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器官捐献存在潜在捐献家属拒绝率高、生前签署率低、登记途径不了解、捐献家庭社会激励不足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温州市首创在社会医疗保险卡(以下简称医保卡)上显示器官捐献志愿,实现了器官捐献意愿卡和医保卡的合二为一。这一做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器官捐献宣传工作,有助于第一时间发现潜在捐献志愿者,有利于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有效开展家属协调工作,同时具有较高的群众认可度和可行性。

  • 标签: 器官捐献 医保卡 可行性研究
  • 简介:CB法微核图像自动分析系统的研究过程中,至少要有一千幅甚至几千幅双核细胞图像需要人工检视,并对每个双核细胞内所含的微核个数进行核对,以便进行系统性能测试和结果对比分析。本文采用MATLAB和HTML语言混合编程的方法,首先将自动识别出的双核细胞图像及其内部微核个数等信息自动写进HTML的表单中,并将多幅双核细胞图像和分析结果以网页的形式显示,然后再利用由VBScript编写的嵌入网页中的脚本程序实现每幅细胞图像中微核识别结果的校验。这为采用MATLAB语言显示多幅图像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对于采用GUI设计其它图像分析软件也是有益的。

  • 标签: MATLAB 混合编程 多幅图像显示 表单 微核实验
  • 简介:摘要针对操控台显示界面通用标准的一般性特点及航空航天特定领域标准与船舶操控台显示界面使用情境的差异,有必要结合国外船舶操控台显示界面的功效学研究进展,开展我国船舶操控台显示界面人机工程设计的标准制定。在此基础上,立足增强人机配合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提出了船舶操控台显示界面人机工程设计标准的主要内容、关键技术及研制方法,对构建船舶操控台显示界面人机工程的工效学设计标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船舶 操控台 显示界面 人机工程 标准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60例新生儿病人血液分析白细胞分类未显示结果和手工白细胞分类的比较,分析其形态学特征,以探讨仪器白细胞分类的可靠性。方法60例血液分析白细胞分类未显示结果,用常规血涂片方法进行分类,瑞氏-姬姆萨法染色,显微镜下分类计数。结果60例患者中,白细胞分类未显示结果以----显示,仪器分类WBC研究中分类数值与镜检分类无显著性差异;仪器提示有有核红(NRBC)38例;提示AtypicalLympho(异型淋巴细胞)41例;提示Blasts(原始细胞)22例,提示WBCAbn?(WBC异常)60例、提示ImmGran?(未成熟粒细胞)43例。结论凡仪器白细胞分类未显示结果的标本,须人工镜检进行白细胞分类,以保证检验质量。

  • 标签: 白细胞分类 形态学特征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隔下动脉的显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11年4月至2011年10月间临床拟诊肝脏病变,行上腹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45例患者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动脉期采用智能跟踪法扫描,将动脉期图像的原始数据导入工作站利用MPR、MIP、VR血管重建技术进行隔下动脉成像,仔细观察隔下动脉的起源及变异、支数、走行,并对各种重建图像进行比较,评价其对隔下动脉的显示能力和临床价值。结果64排CT隔下动脉CTA重建技术中MIP、VR均能够准确显示隔下动脉起源。对隔下动脉的支数、走行的观察MIP较VR图像精细。MPR显示隔下动脉与邻近血管关系较好,定位较MIP、VR准确。结论64排螺旋CT隔下动脉血管成像能准确、直观地显示隔下动脉,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前提供重要信息。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隔下动脉 血管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胃癌诊断及血管造影在肿瘤血供显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确诊为胃癌35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图像,分析胃癌的CT征象及CT血管造影对胃癌供血的显示,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CT诊断胃癌中显示胃壁厚度、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大小与术后大体测量数值差异显著(P〈0.05);显示胃壁溃疡与术后大体观察的差别较大;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的胃壁厚度、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大小、胃壁溃疡、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与中分化腺癌的差异显著(P〈0.05)。血管造影胃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患者共计35例,显示率均达100%;胃左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分别显示34例、35例,显示率分别为97.14%、100%;胃短动脉、胃后动脉、胃右动脉及胃网膜左动脉分别显示20例、23例、34例、33例,显示率分别为57.14%、65.71%、97.14%、94.29%。结论64层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及肿瘤血供显示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胃癌 64层螺旋CT 肿瘤血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显示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其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卒中注册中心和南京卒中注册中心,连续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并进行术中OCT检查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记录患者临床特征,分析OCT图像,观察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同时收集斑块钙化、薄纤维帽、支架贴壁情况、斑块脱垂以及微夹层等OCT图像特征。对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63例患者,其中17例(23.3%)OCT显示支架内血栓形成。4例支架内血栓形成导致围手术期血管事件,其中1例较严重。支架内无血栓形成组未发生围手术期血管事件。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微夹层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5.439,95%可信区间1.102~26.837;P=0.038)。结论OCT可显示颈动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后者与围手术期血管事件相关,而微夹层是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可能原因之一。

  • 标签: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血栓形成 斑块,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甲状腺癌(CASTLE)组织发生、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l例甲状腺CASTLE的临床表现,对标本切片进行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观察。结果大体检查肿瘤呈质硬灰白色略呈分叶状肿块。光镜下肿瘤组织结构、细胞特点以及免疫表型都与纵隔胸腺癌一致。结论呈胸腺样分化的甲状腺癌是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有一定的病理学特征。认识其特征,为临床治疗利判断预后提供帮助。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周期性旋转重叠平行线采集和增强后处理重建技术(PROPELLER)提升眼部肿块显示能力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是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共6个中心参与。前瞻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6个中心413例眼部肿块患者,行横断面T1WI、T2WI、采用PROPELLER技术的T1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采用PROPELLER技术的T2WI及增强扫描。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测量眼睑、玻璃体、泪腺、视神经眶内段及眼睑、眼球内、泪腺窝、球后眼眶内肿块的信号强度,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用5分制评分法评价肿块图像的运动伪影、肿块边缘及肿块与邻近结构关系的显示情况,并计算图像质量总体评分。应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采用和未采用PROPELLER图像之间的差异。结果采用PROPELLER的T2WI图像的SNR和CNR高于未采用PROPELLER T2WI图像(P均<0.001),采用PROPELLER的T1FLAIR图像的SNR、CNR低于T1WI图像(P均<0.05)。采用PROPELLER的图像的伪影和总体质量评分均高于未采用PROPELLER图像(P均<0.001)。在采用PROPELLER的图像上,眼睑、泪腺窝和眼球内肿块的边缘、肿块与邻近结构关系的评分显著高于未采用PROPELLER的图像(P均<0.001),球后眼眶内肿块的边缘、肿块与邻近结构关系的评分与未采用PROPELLER的图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ROPELLER技术能显著减少眼球运动伪影并改善图像质量,有效提高眼前部(眼睑、泪腺窝及眼球内)肿块边缘及其与邻近结构关系的显示能力。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伪影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肝癌诊断中采用能谱 CT 的显示能力和诊断精确性 。方法:将我院 2016 年 6 月 -2017 年 6 月在我院进行 64 层 CT 双期能谱扫描的 46 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肝病灶与正常肝脏组织碘浓度比值等。 结果:肝病灶与正常肝脏组织碘浓度比值差异明显 。结论:在肝癌患者诊断环节中,采用 CT 能谱成像分析的方式,效果非常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肝癌 能谱成像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髌骨上下轴线与胫骨粗隆成角不同度数﹙@成角﹚的患者在髌骨纵嵴﹙TRA图﹚为基础指导膝关节斜矢扫描显示前叉韧带的关系,总结显示前叉韧带全长最优的扫描角度;要求该扫描角度能达到简捷的扫描全程地显示前叉韧带,节约扫描时间,避免病人不能长时间固定不动及以后多次扫描的情况。方法在不同的腿型如‘O’腿,骨折胫骨平台移位…等病人扫描采取相同人不同的扫描角度,不同情况相同扫描角度,共63例子做对比,根据分类作统计最优化的斜矢位扫描角度。结论根据腿型髌骨下缘与胫骨粗隆成角在(8~18)°、(18~30)°、骨折胫骨外移位者…宜用髌骨纵嵴前后轴线偏内(12~15)°(5~8)°(0~-5)°作倾斜扫描线;图像显示ACL各段比例、走形较真实反映活体组织。

  • 标签: 髌骨轴线与胫骨粗隆成角 前叉韧带 髌骨纵嵴 斜矢扫描
  • 简介:目的为了使肥大细胞在标本制作过程中胞质内的颗粒不被水溶性液体所溶解,且使其标本上的颗粒颜色呈现异染性。方法选用20g以上的健康小白鼠为材料,用70%乙醇液为甲苯胺蓝染料的溶剂,一步完成标本的固定与染色操作。结果所显示的肥大细胞轮廓完整,与底衬背景对比鲜明,而且胞质内紫红色的嗜碱性颗粒粗大清晰、色彩鲜艳。结论在简化了操作程序的基础上,很好地保留了肥大细胞颗粒,又能使其颗粒染色呈现异染性。

  • 标签: 肥大细胞 甲苯胺蓝 异染性 小白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3D显示技术利用双眼视差原理,通过一定方法使左右眼看到不同的影像,经过大脑视觉皮质的处理,融合产生立体视觉图像。由于其高清立体的手术视野、准确的空间定位能力,3D显示技术在外科应用广泛。由于眼内操作复杂,操作空间较小,眼科显微手术需借助显微镜进行,尤其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眼科手术中难度最高、学习曲线最长的手术。应用3D显示系统进行眼科手术有提高手术精确性、减少视网膜光毒性、缓解术者颈背部压力、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与配合等优点。目前,NGENUITY和TrueVision系统主要应用于眼科3D显示系统,均需佩戴3D眼镜实现3D效果,裸眼3D系统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将3D显示系统与眼科手术辅助机器人系统相结合为发展眼科远程手术提供了新的思路。今后仍需不断地提升3D显示系统的性能,从而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本文就3D显示系统在眼前节手术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研究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3D显示技术 眼科 应用 眼前节手术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研究进展
  • 简介:用两种不同试剂对不同状态的热轧非调质无缝油井管用中碳微合金钢的奥氏体晶界进行了热化学浸蚀法显示,并对影响奥氏体晶界显示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控温控时水浴锅采用传统饱和苦味酸滴加微量氢氟酸和二甲苯的试剂可清晰显示不同状态下的奥氏体晶界.

  • 标签: 奥氏体 晶界 微合金钢 调质 浸蚀 热轧
  • 简介:Timm染色方法是一种能够显示组织细胞内重金属分布的常用方法.苔藓纤维末端是脑内含锌量最高的区域,因此可以用此方法显示苔藓纤维末梢分布的情况.1、材料与方法1.1样品制备在恒温冷箱切片机中制备大鼠脑海马部位的连续冰冻切片,片厚30μm,吹干备用.1.2染色步骤采用改良的Timm染色法配制Timm′s混合液.用30g阿拉伯胶粉剂溶于60ml蒸馏水,搅拌均匀,放置24hr,双层纱布过滤,配成50%的阿拉伯胶60ml.放入10ml枸橼酸缓冲液(25.5%枸橼酸+23.5%枸橼酸钠)和30ml5.67%对苯二酚溶液,充分混合.切片依次浸入0.1%Na2S溶液(用0.1M磷酸缓冲液配制,pH7.4)和3%戊二醛溶液(用0.15M磷酸缓冲液配制,pH7.4)各1hr,然后再回到0.1%Na2S溶液中浸泡1hr固定.染色前,在暗室内将0.5ml的17%硝酸银溶液加入上述Timm′s混合液中,充分混匀.倒入已经放好脑切片的染缸中,染色40~60min,自来水冲洗10min以上,吹干、脱水、透明、封固.2、结果与讨论用此方法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划分出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等级.在操作步骤上原方法要求先动脉插管,依次注入0.1%Na2S溶液、3%戊二醛溶液、0.1%Na2S溶液以固定脑组织,然后再制备冰冻切片.本实验为了利用新鲜脑组织观察别的指标,因而将新鲜脑组织先速冻、切片,再将切片依次置入上述溶液中固定.从本实验结果看,这种改进是成功的,为今后将Timm染色和其他也要求新鲜脑组织的研究项目同时进行研究提供了经验.

  • 标签: 出芽变化 大鼠海马 改良染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