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联合移植(simultaneous pancreas-kidney transplantation,SPK)术后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特点、病因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1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肾移植科接受胰联合移植的120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微生物培养、影像学表现或排斥反应等明确导致发热的证据,将受者分为无发热(free-fever,FF)组(41例)、原因明确发热(defined-fever,DF)组(47例)和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组(32例),比较三组在一般临床特征、外科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及预后方面差异,定义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明原因发热的风险因素,采用Kapla-Meier进行生存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糖尿病性胃肠病可能是不明原因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FUO组和DF组白细胞计数[6.50(5.13,7.36)×109/L比10.36(6.11,12.97)×109/L]、C反应蛋白[11.75(6.25,16.85)μg/ml比35.00(16.30,75.00)μg/ml]、降钙素原[0.13(0.06,0.18)ng/ml比0.19(0.11,1.05)ng/ml]等急性期标志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25)。FUO组仅接受1~2种抗生素及较短疗程的受者为13例(40.6%),与DF组32例(6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FUO组另有6例(18.7%)受者在确诊为不明原因发热后,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实现临床转归。FUO组住院时间为(48.72±19.51)d与DF组(57.36±27.46)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住院费用分别为253 463.25元和334 605.96元,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术前糖尿病性胃肠病是SPK术后早期不明原因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不明原因发热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性标记物均显著低于原因明确发热者,这一典型临床特征有助于不明原因发热的早期诊断。

  • 标签: 胰肾联合移植 糖尿病 不明原因发热 排斥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复习胡桃夹综合征及后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例左肾癌合并后胡桃夹现象患者的病例资料及多种影像学检查报告,讨论胡桃夹及后胡桃夹现象的诊断要点。结果超声及CT诊断结果提示患者左肿瘤,左静脉后胡桃夹现象。结论肿瘤术前检查除病灶诊断信息外对于血管内是否有瘤栓或血管异常描述同样重要,影像医师及临床医师应予以重视。

  • 标签: 肾肿瘤 肾胡桃夹综合征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马蹄(HSK)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先天性肾脏畸形表现之一。一般情况下HSK患者可终身无症状,因此也无需干预治疗。HSK的临床发现除了体检外,大多数患者是由于伴有泌尿系结石、梗阻,出现肾积水或感染等相关的临床症状后方被发现。由于肾脏解剖结构融合异常、血管发生异常、峡部存在,既往HSK的相关外科处理大多为开放手术,但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医疗科技及外科理念技术的迅猛发展,HSK合并症的外科干预方案也出现了新的理念,部分合并症的处理存在争议。因此,本文拟通过对近20年的HSK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以期能更进一步理解HSK合并症的诊疗策略进展,对未来相关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及参考。

  • 标签: 融合肾 先天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操作技巧,提升穿刺的成功率,为患者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肾内科因肾病住院患者共计105例为研究对象,观察肾病患者的刺穿次数以及术后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105例患者中进行刺穿手术的总次数为452次,其中刺穿成功患者为444例,活检取材成功率为98.2%,其中 4 例因肾小球数目 < 10 个,不能满足病理诊断要求,剩余448例均有明确的病理结果。 4 例因肾小球数目 < 10 个的患者出现明显的水肿现象,占总数的0.89%,并无明显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是当前临床最常使用的一种刺穿技术,患者经过术后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发生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小,但是手术仍旧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刺穿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处理,引起重视。

  • 标签: 超声引导 皮肾穿刺活检术 操作技巧经验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组织免疫荧光病理检查技术在小儿穿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21年6月研究时间段内于本院行穿刺组织病理检查小儿肾病患儿65例行回顾性临床研究。经穿刺提取病理组织后均分为4份,行冰冻切片制备(传统染色、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实验室石蜡切片制备(石蜡包埋,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比较两类切片经不同染色处理后的病理诊断结果差异。结果:(1)免疫荧光染色处理后石蜡切片穿刺病理诊断所得IgA肾病、狼疮性肾炎、膜性肾病确诊率,较传统染色处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2)免疫荧光染色处理后冰冻切片穿刺病理诊断所得IgA肾病、狼疮性肾炎、膜性肾病确诊率,较传统染色处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所得小儿穿刺组织病理诊断结果较传统染色技术无差异性,且可有效提升染色处理效率,减少病理切片处理步骤,为患儿病情的快速诊断提供基础。

  • 标签: 小儿肾病 肾穿刺刺组织病理诊断 免疫荧光染色技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提高肾脏损伤的诊疗水平。最大可能的保留肾脏。方法:对46例损伤病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闭合性损伤46例;合并其它复合伤8例。B超检查阳性率86.9%,CT检查阳性率100% 。保守治疗32例;手术治疗14例;死亡2例。患者出院时,生理功能正常,生命体征稳定,无周血肿合并感染引起化脓;B超检查患周围无明显液性暗区。出院后通过随访或来院复检,无肾积水、性高血压发生。1例伤后2年,B超发现患较对侧肾脏体积缩小;1例III型损伤后第三年肾盂内发现0.9cm结石。结论:损伤的致伤原因中,劳动施工和交通事故居首。B超检查快捷、方便、应作为对损伤的首选方法。在诊断中起到筛查作用;CT包括增强CT,为损伤的确诊,损伤程度判断和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I,II型损伤绝大多数非手术可治愈。部分III型损伤患者在严密观察及合理治疗下亦可飞手术治愈,达到最大可能保留肾脏的目地。

  • 标签: 肾脏 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损伤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急性损伤患者中选取78例,时间范围2021年3月-2022年4月。基于治疗方案的不同,将78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予基础治疗、血液净化治疗,评定治疗情况。结果:1)治疗后,试验组肾功能指标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损伤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可改善肾功能,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死亡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血液净化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近年来,干眼(Dry Eye Disease,DED)发病率逐渐上升,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中医药在治疗DED的方面不断深入,多数学者认为该病主要与肝关系最为密切,随着对该病的深入研究发现,作为先天之本的对干眼亦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根据肝与目的生理及病理关系,探讨在“ 藏象学说” 指导下的“肝同治”在本病中的具体治法。包括滋补肝肾法、滋平肝法、滋清肝法、补肾养肝法及补肾疏肝法。

  • 标签: 干眼 藏象学说 肝肾同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选择性造影及栓塞治疗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40例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超选择性造影及栓塞治疗。比较两组预后结局差异,随访半年观察两组复发率的差异。结果:两组血尿消失时间差异无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选择造影及栓塞治疗,可以快速止血,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且复发率低,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肾出血 超选择性造影及栓塞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采用尿损伤分子-1、IL-18及血清胱抑素C对儿童急性损伤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汕头市潮阳区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合并急性损伤将患者分为急性损伤组和无急性损伤组,比较两组患儿尿损伤分子-1、IL-18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随访患者的预后,比较不同预后AKI患儿间尿损伤分子-1、IL-18及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AKI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尿损伤分子-1、IL-18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AKI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 急性损伤组患儿尿损伤分子-1、IL-18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急性损伤组(P<0.05);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AKI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尿损伤分子-1、IL-18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AKI患儿预后的关系发现其能够对患儿的预后进行良好预测。结论 尿损伤分子-1、IL-18及血清胱抑素C能够提升AKI的早期诊断、提升预后的评估,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尿肾损伤分子-1 IL-18 血清胱抑素C 儿童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40层细胞工厂(40-layer cell factory, CF40)工艺培养原代地鼠(primary hamster kidney, PHK)细胞,优化乙脑减毒活疫苗的生产工艺。方法用不同浓度新生牛血清培养不同接种密度PHK细胞,比较各组PHK细胞数量,确定CF40工艺的PHK细胞接种密度和新生牛血清浓度。通过对比CF40和15 L转瓶采用不同新生牛血清的PHK细胞培养情况,比较两种工艺对新生牛血清的选择性。对4个厂家CF40培养的PHK细胞数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判定对CF40的选择性。结果CF40工艺的最优条件为PHK细胞接种密度6.1×105 ml-1、新生牛血清浓度6%。CF40工艺对新生牛血清的选择性较低,能比转瓶工艺更稳定地培养更多的PHK细胞。4个厂家CF40培养的PHK细胞数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P>0.05),对CF40选择性低。结论采用CF40可以制备出满足乙脑减毒活疫苗生产要求的PHK细胞。

  • 标签: 细胞工厂 原代地鼠肾细胞 细胞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益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于山西省中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的CRF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益方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指标、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HIF-1)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9.08±2.77)分]低于对照组[(13.71±2.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高于对照组,而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甲状旁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HIF-1、TSP-1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HIF-1水平高于对照组,TSP-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益方治疗CRF,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血清HIF-1、TSP-1水平,安全性高。

  • 标签: 肾功能衰竭 黄芪益肾方 实验室指标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嗜酸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35例嗜酸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5例,女20例。平均年龄(59.0±11.3)(35~79)岁。主要症状为腰痛5例,肉眼血尿3例,余27例为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偶然发现。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肿瘤,左侧22例,右侧13例。肿瘤位于上极7例、中极14例、下极14例。33例行超声检查,表现为低回声18例,高回声10例,等回声3例,混合回声2例。30例行CT检查,平扫表现为肿瘤与正常实质比较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影,增强后肿瘤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强化影,其中12例有典型的中央星芒状瘢痕征。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肾部分切除术12例,根治性切除术23例;后腹腔镜手术23例,开放手术12例。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肿瘤平均直径(4.0±2.3)(1.3~14.0)cm,切面为黄褐色14例,红褐色19例,黑色和咖啡色2例。镜下观察,肿瘤典型特征为瘤细胞呈巢状、腺泡状或管状排列,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大小基本一致,胞质含有丰富的嗜酸颗粒,核圆深染,核仁较小。免疫组化染色检查指标阳性率分别为EMA 100.0%(23/23)、E-cadherin 100.0%(20/20)、CK 96.2%(25/26)、CD117 95.5%(21/22)、p504S(AMACR) 35.0%(7/20)、CD10 33.3%(9/27)、CK7 31.0%(9/29)、Vimentin 17.2%(5/29), Ki-67均为阴性(0/28)。本组35例中4例失访,余31例平均随访时间(46.9±25.0)(7~90)个月,所有患者预后良好,未见复发和转移。3例术后短期内曾出现轻度肾功能不全,均恢复正常。术前肉眼血尿3例,术后血尿症状消失;腰痛5例中,2例症状明显改善,3例仍有腰部间断性钝痛。结论嗜酸细胞瘤是较少见的良性肿瘤,术前与恶性肿瘤难以鉴别,病理检查是确诊和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本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预后良好。因肿瘤有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术后需定期随访。

  • 标签: 肾肿瘤 嗜酸细胞瘤 病理特征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畸胎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主要发生在卵巢、骶尾部、睾丸、中枢神经系统和纵隔,很少发生于肾脏,而原发于肾脏的成人非成熟性畸胎瘤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成人左非成熟性畸胎瘤,行根治性切除术,病理检查示肿瘤组织内包含恶性上皮组织和少量脑组织。术后行化疗,随访26个月,死于全身转移导致的器官功能衰竭。

  • 标签: 肾脏 畸胎瘤 非成熟性
  • 简介:摘要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碘对比剂在介入治疗、血管造影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虽然碘对比剂的临床应用大大提高了疾病的诊疗水平,但其引起的急性损伤不容忽视。为降低碘对比剂诱导的急性损伤的发生率,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国内专家,成立《碘对比剂诱导的急性损伤防治的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碘对比剂的结构和分类、已上市的碘对比剂品种及理化性质、碘对比剂的应用现状、碘对比剂诱导的急性损伤的定义、流行病学、生物标志物、病理特征、危险因素与风险评估、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等方面进行证据检索和评价,并充分讨论,制定了本共识,为临床医、药、护、技更有效、更安全地合理使用碘对比剂提供指导建议。

  • 标签: 造影剂 急性肾损伤 对比剂肾病 防治 共识
  • 简介:摘要结节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以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系统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其中肾脏受累较为罕见,且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本文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收治的2例经临床及病理特征确诊为结节病,且表现为急性损伤,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肾功能明显好转的病例,并回顾了结节病损伤相关文献,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结节病损伤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结节病 急性肾损伤 肾炎,间质性 肉芽肿性间质性肾炎
  • 简介:摘要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常见且重要的并发症。目前,性贫血的治疗药物主要为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剂(ESA)和铁剂,但仍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低氧诱导因子(HIF)是调节氧稳态失衡的核因子,通过使用HIF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调控HIF通路成为治疗性贫血新策略。我国率先在国际上完成全球首个HIF-PHI类药物罗沙司他治疗性贫血Ⅲ期临床试验,并于2018年首先批准上市应用,取得了较为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为了及时总结临床经验,更好地指导罗沙司他临床用药,改善CKD患者贫血治疗效果,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组织我国肾脏领域的专家共同制定《罗沙司他治疗性贫血中国专家共识》。

  • 标签: 贫血 慢性肾脏病 罗沙司他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1例44岁女性患者因宫颈癌使用多西他赛+卡铂化疗(化疗前1天、化疗第1和2天均给予地塞米松7.5 mg、2次/d),患者前3个疗程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第4次化疗前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胸腹部CT检查均未见异常;第3和4天,患者轻微恶心,予甲氧氯普胺静脉注射后缓解;第5天,患者突发上腹部胀痛不适,伴恶心、呕吐,胸腹部CT检查提示腹腔大量积液,肾功能检查示血尿素10.29 mmol/L、血肌酐215 μmol/L。排除腹膜转移、急腹症、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肿瘤腹膜转移等原因后,考虑为多西他赛导致的腹腔积液,进而诱发前性急性损伤。行腹腔穿刺术抽取腹腔积液并予糖皮质激素和利尿治疗。化疗第8天,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第9天,患者腹胀、腹痛明显缓解;第11天,腹部超声检查未探及明显包块及液性暗区。之后患者接受中药治疗宫颈癌,每3~6个月门诊随诊。多次复查胸腹部CT、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

  • 标签: 紫杉烷类 腹水 急性肾损伤 多西他赛
  • 简介:摘要1例37岁女性因减肥口服奥利司他胶囊120 mg、3次/d,4周后出现乏力、纳差、恶心,6周后出现黄疸及尿量减少;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7 631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6 295 U/L,总胆红素(TBil)46.0 μmol/L,血清肌酐(Scr)266 μmol/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73,考虑为奥利司他胶囊导致的急性肝、损伤。停用该药,给予保肝、降酶、补液、改善肾脏灌注等对症支持治疗,10 d后患者上述不适症状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示ALT 181 U/L,AST 25 U/L,TBil 9.8 μmol/L,Scr 121 μmol/L,INR 0.9。3个月和1年后随访,患者肝、肾功能均正常。

  • 标签: 减肥药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奥利司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