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零压力改良穿刺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的124例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n=62,给予传统绳梯式取位穿刺穿刺)和观察组(n=62,给予零压力改良穿刺穿刺),观察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4.62%,高于对照组的89.25%,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 0.05);观察组穿刺点渗血、区域性狭窄和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行动静脉内瘘穿刺采用零压力改良穿刺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零压力改良穿刺 维持性血液透析 绳梯式取位穿刺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模态影像技术在前列腺癌靶向穿刺的应用探究。方法:从我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之间接收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中随机选出282例展开研究分析,分组并分别利用不同的影像组合方式进行研究。结果: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分析,良性、恶性患者例数之比为144:138;从诊断敏感度以及特异度两方面分析,A、D两组对比差距较大,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就A、B两组而言,阳性个数和恶性率成正相关。统计各组靶向穿刺活检以及系统性穿刺活检的单针阳性率,调查结果显示,A~C组对比差距明显(P<0.05)。结论:TRUS+TRTE+TR-CEUS+MRI组合模式用于前列腺癌诊断领域的作用效果更为突出,在四者检测均显示阳性且主客观条件支持时,可将系统性穿刺活检替换为靶向穿刺活检。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多模态影像 靶向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四种静脉输液持针手法在头皮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各自不同的持针手法行儿头皮静脉穿刺。结果针柄直立持针穿刺法在成功率、满意率方面均优于其他三种穿刺法(P<0.05)。结论针柄直立持针穿刺法最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持针符合力学原理,穿刺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针柄直立持针法 头皮静脉穿刺
  • 简介:目的提高危重患者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改进静脉穿刺方法,对37例患者采用绕指负压法行颈外静脉穿刺;统计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间。结果一次穿刺成功36例,成功率97.3%;平均穿刺时间为1.48min。结论采用绕指负压法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能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

  • 标签: 颈外静脉 静脉留置针 穿刺 绕指负压法
  • 简介:摘要旨在探究循证护理在动静脉内瘘穿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4月期间接收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5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干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手段措施下的血流量达标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动脉端皮下血肿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血流达标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动脉端皮下血肿发生率分别为87.27(48/55),85.45(47/55),7.27(4/55);观察组患者的血流达标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动脉端皮下血肿发生率分别为98.18(54/55),96.36(53/55),1.81(2/55)。对照组患者的血流达标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动脉端皮下血肿发生率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循证护理进行干预动静脉内瘘穿刺完成了传统护理向新兴护理模式的转变,运用循证护理不仅提高了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而且规范操作,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动静脉内瘘 穿刺 血液透析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给指握拳法在老年消瘦患者静脉穿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60例老年消瘦患者随机分为A、B2组各180例,A组采用给指握拳法,B组采用传统握拳法进行静脉穿刺,穿刺部位均选取手背静脉.观察比较2组患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和患者疼痛程度.结果A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但疼痛程度低于B组.结论采用给指握拳法对老年消瘦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提高了一次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 标签: 给指握拳法 老年患者 消瘦 静脉穿刺 疼痛
  • 简介:目的:观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局部涂抹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在桡动脉穿刺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0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按照介入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穿刺前的准备,皮肤消毒,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桡动脉穿刺。观察组术前10min给予干预,盐酸奥布卡因凝胶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涂抹,面积大小为4cm×5cm,作用10min后皮肤消毒,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桡动脉穿刺。两组患者均于穿刺后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并用中心监护仪记录患者穿刺前后的心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时的疼痛及穿刺前后心率。结果:观察组在穿刺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前,两组心率无统计学差异。穿刺后,对照组心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局部涂抹经济、简便,可明显减轻患者桡动脉穿刺时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舒适性,可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奥布卡因凝胶 桡动脉 穿刺 视觉模拟评分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安全有效内瘘穿刺方法对需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进行穿刺,探究改良型钝针扣眼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2~2015.3期间90例入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按入院时间进行分配,每组45例。传统组采用内瘘普通穿刺,改良组采用改良型钝针扣眼法穿刺,观察比较两组半年后相关并发症情况、透析充分性且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成功率。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传统组高达28.9%,改良组为13.3%,改良组较传统组并发症少,P<0.05;两组血液透析充分性相比,改良组较传统组血清白蛋白、Hct、Kt/V、血色素、URR各项指标好,P<0.05,两组穿刺成功率相比,传统组仅为73.3%,改良组高达88.9%,传统组较改良组穿刺成功率低,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改良型钝针扣眼法进行内瘘穿刺,疗效好,并发症少,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改良型 动静脉内瘘 钝针扣眼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超声引导下困难穿刺的外周动脉穿刺在心肺复苏时行ECMO的患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本院急诊ICU住院的外周困难穿刺的动脉穿刺在ECPR的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左挠动脉穿刺10例,右挠动脉穿刺10,左足背动脉10例,右足背动脉10例),穿刺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观察穿刺效果。结果左挠动脉及挠动脉脉穿刺各10例及左右足背动脉各10例一共40例,患者有35例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为87.5%。结论超声引导下应用于ECPR的患者外周动脉穿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大大的提高,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利于临床更好的治疗,提高抢救ECPR患者成功率,为ECMO的患者争取有利时机。

  • 标签: 超声引导 外周动脉穿刺 ECPR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静脉内瘘穿刺钝针扣眼法的应用护理。方法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将52例血液透析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均为26例。常规组采用区域法穿刺治疗,而治疗组给予钝针扣眼法治疗。同时给予患者有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最终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2/26);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7%(8/26)。治疗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对动静脉内瘘穿刺患者中采用钝针扣眼法能够有效的降低和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给予患者良好的护理措施保证了穿刺的安全,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动静脉内瘘穿刺 钝针扣眼法 区域法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钝针扣眼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8月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的血液透析患者15例,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例和7例。观察组实施钝针扣眼穿刺;对照组实施区域穿刺。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内瘘感染、动脉瘤形成、血管血栓)。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内瘘感染发生率、动脉瘤形成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血栓形成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钝针扣眼法实施动静脉内瘘穿刺可有效减少内瘘感染、动静脉瘤等并发症发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痛苦,有效提升透析质量,安全性较普通内瘘穿刺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钝针扣眼法 动静脉内瘘 穿刺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在手术室静脉穿刺的应用时效性。方法:选择了2020年1月至4月在某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为了保证本次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将实验组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实验A组、实验B组和实验C组,每组患者30人分别在静脉穿刺留置针的30分钟、45分钟和60分钟之前对患者手背处涂抹了大小为2.5cm2,厚度为1mm的盐酸奥布卡因凝胶,而对照组则不作任何处理,对比患者视觉模拟疼痛分法进行评分。结果:实验A组、实验B组和实验C组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则都高于对照组。结论: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在手术室静脉穿刺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满意度,其中在实验组中以B组和C组的效果较为明显,由此可见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在手术室应用中需要提前45分钟涂抹。

  • 标签: 盐酸奥布卡因凝胶 手术室 静脉穿刺 留置针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技术在前列腺癌靶向穿刺的应用,评估其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00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其中50位采用多模态影像技术引导下的穿刺操作,50位采取传统方法进行穿刺(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经过多模态影像技术引导下的穿刺操作后,进行前列腺活检。同时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穿刺部位疼痛程度及穿刺相关并发症。结果:使用多模态影像技术进行引导的前列腺癌靶向穿刺在手术时间、穿刺部位疼痛程度及穿刺相关并发症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且操作安全可靠。结论:多模态影像技术在前列腺癌靶向穿刺的应用可显著提高手术效率和准确性,降低穿刺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多模态影像技术 前列腺癌 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分诊在妇产科超声引导静脉穿刺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接受超声引导静脉穿刺的90名女性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超声引导静脉穿刺,观察组采用超声分诊形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护理满意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5);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4.44%,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5)。结论:超声分诊应用于妇产科超声引导静脉穿刺,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穿刺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声分诊 妇产科 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钝针扣眼穿刺法在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的临床观察 。方法: 选取我院 2016 年 5 月 -2017 年 5 月收治的 60 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穿刺法,观察组应用钝针扣眼穿刺法,观察两组穿刺法应用效果。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指压穿刺法在婴幼儿四肢静脉穿刺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方法将婴幼儿四肢静脉穿刺2180例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将原静脉注射班单日轮转改为1周负责制,在静脉穿刺的基础上加指压穿刺血管的方法,对照组由轮班护士沿用常规的穿刺方法。结果观察组婴幼儿四肢静脉穿刺1084例次,成功1069例次,成功率98.62%,对照组婴幼儿四肢静脉穿刺1096例次,成功801例次,成功率为73.08%,差异有显著性(P<O.OO5)。结论新的静脉穿刺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服务质量及服务态度满意度。

  • 标签: 责任制 指压穿刺法 婴幼儿 四肢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患者术前套管针静脉穿刺及桡动脉有创血压监测动脉穿刺置管中的镇痛效果以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探讨。方法将110例术前需行套管针静脉穿刺及桡动脉有创血压监测动脉穿刺的非全麻患者分成实验组60例、对照组5O例。实验组分别在静脉穿刺前20min及动脉穿刺前60min于穿刺部位涂以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按常规行动静脉穿刺。观察各组病人行动静脉穿刺的疼痛情况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并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镇痛效果好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能够有效的减轻术前因动静脉穿刺引起的疼痛感,并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下肢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使用双下肢同步消毒与单侧肢体消毒的研究,寻找更优、更安全的穿刺消毒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30例采用单侧肢体消毒法的患儿为对照组,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30例采用双下肢同步消毒法为试验组,采用非随机、非同时期对照研究。对2组操作耗时、出血量、铺无菌台的次数、留置部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双下肢同步消毒时操作耗时分别为(43.67 ± 28.04) min和(60.33 ± 35.40) min,出血量分别为(1.64 ± 0.90) ml和(2.34 ± 1.50)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21、2.176,P<0.05)。对照组铺一次无菌操作台就完成PICC操作的比例为76%(21/30),试验组为96%(28/30)。对照组最终有5例经由股静脉留置成功,试验组2例经由股静脉留置成功。结论采用双下肢同步消毒的方法增加了外周静脉的选择,减少铺无菌台次数、出血量及操作耗时,减少经腹股沟静脉穿刺的次数,相对更为安全有效。

  • 标签: 消毒方法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下肢PICC穿刺
  • 简介:目的探讨单止血带结扎法和双止血带结扎法在无偿献血肘静脉穿刺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无偿献血者403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献血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99例,对照组204例,对照组采用单止血带结扎法,观察组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止血带结扎法具有静脉穿刺成功率高、献血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双止血带结扎法 无偿献血 肘静脉穿刺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