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就3D打印技术的概述、在临床护理、护理产品设计的应用、护士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的作用进行综述,并分析现存的不足和展望,以期为3D打印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护理领域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综述 3D打印技术 护理学 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拇指及手指全形再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7例指缺损患者(84指),其中拇指37指,手指47指,I~III度45指,IV~VI度39指。手术方式为3D打印技术辅助下的指全形再造。对患者的双手、双足进行CT平扫并3D建模,导出11模型,打印指缺损部位的皮肤模型和骨关节模型。将皮肤模型套在足趾上,设计需要切取的甲瓣形状。按照骨关节模型截取第2足趾的趾骨间关节或跖趾关节(骨长度不够者取髂骨条串联)。门诊随访观察手术效果。结果84指再造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24个月,再造指体外观与正常指体外观相近,质地、弹性良好,指甲平整、光滑、有光泽。感觉恢复为S3+,TPD为4~6 mm。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70指,良14指。共有64指供区保留了全部足趾,供区皮瓣色泽、质地较满意,不影响行走及跑跳,无行走痛等不适。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下的指全形再造,术中切取组织更精准,不仅提高了再造指的美观度,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创伤,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拇指缺损 指缺损 全形再造 3D打印 甲瓣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多喷头3D生物打印机制作软骨支架,按压配方式将支架植入关节软骨缺损区,修复动物模型的关节软骨缺损并观察效果。方法在软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中加入适量的丝素蛋白(silk fibrion,SF),并加入交联剂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来配制生物墨水;用流变仪评估生物墨水的流变性能;使用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鉴定生物墨水的蛋白质二级结构;利用装载有软骨生物墨水的加压喷头,打印厚2 mm,直径6 mm的组织工程支架;使用拉力机测量了组织工程支架的压缩模量;通过干失重法评估各个支架降解速率;CCK8及活死细胞染色评价支架上细胞的活力及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评估体外培养28 d后支架上细胞软骨分化情况;按照自体软骨移植术的方式通过压配原理将支架嵌入动物关节软骨缺损区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用组织学染色及生化检测鉴定3个月后软骨修复效果。结果生物墨水均表现出剪切稀化的流动特性。含有丝素蛋白的生物墨水酰胺Ⅰ区吸收峰移至1 623~1 627 cm-1处。随着丝素蛋白含量增加,生物墨水的机械强度和降解性能提高,10%和15%打印支架等压缩模量分别达到(19.96±5.66)kpa和(26.87±10.68)kpa。各个生物墨水均无细胞明显细胞毒性。实时定量PCR表明,当丝素蛋白的含量达到10%~15%时,组织块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能力更强。体内研究:3个月后10%和15%的丝素蛋白生物支架sGAG/DNA含量分别为(0.25±0.01)μg/ng和(0.24±0.02)μg/ng,胶原/DNA含量分别为(17.71±0.83)ng/ng和(16.69±2.39)ng/ng,高浓度丝素蛋白打印的组织工程软骨能更好地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结论在含有10%和15%丝素蛋白生物墨水的3D生物打印支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软骨分化和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和糖胺聚糖)的分泌均优于其他两种支架。不同支架的干细胞成软骨分化能力和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变化,以及对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是由于支架力学性能的差异所致,并可以通过改变丝素蛋白的浓度优化。

  • 标签: 组织工程 软骨,关节 细胞外基质 丝素蛋白
  • 简介:摘要维生素D作为一种糖皮质激素,其骨骼外的调节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作为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维生素D几乎在所有组织中均可发挥效果,尤其是在甲状腺组织中。维生素D通过与其受体(VDR)结合介导其生物学效应。大量研究表明,维生素D及VDR异常可能与桥本甲状腺炎、Graves病、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另外,维生素D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癌的治疗中可能也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维生素D 维生素D受体 甲状腺疾病 桥本甲状腺炎 Graves病 甲状腺癌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3D打印干燥实验室模型在胰肠吻合训练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制作3D打印干燥实验室胰腺模型,邀请并交予7位国内胰腺外科领域具有较高声望的专家,应用5分制的李克特(Likert)量表由专家对本模型的视觉相似、触觉及操作体验、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得分由均值±标准差(Mean±SD)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模型取得了专家的较高评价[(4.43±0.79)分],所有参数评估均在3分(较为相似)以上。模型外观大小与真实组织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被认为具备较好的弹性、良好的撕扯感及突破度。结论现有3D打印胰肠吻合模型能较好模拟真实情况,可用于年轻外科医师学习训练及资质评估。

  • 标签: 3D打印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手术训练
  • 简介:摘要:在我国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医疗水平也在逐步的发展,大幅度的减轻了临床治病困难的现象。本文以 3D打印技术为例,在 3D打印技术的运用下,技术含量较高,而且速度较快,质量保证。通过在生物医学领域当中的应用,能够对整个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以下通过对 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当中的应用与发展展开分析,具体如下。

  • 标签: 3D打印技术 生物医学领域 应用与发展
  •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以慢性缓解和复发交替出现为特点的疾病。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在IBD患者中普遍存在,提高循环中维生素D水平可以减少疾病的复发、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产生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等。但是,维生素D缺乏与IBD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维生素D的真正治疗潜力。本文将对维生素D在IBD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维生素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维生素D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母亲孕晚期补充维生素D情况分为未补充组、<400 IU/d组和≥400 IU/d组,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脐血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母亲孕晚期摄入维生素D剂量对于新生儿脐血维生素D水平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09对孕妇及其新生儿,脐血25 (OH)D水平为(17.5±7.7)ng/ml,25 (OH)D充足37例(33.9%),不足24例(22.0%),缺乏43例(39.4%),严重缺乏5例(4.6%)。未补充组、<400 IU/d组、≥400 IU/d组新生儿25(OH)D水平分别为(12.9±6.5)、(18.2±6.9)、(21.7±8.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前囟、头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脐血25 (OH)D水平与母亲孕晚期补充维生素D剂量成正相关(P<0.05),直线回归方程为Y=4.5X+8.87。母亲孕晚期补充维生素D剂量为187 IU/d时约登指数最大(0.403),对应的灵敏度为0.514,特异度为0.889,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77(95%CI 0.685~0.870)。结论本区域新生儿脐血维生素D水平普遍较低,母亲孕晚期补充维生素D剂量与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相关,对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有一定预测价值。

  • 标签: 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 受孕期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3D腹腔镜在临床的应用是工业与医学结合的产物,改变了外科医生对原有解剖结构的认识,使得曾今无法辨识的亚微结构真实而又立体地呈现在眼前。3D腹腔镜所具有的三维立体空间感,可以帮助外科医生在手术当中很容易地找寻到正确的解剖层面和筋膜间隙。3D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CME)过程中,利用3D腹腔镜视野的纵深感和对亚微结构的真实呈现,沿着右侧Toldt筋膜与泌尿生殖筋膜之间的筋膜间隙拓展升结肠后间隙及横结肠后间隙,辨识胰十二指肠前筋膜、Treitz筋膜及Fredet筋膜,确保右半结肠脏层系膜和背侧的泌尿生殖筋膜的完整性,最终实现整块移除右半结肠及其系膜,完成右半结肠全系膜切除术。此外,3D腹腔镜呈现出立体的三维空间,可以清晰地显露外科干,并对血管根部淋巴结进行立体清扫,以实现D3根治术。完美的CME+D3根治术可以改善进展期右半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并降低局部复发率。手术视野的良好显露和对筋膜层面的正确辨识,是实现右半结肠癌CME+D3根治术的关键,而3D腹腔镜在右半结肠癌CME+D3根治术中恰恰扮演了"导演"的角色,指引"一号主角"即主刀医生进入到神圣外科层面(surgical plane),保证了右半结肠癌CME+D3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质量。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CME 右半结肠癌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 D- 二聚体 (D-D)的检测,在肝硬化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 109例对照组与 346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浆 D-D,并分析血浆 D-D变化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肝功能损害程度等的关系。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浆 D-D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肝硬化死亡组血浆 D-D显著高于存活组 (P< 0.01);肝硬化肝功能 B级组血浆 D-D显著高于肝功能 A级组 (P< 0.05), 肝功能 C级组血浆 D-D显著高于肝功能 A级组 (P< 0.01)与 B级组 (P< 0.01);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组血浆 D-D显著高于未并发肝性脑病组 (P< 0.05)。结论 肝硬化病人血浆 D-D明显升高,并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肝功能损害程度及是否并发肝性脑病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 标签: 血浆 D-D 肝硬化 预后 肝功能损害程度 肝性脑病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D-二聚体检测在骨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于2018.01-2019.12期间,择取骨折患者126例,按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分成甲(是)、乙(否)2组,各63例。均予以D-二聚体检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评价二者诊断价值。结果 ①D-二聚体水平,术前组间比较(P>0.05);术后1d、3d、5d:乙组>甲组(P

  • 标签: []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个成骨不全家系的COL1A1基因致病变异位点,为家系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5个成骨不全家系的先证者进行225个骨病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分析,所检出的可疑变异经PCR扩增后进行Sanger测序,对5个家系的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和100名正常个体进行验证,确定致病性变异后,对1个家系中的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5个家系的先证者分别携带COL1A1基因c.3226G>A(p.Gly1076Ser)杂合错义变异、c.579delT(p.Gly194Valfs*71)移码变异、c.2911_2912insAG(p.Gly971Glufs*138)插入变异、c.3037G>A(p.Gly1013Arg)杂合错义变异,以及c.642+5G>A杂合剪接变异;家系1胎儿产前诊断结果提示胎儿未携带与先证者相同的变异,与超声检查结果一致。5个家系的父母均未携带相应的变异,均为新发变异。100名正常个体均未检出上述变异。其中COL1A1基因c.3037G>A(p.Gly1013Arg)、c.2911_2912insAG(p.Gly971Glufs*138)变异为未报道的新变异。结论COL1A1基因变异是5个成骨不全家系的致病病因。本研究的结果丰富了COL1A1基因的变异谱,为家系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成骨不全 COL1A1基因 基因变异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肺泡上皮细胞模型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H1N1病毒)诱导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转位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肺腺癌上皮细胞(A549细胞),选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①实验1:采用感染复数(MOI)1.0的H1N1病毒感染细胞24 h,建立H1N1病毒感染的A549细胞模型(H1N1病毒感染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核转运受体蛋白(Importin 4、Importin 7)表达,探讨HIF-1α核转位是否依赖Importin 4、Importin 7。②实验2:采用不同MOI(0、0.1、0.5、1.0、2.0、4.0)的H1N1病毒感染细胞24 h;采用MOI 1.0的H1N1病毒感染细胞0、3、6、12、18、24、36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胞裂蛋白9基因变异剪接体1(SEPT9_i1)mRNA表达,探讨不同MOI和感染时间对SEPT9_i1表达的影响。③实验3:采用小干扰RNA(siRNA)转染细胞24 h抑制SEPT9_i1,建立沉默SEPT9_i1的A549细胞模型(siRNA-SEPT9_i1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和空白载体对照组(siControl组)。3组细胞转染24 h后均给予MOI 1.0的H1N1病毒感染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细胞中SEPT9_i1 mRNA表达,以探讨siRNA对SEPT9_i1的干扰效率。④实验4:将细胞分为siControl组和siRNA-SEPT9_i1组,两组细胞转染方法同实验3。转染24 h后,两组均以MOI 1.0的H1N1病毒感染细胞,于24 h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中HIF-1α核内外分布情况;于6、12、24、36、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病毒M基因表达,以明确SEPT9_i1对HIF-1α核转位和病毒复制的影响。⑤实验5: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完全培养基)、SP600125组〔100 μmol/L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抑制剂SP600125处理细胞2 h〕、H1N1病毒感染组(MOI 1.0的H1N1病毒感染细胞24 h)和H1N1病毒+ SP600125组(100 μmol/L的SP600125预处理2 h后,再加入MOI 1.0的H1N1病毒感染细胞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细胞中SEPT9_i1 mRNA和病毒M基因表达,探讨JNK信号通路对SEPT9_i1表达及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①实验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1N1病毒感染组A549细胞中Importin 4和Importin 7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mportin 4蛋白(Importin 4/GAPDH):1.08±0.03比1.05±0.03,Importin 7蛋白(Importin 7/GAPDH):0.87±0.11比0.78±0.03,均P>0.05〕。说明H1N1病毒感染A549细胞中HIF-1α核转位可能不依赖Importin 4和Importin 7。②实验2:A549细胞中SEPT9_i1 mRNA表达随H1N1病毒MOI增加及感染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分别于MOI 2.0和感染18 h达峰值,与MOI为0或感染0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ΔΔCT:MOI 2.0为1.39±0.05比1.00±0.00,18 h为1.47±0.04比1.00±0.00,均P<0.01)。说明H1N1病毒感染A549细胞中SEPT9_i1表达与病毒MOI及感染时间相关。③实验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iRNA-SEPT9_i1组A549细胞中SEPT9_i1 mRNA表达明显下调(2-ΔΔCT:0.38±0.11比1.00±0.00,P<0.01),而siControl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ΔΔCT:1.03±0.16比1.00±0.00,P>0.05)。说明沉默SEPT9_i1可抑制H1N1病毒感染A549细胞中SEPT9_i1表达。④实验4:siRNA-SEPT9_i1组H1N1病毒感染A549细胞中HIF-1α核转位较siControl组明显减少。siControl组感染H1N1病毒后细胞中病毒M基因表达逐渐升高,48 h达峰值;siRNA-SEPT9_i1组A549细胞中病毒M基因表达明显下调,48 h与siContro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ΔΔCT:3.47±0.66比8.17±0.38,P<0.05)。说明沉默SEPT9_i1后可以抑制H1N1病毒感染A549细胞中HIF-1α核转位和病毒复制。⑤实验5:H1N1病毒感染组A549细胞中SEPT9_i1 mRNA和病毒M基因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而H1N1病毒+ SP600125组A549细胞中SEPT9_i1 mRNA和病毒M基因表达均明显低于H1N1病毒感染组(2-ΔΔCT:SEPT9_i1 mRNA为0.12±0.10比1.53±0.14,病毒M基因为2.13±0.10比4.66±0.14,均P<0.05);SP600125组上述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H1N1病毒感染A549细胞中JNK信号通路可以调控SEPT9_i1的表达,而抑制JNK信号通路可以下调SEPT9_i1的表达及抑制病毒复制。结论H1N1病毒通过激活JNK信号通路调控SEPT9_i1的表达,从而提高HIF-1α转运效率以及促进病毒复制。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病毒 低氧诱导因子-1α 核转位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1例小儿伤寒的护理体会。 方法 通过加强基础护理、饮食护理, 并做好心理护理、消毒隔离等各项护理措施。 结果 小儿康复出院。 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小儿早日康复。

  • 标签: 小儿 伤寒 护理
  • 作者: Zhao Jia-Cong Deng Kai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17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2020年第23期
  • 机构:Institute of Human Virology, Key Laboratory of Tropical Disease Control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Zhongshan School of Medicine,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80, China;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Zhongshan School of Medicine,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80, Chi
  • 简介:Abstract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 (HIV-1) replication, but is not curative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a stable viral latent reservoir harboring replication-competent proviruses. In order to reduce or eliminate the HIV-1 latent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tently infected cells need to be intensively studied, and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heterogenous nature of the latent reservoir will be critical to develop novel therapeutic strategies. Here, we discuss the different cell types and mechanisms contributing to the complexity and heterogeneity of HIV-1 latent reservoirs, and summarize the key challeng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ure strategies for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 标签: Clonal expansion Heterogeneity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 HIV-1 Integration sites Latent reservoirs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山西省儿童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收治的1例Johanson-Blizzard综合征(JBS)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3月龄,因重症肺炎收入PICU,由于患儿存在生长发育落后,肛门闭锁并直肠舟状窝瘘,典型面部特征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临床特点,考虑不能排除染色体疾病,经基因检测确诊为JBS。JBS是由E3泛素连接酶UBR1缺陷引起的,定位于15q15-21。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患儿(先证者)UBR1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突变分别来源于其父母。通过对JBS的报道,以提高临床医师对JBS的认识,避免漏诊和误诊;同时提示基因检测是诊断罕见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 标签: Johanson-Blizzard综合征 UBR1基因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 鼻翼发育不全或缺损
  • 简介:摘要本文对2例分别就诊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SMARCB1(INI-1)缺陷型鼻腔鼻窦癌[SMARCB1(INI-1)-deficient sinonasal carcinoma,SDS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随访情况。本研究提示SDSC是一种罕见的高侵袭性恶性肿瘤,组织形态谱广,但具有特征性基因学改变,熟悉这些特点有助于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是重要的负性免疫调节因子,对T细胞的活化起到抑制作用,介导了感染性疾病、自身免性疾病的发生及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近年来,针对PD1/PD-L1的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在实体肿瘤治疗中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肿瘤的治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文章综述了PD1/PD-L1的结构功能,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中的作用及PD1/PD-L1抗体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最新进展。

  • 标签: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