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很多时候,区域华文文学不仅是对大陆文学的利、偿和鉴照.而且同时也可能是对自我的另一种丰富,如果缺乏这种比较文学意识,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残缺的自我,也是对自我超越追求的一种固步自封。

  • 标签: 华文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史 内在楔入
  • 简介:在二十世纪初中国文撰著井喷的年代,郑振铎以一己之力,编撰出世界文学性质的《文学大纲》,试图以"世界的意识"重新讲述一个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的故事,并借中国文的"在场"确立其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

  • 标签: 《文学大纲》 世界意识 中国文学史地位
  • 简介:顾彬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在一定层面上打破了以往文学的书写模式,采用文学博物馆的经典化书写方式,在历史性前提下偏重文学性,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它弱化了文学流派分支书写体例,淡化了作家流派意识,更着重于作家作品的内在精神联系,并将20世纪知识分子忧郁的精神质素落到现代性层面来阐释。意在表明解除学术霸权,解放文学家才能使文学编写符合文学本身,从而走向“轻松化”和“多元化”。

  • 标签: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经典化 文学性 历史性 流派 忧郁
  • 简介:说到近代以来中西文学潮流的嬗变,中国批评界曾经流行所谓"双向背逆运动"的描述.即认为西方文学是从以模仿再现为宗旨的写实传统逐步走向以主观表现为中心的现代文艺思潮,而中国文则正相反,它是从以抒情表现为特色的古典文学演变为以客观反映现实为主流,以浪漫主义为补充的现当代文学.

  • 标签: 20世纪中国文学 中西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 文艺思潮 西方文学 文艺思想
  • 简介:第一部中国文出于外国人之手,这是学术界所公认的,至于国内第一部中国文著作究竟出于何人之手,则成为一桩学术公案,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未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因事关中国文研究的起点标界和源流变迁,因此有必要予以辨析。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黄人 编撰时间 林传甲
  • 简介:以四种版本的中国文著作为标本,以两位古代文学家为个案,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儒道释在中国文著作中的现状,以论证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文著作中的呈现经历了曲折,重写中国文应该不断注入文化的血液,还原古典诗人、作家及其作品的本来面目,真正领略中国古典文学的无限风光、无穷魅力。

  • 标签: 儒道释 中国文学史 体现
  • 简介:西藏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和长期遗世独立的神秘色彩契合了英国文学中久已存在的超现实传统。作为一个畅销书作家,“洛桑然巴”的“自传”写作所构建的西藏神秘形象迎合了西方人对西藏的集体想象。“神秘的西藏”实质上是西方书写的创造物。

  • 标签: 英国文学 西藏 神秘形象 《第三只眼睛》
  • 简介:近来在比较文学界,有人从“原文原教旨主义”出发,陆续发表了一些“世界文学”否定论、“外国文”(或称“世界文学”)中文课程取消论的言论。这些言论在学理上是站不住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但这也在客观上表明,中文系传统的外国文课程及教学应该加快改革。改革的思路就是用“中国翻译文学”来改造“外国文”课程,而不能将外语系的国别文学照搬和移植到中文系来。必须明确,在中文系用中文讲授外国文,与在外语系使用外文讲授外国文,其宗旨和效果都是根本不同的,也是不能相互取代的。中国文对外国文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在中文系将外国文课程中文化,用中文讲授外国文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中外文学与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因而其实质就是“比较文学”;用中文讲述外国文,外国文便在中文、中国文化的语境中受到过滤、得到转换、得以阐发,也就是化他为我,其本质具有“翻译文学”的性质。

  • 标签: 外国文学史 世界文学 翻译文学 比较文学 课程改革
  • 简介:郭小川是当代新诗主潮“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亦被视为“战士诗人”的代表。他身上始终交织着“战士”与“诗人”的多重性。他的“战士”自我总是努力地去统摄“诗人”自我,而“诗人”自我在心悦诚服地接受这种统摄时,却又常常不由自主地有所游离。他越是真诚地写作,越是陷入时代赋予的困境。郭小川其人其诗,因此成为“文学”与“文学的历史”复杂纠结的一个典型样本。

  • 标签: 郭小川 诗歌 战士 诗人
  • 简介:<正>一1988年,上海文论界提出“重写文学”的课题。迄今10余年的时光过去了,作为“重写文学”内涵之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面,最能显示这一“重写”课题业绩的,是1998年7月由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的出版。1999年第1期的《文学评论》为其组织了一组笔谈——《现代文学的观念与叙述》,钱理群、洪子诚等4人或谈了个人的感想,或作出了评价。

  • 标签: 中国 文学史研究 钱理群 现代文学 五四文学思潮
  • 简介:近20年,我的学术写作似乎已经形成了这样的规律:每十年都是前数年埋头写作,后两三年集中出版问世。20世纪90年代的最后三年集中出版了《唐宋词流变》《宋诗流变》等一系列著作;进入21世纪之后,第一个十年也是集中在后两年出版了《宋词体演变》《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等一系列专著。写作时几乎是喷发而出。

  • 标签: 写作 文学 出版 演变史 流变 诗歌
  • 简介:中国古代文学的圣殿是由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共同构建的,女性作家的作品具有男性作品所不可替代的价值,但是在现行文学中却难觅女性作家的芳踪.这既是儒家男尊女卑的的陋习在文学上的直接反映,也是男性主导历史、对女性愚化的结果.要想全面构建中国文,就必须客观地展现女性作者在文学上的应有地位.

  • 标签: 中国 古代文学 文学史 女性作家
  • 简介:编写文学,严格说来是做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要把某一时期的文学编写得很符合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面貌,其实是不可能的.通常所谓的“历史”,是指政治、社会发展、时代变迁.政治、社会发展、时代变迁,都不容易写好,甚至有人认为根本不可能写得很合乎历史实际,那么,文学,就更难以写得与历史实际十分相符了,因为编写文学,与编写政治、社会发展、时代变迁,在价值取向上本应是很不同的,而这很不同的价值取向,就使得编写文学比起编写政治、社会发展、时代变迁,面临更多更大的难题.这一点,下面再细说.

  • 标签: 文学史 社会发展史 时代变迁 编撰 政治史 文学发展
  • 简介:一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1961年出版)是欧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开山和奠基之作,它所产生的影响和引起的争议,在海外中国现代文学中至今仍无人能及。《小说》的开创意义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它开启了一种不同于当时中国大陆的新民主革命框架视野下的文学的写作方式。在此之前王瑶的《中国新文学稿》于1951年出版上卷.

  • 标签: “重写文学史” 文学史 海外华人学者 现代性 中华文艺 文学经典
  • 简介:第一次读到周文的文字在10多年前,那是他1942年6月在延安批判王实味的两篇文章,一篇叫《从鲁迅的杂文谈到实味》,一篇叫《鲁迅先生的党性》。在这两篇文章中,他批评王实味“假借鲁迅先生的旗号,拿出貌似鲁迅先生的杂文”,

  • 标签: 周文 文学史 遗忘 王实味 鲁迅 文章
  • 简介:1988年,陈思和、王晓明联袂在《上海文论》上主持"重写文学"专栏,正式提出了"重写文学"这一学术"口号"。本文试图从文学社会学的角度重新探讨"重写文学"的"发生",认为目前对于"重写文学"发生的追认多集中于学科内部,而忽视了其作为历史文化思潮的属性,试图把"发生"从学科化的线性时间叙事中"剥离"出来,重置于80年代的历史文化空间。在这个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讨论上海作为特殊的文化地理空间,其禀赋的左翼文化传统和消费文化传统在80年代的历史语境中被"激活",从而对"重写文学"的发生、形塑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 标签: 重写文学史 上海 空间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7-27
  • 简介:所以《杂赋》类《客主赋》虽没有一篇作品存下来,《杂赋》类中有,《杂赋》中有《成相杂辞》十一篇

  • 标签: 俗赋 敦煌俗 文学史意义
  • 简介:《环球人物》十月号(上),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专访,云:“他的初衷很简单,听说写书有稿费,就能吃饱肚子。于是他开始在破旧的煤油灯下看书写字。”

  • 标签: 文学史 微观 收入 诺贝尔文学奖 煤油灯 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