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在颅内动脉破裂(RIAS)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RIAS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实快速康复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分析2组护理价值。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 颅内动脉瘤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开窗技术在主动腔内修复术(TEVAR)中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应用体外开窗技术在TEVAR中重建LSA的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16例,年龄41~76(63±5)岁。67例中,B型主动夹层50例、主动11例、壁间血肿4例、主动溃疡2例。观察患者TEVAR后的内漏发生率,主体和分支支架的位置、完整性和通畅性,以及患者手术相关死亡率。结果67例患者中,有66例成功采用体外开窗技术重建LSA,技术成功率达98.5%;另1例因术中对位不准确转为烟囱技术重建LSA,术后均获随访(3~48个月)。术后即刻造影提示存在少量Ⅰ型内漏3例,未予处理,术后3个月复查主动CT血管造影(CTA))提示内漏消失;2例患者术后出现左上肢乏力,其中1例伴头晕,均在随访过程中逐渐恢复,无肢体缺血坏死。随访中所有患者分支支架及主体支架均通畅并保持着良好的完整性,无主动覆膜支架移位、内漏等并发症,无手术相关死亡患者。结论体外开窗技术为TEVAR中重建LSA提供了技术支持,方法简单有效,短、中期随访结果满意。

  • 标签: 血管成形术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左锁骨下动脉重建术 体外开窗
  • 简介:摘要子宫假性动脉(UAP)是妇产科罕见并发症,破裂可发生致命性大出血,临床常因认识不足延误诊治而发生严重后果。本文就UAP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了综述,为临床制定UAP最佳诊疗策略提供借鉴。

  • 标签: 动脉瘤,假性 子宫 病因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性护理配合动脉夹闭术对颅内动脉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收治的颅内动脉患者16例,全部患者接受动脉夹闭术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给予细节性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手术总耗时、术中出血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患者对临床护理 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总耗时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术后恢复效率高于参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患者行动脉夹闭术,临床护理配合中给予细节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术中出血,提升术后恢复水平,也能够获得患者更高满意度,细节性护理配合的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夹闭术 细节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主动瓣狭窄和室间隔膜部均是心内科疾病。主动瓣狭窄预后不佳,室间隔膜部破裂造成室间隔缺损前不易被发现。本文拟对重度主动瓣狭窄合并室间隔膜部的治疗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重度主动瓣狭窄合并室间隔膜部病例,分析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手术治疗预后情况。结论:患者因高龄、心功能不全伴有心绞痛并且合并多个基础疾病丧失外科手术换瓣机会,经团队评估后符合TAVR手术指征。在手术过程中在进行人工瓣膜置入时,对于瓣膜位置选取较常规人工瓣膜置入位置稍下方,使人工瓣膜下方开口处于室间隔膜部开口处,利用人工瓣膜瓣膜释放将室间隔膜部开口处压住,不仅能够进行瓣膜置换且能够进行室间隔膜部血流的封堵。

  • 标签: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 主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膜部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55例(共64个动脉)基底动脉顶端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的大小、指向以及颈与后床突的位置关系选择手术入路,分别采用经翼点入路(25例)、经眶颧入路(5例)、经颞下入路(19例)及颞前-经颧-经海绵窦入路(6例)夹闭动脉。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采用CT血管成像(CTA)评估手术夹闭效果。结果55例患者中,动脉完全夹闭46例(83.6%),部分夹闭9例;手术时长为(4.4±1.1)h(2.8~7.1 h)。1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缺血症状,其中1例死亡;21例患者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其中4例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共4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0.8~9.7年(中位时间为4.7年)。42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mRS 0分32例,1分4例,2分2例,3分2例,4分1例,6分1例(随访期间因肺栓塞死亡)。CTA随访结果显示,完全夹闭的动脉未见复发,载动脉血流通畅;部分夹闭的动脉均未见体明显增大。结论开颅夹闭手术仍是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的主要治疗方式。选择个体化的手术入路处理基底动脉顶端动脉,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基底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55例(共64个动脉)基底动脉顶端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的大小、指向以及颈与后床突的位置关系选择手术入路,分别采用经翼点入路(25例)、经眶颧入路(5例)、经颞下入路(19例)及颞前-经颧-经海绵窦入路(6例)夹闭动脉。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采用CT血管成像(CTA)评估手术夹闭效果。结果55例患者中,动脉完全夹闭46例(83.6%),部分夹闭9例;手术时长为(4.4±1.1)h(2.8~7.1 h)。1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缺血症状,其中1例死亡;21例患者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其中4例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共4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0.8~9.7年(中位时间为4.7年)。42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mRS 0分32例,1分4例,2分2例,3分2例,4分1例,6分1例(随访期间因肺栓塞死亡)。CTA随访结果显示,完全夹闭的动脉未见复发,载动脉血流通畅;部分夹闭的动脉均未见体明显增大。结论开颅夹闭手术仍是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的主要治疗方式。选择个体化的手术入路处理基底动脉顶端动脉,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基底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白塞病合并重度主动瓣反流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外科主动瓣置换术,但术后瓣周漏、瓣膜撕脱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该文报道1例合并白塞病的重度主动瓣反流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瓣置换术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随访2年,超声心动图提示人工瓣膜流速、跨瓣压差处于正常范围,无明显瓣周漏;心脏增强CT扫描未见瓣叶增厚、撕脱情况,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白塞病
  • 简介:摘要经导管主动瓣置换术(TAVR)已逐渐成为治疗症状性重度主动瓣狭窄(AS)的重要手段,而早期TAVR的适应证只限于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或者外科手术高危的重度AS患者。随着临床数据的积累,如今TAVR适应证已拓展至外科手术中危的患者。近期随着SUBTAⅥ、NOTION,尤其是PARTNER 3,Evolut Low Risk等研究结果的发布,在外科低危患者中进行TAVR的证据越来越充足。但是临床实践中低危患者往往与低龄患者有一定重叠,故不可避免的要面对TAVR瓣膜的耐久性、较高起搏器植入率及轻中度以上瓣周漏和TAVR后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等问题。该文结合TAVR治疗低危重度AS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结果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低危 随机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超声心动图(TTE)对主动弓畸形的诊断价值,以期提高TTE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经手术及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证实的64例主动弓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1.23±0.53)岁,并与TTE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TTE表现及漏误诊原因。结果64例患儿经手术及CT血管造影(CTA)确诊为主动缩窄(COA)34例,主动弓离断(IAA)12例,双主动弓(DAA)8例,右位主动弓(RAA)10例。TTE共准确诊断48例,漏误诊16例,总体诊断准确率为75.00%(48/64),其中COA诊断准确率为82.35%(28/34),IAA为66.67%(8/12),DAA为25.00%(2/8),RAA为100.00%(10/10)。64例患儿中,58例合并心内畸形,6例合并气道狭窄。结论TTE通过特征性的图像特点可对RAA做出准确诊断,但对COA、IAA及DAA容易漏诊及误诊,需结合MSCTA结果进行明确诊断。

  • 标签: 经胸超声心动图 主动脉弓异常 诊断价值 漏诊 误诊
  • 作者: 罗明尧 范博文 方坤 薛云飞 赵嘉伟 张瑛 田川 舒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血管外科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血管外科,昆明650032,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血管外科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血管外科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长沙41001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腔内修复手术中近端锚定区位于Z0或Z1区时采用预开窗联合针刺原位开窗重建弓上动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18例锚定区位于Z0或Z1区并采用预开窗联合针刺原位开窗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采用预开窗保留左颈动脉,2例采用预开窗保留无名动脉和左颈动脉,18例均采用原位开窗重建左锁骨下动脉。本组分支动脉保留成功率100%(38/38)。即时Ⅰ、Ⅱ、Ⅲ、Ⅳ型内漏各为0、4、1、4例。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1例术后12个月因脑出血死亡,1例Ⅲ型内漏患者术后6个月行开主动弓替换术,无其他不良事件。结论锚定区位于Z0或Z1区的主动腔内修复手术中,预开窗联合原位开窗的复合术式近期随访结果满意。两种技术的熟练掌握和病例的严格选择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主动脉,胸 血管内手术 预开窗 原位开窗 分支动脉
  • 简介:摘要颈动脉颅外段动脉(ECA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动脉局部扩张病变,其治疗方式包括颈动脉结扎术、颈动脉包裹术、动脉切除血管重建术及腔内修复动脉术等。2019年8月和10月苏州市立医院本部神经外科收治2例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患者,分别采用动脉切除术和手术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后疗效较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颈动脉颅外段动脉(ECA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动脉局部扩张病变,其治疗方式包括颈动脉结扎术、颈动脉包裹术、动脉切除血管重建术及腔内修复动脉术等。2019年8月和10月苏州市立医院本部神经外科收治2例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患者,分别采用动脉切除术和手术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后疗效较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3个月龄以下婴儿猝死、尸体解剖鉴定为川崎病(KD)冠状动脉破裂1例,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小婴儿KD的认识和警惕。方法回顾该病例的临床资料,并查阅中外文献进行复习分析。结果本例KD临床表现不典型,伴有肺部感染,进行抗感染后热退、症状改善,但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持续升高,红细胞压积(HCT)降低,临床未警惕到不完全KD可能,最终发展为KD冠状动脉破裂死亡。结论小婴儿KD往往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并常伴有冠状动脉损伤,应及时行超声心动图鉴别诊断,有适应证及早使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对减轻或减少冠状动脉的损害,防止冠状动脉形成、血栓性阻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冠状动脉瘤 小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动脉破裂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的70例脑动脉破裂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和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及护理期间的依从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的评分和护理期间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动脉破裂后脑血管痉挛的患者施以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效果要比施以常规护理更好,建议将“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方式作为以后护理脑动脉破裂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首选护理方式。

  • 标签: 脑动脉瘤破裂后脑血管痉挛 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1例前交通动脉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术后的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 对神外ICU收治的1例前交通动脉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 患者经精心治疗及护理,于术后第四天办理出院,转往当地医院继续脑保护及康复治疗。结论 对于动脉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严格控制围手术期血压,控制脑灌注压,预防脑血管痉挛,做好穿刺点护理,腰大池引流管的护理,做好患者心理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前交通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介入治疗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74岁女性患者,食管骨性异物穿孔致主动食管瘘,行主动腔内覆膜支架置入修复术,手术顺利。术后3个月行胃镜检查示食管纵隔瘘伴感染,给予对症治疗,家属拒绝手术。术后6个月复查CTA提示主动弓旁支架外出现造影剂渗漏,无法再次行支架置入术。1个月后患者死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Yasui手术治疗主动弓中断合并室间隔缺损(IAA/VSD)以及主动瓣狭窄(AS)或闭锁(AA)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4例行Yasui手术纠治的IAA/VSD/AS(AA)患儿,AS 3例,AA 1例。年龄10天~25个月,体质量2.5~10 kg。A型IAA 1例,B型IAA 3例。主动瓣环直径1.9~4.3 mm,Z值-6.7~-3.6,升主动直径2.6~5.8 mm,Z值-5.4~-2.6。左心室舒张期末径Z值3.6±2.6,左心室收缩期末径Z值3.6±2.9。结果4例患儿均顺利完成Yasui手术,3例为一期Yasui手术,1例为二期Yasui手术,无手术死亡,体外循环128~283 min,主动阻断98~171 min。术后呼吸机使用93~296 h,监护室滞留7~25天,住院18~39天。术后随访8~92个月,无死亡,心功能Ⅰ级3例,Ⅱ级1例,超声心动图显示无左心室流出道狭窄。结论Yasui手术可以作为双心室纠治IAA/VSD/AS(AA)的手术方案选择之一,早期手术疗效良好。

  • 标签: Yasui手术 主动脉弓中断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闭锁
  • 简介:摘要钙化性主动瓣狭窄(CAS)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或导管介入干预的原发性瓣膜疾病,因缺乏有效的药物干预手段,大多数CAS患者会逐渐进展为重度主动瓣狭窄(SAS)。在临床实践中,有许多SAS患者处于无症状期,其中有些患者病情进展快速,预后较差。现行的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推荐对所有无症状SAS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低风险患者可密切临床随访,而高风险患者应尽早接受主动瓣置换术(AVR)以降低死亡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因此明确风险评估的方法和确定行AVR的时机对于无症状SAS患者的诊疗至关重要。本文就无症状SAS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其行AVR的时机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无症状 风险评估 主动脉瓣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