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现状,找出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对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外科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数量、时间以及对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一般状况进行调查,包括护士的层级、学历等影响因素分析。结果:353例不良事件主要包括管路滑脱45例、药物准备错误35例、漏执行静脉用药口服药32例、无菌操作不规范43例、医嘱转抄错误28例、护患纠纷或投诉30例、执行给药错误24例、护理文件书写或医嘱处理错误20例,且不同层级、不同学历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专项管理可降低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人员 不良事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现状,找出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对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外科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数量、时间以及对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一般状况进行调查,包括护士的层级、学历等影响因素分析。结果:353例不良事件主要包括管路滑脱45例、药物准备错误35例、漏执行静脉用药口服药32例、无菌操作不规范43例、医嘱转抄错误28例、护患纠纷或投诉30例、执行给药错误24例、护理文件书写或医嘱处理错误20例,且不同层级、不同学历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专项管理可降低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人员 不良事件 对策
  • 简介:摘要:特勤人员指的是特种职业的人员,例如海勤、空勤人员、航天员以及生化、生物武器特种人员等。特勤人员的工作一般来说都是比较特殊的,其在工作时解除的环境也是比较特殊的。由于工作性质较为特殊,在其接受疗养的时,与一般人员有一些区别。本文就主要对特勤疗养人员疗养期间的心理护理的措施展开探讨。

  • 标签: 特勤疗养人员 心理护理 健康体检
  • 简介:【摘要】:护理人员工作在临床第-一线, 每天与病人面对面,零距离接触,是各项治疗护理措施的主要实施者,在工作中随时可能受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侵袭,对健康构成威胁。笔者通过对护理工作人员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及如何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加强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进行探讨,为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提供一些依据,加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尽量避免有害因素对自身的损害,维护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危害 自身防护
  • 简介:摘要:医院作为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对医院的正常运行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医院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研究,探讨了医院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及其目标、对策和方法,旨在为医院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 标签: 医院管理人员 职业道德 有效策略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管理越来越重视,因此对其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卫生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极大降低了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卫生管理工作中,人才培养十分重要,应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卫生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卫生安全管理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满足医院和患者的卫生管理需求。本文主要针对卫生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和提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一点粗浅的建议,希望对卫生事业有所助力。

  • 标签: 卫生管理 人员素质培养 管理研究
  • 简介:摘要:在医院财务系统中,出纳人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出纳人员需要具备一系列的基本素质,以确保医院的财务运作顺畅、准确和安全。本文探讨了医院财务出纳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期帮助其更好地履行职责。

  • 标签: 医院 财务出纳人员 基本素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16起护理人员沟通与协作问题引起的护理纠纷事件根本原因,探索如何提升急诊护理人员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方法:收集我院2023年6月-12月急诊科发生的16起护理纠纷事件,投诉内容均为护理人员沟通与协作问题。采用根因分析法,分析护理纠纷事件的根本原因,了解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沟通与协作能力现状,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对策。结果:分析16起护理纠纷事件的根本原因,6起为护士沟通技巧不足、解释不到位;6起团队协作不畅、护士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作;2起为护士忽视了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2起是因护士处于职业倦怠期、工作压力大。结论:通过加强沟通技巧培训、促进团队协作、提高非语言沟通认识和关注护士职业发展与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改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减少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 标签: 急诊科护理质量 护士沟通与协作能力 护理纠纷 素质建设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医护人员面临的职业压力逐渐增大,应对缺乏针对性,导致工作懈怠、医患关系紧张、离职等现象的发生不断增多。本文通过对近期国内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综合国内医院各临床科室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压力源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医护人员职业压力的主要特点、职业压力主要来源,进而从改进医院管理模式、加大社会支持力度、制定心理干预方案(包括合理情绪疗法、巴特林小组、正念减压疗法、专家辅导、知识讲座、小组讨论、情景模拟分析、减压瑜伽等多方面),提出积极应对策略,以期解决医护人员因职业压力产生的工作倦怠,提高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水平,改善医患关系,减少离职现象,实现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 标签: 医护人员 压力源 身心健康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务管理人员不仅是卫生健康政策的执行者还是日常管理的参与者,因此对医务管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的培训至关重要。做好医务管理人员岗位的培训,可以使医院不断的改进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值,还能完善现代医院中的管理制度。基于此,文章结合医务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的现状,提出医务人员的岗位胜任力培训对策,旨在为相关管理提供实践方面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医务 岗位管理 岗位胜任
  • 简介:摘要:疫情防控是当前医疗卫生组织需要重点关注问题,除了需要针对疫情感染者进行治疗外还需要积极针对新冠疫情集中隔离人员的管理工作,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以及相关文献查找,重点针对新冠疫情集中隔离人员存在应急反应进行分析,并对其护理措施进行综述,内容如下。

  • 标签: 医护人员 新冠疫情 集中隔离人员 应急反应 解决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不同科室护理人员所经受的道义性苦恼,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延边地区二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的状况苦恼,认知苦恼、情绪苦恼,行动蕾恼及其与一般特征的关系作了调查。将所收集的资料利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结果:护理人员经受的状况苦恼分值为(72.94±25.59)分,认知苦恼分值为(36.63±11.12)分,情绪苦恼分值为(36.0l±8.27)分,除了状况苦恼在不同科室人群间有统讨‘学差异之外,道义性苦恼与护理人员在一般特征不同的人员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在道义性状况的行动反应中,设想应付战略占76.8%,默认状况占15.9%。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注意引导护理人员正确对待来自多方的冲突,建议通过伦理决策这一道德思维模式,规范行为,为护理人员创造良好的王作环境,解决各类冲突。

  • 标签: 伦理 人性化管理
  • 简介:摘要护理人员作为保证和促进医院发展的核心群体,其综合素质是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医院服务质量与效率的主要因素。有计划、系统地培训是开发护理人力资源,提高其素质的最有效途径。然而,在培训领域有一个共识只有很少部分的培训所学内容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应用,培训转化遭遇阻碍[1-2]。因此,如何提高护理人员培训工作的有效性,成为重要且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护理人员的职培直接影响着医院服务质量的发展,职培也是提高医院护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思考、探索出一套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培训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分析临床医务人员洗手现状,了解洗手的必要性及临床医务人员的依从性,实施有效的监护措施。同时,分析比较临床上常用的洗手方法,探讨出适合临床实际工作的洗手方法,以降低医院感染,保障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的健康,提高理质量。

  • 标签: 洗手 方法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培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源于各个科室培训的80名护理人员,均是接受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培训,对于护士知识掌握情况统计,同时计算不同时间医院感染率情况。结果:2020-2022年护理人员在感染防控理论知识、操作实践考核得分逐年升高,出院患者中在医院感染率逐年降低。结论:针对护理人员,强化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有效提高护士对感染控制相关知识掌握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标签: 护理人员 医院感染 预防控制 知识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妇产科护理人员自我同情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妇产科护理人员自我同情与职业倦怠中的中介作用。方法以本院妇产科的42名妇产科护理人员研究对象,均于2021年12月和2022年12月由心理咨询师行自我同情水平测评、职业倦怠水平测评。采用Pearson相关性法分析妇产科护理人员自我同情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结果2022年12月时42名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自我同情评分(37.2)分、职业倦怠评分(60.41)分均高于2021年12月评分(27.54)分、(47.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人员 自我同情 职业倦怠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新冠疫情常态化期间医务人员心理干预研究。方法 对我院2019年-2022年参加新冠疫情的抗疫人员随机抽取100名医护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名。对照组采取常规知识培训,引导医务人员正确看待新冠疫情常态化;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医务人员采用心理健康监测,针对性的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提高医务人员自我心理调理能力,同时改善医护饮食营养,合理安排休息,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医护业余生活等。对比两组人员在心理干预后的 SCL-90 量表评分。结果 心理干预后观察组医务人员各项 SCL-90 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良好的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医务人员的压力,提高其工作安全感和职业幸福感,保持身心健康,从而更助于医疗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 标签: 新冠疫情常态化期间 医务人员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氡对矿井下作业人员外周血血浆miR-16、miR-106b、miR-449a、let-7g、miR-21、miR-221、miR-34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别选取矿井下作业人员(井下组)46名和矿井上作业人员(对照组)38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血浆中miRNAs的相对表达水平。比较miRNAs在井下组和对照组外周血血浆中的差异表达,分析miRNAs的差异性表达与累积剂量等因素的关系。结果井下组外周血血浆miR-106b、miR-21、miR-221明显高于对照组(Z=-2.32、-2.47、-2.79,P<0.05),其倍数变化(Fc)分别为1.61、1.75、1.30;miR-16、miR-449a、let-7g、miR-34a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等因素后,miR-16、miR-106b、let-7g、miR-21、miR-221的差异性表达和氡暴露累积剂量呈正相关(t=2.50、3.31、2.60、2.95、3.25,P<0.05),而miR-449a、miR-34a的表达改变与氡暴露累积剂量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miR-106b、miR-21、miR-221可能具有作为氡致辐射损伤的早期标志物的潜在价值。

  • 标签: 矿井下作业人员 血浆 miRN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