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咽炎患者使用复方当归注射液与穿心莲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的效果作出分析。方法:采用2021年10月-2023年8月这一时间段在本院诊治的慢性咽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例数78例,在随机抽样法方式下将患者划分成均为39例的两个组别,常规组患者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当归和穿心莲注射液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治疗有效率、起效时间两方面。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起效时间早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慢性咽炎患者使用复方当归注射液和穿心莲注射液联合穴位注射进行治疗,能够缩短患者起效时间,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复方当归注射液 穿心莲注射液 穴位注射治疗 慢性咽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咽炎患者使用复方当归注射液与穿心莲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的效果作出分析。方法:采用2021年10月-2023年8月这一时间段在本院诊治的慢性咽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例数78例,在随机抽样法方式下将患者划分成均为39例的两个组别,常规组患者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当归和穿心莲注射液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治疗有效率、起效时间两方面。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起效时间早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慢性咽炎患者使用复方当归注射液和穿心莲注射液联合穴位注射进行治疗,能够缩短患者起效时间,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复方当归注射液 穿心莲注射液 穴位注射治疗 慢性咽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盆解锁复位架辅助复位固定治疗陈旧性DenisⅠ、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丛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治疗37例陈旧性骶骨骨折伴骶丛损伤(GibbonsⅢ级)患者资料,根据是否采用骨盆解锁复位架辅助直视下复位固定分为使用组和未使用组。使用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8±6.4)岁(范围13~56岁);骶骨骨折Denis分型Ⅰ型6例、Ⅱ型12例。未使用组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42±10.7)岁(范围19~59岁);DenisⅠ型5例、Ⅱ型14例。术前3D打印1∶1完整骨盆模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Matta评分、术后1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Majeed功能评分及Gibbons骶神经损伤分级,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使用组、未使用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21.0±16.2)min、(182.6±16.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4,P<0.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86±382)ml、(963±34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P=0.003)。骨折复位质量Matta评价优良率,使用组为94%(17/18),未使用组为68%(1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术后1年,使用组、未使用组Majeed评分分别为(88.72±7.03)分和(72.00±9.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6,P<0.001);VAS评分分别为(0.83±0.71)分和(1.00±0.8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P=0.512);Gibbons骶神经损伤分级,使用组Ⅰ、Ⅱ、Ⅲ级分别有15、1、2例,未使用组Ⅰ、Ⅱ、Ⅲ级分别有11、3、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4,P=0.401)。使用组术后1例患者出现钢板部分螺钉断裂,未予特殊处理。未使用组术后1例出现髂内静脉破裂,予明胶海绵等填塞止血,术后留置引流管观察未见明显出血;4例出现双下肢不等长,有跛行,未予特殊治疗。使用组和未使用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1/18)和26%(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采用骨盆解锁复位架辅助复位固定治疗陈旧性DenisⅠ、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丛损伤能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 腰骶丛
  • 简介:目的:通过观测骶骨侧位前上方“非安全区”的解剖学数据,为经骶1(S1)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河北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提供的18具正常成人骶骨防腐标本。行骶骨“非安全区”测量:应用游标卡尺及直尺测量S1椎体中线前后径长度(D)、测量骶骨翼斜坡在S1椎体投影的长度(L);圆规找到S1椎体前缘在椎体与骶骨翼移形侧面的投影点,游标卡尺测量两点间距离(H)。以L为底,H为高,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S1椎体“非安全区”面积,并比较不同性别间的S1椎体“非安全区”面积。结果去除观测中变异较大的4具标本,余14具中,男(7例)、女(7例)S1椎体D分别为(27.68±0.90)mm和(26.30±2.38)mm,L分别为(23.62±2.62)mm、(22.05±1.25)mm,H分别为(17.70±0.98)mm、(16.40±1.03)mm。骶骨“非安全区”的面积分别为(209.10±30.99)mm2、(180.79±15.21)mm2,男、女骶骨“非安全区”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70,P〉0.05),且面积较恒定。结论S1椎体侧位前上方存在骶髂关节螺钉置入的“非安全区”,且面积较恒定。避开“非安全区”置入骶髂关节螺钉可有效减少螺钉误置的危险。

  • 标签: 解剖学依据 骶髂关节 安全区 螺钉固定 骶骨翼 椎体前缘
  • 简介:背景:目前,骨盆及骶骨肿瘤切除多采用术前肿瘤滋养血管栓塞、术中开腹结扎单侧、双侧髂内动脉或直接腹主动脉阻断、介入穿刺置管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等手段减少出血,但前3种方法均增加手术创伤且控制出血效果不确切。目的:探讨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血流技术在骨盆及骶骨肿瘤患者切除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68例行骨盆及骶骨肿瘤根治性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阻断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切除肿瘤,阻断组采用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血流技术进行常规手术切除肿瘤。结果:阻断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5)、出血量显著减少(P=0.022)、术后复发率较低(P=0.029)。结论: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血流技术可有效提高骨盆及骶骨肿瘤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腹主动脉 球囊阻断 骨盆肿瘤
  • 简介:背景:骶骨骨折是骨盆骨折中的重要类型,DenisⅢ型骶骨骨折常合并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采用骶管减压及髂腰固定术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目前尚未确定。目的:评估骶管减压及髂腰固定术治疗DenisⅢ型骶骨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1年9月至2016年9月行骶管减压及髂腰固定术治疗的65例和接受保守治疗的9例DenisⅢ型骶骨骨折患者随访1年的病例资料,分别采用Gibbons、Majeed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的神经损伤和骨折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年后的Gibbons评分及Majeed评分。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手术组与保守组治疗1年后Gibbons、Majeed评分改善程度。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组患者治疗前Gibbons评分高于治疗1年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53,P=0.000);治疗前Majeed评分低于治疗1年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14,P=0.000)。手术组患者Gibbons和Majeed评分改善程度均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48,P=0.000;t=-10.256,P=0.000)。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减压方式对手术疗效的影响不明显,骨折类型(RR=2.190)、马尾损伤程度(RR=2.575)、Roy-Camille分型(RR=2.548)、手术时间(RR=1.359)、骨折后凸角(RR=2.739)、是否置入骶骨螺钉(RR=1.698)、L5-S1单侧小关节损伤程度(RR=1.223)是影响手术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均为危险因素。结论:DenisⅢ型骶骨骨折患者实行骶管减压及髂腰固定术治疗的疗效肯定,骨折类型、马尾损伤程度、RoyCamille分型、手术时间、骨折后凸角、是否置入骶骨螺钉、L5-S1单侧小关节损伤程度是影响手术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DENIS Ⅲ型骶骨骨折 骶管减压 髂腰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髋臼骨折合并骶骨骨折患者采用数字化技术辅助 Stoppa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髋臼骨折合并骶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数字表法对其分组,设定其中35例为参照组并实施常规Stoppa入路手术治疗,其余35为研究组采用数字化技术辅助Stoppa入路手术治疗,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的骨盆功能评分,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对比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髋臼骨折合并骶骨骨折患者采用数字化技术辅助 Stoppa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极其理想,能够有效促进其骨盆功能恢复,防止其出现并发症。

  • 标签: 髋臼骨折 骶骨骨折 治疗效果 并发症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应用于骶骨肿瘤患者术后排便功能障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2023年3月-2023年11月,选择我院100例接受骶骨肿瘤术后排便困难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排尿困难、尿潴留发生率以及排便控制功能优良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发生排尿困难以及尿潴留的次数较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排便控制能力较强(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进行训练,减少患者发生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的次数,提高患者的排便能力,进而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因此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有推广价值和意义。

  • 标签: 综合护理 骶骨肿瘤患者 排便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降低皮下注射速碧林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将166例皮下注射速碧林患者按单双速数分为两组,单数83例为试验组,不排气,捏起腹壁皮肤垂直注射并保留针头和褶皱皮肤时间的方法双数83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绷紧腹壁皮肤45度角注射后立即拔出针头按压的方法。观察两组腹壁出现的瘀斑、硬结、血肿等主要并发症。结果两组瘀斑、硬结和血肿形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传统排气,绷紧腹壁皮肤45度角注射后立即拔出针头按压的方法相比,采用不排气,捏起腹壁皮肤垂直进针并保留针头和褶皱皮肤时间的方法能明显降低皮下注射速碧林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速碧林 注射技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多种方案已被提出用于减少罗库溴铵注射后的疼痛不适感。这些研究表明,药物的预处理,例如芬太尼和利多卡因都是有效的。在一个前瞻性随机化研究中,我们评估了使用空气加热装置在注射部位局部加温的预处理能否有效减轻罗库溴铵引起的疼痛。方法接受脊柱手术的90位患者被随机分为C组(对照组)和T组(治疗组)。T组病人在静脉通路部位注射1毫升(10毫克)罗库溴铵前先将该部位加温至40℃持续1分钟。C组注射注射部位不加温。病人随后被评估是否有任何不适,并以5分制量化不适程度。结果罗库溴铵注射痛在C组患者中占88.9%而在T组只占66.7%(P<0.05)。严重疼痛T组明显少于C组(35.6%VS8.9%)。结论罗库溴铵给药前血管通路加温的应用有效减少了注射相关疼痛。

  • 标签: 局部加温 罗库溴铵 疼痛
  • 简介:摘要使用适宜规格的注射器(注射针)接种疫苗可以减少疼痛和受种者接种损伤,合适的注射针和针管长度可以确保疫苗到达期望的组织部位,以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不少国家基于研究证据和实践经验在预防接种操作指南中给出注射器(注射针)规格选用推荐,但中国缺少类似推荐。本共识专家组通过收集当前国内外疫苗接种用注射器(注射针)生产标准和选用操作指南、医疗注射相关原始研究和综述等,基于现有理论证据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预防接种单位的实践经验,形成中国疫苗接种用注射器(注射针)选用专家共识,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预防接种单位人员接种操作参考使用。

  • 标签: 疫苗接种 注射器 注射针 规格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瘢痕疙瘩因其治疗存在一定的复发性,是世界医学领域上的一大难题。尽管有大量关于瘢痕疙瘩的研究,但至今仍未有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对瘢痕疙瘩的形成机理还未完全掌握。复习了相关文献,对曲安奈德注射液瘢痕疙瘩内注射超说明书使用进行一简要介绍。

  • 标签: [] 曲安奈德注射液 瘢痕疙瘩 注射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面部皮肤注射泵在注射美容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 100例要求进行面部皮肤美容的女性就医者应用面部皮肤注射注射技术进行面部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观察其治疗效果,调查满意度。结果:手术方便且快捷,易于操作且注射均匀,剂量准确,出血较少,减少感染风险。术后创面淤血轻,恢复快,面部皮肤肤质能够能够明显改善,皮肤细纹消失。治疗效果明显,随访 2~ 3个月患者满意。结论:该注射技术适宜在面部年轻化当中应用,是非常安全可靠的高科技美容项目,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面部皮肤注射泵 透明质酸 安全可靠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Mesh网片阴道骶骨前固定术(LSC)在治疗膀胱脱垂导致女性顽固下尿路症状(LUTS)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应用LSC治疗膀胱脱垂导致女性顽固LUTS患者10例,年龄46-77岁,病程4-12年,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下尿路症状、性功能改善情况及尿流率、残余尿改善情况。通过Bristol女性下尿路症状问卷表(FLUTS-Q),分析LSC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95±52)min;术中出血量(150±88)ml。9例患者尿频症状完全消失(90%),1例较术前明显改善;10例患者排尿困难症状均消失(100%);术前有尿急症状的患者中,3例症状改善(60%),无尿急症状的5例患者中,术后新发尿急症状2例(40%),术后2个月改善;术前有压力性尿失禁的4例患者中2例(50%)症状改善;6例术前无压力性尿失禁,术后新发1例(17%);手术前后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和Bristol(FLUTS-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SC可以有效改善女性膀胱脱垂导致的下尿路症状,微创、并发症少、安全有效。但对腹腔镜技术要求较高,学习曲线较长。

  • 标签: 阴道骶骨前固定术 膀胱脱垂 女性 下尿路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合并骶骨发育不良的腰骶部畸形术后断棒的发生并探讨相应的翻修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南京鼓楼医院手术治疗的19例合并骶骨发育不良的腰骶部畸形患儿的病历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9.6±5.2)岁,通过术后规律的随访评估患儿矫形效果、内固定在位情况,记录出现断棒的时间及位置,并测量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和矢状面平衡等指标,分析相应的翻修手术方案及效果。结果在随访过程中共有3例患儿发生了断棒,因此合并骶骨发育不良的腰骶部畸形术后断棒的发生率为15.8%(3/19)。依据3例患儿各自的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方案并行脊柱单纯后路翻修手术,其中,最关键的步骤为骶髂关节缺损处的充分植骨融合。在翻修手术后,有2例患儿的侧凸Cobb角得到改善(91.5°比47.5°,49.0°比28.0°),1例患儿的冠状面平衡得到改善(40.3 mm比24.3 mm),且均无并发症的再发生。结论合并骶骨发育不良的腰骶部畸形患儿术后断棒的发生比较常见,这可能与其独特的畸形结构和生物力学特点有关,个性化的翻修策略和骶髂关节缺损处的充分植骨融合将保证翻修术后脊柱平衡的重建与维持。

  • 标签: 骨疾病,发育性 骶骨发育不良 腰骶部畸形 断棒 翻修手术
  • 简介:摘要Rosai-Dorfman病(RDD)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主要以颈部双侧淋巴结多发无痛性肿大为特征性表现。本文报道1例双侧鼻窦等全身多处受累RDD患者,PET-CT示全身多处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代谢增高,局麻下手术切除右臀部皮下肿物,经病理确诊,术后未予特殊治疗。随访2年,病情未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盆和骶骨肿瘤由于其解剖复杂,周围毗邻重要的血管、神经、内脏器官,且肿瘤发病相对隐蔽,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肿瘤体积巨大,肿瘤血供丰富。因此手术切除和重建的难度大,最主要的困难仍是大出血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失血量会危及生命,巨大的手术风险使很多骨肿瘤大夫望而却步。受到战伤腹主动脉球囊成功发挥"血管内止血带"的启示,国内外逐步将其应用于非战伤躯干部位创伤出血救治和外科手术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2003年开始将低位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技术应用于骨盆及骶骨肿瘤切除术,至今有超过1 500例使用经验,为全世界应用球囊最多的医疗机构。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的使用主要是针对预计术中出血量较多的患者,参考因素包括患者年龄、肿瘤血供、肿瘤体积大小、肿瘤累及范围、血管条件等。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的应用大大减少了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增加了手术安全性。但腹主动脉球囊的使用也带来了相应的并发症,如穿刺点血肿、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动脉闭塞等。本文旨在通过文献回顾,并总结十余年的腹主动脉球囊应用经验,对腹主动脉球囊在骨盆及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适应证、操作流程、安全性、有效性、并发症预防措施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腹主动脉球囊更好的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微创入路与传统切开入路三角固定治疗单侧不稳定性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8年2月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24例单侧不稳定性骶骨骨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合并骨盆前环损伤,均为AO C1.3型骨盆骨折,术前均接受神经核磁检查明确腰骶神经未被骨折断端或骨块卡压;骨盆损伤均一期采用前后联合固定,骶骨骨折采用三角固定。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机器人辅助微创入路组[简称机器人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36.3±1.2)岁(范围,22~56岁);Dennis骶骨骨折分型,Ⅰ型4例,Ⅱ型8例;神经损伤2例,Gibbons分级Ⅱ级1例,Ⅲ级1例]和传统后正中切开入路组[简称切开组,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38.2±1.6)岁(范围,19~58岁);Dennis骶骨骨折分型,Ⅰ型3例,Ⅱ型9例;神经损伤3例,Gibbons分级Ⅱ级2例,Ⅲ级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Majeed功能评分采用t检验,Mears和Velyvis评价、内固定置入准确度、骨折愈合率采用卡方检验,术后感染率采用Fisher精确检验,Gibbons分级变化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2±3.2)个月(范围,14~36个月)。手术时间,机器人组为(100.3±14.5)min,切开组为(202.0±18.5)min;术中出血量,机器人组为(180.0±17.4)ml,切开组为(850.0±15.2)ml;术中透视时间,机器人组为(23.3±4.5)s(包括切开前机器人扫描定位图像时间);切开组为(90.0±7.7)s。Mears和Velyvis评价,机器人组解剖复位7例,满意4例,不满意1例;切开组解剖复位7例,满意4例,不满意1例;两组复位满意率均为91.7%(11/12)。两组均置入36枚螺钉,其中机器人组螺钉置入准确率100%,切开组螺钉置入准确率为77.78%(28/36)。两组骶骨骨折均愈合,愈合率100%;愈合时间,机器人组(8.5±1.9)个月,切开组(12.8±2.4)个月。Majeed评分,机器人组(86.2±3.4)分,其中优7例,良4例,可1例;切开组(84.2±2.7)分,其中优6例,良4例,可2例。机器人组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切开组术后出现1例伤口深部感染,2例表浅感染,感染率为25%。Gibbons分级,机器人组1例由术前Ⅱ级恢复至术后Ⅰ级,1例Ⅲ级恢复至术后Ⅱ级;切开组2例由术前Ⅱ级恢复至术后Ⅰ级,1例Ⅲ级恢复至术后Ⅱ级。机器人组与切开组患者Gibbons分级变化、Mears和Velyvis评价、骨折愈合率、Majeed评分及术后伤口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而在手术时间(t=14.99)、术中透视时间(t=32.13)、术中出血量(t=100.46)、内固定置入准确率(χ2=9.00)及骨折愈合时间(t=4.87)方面,机器人组均优于切开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机器人辅助微创入路三角固定与传统切开固定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透视少、出血量小、内固定置入更为准确及骨折愈合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治疗单侧不稳定性骶骨骨折的更优选择。

  • 标签: 骶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