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底骨折致脑脊液漏出并合并内感染的护理策略和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18例创伤性底骨折导致脑脊液漏出并合并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制定护理策略和探讨护理效果。结果共受案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46岁。经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护理后,18例脑脊液漏的现象全部治愈;15例内感染治愈,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后随访患者于出院后第3天死亡,2例因高龄并发肺部感染、病情加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 标签: 颅内感染 脑脊液漏 创伤 颅底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内动脉狭窄经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抽取在我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定存在内动脉狭窄的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46例,对其经多普勒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老年缺血性卒中内动脉狭窄患者的内动脉呈异常流速,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前动脉(ACA)的峰值流速(Vp)及均值流速(Vm)呈减低趋势,而收缩—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S/D)、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呈增加趋势。结论经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能够发现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内动脉狭窄及其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而且具有无创伤性、操作简便、检查迅速、可重复性好、费用低、易被患者接受等优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老年缺血性卒中 颅内动脉狭窄 颅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创伤性底骨折致脑脊液漏并发内感染患者的临床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遴选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时段内创伤性底骨折致脑脊液漏并发内感染患者60例,根据护理方式差异性设置分组,采纳常规护理30例(记作对照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30例(记作研究组),对比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底区域内外沟通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影像学特点和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3月,山东省耳鼻喉医院收治的36例侧底区域内外沟通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例,女性22例,年龄20~67岁,中位年龄48岁。总结患者症状、影像学特征性表现、病理类型、病变的发生发展规律、手术治疗策略以及预后等。结果36例侧内外沟通肿瘤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神经源性肿瘤23例(面神经鞘瘤8例、来源不明的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6例、舌下神经鞘瘤3例、跨耳囊型迷路内听神经瘤3例、侵犯中耳的听神经瘤2例、迷走神经鞘瘤1例),脑膜瘤10例,Di1-2期副神经节瘤3例。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其临床表现不同,影像学特征也有较大差异。一期手术切除16例,分期手术20例;分期手术患者中10例已完成二期手术,5例待行二期手术,另外5例患者一期术后内残存肿瘤较前明显缩小,或者内残存肿瘤退缩、外移,与脑组织间隙增宽,患者选择随访观察。肿瘤全切率与病理性质有关,神经源性肿瘤全切比例为15/17,脑膜瘤全切比例相对较低(5/8)。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为脑脊液漏和术区感染,2例术后感染均为内感染,3例脑脊液漏均发生于非分期手术病例。结论侧内外沟通肿瘤临床较为少见,病理类型以神经鞘瘤为主,其次为脑膜瘤和副神经节瘤。对于该类型肿瘤,如果术区合并感染以及颈部侵犯范围较广泛者,建议分期手术,可以降低术后内感染风险以及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并降低二期手术内部分肿瘤切除的难度,提高安全性。

  • 标签: 侧颅底 肿瘤 耳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就护理干预对内动脉瘤破裂并内血肿早期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50例内动脉瘤破裂并内血肿早期手术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护理后,采用GCS评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在并发症方面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其中观察组GCS评分(9.76±1.42)优于对照组GCS评分(6.12±1.51),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1例患者肺部感染,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2例患者肺部感染,3例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3例患者出现低血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内动脉瘤破裂并内血肿早期手术患者的护理,需要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各方面均进行一定的干预,同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切实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护理干预 颅内动脉瘤破裂 颅内血肿 早期手术
  • 简介:耳鸣、眩晕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症状。我们于1993年1~12月在门诊对71例患有耳鸣、眩晕的病人使用彩色经多普勒检查内动脉血流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71例病人中男31例,女40例,平均年龄44岁。主诉单纯耳鸣21例;耳鸣伴眩晕或听力减退伴眩晕41例,其中美尼尔病7例,渗出性中耳炎4例;单纯

  • 标签: 血流变化 颅内动脉 耳鸣 眩晕病 渗出性中耳炎 听力减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期治疗内外动脉狭窄合并内动脉瘤的策略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同期血管内治疗的15例内外动脉狭窄合并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63.9±9.1)岁(范围:43~79岁);动脉狭窄部位共15处,狭窄程度为75%~95%,其中前循环8处,后循环7处;动脉瘤共17个,最大径(5.3±1.2)mm(范围:3~7 mm),其中前循环动脉瘤11个、后循环动脉瘤6个。患者均行同期动脉狭窄支架成形及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5处动脉狭窄均成功置入支架(残余狭窄<30%);17个动脉瘤中,10个行单纯弹簧圈栓塞,7个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均完全栓塞。围手术期1例患者出现轻微脑梗死症状,其余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43.8±8.2)个月(范围:24~85个月),患者术后6~12个月均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其中2例出现无症状性支架内再狭窄,所有动脉瘤未见复发。截至末次随访时,患者均未出现内出血、缺血性卒中等相关症状。结论内外动脉狭窄合并内动脉瘤应根据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及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数量及两者的位置关系等因素综合分析,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给予同期血管内治疗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动脉硬化 颅内外动脉狭窄 血管内治疗 支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特发性内高压症(IIH)是一种以内压增高为主要症状,以伴随的相关临床表现及体征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而内静脉窦狭窄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病,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学界广为接受的一种观点是,内静脉窦静脉狭窄是IIH的病因之一。在多项研究中,90%的IIH患者磁共振成像证实存在横窦狭窄。内静脉窦狭窄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多与内高压症相关,如头痛、视乳头水肿、视物模糊、耳鸣等。尽管如此,仍有少部分的脑静脉狭窄患者未患有IIH,此类患者与患有IIH的患者特点存在差异。本文着眼于内静脉窦狭窄的诊疗,并比较各种治疗手段之间的差异。

  • 标签: 脑静脉狭窄 颅内静脉窦狭窄 特发性颅内高压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内感染与外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38例内感染伴发或继发于外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发现外感染,带状疱疹感染23例(其中包括Hunt综合征患者6例),结核感染6例,细菌感染(包括全身及局部)8例,真菌感染1例,经过随访脑脊液、治疗反应证实内感染病因。对于内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及脑脊液不典型时,可以通过伴发或继发的外病变有助于病因及临床诊断。结论内感染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治疗效果进行诊断,对于不能确诊的患者,注意相关外病变,以提高临床诊断率。

  • 标签: 颅内感染颅外病变脑脊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内动脉瘤的应用及临床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观察组实施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内动脉瘤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改善的时间、总住院日数;治疗前后患者BI指数以及Rankin评分;动脉瘤出血、急性血栓和支架内狭窄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BI指数以及Rankin评分、症状改善的时间、总住院日数、动脉瘤出血、急性血栓和支架内狭窄等的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内动脉瘤患者实施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颅内支架 弹簧圈栓塞 颅内动脉瘤 临床预后 效果
  • 简介:总结后窝肿瘤患者术后并发后组神经损伤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一般护理及导管护理,加强误吸、腹泻、便秘和腹胀等肠内营养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重视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50例经肠内营养支持7~26d及康复训练,吞咽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未出现严重营养不良。

  • 标签: 后颅窝肿瘤 手术 吞咽困难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内镜下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配合。方法我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应用内镜对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30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结论加强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外科学 颅内镜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体检中经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内动脉狭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7-2021.7月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2242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经多普勒超声的检查结果。结果:2242例体检者,共检出110例内动脉狭窄,发生率为4.91%,男性78例,女性32例,男性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在狭窄位置方面,主要以中动脉和前动脉为主。在年龄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内血管狭窄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在危险因素方面,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与疾病发生关系密切。结论:常规体检采用经多普勒超声检查效果确切,能够充分反映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能够早期发现无症状的内动脉狭窄,进而进行有效干预,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健康体检 多普勒超声 颅内动脉狭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核素底侧位显像对鼻咽癌底骨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全身骨显像基础上加做底侧位显像的43例初诊鼻咽癌患者的影像资料,以同期MRI扫描结果作为判定底骨侵犯的金标准,分析两者诊断底骨侵犯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符合率。利用底侧位显像的上颌骨后缘与颈椎前缘将底骨骼由前向后三分部为1、2、3部,分析底骨骼受侵犯部位是否有特征。结果 以MRI作为诊断金标准,全身骨显像与底侧位显像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符合率分别为62.1%、78.6%、85.7%、50.0%、67.4%和89.7%、78.6%、89.7%、78.6%、86.0%,底侧位显像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均高于全身骨显像,但仅敏感性与符合率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例MRI和底侧位显像同时阳性患者,96.2%出现底侧位三分部的2部受累。结论 底侧位显像有助于鼻咽癌患者底骨侵犯的识别,建议常规行底侧位显像,当2部受累时高度提示受侵可能。

  • 标签: 鼻咽癌   颅底骨侵犯   颅底侧位
  • 简介:摘要小儿髋关节错是由髋关节过度外展外旋运动时,将关节囊,关节内脂肪,圆韧带挤压在股骨头与髋臼之间,使股骨头不能复位所致。临床上以小儿多见,成人较少见。现收集我院2008年至2010年小儿髋关节错15例,现报告总结如下。

  • 标签: 手法小儿髋关节错缝
  • 简介:对我院以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的骶髂关节错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例摘要:患者女,25岁。2009—2—7初诊。主诉:腰部反复酸胀痛伴左下肢放射痛10个月。患者10个月前无名因致腰部酸胀痛不舒并且偶有下肢放射痛,走路、转身疼痛加重,休息后症状不缓解,未特殊处理。8个月前症状进一步加重,遂到医院就诊,外院门诊值班医生经MRI检查示(如图1):腰5骶1椎间盘突出,并压迫相应硬膜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给予活血化瘀中成药口服、针灸、手法等治疗,

  • 标签: 骶髂关节错缝 误诊 腰5骶1椎间盘突出 下肢放射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MRI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