丝酵母菌(41.67%)占比最大,其次为菌膜假丝酵母菌,占比20.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发生菌败血症与住院时间、早产儿、呼吸机使用时间、抗菌药使用时间和种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呈现正相关关系。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是真菌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以及极低出生体重的新生儿更容易发生真菌败血症,对于这两类新生儿应该更加注意相关护理治疗工作。

  • 标签: 新生儿 真菌性败血症 医院感染现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对分析老年慢阻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出现衰弱症状的危险因素。方法:从本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老年慢阻肺患者中选取80例,根据稳定期是否出现衰弱症状分为观察、对照两组,人数均为40。对两组患者近一年来的各类基础情况进行比对,其中的差异项被视为基础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将基础危险因素设定为自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风险因素。结果:①老年慢阻肺患者过去一年的跌倒次数均较少,故该因素并非导致病情稳定期衰弱的基础危险因素。老年慢阻肺患者过去一年住院次数达到2次及以上,呼吸能力评级达到3级及以上,肺功能评级在3级及以上,使用3种以上药物在内的4项因素,均为导致患者稳定期衰弱的基础危险因素。②老年慢阻肺患者呼吸能力评级达到3级及以上,同时使用3种及以上药物,均为导致慢阻肺稳定期稍弱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慢阻肺患者在病情稳定期时,应当时刻关注呼吸能力,尽量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降低衰弱现象的发生率。

  • 标签: 老年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衰弱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积极推动国家实行的分级诊疗制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探讨远程医学影像诊断在三级医联体建设中的实际运用。方法:依托本地区市人民医院为中心,建立以各个区县级医院为分中心的影像会诊中心,依靠远程医学影像诊断软件,通过互联网传输DICOM无损影像图像,由基层医院向区县级影像分中心发起一般急重症病例或需转上级区县医院病例的远程诊断申请,由区县级影像分中心向市级影像中心发起危急重症、疑难病例或需转市级医院病例的远程诊断申请,远程影像中心30分钟至两小时内出具影像诊断意见。结果:充分整合本地区优质影像医疗服务,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和医疗过程协同,在医联体内保证了双向转诊,促进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实行。结论:远程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在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质量”的原则落实到了实处,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分级诊疗 医联体 双向转诊 远程医学影像 影像会诊中心
  • 简介:摘要: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实施医养结合是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改善老年就医质量,实施2030健康中国发展策略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目前医养集合存在分级不明确、家庭养老知识不足、公立医院人力资源和床位不足、费用紧张和医保及长护险不到位等诸多困境。针对此,逼着提出医养结合分级管理、有效落实医联体双向转诊,是家庭、社区、养来机构和医疗各负其责,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组合,从而实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医疗和养老需求。

  • 标签: 医养结合 分级管理
  • 简介:摘要组织学分级是骨和软组织肉瘤指导治疗和预测肿瘤预后的关键参数之一。目前WHO推荐的骨和软组织肉瘤组织学分级方法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已经使用了几十年,有效地指导了临床进行相应治疗。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进步和对肿瘤精准治疗需求的提升,以肉瘤复杂指数(CINSARC)为代表的分子分级方法也被大家有所重视。本文详细介绍了骨和软组织肉瘤常用的分级方法及其局限性,并就CINSARC分子分级系统的构成、应用和进展进行了讨论,以期提升临床和病理医师对骨和软组织肉瘤分子分级的理解和认识。

  • 标签:
  • 作者: 雷家朝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5-27
  • 出处:《系统医学》2022年第12期
  • 机构: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卫生院,四川内江641000
  • 简介: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群众对健康的观念也从治疗疾病到预防疾病转变。当然检查手段和检查设备的更新和普及也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近年来,很多女性朋友在体检时发现“乳腺结节”的情况越来越多,很多人对“乳腺结节”不了解,认识不足,担心自己患上了“乳腺肿瘤”,焦急万分,甚至影响到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到底乳腺结节是啥?出现了乳腺结节该怎么办呢?

  • 标签: 乳腺结节;乳腺结节;BI-RADS超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如何能够准确的对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进行量化评价,是一个技术难题。本文即对此展开研究和探讨,从体系设计与总体框架入手进行阐述,设计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两项指标,明确相关权重,从而确立专业技术岗位聘任量化评价体系,并对其实践意义进行探讨。

  • 标签: 专业技术 岗位聘任 量化评价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全程量化护理对骨科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某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五病区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中掷硬币法将其分为A组(52例)、B组(40例)。A组采用全程量化护理干预,B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两组均护理2个月。比较两组恢复情况及护理前、护理2个月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Barthel指数变化,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畸形愈合率、功能完全恢复率、骨折断端错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愈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个月后,两组SAS、SDS低于护理前,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个月后,两组Barthel指数高于护理前,且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护理质量、护理态度、护理专业型、护理程序及总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折患者采取全程量化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不良情绪,明显提升功能水平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全程量化护理 骨科术后患者 康复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量化护理对骨科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1-2022.12间收治骨科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全程量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的Barthel 指数和住院时间对比。结果:观察组的Barthel 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科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采用全程量化护理,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程量化护理 骨科手术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适合急诊ICU量化评估式交接班模式的实际效果。方法 接班护士使用量化评估式交接班模式,识别潜在危重症和护理风险。对比实施评估式交接班模式前后护士对潜在危重症患者病情判断符合率,抢救物品准备完备率,护理措施主动落实率及护理服务满意率。结果 实施护理量化评估式交接班后,护士对潜在危重症患者病情判断符合率为98.30%(对照组93.96%,P<0.05),抢救物品准备完备率为98.86%(对照组95.05%,P<0.05),护理措施主动落实率99.43%(对照组95.60%,P<0.05),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8.43%(对照组96.15%,P<0.05)。结论 采用评估式交接班模式有助于提高急诊ICU的交班质量、护理质量。

  • 标签: 急诊监护病房 护理量化评估式交接班 常规交接班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通常冠心病(CHD)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危险因素多指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烟酒史、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炎症、促凝因素、高尿酸血症、低胆红素血症、低脂联素血症、D-型人格、等高度相关。这些危险因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不可忽视。调整或控制诸多危险因素,可能减少常见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现就冠心病危险因素做以下简要综述。

  • 标签: 冠心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通常冠心病(CHD)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危险因素多指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烟酒史、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炎症、促凝因素、高尿酸血症、低胆红素血症、低脂联素血症、D-型人格、等高度相关。这些危险因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不可忽视。调整或控制诸多危险因素,可能减少常见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现就冠心病危险因素做以下简要综述。

  • 标签: 冠心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产儿细菌脑膜炎发生的风险因素进行观察分析,对早产儿细菌脑膜炎的早期风险评估和干预方案的制订进行指导。方法:选择某院于2019年5月-2020年1月份就诊的40名患有细菌脑膜炎的新生儿40名作为细菌脑膜炎的新生儿作为细菌脑膜炎的对照组40名,作为细菌脑膜炎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剖宫产、产程延长、羊水污染、胎儿窘迫及脐带感染均与早产儿细菌脑膜炎发生无关;低体质量、胎膜早破、母体GBS定植及败血症均可能是早产儿细菌脑膜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体质量、胎膜早破、母体GBS定植及败血症为早产儿细菌脑膜炎的危险因素。40例细菌脑膜炎早产儿中,治愈21例(52.50%),好转13例(32.50%),无好转或疗程不足自动出院5例(12.50%),死亡1例(2.50%)。结论:早产细菌脑膜炎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与早产、胎膜早破、母体某院GBS定植和败血症感染等密切相关。

  • 标签: 早产儿 细菌性脑膜炎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给予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针对护理的重要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68例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34)、观察组(n=34)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针对护理,对比治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2月-2022年12月。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VFSS评分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较对照组VFSS评分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护理应用于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可针对危险因素落实护理干预,以此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脑梗死 吞咽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分裂患者服药依从危险行为的关系。方法:本次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22年7月到2023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面对面及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药物依从信息。分析患者服药依从,从性别、文化水平、家庭关系以及危险行为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在性别方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无差异(P>0.05);文化水平方面,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依从为53.57%,低于高中及以上的79.55%(P<0.05);在家庭关系方面,家庭关系好的依从为86.84%,高于家庭关系差的69.35%(P<0.05),在危险行为方面,存在危险行为的依从为62.50%,低于不存在危险行为的82.69%(P<0.05)。结论:了解精神分裂患者服药依从危险行为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还对医疗系统、卫生政策和科学研究都具有广泛的意义,这种关系的深入分析可以为提高患者疾病管理的效果以及社会的整体健康和福祉做出贡献。

  • 标签: 危险行为 服药依从性 精神分裂症 家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