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小板膜微粒(IPMs)的制备工艺,并对研制的IPMs的止血功能及对凝血系统的影响进行动物实验研究。方法用街头采集的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悬液,用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去除白细胞,轻离心去除红细胞后,用生理盐水洗涤血小板并调血小板浓度为2×10^9/ml,置-80℃反复冻溶3次,再用生理盐水洗涤,然后置60℃、20h灭活病毒,用高压匀质机进行匀质化破碎血小板膜,即为IPMs。用粒度测定仪检测IPMs的粒度;应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检测IPMs的体外促凝血活性;将IPMs输入血小板减少症兔出血动物模型体内,观察IPMs止血效果及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结果制备的IPMs颗粒均匀,大小为200~300nm;50μg/mlIPMs相当于250×10^9/L新鲜血小板的体外促凝血活性;将IPMs按2mg/Kg输入兔血小板减少症的出血动物模型体内,在输注2~12h内.兔耳出血时间和APCT均明显缩短.而其他凝血指标(PT、APTT、Fg、TT)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血小板膜微粒止血效果好,输注IPMs并不影响凝血系统,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生物止血剂。

  • 标签: 血小板膜微粒 制备 止血剂
  • 简介:近年来,四川省蚕种生产家蚕微粒子病危害损失严重。主要原因是蚕种胚中带病源增多所致。控制病毒危害的关键措施首先是各级蚕种繁育单位和管理部门全员应具有常备不懈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危害的意识;其次是坚持执行发现除去病源措施。抓住全过程严格消毒防病,减少养蚕环境病源,做好原种病毒补正检查,减少原种带毒危害,认真做好蚕种繁育各阶段病毒预知检查,严格淘汰带毒蚕卵、蚕、茧、蛹、蛾,禾发现病毒的蚕蛾分小批制种,地、市把住普种母蛾微粒子病合格检验关,超毒蚕种由主管单位监督烧毁处理,原蚕区使用的普种必须是经过全检母蛾无毒的蚕种,逗硬执行这些办法,一定能够控制家蚕微粒子危害。

  • 标签: 蚕种生产 控制病毒措施
  • 简介: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因此高考化学试卷担负着选拔出具有化学核心素养的优秀人才的责任。而电化学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我认为,是考查考生的“微粒观”,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微粒运动观”。

  • 标签: 电化学题 微粒 高考化学试卷 选拔性考试 优秀人才 运动观
  • 简介:目的测试纳米微粒在磁场导向下对微血管的栓塞效果。方法利用壳聚糖和Fe3O4磁流体合成顺磁性纳米微粒,利用体外模拟微血管观察磁粒在磁场下的凝聚,然后将纳米微粒静脉注射入大鼠并在脑区放置磁场.取脑组织后通过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脑微血管栓塞情况。结果制得的顺磁性纳米微粒混悬液呈黑色,无絮状物或沉淀。电镜下测量微粒的平均有效粒径为15.3nm。其在外加磁场下能在体内外微血管内发生凝聚,栓塞微小血管。结论利用顺磁性纳米微粒进行磁靶向微血管栓塞是可行的,这可能成为一种治疗浅表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的新方法。

  • 标签: 血管栓塞 纳米技术 磁靶向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的临床检验情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在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慢性肾衰竭、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急性脑梗死以及健康体验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以3mm、0.8mm的标准微球作内参对照进行血液中的微粒检测对比工作,通过数据的对比得出结论。结果急性脑梗死、冠心病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以及血液中的微粒显著高于正常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血液中的微粒检测结果与健康者的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微粒能够对血栓性疾病做出预测和诊断,因此,应将血小板作为临床检验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血小板 血液中微粒 临床检验
  • 简介:近年来,微粒子病对我区的蚕种生产威胁很大,1993年各蚕种场生产普通种795780张,超毒淘汰蚕种47803张,淘汰率6%。1994年生产蚕种603037张,超毒淘汰133990张,淘汰率22.21%。1995年生产蚕种922342张,超毒淘汰127510张,淘汰率13.82%。1996年生产蚕种572204张,超毒淘汰31872张,淘汰率5.57%。由于受微粒子病严重危害,不少蚕种场在经济上蒙受巨大的损失。虽然几年来备蚕种场在防微工作上,都做了大量工作,从全区来说,病毒逐步下降,但是在1996年秋各场生产蚕种190589张,超毒淘汰26047张.淘汰率达13.76%,病毒又有所回升,且有蔓延趋势,出现制种批或段超毒的蚕种场较多。

  • 标签: 微粒子病 淘汰率 蚕种生产 生产 蚕种场 制种
  • 简介: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农业各学科生产管理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效,应用计算机进行蚕桑生产管理迫在眉睫,家蚕微粒子病检验资料管理系统就是顺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此软件开发的目的旨在为蚕种生产、蚕种资料的管理和各级蚕桑生产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提供快捷、方便、准确、全面的计算机应用服

  • 标签: 家蚕微粒子病 管理系统设计 检验资料 生产管理 蚕种生产 应用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索阿仑膦酸钠明胶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观察其体外缓释和酶降解释药的效果,并探讨其作为新型阿仑膦酸钠制剂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凝聚相分离法制备阿仑膦酸钠明胶纳米微粒,磷钼兰比色法测定其载药率和包封率及体外缓释能力,建立酶降解释药曲线,测定其降解性。结果载药明胶纳米微粒平均粒径在100~200nm之间;载药率为2.14%,包封率为56.73%;在生理盐水中的释药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t1/2为36.75min;胰蛋白酶对纳米微粒的降解作用持续时间较长(300min),并能够完全降解纳米微粒。结论阿仑膦酸钠明胶纳米微粒具有大小适中、缓释效果好和易降解的特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阿仑膦酸钠 明胶 纳米微粒 药物释放
  • 简介:在毒剂和有毒化学品染毒情况下,无微粒消毒用具可以保障部队和群众实现个人和装备的应急消毒。目前,美国已经研发了一种采用针刺无纺工艺制造的含活性炭纤维中心网多层无微粒复合织物(其原料特性见表1),对人员和装备实施消毒,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针刺无纺布 消毒 微粒 美国 有毒化学品 原料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和血液中血小板释放微粒数量变化的临床检验方法和意义,对比不同患者指标的差异,总结相应规律。方法:在2017年1月到2020年6月就诊的病患中按试验所需条件选择500人作为观察,静脉取血,制备样品,进行血小板检验,比较各组数据的异同。结果:静息状态下,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微粒值(6.9×105±2.7×106)最高,冠心病(6.4×105±1.9×105)和急性脑梗阻(6.2×105±3.4×106)患者次之,白血病(经化疗治疗后)微粒值(1.3×105±5.3×105)与健康无病体检者(1.1×105±5.8×106)几乎一致;活化状态下,活化后的健康无病体检者的血小板微粒值(1.8×105±4.9×105)大于静息状态的微粒值(1.1×105±5.8×106)。结论:血小板数量的减少以及血小板微粒的变化,对活化能力估计、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等具有十分重大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液 血小板减少 血栓性疾病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探究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的临床检验结果,为临床提供有益启示。方法:选取在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0例冠心病、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以及30名健康体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仪,以3mm、0.8mm的标准微球作内参对照进行血液中的微粒检测对比工作。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和血液中的颗粒要比正常人更高,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患者血液颗粒检测结果与健康者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可以有效利用血液中颗粒的检测结果来有针对性诊断患者的血栓疾病等,可以把血小板作为临床检验过程中的诊断指标。

  • 标签: 血小板 血液中微粒 临床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共纳入35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患者,其中6例合并栓塞,同时纳入膜性肾病、慢性肾炎及健康对照组各25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内皮细胞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EMP)和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PMP)水平。结果发现AAV栓塞组EMP、PMP水平显著高于未栓塞组(均P<0.01),活动期AAV组EMP、PMP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组、膜性肾病组、慢性肾炎组及健康对照组(均P<0.05),且缓解期AAV组EMP、PMP水平亦高于慢性肾炎组及健康对照组(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MP和PMP与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性评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D-二聚体均呈正相关(均P<0.05)。研究结果提示,EMP、PMP反映了免疫炎症介导的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活化程度,可能与AAV疾病炎性反应和血栓形成有关。

  • 标签: 抗体,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血管炎 血栓栓塞 内皮微粒 血小板微粒
  • 简介:由于脊髓原始损伤后发生的生物学级联反应继续损伤健康的神经细胞会导致继发性脊髓损伤,因此及时减轻级联反应可能会减小脊髓进一步损伤。但是,药物达到有效治疗的运输效率非常受限制。运用结合纳米微粒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副作用已经成为医疗应用的主要探索领域。基于纳米微粒的材料属性,它可以通过运输药物到特定的组织治疗脊髓损伤。将纳米技术融入神经损伤和神经疾病的治疗将会带给脊髓损伤的治疗带来新的视野。

  • 标签: 脊髓损伤 药物治疗 纳米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黄连碱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情况。方法先进行酶促动力学参数实验,计算出酶促动力学参数;再检测CYP450亚酶专属性抑制剂对黄连碱代谢的影响,推测参与黄连碱代谢的CYP酶亚型,最终推断代谢产物结构。结果在人肝微粒体中黄连碱代谢的米氏常数Km为6.8027μmol/L,最大代谢速率为Vmax=0.5476nmol/(mgprotein·min),肝清除率为CLint=0.008ml/(mg·min)。甲氧沙林、奎宁、酮康唑在一定程度上对黄连碱的代谢有抑制作用。黄连碱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产物是黄连碱丢失一个亚甲基结构。结论甲氧沙林、奎宁、酮康唑可能参与黄连碱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黄连碱的代谢产物为脱亚甲基黄连碱。

  • 标签: 黄连碱人肝微粒体代谢酶促动力学亚甲基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自体微粒皮移植与异体皮混合移植在特重度度烧伤创面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与2002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自体微粒皮与异体皮混合移植治疗特重度烧伤1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存活,自体微粒皮生长良好,创面覆盖率达到95%以上。所以患者接受随访5~12个月,供、受皮区未见明显瘢痕或仅有轻度瘢痕,愈合后皮肤外观、弹性及功能恢复较好。结论早期自体微粒皮与异体皮混合移植治疗特重度烧伤效果良好,患者存活率高。

  • 标签: 重度烧伤 微粒皮 自体皮 异体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