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瘢痕贴的抗瘢痕效果,以研究出对增生性瘢痕有显著效果的方式。方法:该研究样本为本院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收诊的 176例严重烧伤患者的中厚皮片供区同增生性瘢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取普通治疗方案,研究组使用硅凝胶疤痕贴进行防治,对两组的瘢痕厚度和抑制效果进行 90天的观察分析。结果:使用瘢痕贴,研究组的瘢痕增生厚度低于常规组,抑制效果高于常规组,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瘢痕贴可以有效减小瘢痕增生厚度,对治疗增生性瘢痕有显著的效果。

  • 标签: [ ] 硅凝胶疤痕贴膜 增生性瘢痕 抗瘢痕效果
  • 简介:血小板的体外保存始终是输血医学的一道难题.浓缩血小板在22℃恒温条件下,用振荡或旋转式保存的最长保存期不超过5天.另外血小板保存严格的温、湿度条件也是细菌繁殖的最适条件,易发生污染而导致严重输注事故的发生.因此,许多血站均采用临床需要时临时制备的方式,向临床提供血小板.然而血小板无论是手工分离还是机器采集,整个程序从预约献血员、体检、两次化验到采集制备,通常需要6~8小时.

  • 标签: 临床应用 机采浓缩血小板 -80℃ 供血 体外保存 细菌繁殖
  • 简介:【摘要】新时期,我国生产力与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为祖国医药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而新型冰冻浓缩技术的应用,带动了药剂制作水平的稳步提升,使祖国医学未来发展前景日益光明。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冰冻浓缩技术并非无懈可击,其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有待改善。

  • 标签: 中医制剂 冰冻浓缩 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浓缩骨髓结合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接受此方法治疗的30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资料,评价方法根据Harris评分系统。结果30例病人中,随访时间在1年以上者,平均2年3月,1例病人出现股骨头坏死,改为全髋置换,其余全部骨折愈合,无股骨头变形、坏死,总有效率97%(29人/30人)。Harris评分90分以上10人,80~89分15人,70~79分4人,70分以下1人。结论浓缩骨髓结合内固定是治疗股骨颈骨折一种比较确切的方法之一。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骨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苦瓜复方浓缩片对小鼠降血糖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四氧嘧啶制作小鼠高血糖模型,进行正常动物降糖实验、高血糖模型动物降糖和糖耐量实验。结果:苦瓜复方浓缩片空腹血糖和糖耐量试验均为阳性。结论:苦瓜复方浓缩片具有辅助降血糖功能。

  • 标签: 苦瓜复方浓缩片 降血糖 空腹血糖 糖耐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唑来膦酸注射治疗绝经骨质疏松早期不良反应情况及发生率。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56例绝经骨质疏松患者进行随访,对其用药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发生率进行详细地记录分析。结果通过治疗,56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点主要集中在用药3~16天之间,其平均时间为(7.42±1.32)天,不良症状持续时间为3~20天,平均(10.12±4.3)天。据统计,在随访期间并无发现死亡、心率失常、肾功能减退以及下颌骨坏死等严重不良情况发生。其中流感样征状(23.21%)、发热(28.57%)、头痛(35.71%)、关节痛(46.43%)、肌肉痛(53.57%),其总发生率为62.13%。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治疗绝经骨质疏松虽然早期仍然存在许多不良症状,但多为一过性,并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其早期安全性比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唑来膦酸 绝经后骨质疏松 不良反应 发生率
  • 简介:对体外培养条件下大鼠肾小球系细胞(MsC)增殖和分泌IL-1β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复方通脉口服含药血清可以有效地抑制体外培养条件下肾小球系细胞的增殖,ELISA法测定系细胞IL-1β蛋白分泌用含10%FCS的DMEM调整细胞浓度到5×104~5×105/ml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毒热宁注射注射治疗小儿咽结合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0名小儿咽结合热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为我院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之间收治。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别而将所有患者分为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治疗的对照组30例和采用热毒宁注射治疗的观察组30例。的对比治疗两组临床效果的差异。结果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96.67%,对照组低于观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咽结合热患儿来说,采用热毒宁注射进行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的减轻了患儿的病痛,值得在日后的有关治疗中加以参考借鉴。

  • 标签: 咽结合膜热 热毒宁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沙普仑用于门诊诊疗病人麻醉的临床意义。方法566例病人随机分为A组(常规组)和B组(实验组),记录病人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给药1min、2min、5min的MAP、HR、RR、SPO2的变化。结果B组病人苏醒时间及离院时间明显低于A组(P<0.05),给药2min,低血压及心动过缓明显减少(P<0.05)。结论多沙普仑不仅能防止术后低通气,低氧血症,还可迅速改善苏醒质量,减少患者的留观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注射治疗脑卒中对认知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在2016年11月—2018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32例,并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A组(16例)与B组(16例),A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B组患者在A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联合奥拉西坦注射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B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治疗总有效率占93.75%,似乎高于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68.75%,但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量表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都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B组患者在治疗的精神状态量表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都较A组的高(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奥拉西坦注射进行辅助治疗的疗效较为可靠,可以对患者的认知功进行有效的改善,需扩大样本再观察。

  • 标签: 奥拉西坦注射液 认知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芪参口服治疗放化疗白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5月收治的恶性肿瘤病患105例,其中有45例属于经过放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的病患,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使用芪参口服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使用芪参口服治疗其白细胞明显的增长,显效有15例占65.2%,有效有5例占21.7%,无效有3例占13.1%,无不良反应,总有效率为86.9%,对照组显效有9例占40.9%,有效有6例占27.3%,无效有7例占31.8%,有3例口干、肠鸣亢进的症状,其总有效率为68.2%;两组的差异对比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芪参口服治疗放化治疗白细胞减少其效果显著,具有显著的增效减毒作用,对患者全身症状的改善明显,其价格低廉,无并发症,无后遗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白细胞白细胞减少芪参口服液肿瘤放化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肝囊肿经皮穿刺置管硬化出现胆汁性引流的原因及相关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过程中引流染有胆汁的肝囊肿患者9例,均行囊腔造影,3例引入留置导管即抽吸出浅绿色黏液样液体,3例抽净囊稍加负压即抽出浅绿色液体,2例注射无水酒精15min抽出浅绿色浑浊液体,1例置管持续抽吸出浅绿色黏性液体。结果:5例改变操作技术(抽吸囊及注射酒精时轻柔缓慢、勿加压)、3例调整导管位置、1例延长留置导管引流时间(10d),胆汁性引流消失,继续硬化治疗。结论:肝囊肿穿刺置管出现胆汁性引流可能与囊内压改变、囊壁损伤和侧孔位置不当有关,应经导管行囊腔造影,确认无胆管显影,通过消除负压吸引、加压注射,调整导管位置及盘曲张力,延长引流,待引流胆汁消失变清亮,再继续行囊腔硬化治疗。

  • 标签: 肝囊肿 硬化疗法 胆汁性引流液 原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天麻素注射辅助治疗脑卒中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筛选出90例卒中后患抑郁症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天麻素注射进行静滴,与此同时每日联合舍曲林片进行饭后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单纯给予塞乐片进行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开始降低,相比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开始10d抑郁评分开始下降,相比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间对比,观察组在7d、10d、14d的抑郁评分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78%(P<0.05),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天麻注射辅助治疗脑卒中抑郁症可显著快速改善患者抑郁情况,具有疗程短效果佳的优势,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天麻注射液 脑卒中后抑郁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绝经骨质疏松(PMO)采取唑来膦酸(密固达)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80例PMO患者为例,时间为2019.05-2020.01之间,将80例按照不同疗法分为2组(各组40例)。采取碳酸钙D3片治疗对比组,实验组基于前组上采取密固达注射治疗。比较2组骨密度(BMD)变化水平、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对比治疗各部位BMD水平、总有效率等数据显示实验组更具优势(P<0.05);但2组不良反应率对比数据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PMO采取唑密固达注射治疗的效果显著,即可有效提升骨密度,促进骨形成,增强骨质量,安全可靠,可做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绝经后骨质疏松 唑来膦酸注射液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女,49岁,因反复腰腿痛1年余、加重l周入院。初为腰部胀痛并向右下肢后部放射,用力及腰部活动时疼痛加重。入院前1周腰痛剧烈,向双臀部及右下肢放射,体位改变及咳嗽均可加剧疼痛,大小便频繁,不能平卧,止痛药物治疗无效。入院查体:腰部活动范围受限,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双下肢无萎缩,肌力、肌张力及深浅反射无异常。

  • 标签: 脊膜瘤 椎管 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在复杂视网膜脱离术中刮刀的具体应用以及其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 采取资料分析法,针对40例患有视网膜脱离病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患者,将手术过程中是否联合内界剥除,可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有20例,对照组20例,手术之后均采用填充硅油进行治疗,在患者玻璃体手术三个月之后以及取出硅油,术后三个月使用oct观察瘤的患者视网膜水肿以及视网膜瓣膜情况,记录患者视力。结果 随访6~12个月之后,玻璃体切除患者术后三个月oct见黄斑视网膜前形成者中,实验组有0例,对照组有3例,且对于存在黄斑水肿的患者实验组有1例,对照组,有5例,硅油填充之后网膜复位率中实验组为89%,对照组为90%,取出硅油术后三个月之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新的视网膜前,黄斑水肿者实验组为5.3%,对照组为14%,最终经过治疗所有患者视网膜均复位,两组患者术后相比术前视力有所提升,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利用磨刮刀进行内界剥除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能够降低患者术后黄斑前发生概率,并且对于黄斑水肿术后视力视网膜复位成功率无显著影响。

  • 标签: 膜刮刀 内界膜 剥除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解剖虽然在国内兴起,但现在还只是初步建立了理论框架。解剖的""实际是指构成特定平面或称为"神圣平面"的"",因此不能把""之间的解剖就理解为解剖,解剖的目的也绝非是为了追求"微出血"和"零出血"。现阶段理论学说的多样化以及解剖名词的不规范,是阻碍解剖理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解剖的或层面始于胚胎期,但因为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旋转、融合等而失去了原来的解剖表现,从而模糊了临床对解剖的认识。笔者结合尸体解剖、手术观察和文献复习,还原了结直肠手术相关的来源和延续,并以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为例,对"系信封"以及完整系切除等解剖核心内容进行了探讨。同时,从的整体性上阐释了重要术语的解剖学定义,以期规范解剖名词的使用。从胚胎学、的整体性和延续性来理解的来源和构成,将有助于建立统一规范的解剖理论体系。

  • 标签: 解剖 术语 系膜 筋膜 盆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